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与曲阜《南溪赋碑》 (刘岩)

日期: 2018-07-17
浏览次数: 476

李东阳与曲阜《南溪赋碑》

 

在曲阜孔庙十三碑亭院内大成门两侧,各有棚室建筑,是旧时祭祀孔子时张贴人员分工责任的地方,称之为“榜棚”。其东北部的榜棚下层,镶嵌有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南溪赋》。该赋镌刻在二石之上,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刻立。东石高74厘米,宽81厘米;西石高68厘米,宽66厘米。

赋文开篇写到:南溪者,故衍圣公以敬所居,而因以为号者也。余过而赋之,以遗其子衍圣公闻韶单凭此句就可看出,李东阳与孔氏家族关系是多么的密切而微妙。提起李东阳,至今的曲阜人几乎妇孺皆知,可见此人在曲阜历史上的影响。

是啊!在中国历史上,少年时才华毕露而后进仕为官的人不少,为官之后又成为文坛盟主的人就为数不多了。李东阳就是一位从神童到学士,再到首辅,进而成为一代文坛领袖。其成长过程令人叹为观止。李东阳之所以为曲阜人所熟知,只因孔府大门上方悬挂“圣人之门”匾额出自他之手。其实,两边的对联也是他的原创,写作:“与国戚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偕天不老,文章礼乐圣人家。”后经清人纪晓岚略加改动书写后,原创者在后人的认识中发生了移位。

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县),因祖父李允兴在京师服兵役,全家迁居京城。李东阳出生京城,据说自幼便能写出直径一尺的大字,因而名声大振。出名不走寻常路,看来自古有之。他不单会写大字,还善于作对,十分了得。其作工整对仗,合辙押韵,让人啧啧称奇,被当时誉为神童。

郎瑛《七修类稿·事物·神童对》记载,有一次李东阳的塾师出联叫他对,塾师联是:“砚向石边见口。”李东阳对以“笙从竹下生声。”这是一副拆字联。还有一次,父亲李淳给李东阳出联:“虎豹关中,不是关中虎豹。”李东阳对联:“麒麟阁上,皆非阁上麒麟。”因此才华,在四岁、六岁、八岁时三次被召入宫中。据说,因其年幼矮小,过殿阁需要内侍搀扶,被嘲笑道:“神童脚短”,李东阳随声应道:“天子门高”。此事是否经后人演义,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的机警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才思敏捷应该是真实的。

朱祁钰皇帝有所耳闻,想亲自会一会神童,有一天就把他和另一位很有才华的童子程敏政同时召见。皇帝出了上联:“螃蟹浑身甲胄”,程敏政对曰:“凤凰遍体文章”;李东阳对曰:“蜘蛛满腹经纶”。都很贴切工整,出言不凡,堪称完美,朱祁钰景帝龙颜大悦。

在天顺八年(1464年),十八岁的李东阳考取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成化十年(1474年),升侍讲兼詹事府左庶子。十九年,升侍讲学士。翰林院编修是正七品,侍讲是正六品,侍讲学士是从五品。十九年中,品秩蜗牛般只升了三级,每次上朝也仅是刷刷存在感,无足轻重。幸运的是,升侍讲学士后的第二年,即1475年,被任命东宫讲官。当时的东宫,是皇储们生活学习的场所,从古至今能够接近皇储与近身皇帝一样,都是以后进身升级的重要阶梯。

机会来了,就在孝宗皇帝朱佑樘执政的弘治四年(1491年),因李东阳参与纂修《宪宗实录》,升太常寺少卿,仍兼前职,掌翰林院事。此时,他的官品和实际地位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成为一位在朝廷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第二年,不知是否与“厄尔尼诺”气象有关,全国各地相继发生旱灾,孝宗皇帝无计可施,十分郁闷,大臣们应诏进言商讨对策。其中李东阳的《应诏陈言奏》,以士大夫惯有的套路给孝宗皇帝开出了一味以儒治国的良方,其实无非是提醒皇帝不要忘记立国之本——儒家的“仁”与“德”。他摘录《孟子》中的语录,即“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仁政,必自经界始。”“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并附以时政得失,得到孝宗皇帝的赞许与重视,从此跻身于顶层设计的行列。

