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6 - 10
点击次数: 209
张仲亭,男,1947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共党员。彭门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五、第六届),原济南兰亭书法院院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张仲亭自幼酷爱书法,用功极勤,习书有50余年的历史。书作以小楷名世。上追晋唐、书宗二王,有较为坚实的书法功底,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大展览并获奖。先后出版有《张仲亭书济南七十二名泉诗》、《张仲亭书法作品集》、《张仲亭书法作品选》、《张仲亭书历代名人咏济南》、《张仲亭书》、《张仲亭书》《张仲亭书弟子规》、《张仲亭书金刚经》等书法专集,并多次举办个人展览。作品作为国礼,多次赠与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友人,并被多家国内外博物馆、展览馆等机构收藏。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大碗幕投射的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望岳》书法就是出自张仲亭之手。五岳之尊泰山之碧霞祠道家联:“入真门秉真心参透真玄真自在,来妙理达妙境展开妙道妙神通”也出自张仲亭先生之手。2010年,张仲亭先生入编《中国人物年鉴》书画名家栏目。       张仲亭先生以“翰墨颂泉城 真情报齐鲁”为宗旨,以其书法《望岳》在全运会上展示为契机,以书法艺术为载体,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创意发起了“齐鲁情——全国书法名家书历代名人咏山东”大型系列书法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宣传济南、宣传山东传统文化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新浪网、网易、搜狐、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等等全国媒体对张仲亭宣传齐鲁文化做了大量的采访和报道。张仲亭导师写作书法作品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投射的唐代诗人杜甫诗《望岳》书法出自张仲亭张仲亭导师书法作品——望岳五岳之尊的泰山,碧霞祠碧霞...
作者: 彭门创作室
发布时间: 2019 - 08 - 16
点击次数: 243
吴泽浩,彭门创作室导师,号铁塔轩主,广东汕头人,中国画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济南市文联主席,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八届济南市政协常委、第九届、第十届济南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三届、第四届山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第八届济南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辞条辑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吴泽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口袋书》为山东省委宣传部的重点课题,该课题由曲阜彭门创作室承担,彭门冠名导师彭庆涛老师担任主编,高尚举、孙永选、孟继新、刘岩等彭门导师担任副主编,并邀请了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孟祥才、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以及苏州大学臧知非教授担任课题顾问,彭门讲师与彭门一众弟子参与其中。本课题以朱熹所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蓝本,主要内容由原典、注释、译文、今读四部分组成,旨在尊重原典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社会现实进行阐释与解读,挖掘其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化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活在古籍里的经典“活起来”。该课题将以口袋书的形式,由山东画报出版社负责策划发行,以飨广大读者。此次,吴泽浩先生应邀为该课题创作《五圣图》。以下国画图片为著名画家吴泽浩先生应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口袋书》课题所创《五圣图》:△至圣孔子像(吴泽浩创作)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曾与弟子周游列国,晚年回到曲阜,将主要精力用来编纂《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巨著,对中国文化塑造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复圣颜子像(吴泽浩创作)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因此又被称为颜渊,一生追随孔子,未曾入仕。孔子对其喜爱有加,并大赞“...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3 - 30
点击次数: 631
——彭庆涛在“全球祭孔联盟·2017全球同祭孔筹备研讨会”上的发言来源:中国孔子网  2017-07-18  7月13日上午,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祭孔联盟·2017全球同祭孔筹备研讨会”在济南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庙代表、儒学专家、儒学机构代表、儒商代表、媒体代表等百余人齐聚泉城济南,共同就全球祭孔联盟主要活动及“2017全球同祭孔”具体事项等内容展开研讨。筹备会上,文博专家、2016年祭孔联盟主会场总顾问彭庆涛先生被聘为全球祭孔联盟顾问,并围绕祭孔的相关内容作出了主题发言。文博专家彭庆涛今天上午,听了几位专家的意见,对于全球祭孔联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在这里,我想讲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层面,我想从儒学发展的规律来揭示新时代国学发展的趋势。这些年,我一直在探索关于儒学的发展规律,总体上看,儒学发展过程中,当没有外界压力的时候,自身发展就会分出不同的流派,自身跟自身相互辩论,向前发展。当遇到外来冲击,特别是遭遇大的冲击时,会如何发展?比如说,从孔子思想诞生开始,从诸子百家到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次冲击过后,引发了两汉经学的发展。东汉末年,佛教入侵,于是儒道合流,儒家在背后推着道家向前发展,引发玄学,从表象上看来,玄学好像是儒道合流,甚至有一些反儒学的因素,实际上,是儒在背后,道在前面,迅速的变成中国的宗教。为什么变成中国的宗教?针对佛教冲击,儒学为了站稳自己的统治理论地位,推动道家形成宗教来应对佛教的蔓延,成功维护了自身的地位。接下来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北方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文化入侵,加上佛教被官方呵护,等等多方面的冲击,成为儒学遇到的第二次大的冲击,然后引发了宋代理学的发展。再后来宋金元三家并起,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等等这些大的冲击,一直到大清王朝,对于儒家的构成了第三次大的冲击,然后引发明清新儒学。历次的冲击,带来了什...
