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上广是挺好的,但我还是喜欢曲阜

日期: 2019-10-13
浏览次数: 352

人民网:北上广是挺好的,但我还是喜欢曲阜

[人民网]北上广是挺好的,但我还是喜欢曲阜

编者按: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华诞。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国人民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一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70年的岁月都留下了动人的历史印记,每座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策划推出“跨越70年·中国的故事”系列报道,记者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记录下各地70年间的发展变化,以小见大,展现国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在生动的历史变迁中感受新中国奋进的磅礴力量。




有人说,看中国历史发展,40年成就看深圳,百年变迁看上海,千年沧桑看北京。

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看哪里?曲阜至少是答案之一!

作为儒家思想发源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曲阜积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以文化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新中国让曲阜古城重获新生

曲阜是孔子故里,被誉为“东方圣城”。在中国历史上,曲阜在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曲阜的历史文化地位和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是直接相关的,它是一个物质载体,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曲阜破败不堪,经济萧条,城中道路狭窄,而且都是土路。

虽然是孔子故里,但在当时,曲阜的老百姓大多不识字,人民生活处于贫困之中,城内仅有一些自力维持生活的商店店员和小手工业者。

原曲阜文管局资料研究室主任彭庆涛是一位儒学专家,也是一位研究曲阜文物多年的文博专家。他拿出一张张泛黄的曲阜解放前的旧照片,照片上的孔府门前积满污水,孔庙前杂草丛生,低矮的民房靠到了孔庙墙上,孔林门前的神道破烂不堪……

是新中国让曲阜这座儒家文化绵延2000多年的文化古城重获新生!

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从曲阜解放就已经开始。

曲阜解放于1948年,1949年3月1日,鲁东南行政公署就批准成立了曲阜县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1950年3月20日,鲁中南区党委决定开放孔庙、孔府、孔林,让群众参观。1950年12月3日,曲阜全县402处冬学同时开学。

曲阜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城市面貌也逐步得到改善。

曲阜有一条老街叫龙虎街,因其街东口有一眼正对东城墙根被称为青龙的水井,街西口有一块名曰白虎的巨石,故用“左青龙右白虎”之意取名为龙虎街。

79岁的靳立亮,是龙虎街的老人,他的祖辈从清朝时就在龙虎街居住。

靳立亮说,曲阜解放后,政府首先想到的是建学校。那时候学校少,为了满足大家上学识字的需求,建了两所民办小学;1952、1953年,又相继办了两个补习班,为老百姓扫盲。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龙虎街的文化教育很有起色,出了不少大学生,孔祥云、杜豫都是从龙虎街出来的,后来成为大学教授。

同样住在龙虎街的赵洪玉今年75岁。5岁时,赵洪玉就失去了父亲,母亲一人将他们姐弟三人养大。

“要不是赶上新中国这好时光,我们姐弟三人根本上不了学,识不了字!如果不识字,连孔子的书都读不了!”赵洪玉感慨地说。喜爱书法的赵洪玉现在每天都要拿起笔写几个字。他最喜欢写的是儒家经典语句,“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人民网]北上广是挺好的,但我还是喜欢曲阜

△曲阜龙虎社区颜庙街(摄影:张博)




改革开放让曲阜乘着春风出发

“国学发展既要‘登峰’,又要‘落地’。也只有‘落地’,才能使场子真正热起来。”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杨朝明这样认为。

泱泱大中华,浩荡几千年。新中国成立前,即便是在曲阜,能真正享受传统文化滋润的也只是少数人。新中国成立后,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开展扫盲活动,才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真正普及,走进百姓中间。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贤哲,给曲阜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而改革开放为其释放了活力。

1984年,孔庙大成殿孔子塑像修复完成并正式揭幕。以此为契机,曲阜在孔子诞辰日策划了“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吹响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号角,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1989年,“孔子诞辰故里游”改名为孔子文化节,并在海内外产生了轰动效应。据彭庆涛回忆,那次来的人远远超出了曲阜当时的接待能力,曲阜所有的宾馆都爆满,许多人因找不到旅馆而无法住宿。

大手笔的文化实践使得曲阜人潮涌动,读论语、看“三孔”、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发展的“场子”真正热起来了!许多人开始关注曲阜,曲阜开始走出国门。

为了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曲阜加强了建设力度,“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曲阜城市建设规模由原来的明故城及其周围区域扩展到了大沂河北岸,城区面积扩大了约4倍。”彭庆涛说道。

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6年,孔子研究院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2008年,首届世界儒学大会在曲阜举行:2011年,京沪高铁曲阜东站正式启用……

谈及曲阜的历史变化,曲阜一中的年过八旬的顾国华老师说:“我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后曲阜变化的见证人了。”

他回忆,1959年来曲阜的时候,交通很不发达,只能先到兖州,然后从兖州坐汽车到曲阜。当时到兖州后,没有去曲阜的车了,他步行走了4个多小时,才到曲阜。那时候,曲阜很小,全是平房,宫墙前面就是农田。整个曲阜城只有西关大街、东关大街、棋盘街三条街,每条街也就100来米长。去北京要到兖州,坐十二三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北京。

“现在曲阜的变化不得了了!”顾老师乐呵呵地说,城市高了、大了、美了!尤其是城市建筑,带有民族风格和传统文化特色。交通方便多了,公路、铁路纵横交错,特别是通了高铁以后,从曲阜去北京只用两个多小时就到了。

“改革的春风浸人心脾!改革开放初期,我的直观印象是:庄稼种在明故城里,土堆、粪堆、柴草堆满城都是。现在与过去比:翻天覆地!”说起曲阜的变化,曲阜市政协原主席赵元山感慨万千!


