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亭现象举要 ——观《张仲亭书<论语>》有感

日期: 2018-06-17
浏览次数: 103

张仲亭现象举要

            ——观《张仲亭书<论语>》有感

 

  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近年来,张仲亭书法得到了书法界、社会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好评,包括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均给予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书法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张仲亭书法已从一般意义的书法成功进入了精品书法境界。张仲亭先生为书之道,从不刻意“创新”,自以摹帖习书者自居。守成传统,师法古人,几十年如一日,取乐于一翰一帖之间,可谓贤贤君子哉!

在习书临帖自娱自乐之中,先有《张仲亭书济南名泉诗》问世,世人见之不得不为之一振,或引古人之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时下敢涉小楷者不足一二,而张公为其一也。即而又有《张仲亭书历代名人咏济南》出版,同道见者感而叹之:“得乐毅之古貌,端朴直索黄庭之雅韵,秀实至于大令之十三行,亦见娟好,能洗尘去俗,己大不易”,更有诗曰:“南帖北碑久不和,因时所限自偏颇。张公自有平衡法,心悟手摩未蹉跎”。如今,再一部大作《张仲亭书〈论语〉》成稿,且字里行间透露出更新的气象,不知专家们见了如何评说?

赞叹之余,若对仲亭先生成功之道及由书作所引起的社会反响而论之,可否与方家同仁商榷作为“张仲亭现象”来评说一二。以其成功之轨迹探索其成功之规律,以饷来者。

张仲亭现象举要一:刻苦耕耘传统文化

大凡仲亭先生书作之内容,总也离不开中国历史上的贤贤君子,名诗名作。少则名言警句,多则万言文章,且每每书写必先悟其文意,入其情态,至境至情,以书“我”之心敢当荦荦大者,此谓遂成佳作之理也。述之易,为之难,必须取决于书者对传统文化的熟知与了解。传统文化概念之宽泛,基本要素有宗教、哲学、文学、政治、艺术、家庭与社会;文化价值有人生价值观、自然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知识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等等。其文化特征为统一性、人文性、泛道德性、中庸和平之人文精神。张仲亭先生在传统文化上扎根,汲取营养,消化吸收,以传统文化底蕴作根基,孜孜不懈地刻意追求,真正实践了书法与传统文化之有机结合,这即是仲亭先生成功的基本因素。

《论语》是孔夫子及门人立身处世之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古圣贤之大成,为政者之师,为教者之师,为学者之师,为艺者之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全书一万六千九百言。仲亭先生效夫子纬编三绝之精神,自上世纪末至今三书《论语》,可谓如琢如磨、如切如磋,每每温故而知新,今天所见巨作《论语》书法,即是先生乐于耕耘传统文化的有力证明。

张仲亭现象举要二:对书法美学的觉悟与理解

书法是以表现书家精神世界尤其是以形式美意识为主的创造活动。因而,它自觉或不自觉流地流露出社会生活中人的本质,成为其思维、性格、气质、品德、意志、情感、理想等精神因素的物化形态。书法艺术是运用线条的运动节律,造形成“势”,而表现出“骨力”;墨色的淋漓挥洒,则蓄积着“韵”,表现出“气”,通过骨势气韵的流动变化,表现出书者情感的波动节律。个性的阴阳刚柔、人格的刚正邪佞、理想的追求寄托、知识的积淀理解、生活的进退沉浮等,通过极富艺术表现力的线条,以浓厚的功力和纯熟的技巧表现出来,从而抒写自己的思想情怀。仲亭先生苦法二王,广临众帖,悟其要而感其情,二王之法陶性写情,气脉贯通,但主要表现在行书上,行书的出现,是“晋人风度”的物化结果,以书法进行感情交流,是晋人的艺术创造,更是书法作为艺术门类的成熟标志。欧阳旬和虞世南均取法二王,将二王写情之意融入北碑,是唐楷成功的基础,褚遂良先法欧虞,悟其精髓,继发二王,觉其精神,遂使唐楷放出光辉异彩。仲亭先生在长期不懈的临贴习书中,从二王到北碑,觉悟到书法的静态美、动态美和音乐美的基本因素,汲取二王书法流丽妍美、丰神潇洒、韵致卓绝的书风,直入小楷。继唐朝初年欧、虞以二王直入北碑开创唐揩之后,开辟了二王行书性情意境与小楷严谨工整立意之间结合的成功范例。楷为主体而行变其中,体现出以静求稳、以动疏气,以楷求法,以意叙情,婀娜多姿的新书风。结构上遵章求变,有偏有正,有主有次,收放得体;笔意上骨肉停匀,静中求动,有虚有实,气脉贯通。在音乐美的体现上,则是以正宗传统的小楷运笔为基本节奏,间或以行书的点线做为跳动音符,以其深厚的基本功底为依托,把握行笔的节奏速度,使其前后韵律保持平稳且气象一贯,给人以厚重庄严而又能幽雅清心的美感享受。这可否算作张仲亭先生对于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呢?