作者: 张代生
发布时间: 2018 - 03 - 30
点击次数: 441
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付梓印刷人民网济南6月24日电   23日下午,山东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暨教科书审定工作新闻通气会在山东省教育厅举行。据悉,今年秋季学期,山东省中小学将全面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该课程为地方必修课。山东也成为全国首个在中小学三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省份。由彭庆涛主编、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段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终审,现已付梓,将在今秋启用。据介绍,本套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完全符合课程大纲要求,原典选编切合主题,注释、译文精准,拓展链接内容丰富,篆刻、齐鲁名片等板块原创性强,突出了齐鲁地域特色。该教材封面、板式设计美观,包含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信息,知识性较强。教材编写组成员包括著名专家学者、大学教授、教研员,还有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可谓是老中青结合。他们分工明确、讲求效率,又能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终于迎来了教材终审通过。根据相关规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为地方必修课程。其中,小学和初中教科书每年级一册,每学期学时为16课时;高中教科书一二年级每年级一册,每学期18课时,共计4学分。每学期结束后,学校将组织考试。(岱生)附:教材编写组成员名单主 编:彭庆涛副 主 编:孙永选 孟继新 刘岩编写人员:曹帅 刘钟鸣 郭云鹏 尚树志 孟祥明 刘欢张博 房政伟 王广恒 邢攸林 葛玉莹 http://sd.people.com.cn/n2/2017/0624/c373026-30374999.html
作者: 彭门创作室
发布时间: 2019 - 10 - 24
点击次数: 264
热烈庆祝“山东省书画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2019年10月23日,山东省书画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山东大厦会议中心一楼金色大厅隆重召开!省政协领导、省社科联领导,著名书画家吴泽浩等170多位书画艺术家参加,会议决定,由著名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济南市政协原副主席、济南市文联原主席,彭门导师吴泽浩先生任学会名誉会长。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3 - 30
点击次数: 263
2017年6月23日6月23日下午,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暨教科书审定工作新闻通气会举行。据悉,今年秋季学期山东省中小学将全面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这将是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专家主持审查通过的全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山东教育厅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M1Njg3NQ==&mid=2650769100&idx=1&sn=235418b833ea60799bbb53b47cf122d5&chksm=87ae55a8b0d9dcbebffc65ba26f3443ba23a6d445ea45c6cc65f6ee7464fa6987d1954955f62&mpshare=1&scene=1&srcid=0623q35Kw0d713cEX0Rn5ABg#rd)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初中)课题组主      编:彭庆涛副 主 编:孙永选  孟继新  刘岩编写人员:曹帅  刘钟鸣 郭云鹏 尚树志  孟祥明  刘欢  张博  房政伟  王广恒  邢攸林  葛玉莹课题组寄语自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位以来,人心不古,道德滑坡,人与人之间几无基本信任。国家民族前途,大有忧患之虞。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纲要,并立文化复兴之要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复兴,乃是当代学人不可推卸之重任。有幸为此贡献微薄之力,荣欣之至。本课题组成员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切磋琢磨,不遗余力,不敢丝毫懈怠。然挂漏之失,自难避免。今值教材通过审核之际,诚惶诚恐,唯望方家指正赐教。感谢泰山出版社慧眼独...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3 - 30
点击次数: 237
2017年8月1日 综合自孔子网    近日,中国孔子基金会赴澳洲进行文化交流活动,文博专家彭庆涛随行,并亲自教授当地华人释奠礼的仪程规范。谈到此次祭祀活动,他说:“应该说,按照中国传统的规制来祭祀的这种活动,不光在澳大利亚,就是在整个西方国家,都是第一次。在国际上,除了日本、韩国一直保存着释奠礼外,澳大利亚是我们最早开始举行释奠礼的(国家)。有全体华人的共同参与、共同凝心聚力,才打造了这么一台精彩的释奠礼活动,同时也展示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性的东西。”    (相关链接:https://www.365yg.com/i6454373629936271885https://www.365yg.com/i6454381884343321101)
作者: 郭云鹏 张品海
发布时间: 2023 - 07 - 14
点击次数: 31
敧器因其时代相去甚远,且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见,故鲜为人知。但孔子与敧器的故事却广为流传,敧器自身所蕴含的哲理也无时无刻不在警戒着我们。“敧”通“攲”与“欹”,《说文解字》释“欹”一字曰:“持去也。从支奇声。去奇切。支有持义。故持去之攲从支。宗庙宥座之器曰攲器。”敧,有倾斜的意思,所以敧器不盛水时呈自然倾斜姿势。关于敧器,历史文献中有诸多记载,最早的恐怕就是老子的弟子辛文子在《通玄真经·守弱》一篇中的记载,老子曰:“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冲即正,其盈即覆。”这样看来,早在远古时期敧器就已经产生。其实,我们再对敧器进行溯源,就会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敧器的雏形,那便是“甀”(一种汲水用的尖底陶器)。《淮南子·氾论训》载:“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半坡尖底瓶的用途及其力学性能的讨论》一文已经证明,这种尖底瓶不能自动汲水,所以古人只能“抱甀而汲”。《淮南子·氾论训》只知“抱甀而汲”之劳,而不知自动倾覆浇水之逸,尖底瓶的浇水方法确实也大大地节省了人力。这样的汲水陶器在考古工作中多有发现,比如陕西博物馆藏的仰韶时期彩陶鲵鱼纹瓶和小口尖底瓶,还有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藏的仰韶汲水陶壶。这样的话,敧器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了。1989年版《辞海》释敧器道:“原为灌溉用的汲水陶罐,其系绳的罐耳,位于罐腹靠下的部位,空时其重心位于罐耳以上,用绳悬挂时,罐身倾斜,便于打水;到了半满时,由于重心下降到罐耳以下,罐身自动扶正;当水灌满时,由于重心上升到罐耳以上,很易倾覆。这种汲水陶罐略加改型,称为敧器。”这便道明了敧器作为汲水之用的前身。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敧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计时之器,在其上匀速滴水,利用其“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的特性,形成周期性的滴入水、倾倒水、空瓶立正的动作,如此循环往复以用来计时。...
137页次16/18首页<...  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