[人民网]北上广是挺好的,但我还是喜欢曲阜△孔子研究院(摄影:张代生)



肩负起文化担当 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曲阜大力弘扬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至街道、乡村,全力打造“东方圣城·首善之区”。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带动下,曲阜形成了勤俭、仁孝、诚信、和谐的社会风尚,在生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城市发展”与“文化气质”良好融合的独特发展之路。

“欢迎来到曲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庙的大成殿高24.8米,在老城里所有的建筑物不能超过孔庙的大成殿,寓意所有的人不能超过孔子,也是对孔子的一种尊重。” 坐上曲阜的仿古马车,马车夫看似很随便的交谈,却处处熟练地运用着论语和典故。

如今,在曲阜古城,儒家文化无处不在。无论是晨练的人们、三轮车夫,还是古城里的商店店员,都对曲阜的文化典故如数家珍,并且能把这些历史典故运用到现代的生活当中,有理解,有传承。

[人民网]北上广是挺好的,但我还是喜欢曲阜△现在的孔林万古长春坊(曲阜市委宣传部供图)


受惠于经济助力 “孔子坐上高铁了”

“有人问我,高铁对孔子儒学传播有什么意义?我说孔子坐上高铁了!传统文化在曲阜这么多年的传承,它和这个城市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城市的发展,包括科技的发展,交通的发展,对于儒学的弘扬,非常有意义!”杨朝明感慨地说。

在杨朝明看来,“经济社会和文化是互动的,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先导。”

在这座城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互通,同时,曲阜的经济发展也形成了新版图——东西两个经济开发区蒸蒸日上,一张文化与经济携手发展的蓝图正在绘就。

回顾曲阜的发展历程,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同时抓牢“经济”与“文化”两大抓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深挖厚重的儒家文化底蕴,经济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的发展相互交织、互相促进,在经济保持长足增长的同时牢牢坚守传统文化价值观。

文化如一杯香茗,滋养精神,涤荡心灵。文化的振兴带动产业的振兴,“钱袋鼓起来”,也具备了让“脑袋富起来”的条件。

2019年8月26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在曲阜成立,曲阜正以更加雄伟的姿态走向世界!

此时,忽然想起一篇文章中的话,“北上广是挺好的,但我还是喜欢曲阜。”


[人民网]北上广是挺好的,但我还是喜欢曲阜

△曲阜大成桥夜色(曲阜市委宣传部供图)



