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
2020
-
02
-
23
点击次数:
88
孔子的“灾妖不胜善政”说本文转载国际儒学联合会文章杨朝明:孔子的“灾妖不胜善政”说 《孔子家语·五仪》篇有一个记载很有意义,尤其其中孔子所说“灾妖不胜善政”特别值得注意。 该篇记曰: 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孔子对曰:“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故天灾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寤梦征怪,所以儆人臣者也。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极也。” 孔子认为,存亡祸福都源于自身,反时反常现象并不能改变国家命运。在他看来,天降灾异、地生妖孽是用来儆戒人主的,各种梦异和怪诞的征兆是用来警戒人臣的。为国者更应思“善政”,实行清明之治,不让反时反常的现象改变国家命运。灾异妖孽哪能胜过清明的政治,不好的梦兆怎能胜过良好的品行。明白这个道理,为政治国应当谨慎戒惧,无畏困苦,不惧灾难,以求国家大治。 人有时会面对自然的、人为的种种灾难,每当此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人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还是积极主动,努力作为?在通常的认识中,孔子一向重视天命。在孔子那里,“天命”的含义比较复杂。孔子说到“天”很多,“天”对于人的生死寿夭、吉凶祸福、尊卑贵贱、贫富穷通,乃至国家盛衰存亡,具有某种决定意义。它无形无影,飘渺虚幻,却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它仿佛又能主宰世间的一切,可以洞悉事理,秋毫必察。“天”有时性情乖戾,恣意肆虐;有时又好像懂得是非善恶、真假美丑。 春秋以来,思想领域继续进步,人们人为“天道”捉摸不定,应当更多地重视人间,重视民生。在春秋前期的鲁国,有一年发生了大旱,鲁僖公要烧死巫师和尫者,认为旱灾与他们有关。大夫臧文仲认为这不是防备旱灾的办法。主张致力于修理城郭,在民艰于食的情况下,稍给民食;再降低饮食标准,节省开支,致力于农事,使农业不因天旱而荒废;劝人分财施舍。这才是救荒之策。臧文仲重民务实,僖公这样做了,这年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