弘治十一年(1498年),皇太子朱厚照出阁读书,为日后即位做必要的知识储备,孝宗皇帝又选中李东阳他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衔兼文渊阁大学士负责教导太子。李东阳的官场历程没有跌宕起伏,而是四平八稳的一路加官进爵,但这一切并没有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幸福感少得可怜。因为他是一位具有士大夫情怀的文人,富贵之外还有社会责任,不想混迹于朝中权贵之间了却残生,当然也有“伴君如伴虎”之感。以后的几次辞官都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准,他十分苦闷。正巧,弘治十七年孔庙修复即将完工的三月,李东阳受命来到阙里祭拜孔子,此时他像一只出笼的小鸟,愉快的抵达曲阜。

外人有所不知,说起来李东阳与曲阜的渊源不只是文化上的,还有儿女情长。早在弘治初年,衍圣公孔弘泰经常居于京城,由于社会地位较高,所以“颜值”暴表,受人仰慕,群臣中如众星拱月一般。他时常与李东阳打照面,只见这老李不卑不亢,举止有度,有开始的寒暄,慢慢过渡到谈经论道,如此一来二去两人成为好友。交往中孔弘泰得知老李还有一女未曾许配,伶俐可爱,就主动提出希望他的此女能够嫁给侄儿孔闻韶,孔李两家结为儿女亲家。不曾想当时李东阳以不敢高攀为由回绝了。李东阳有顾虑,其一,女儿年龄尚幼,世事难料,他不想过早决定女儿婚事。其二,京城距离曲阜有着千里之遥,探望女儿往返需要五十多天时间,实在不便,也不舍。其三,衍圣公府的门第的确太高,礼俗繁多,令人难测高深,最好还是敬而远之。

孔弘泰并未死心,多次到德高望尊的太宰屠滽那里请求撮合,李东阳再也不好回绝,提出要等女儿十八岁时方才出阁。孔弘泰大喜过望,爽快地答应了。

自弘治十三年(1500年),十八岁的女儿嫁入孔门后,李东阳四年来一直没有机会与其相见,这次曲阜之行,既能够见到女儿,又能领略圣地的风光,沐浴儒家文化,可谓一举三得。李东阳能不兴奋吗?当然,他的主要任务是代祀孔子。

李东阳大概在曲阜断断续续呆了一年有余,能不拜会亲家之门?他除了观览曲阜的古迹名胜外,也时常到亲家门上走动,留下不少诗文,《南溪赋》就是其中之一。原来,他的亲家孔弘绪,在成化五年(1469年)因“宫室逾制”遭弹劾被免去衍圣公爵位后,另立居所,名为“南溪”,其实是一处亲近自然的别墅。李东阳此次来阙里,孔弘绪已经故去,他在世时曾作诗《南池》:“曾是先公旧泮宫,颂声犹落碧虚中。水涵圆璧浸洙泗,山作遥青接岱嵩。色笑尚同难老酒,宠光仍得上公璁。我来寻乐还思乐,立尽桥门望海东。”优哉游哉。