来源:人民网

BLOG / 相关微博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25 - 04 - 05
圣境响韶音,清明祀圣哲。4月3日,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系列活动在曲阜尼山举行。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系列活动包括“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尼山清明诗歌会”“学童启蒙开笔礼”“孔子后裔至圣林祭祀”等活动。  上午九时,在身着古代服饰的司礼官导引下,肃立在尼山孔庙智源溪桥前的领导和嘉宾们整理衣冠,开始沿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会长、原曲阜市政协主席孔令玉主持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孔子第79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孔垂长先生担任主祭官;曲阜市委副书记,市长崔加清先生恭读祭文;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孔子博物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办公室、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等驻曲单位代表、各省市孔子后裔代表、社会各界代表依次敬献花篮;所有参礼嘉宾集体向至圣先师行鞠躬礼,祭孔大典圆满礼成。  上午十时,领导和嘉宾们来到尼山书院前,参加了乙巳年尼山清明诗歌会,伴随着悠悠雅乐,曲阜师生代表吟唱《诗经·小雅·鹿鸣》等广为流传的经典诗篇在书院上空回荡,以尼山独有的方式礼敬先师。多位朗诵艺术家满怀激情朗诵诗词,以尼山独有的方式缅怀先师。    上午十时三十分,领导和嘉宾步行至夫子洞广场,参加“鸿蒙圣开-乙巳年学童启蒙开笔礼”仪式。主要有自正衣冠、礼拜先师、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坤灵...
2
2020 - 03 - 02
彭门弟子马文浩抗疫周记(一)说明由于黄冈疫情依旧严峻,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因此原有的《抗疫日记》栏目改为《抗疫周记》;我们将选取山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彭门弟子马文浩的在一周内的工作感触与记录,于每周周天推出。编者按生命的美好,在于他的永不服输;人性的光辉,在于他的无私奉献。山东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马文浩和他的同事们,奋勇挺进“大别山”,在湖北大地上,谱写着抗疫战歌!2020.2.26日常报备,一切平安,勿念。两个病区合并后,重症患者数量也多了一些。在这其中,有一位患者病情严重,全身多处插管(呼吸机气管插管、双侧胸腔引流管、导尿管、鼻肠管、中心静脉置管等),而且病情不稳定。为了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我们不得不决定冒着巨大的风险给患者去做胸部CT。CT科室距离我们病区较远,途中需要转运多次电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脱管,或者出现其他病情变化,对于患者和我们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为此,我们护理团队几乎全员上阵,携带了大量便携设备和药品,做了充分的准备,终于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结束后,队员们大汗淋漓,浑身被汗水浸透,实在是有些劳累。但是每当我们看到患者们的面容,想起家人、领导、同事们的嘱托与鼓励,又让我们重新充满了斗志,再次整装上阵。△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所幸,我们的团队也得到了壮大,扩充到了十一人(含一名护士长),其中包括五名男生。我们...
3
2021 - 02 - 04
今日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不一,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习俗一、祭灶王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据说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祭灶二、扫尘土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
4
2020 - 03 - 06
安先生和我的师生情缘臧知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要本文由苏州大学教授臧知非所著,记叙了“我”求学于安作璋先生的种种往事,字里行间饱含着“我”对于安作璋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体现出浓浓的师生情。我的学术生涯,和安先生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从1985年4月第一次拜谒安先生,至2018年4月,33年间,或诣府请教,或电话请示,向安先生请教受学,我的进步和安先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对安先生的向慕,始于本科期间。这要从我的读书经历说起。1978年,我考入徐州师范学院(现在江苏师范大学)历史系。那时的我,对历史谈不上了解,更谈不上什么爱好。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文革”中的农村中学完成,谈不上文化课学习。1974年初中毕业以后,因为是“右派”子女,没有资格上高中(当时高中按照家庭成份推荐入学,地、富、反、坏、右是黑五类,黑五类子女没有推荐资格),只能回到生产队作一个“半劳力”社员,务农半年后,在先父学生的帮助下以走后门的方式到离家40华里的农河中学读高中。当时实行“开门办学”,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干农活,农业机械(当时主要是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发电机、水泵)倒是学了一些,其他文化课实在是不堪一提。对于历史只是在“评法批儒”过程中,接触过片段,知道一些所谓“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根据“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的简称)上的评法批儒...
5
2021 - 02 - 18
今日雨水 | 润物细无声雨水简介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当天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习俗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拉干爹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接寿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
6
2018 - 08 - 27
5月24日下午,华文盛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强默,创意部副总监郑丽萍,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丹一行三人来到彭门创作室。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教授,合作导师孙永选、孟继新、刘岩教授,会见了来自北京的客人,并举行座谈。彭门讲师代表、彭门弟子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中,彭庆涛先生高度评价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文化创意、科技引领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对强默副总裁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彭庆涛先生就彭门的组成结构、运营模式、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正在完成的课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希望能够和华文盛视不断增进交流,拓展合作。强默副总裁首先对彭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彭门的运营理念表示认同。随后,介绍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情况和未来的计划,希望不断推进华文和彭门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会后彭门创作室工作人员陪华文盛视与中国孔子网领导一行游览了曲阜三孔文物景区,体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7
2020 - 03 - 25
彭门快讯 | CCTV—4《记住乡愁》节目组采访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六季聚焦孔子故里——曲阜古城。曲阜,地处山东西南部,春秋时期为鲁国都城,圣人故里,儒家发源地,被誉为“东方圣城”,素有“东方的耶路撒冷”之称。这座古城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是因为曲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也正是孔子和其创立的儒家学说,曲阜才能成为一个底蕴深厚、举世皆知的国际文明大都市。《记住乡愁》节目组为讲述着一座古城在历史长河中兴衰更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传承,特别邀请了曲阜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先生讲解曲阜古城“万仞宫墙”的由来,并介绍了孔庙的建筑规制,而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意蕴,彭庆涛先生在纪录片中也为我们一一解答,彭庆涛先生在提及四道引坊中的金声玉振坊时,说道:“‘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比喻孔子的思想自始至终完美无缺,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从中我们可以知晓,金声玉振指的是学识渊博,才学精到的人,而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圣贤,是当之无愧的至圣先师,彭庆涛先生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们更容易走近孔子这个儒学巨匠,不断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魄,使儒家文化在新时代发光发热。曲阜古城是历史留给人类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城一风采一城一传奇彭庆涛著名文博专家 彭庆涛,彭门创作室冠...
8
2021 - 03 - 22
出版说明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时代考卷,也是山东坚定文化自信、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使命担当。为挖掘阐发、传播普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并列入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书系以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要内容,对儒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进行了现代性阐释。书系采用权威底本、精心校点、审慎译注,同时添加了权威英文翻译和精美插图,是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学术性与普及性、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精品佳作。△四书精装版△四书简装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经典阅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通过官方平台中国孔子网融媒体上线发布《论语》电子书。旨在满足广大读者数字阅览的新需求,让传统文化经典贴近生活,润泽人心。广大读者可登陆中国孔子网、孔子网APP、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在线免费阅读或图书下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 当当网链接图片来源于中国孔子网编...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