张仲亭现象举要三:书家、书法与传统文化的互籍效应

大凡文化圣域之地,必然会积累其金石丰碑而被之以艺文辞章,泉城的山,泉城的水,都为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挚托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山东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起源地,特别是儒家文化,占据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地位。漫长的历史流程中沉淀出来诸多的圣人君子、文人墨客又都给山东留下了诸多的思想瑰宝和人文遗迹,构成了山东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风景线。张仲亭先生的成就就是泉城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山东文化传统的人文精神打造和育就的结果。

张仲亭先生数十载心无旁骛,根植传统,下的是最苦的功夫,采取的是最传统的艺术形式,堆筑的自然会是最传统的根基。在当今高科技信息时代,西风美雨狂热吹拂,信仰危机、道德下滑,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因此,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尊重传统道德文化。古为今用已经提出数十年,如何找一个切合点成为人们多年探索的课题,在人们对书法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和对传统文化道德需求的历史时刻,仲亭先生以其俊美小楷书法为表现形式,强力传播传统文化,一石激起千层浪,得到了文学艺术界和全社会的强烈呼应。由此而证明了书家、书法和传统文化互籍效应的潜力是巨大的,生命是强力的,也由此而证明书家的潜心修炼和为现实社会服务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相互融合,作品内容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融合,便成为主题显明的艺术作品。泉水可以涤荡人的心灵,诗赋可以寄托人的情怀,儒家经典可以育就人的思想道德规范,书法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成其结合,相得益彰,集艺术性、历史性、文化性和观赏性于一体,而这正是新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仲亭先生实现成功的基本法宝。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8 - 09 - 03
点击次数: 568
孔子观欹器图孟继新  《孔子观欹器图》,绢本,设色,纵100厘米,横59厘米。图中欹器三个,铜质,云牙大口外敞,圆腹圆底筒形,边饰雷纹,两耳位于腹中部,以铜链悬于横木上。中水半满,正立;左无水,右斜;右满覆。器架左立守庙人,手提木水桶,器架前右立四人:孔子居中,孔子身后两人,孔子前一人向孔子躬身施礼,应为子路请问持满之道。画面上部,有楷书十四行,每行十一字。文为《孔子家语...
2018 - 09 - 17
点击次数: 2604
崇儒画卷:三圣图 孟继新《三圣图》是以孔子、颜回、曾参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两千多年来,历代帝王出于维护封建大一统的需要,尊崇孔子、崇尚儒学,对孔子及弟子屡加谥封褒扬。孔子被封为至圣,颜回被封为复圣,曾参被封为宗圣。孔府里存有两幅《三圣图》,两幅画的画面布局,人物安排,人物形象,画幅大小,大体相同。其一,绢本浅墨,纵143厘米,横76厘米,工笔淡彩。中为孔子礼冠宽衣、博带、乌履,方面满须,二...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189
唐初四家的人与书原刊中国书法导报2003年12月24日\31日连载作者 \ 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每观唐初四家的书法作品,都有情不自禁之感觉,想到书如心画的道理,赏之有兴。书法艺术,是一种形式单纯而意蕴丰富的意钟爱艺术,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很高的技术性和形式感。因此,它是风雅、斯文、高洁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光有艺术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艺术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要表现人的情感。作为一件成...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103
张仲亭现象举要            ——观《张仲亭书论语》有感   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近年来,张仲亭书法得到了书法界、社会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好评,包括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均给予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书法理论界...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96
宫 音 雅 韵——观张仲亭先生书法展有感   彭庆涛    泉城的山,泉城的水,泉城的一草一木,都为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挚托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在漫长的历史流程中沉淀出来的诸多的文人墨客又都给予济南留下了诸多的翰墨瑰宝和艺文辞章,构成了济南泉文化的基本构架。反过来,济南的泉文化又感召着历史上的文人雅士...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134
黄 钟 大 吕------吴泽浩先生艺术思维解析   作者:曲阜孔子博物院副研究员 彭庆涛 吴泽浩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密切交往已有二十多年了,甚知先生的为人和品格。襟怀旷达、勤奋求索、尊师重道、乐于助人是先生的基本性格,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则是笔墨酣畅、大气贯流、气势磅礴、意韵无穷。察先生人与画,无不和谐相通,气象一贯。在与先生长时期的交往中,发现先生的艺术成...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08 - 29