    先人已作古,南溪公馆也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李东阳《南溪赋》所描绘的迷人景色却永远定格在方石内,镶嵌在曲阜历史记忆的硬盘里,任凭人们遐想、追思。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9 - 04 - 17
点击次数: 586
“万古长春”牌坊,位于孔林神道中段,建成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是曲阜著名地标式建筑之一,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该坊为全石质结构,庑殿顶,六柱五间五楼,整体造型灵透俊秀。大型石坊在台基之上,两侧对称建有大型碑亭,与两边的古柏相映生成了一幅富有历史的沧桑、充斥着高贵华丽而又不失庄重稳妥的画面,美轮美奂。     “万古长春”六柱五间的建制,历史上除皇...
2018 - 07 - 17
点击次数: 476
李东阳与曲阜《南溪赋碑》 在曲阜孔庙十三碑亭院内大成门两侧,各有棚室建筑,是旧时祭祀孔子时张贴人员分工责任的地方,称之为“榜棚”。其东北部的榜棚下层,镶嵌有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南溪赋》。该赋镌刻在二石之上,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刻立。东石高74厘米,宽81厘米;西石高68厘米,宽66厘米。赋文开篇写到:南溪者,故衍圣公以敬所居,而因以为号者也。余过而赋之,以遗其子衍圣公闻韶。单...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232
从《吼哈》看王学仲先生的艺术思维作者:彭庆涛       拜师于王先生门下虽然时间不长,但与先生接识受益也已有十数年了。每观先生之新作,无论是诗、书、画、文,皆觉意境深远,细读之,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似乎蕴含着某种哲理,又似乎内充着一股无形的力量,也似乎蕴蓄着那种文人的“士气”、“稚谑”、“超形”和“机趣”。读了先生所赠长篇小说《吼哈》顿...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131
历史超越对书家素质的要求 彭庆涛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一个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审视书法作品的线条节奏、结体韵致时,能触摸到作者感情的脉搏,震颤的心弦会随即发出清响与其和鸣,整个身心会完全沉浸在超然的境界之中。从这一点讲,它也就不同于一般的写字,它有着对书写工具(软性毛笔)的高难度技巧驾驭、造型元素(汉字的字型与结构)的巧...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25 - 04 - 05
圣境响韶音,清明祀圣哲。4月3日,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系列活动在曲阜尼山举行。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系列活动包括“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尼山清明诗歌会”“学童启蒙开笔礼”“孔子后裔至圣林祭祀”等活动。  上午九时,在身着古代服饰的司礼官导引下,肃立在尼山孔庙智源溪桥前的领导和嘉宾们整理衣冠,开始沿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会长、原曲阜市政协主席孔令玉主持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孔子第79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孔垂长先生担任主祭官;曲阜市委副书记,市长崔加清先生恭读祭文;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孔子博物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办公室、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等驻曲单位代表、各省市孔子后裔代表、社会各界代表依次敬献花篮;所有参礼嘉宾集体向至圣先师行鞠躬礼,祭孔大典圆满礼成。  上午十时,领导和嘉宾们来到尼山书院前,参加了乙巳年尼山清明诗歌会,伴随着悠悠雅乐,曲阜师生代表吟唱《诗经·小雅·鹿鸣》等广为流传的经典诗篇在书院上空回荡,以尼山独有的方式礼敬先师。多位朗诵艺术家满怀激情朗诵诗词,以尼山独有的方式缅怀先师。    上午十时三十分,领导和嘉宾步行至夫子洞广场,参加“鸿蒙圣开-乙巳年学童启蒙开笔礼”仪式。主要有自正衣冠、礼拜先师、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坤灵...
2
2020 - 03 - 02
彭门弟子马文浩抗疫周记(一)说明由于黄冈疫情依旧严峻,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因此原有的《抗疫日记》栏目改为《抗疫周记》;我们将选取山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彭门弟子马文浩的在一周内的工作感触与记录,于每周周天推出。编者按生命的美好,在于他的永不服输;人性的光辉,在于他的无私奉献。山东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马文浩和他的同事们,奋勇挺进“大别山”,在湖北大地上,谱写着抗疫战歌!2020.2.26日常报备,一切平安,勿念。两个病区合并后,重症患者数量也多了一些。在这其中,有一位患者病情严重,全身多处插管(呼吸机气管插管、双侧胸腔引流管、导尿管、鼻肠管、中心静脉置管等),而且病情不稳定。为了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我们不得不决定冒着巨大的风险给患者去做胸部CT。CT科室距离我们病区较远,途中需要转运多次电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脱管,或者出现其他病情变化,对于患者和我们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为此,我们护理团队几乎全员上阵,携带了大量便携设备和药品,做了充分的准备,终于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结束后,队员们大汗淋漓,浑身被汗水浸透,实在是有些劳累。但是每当我们看到患者们的面容,想起家人、领导、同事们的嘱托与鼓励,又让我们重新充满了斗志,再次整装上阵。△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所幸,我们的团队也得到了壮大,扩充到了十一人(含一名护士长),其中包括五名男生。我们...
3
2021 - 02 - 04
今日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不一,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习俗一、祭灶王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据说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祭灶二、扫尘土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
4
2020 - 03 - 06
安先生和我的师生情缘臧知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要本文由苏州大学教授臧知非所著,记叙了“我”求学于安作璋先生的种种往事,字里行间饱含着“我”对于安作璋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体现出浓浓的师生情。我的学术生涯,和安先生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从1985年4月第一次拜谒安先生,至2018年4月,33年间,或诣府请教,或电话请示,向安先生请教受学,我的进步和安先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对安先生的向慕,始于本科期间。这要从我的读书经历说起。1978年,我考入徐州师范学院(现在江苏师范大学)历史系。那时的我,对历史谈不上了解,更谈不上什么爱好。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文革”中的农村中学完成,谈不上文化课学习。1974年初中毕业以后,因为是“右派”子女,没有资格上高中(当时高中按照家庭成份推荐入学,地、富、反、坏、右是黑五类,黑五类子女没有推荐资格),只能回到生产队作一个“半劳力”社员,务农半年后,在先父学生的帮助下以走后门的方式到离家40华里的农河中学读高中。当时实行“开门办学”,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干农活,农业机械(当时主要是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发电机、水泵)倒是学了一些,其他文化课实在是不堪一提。对于历史只是在“评法批儒”过程中,接触过片段,知道一些所谓“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根据“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的简称)上的评法批儒...
5
2021 - 02 - 18
今日雨水 | 润物细无声雨水简介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当天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习俗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拉干爹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接寿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
6
2018 - 08 - 27
5月24日下午,华文盛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强默,创意部副总监郑丽萍,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丹一行三人来到彭门创作室。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教授,合作导师孙永选、孟继新、刘岩教授,会见了来自北京的客人,并举行座谈。彭门讲师代表、彭门弟子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中,彭庆涛先生高度评价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文化创意、科技引领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对强默副总裁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彭庆涛先生就彭门的组成结构、运营模式、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正在完成的课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希望能够和华文盛视不断增进交流,拓展合作。强默副总裁首先对彭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彭门的运营理念表示认同。随后,介绍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情况和未来的计划,希望不断推进华文和彭门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会后彭门创作室工作人员陪华文盛视与中国孔子网领导一行游览了曲阜三孔文物景区,体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7
2020 - 03 - 25
彭门快讯 | CCTV—4《记住乡愁》节目组采访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六季聚焦孔子故里——曲阜古城。曲阜,地处山东西南部,春秋时期为鲁国都城,圣人故里,儒家发源地,被誉为“东方圣城”,素有“东方的耶路撒冷”之称。这座古城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是因为曲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也正是孔子和其创立的儒家学说,曲阜才能成为一个底蕴深厚、举世皆知的国际文明大都市。《记住乡愁》节目组为讲述着一座古城在历史长河中兴衰更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传承,特别邀请了曲阜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先生讲解曲阜古城“万仞宫墙”的由来,并介绍了孔庙的建筑规制,而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意蕴,彭庆涛先生在纪录片中也为我们一一解答,彭庆涛先生在提及四道引坊中的金声玉振坊时,说道:“‘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比喻孔子的思想自始至终完美无缺,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从中我们可以知晓,金声玉振指的是学识渊博,才学精到的人,而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圣贤,是当之无愧的至圣先师,彭庆涛先生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们更容易走近孔子这个儒学巨匠,不断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魄,使儒家文化在新时代发光发热。曲阜古城是历史留给人类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城一风采一城一传奇彭庆涛著名文博专家 彭庆涛,彭门创作室冠...
8
2021 - 03 - 22
出版说明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时代考卷,也是山东坚定文化自信、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使命担当。为挖掘阐发、传播普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并列入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书系以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要内容,对儒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进行了现代性阐释。书系采用权威底本、精心校点、审慎译注,同时添加了权威英文翻译和精美插图,是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学术性与普及性、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精品佳作。△四书精装版△四书简装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经典阅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通过官方平台中国孔子网融媒体上线发布《论语》电子书。旨在满足广大读者数字阅览的新需求,让传统文化经典贴近生活,润泽人心。广大读者可登陆中国孔子网、孔子网APP、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在线免费阅读或图书下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 当当网链接图片来源于中国孔子网编...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