彭门创作室联合中国孔子网拍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 近日,由彭门创作室联合中国孔子网组织策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教学视频,在曲阜市各文物景区启动拍摄。本次示范课程由多位山东省教学名师、博士担任主讲教师,由彭门创作室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现场指导并做点评。本次示范课程讲授的内容为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初中段)。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策划组在曲阜市灵活选择适当的摄制地点,现已在尼山、孔府、颜府、周公庙、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地进行了现场教学拍摄。此次拍摄的示范课程将于今年秋天开学季,通过中国孔子网网站、客户端面向全国投入使用。在首善之区圣城曲阜录制传统文化课程,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行为,将进一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
2
2020 - 04 - 04
2020年清明孔子后裔墓祭文清明时节雨纷纷惟公元二零二零年岁在庚子,开年不吉,忽来瘟疫,进而人间蔓延,呜呼也已!由是举国团结,悲壮以对,疫情大显持续向好之势。清明将至,然正处国际疫情施虐未稳之际,全民不得聚族而祭,至圣孔子第七十九代大宗嫡裔孔垂长委托曲阜至圣孔氏家谱研究中心颁发孔林墓祭文,或以个人单独祭祀为例,或以居家模拟,或赴墓冢叩揖,以应宗亲清明洒扫之志。宗亲之众,数以百万计,谨以同心守望之形式,祭告于圣祖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暨列祖列宗。曰:大哉先祖   教化流芳   春秋作圣   万代标彰圣之时者   古今瞻仰   人文厚积   时代担当疫情作鉴   儒道增光   无私奉献   大爱无疆和谐包容   胸怀宽广   守望相助   义覆万邦宗亲募捐   荣誉同襄   众志成城   自信自强扶贫决战   全民小康   共克时艰   速写辉煌复兴在望   尼山旗扬  ...
3
2021 - 10 - 13
“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侧记 2021年10月9日下午,曲阜彭门创作室的“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在曲阜迎宾馆召开。出席此次交流会的有彭门导师杨朝明先生、彭庆涛先生、孙永选先生、高尚举先生、吴泽浩先生、张仲亭先生以及众彭门弟子。在交流会中,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讲解,并与彭门弟子进行了学术交流。此次交流会是彭门创作室筹备已久的,旨在让彭门弟子和社会大众了解、学习齐鲁文化,将齐鲁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这次交流会,可以提高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树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交流会一开始,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就视频连线著名画家吴泽浩先生和著名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两位先生为此次交流会致辞并预祝交流会圆满成功,张仲亭先生还赠与杨朝明先生书法作品《望岳》一幅。接下来,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了讲解。杨朝明先生先是讲了齐鲁文化与当前中国实际情况的关系,突出强调了齐鲁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中,齐鲁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其次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与人的“成人”进行了论述,讲述了“道”对于人的“成人”的重要作用,用“道”去指引人,为人的成才指明方向。最后为学生的成才提出三个阶段——知止、明礼、诚敬。最后是杨朝明导师与彭门弟子现场问答互动,师生间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4
2018 - 11 - 04
11月3号,彭门创作室在曲阜迎宾馆(机关招待所)召开会议,与中国孔子网一同向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拍摄的各位老师颁发聘书。 会议首先由彭门创作室导师、中国孔子网学术顾问彭庆涛先生总结上一阶段的教学视频录制工作,他对参与此次拍摄的老师、同学和工作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然后彭教授向各位讲师颁发了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网络传播中心、中国孔子网下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师”聘书。同时,参与拍摄的各位同学也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证书。 聘书颁发完毕,各位公益讲师均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学视频拍摄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另外,各位公益讲师也都表示志愿加入彭门创作室讲师团,为传统文化研究和普及贡献力量。 据悉,此次拍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部分已经进入后期制作,将于明年向广大在校师生开放,对于中学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大有裨益。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彭门创作室导师和弟子代表,以及中国孔子网和曲阜鲁扬学校的各位同仁。 为吴兆灵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明鹏老师颁发聘书为颜保华老师颁发聘书为姬晓灿老师颁发聘书为朱宁燕老师颁发聘书为束天昊老师颁发聘书为张勇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新莹老师颁发聘书为刘建老师颁发聘书曲阜鲁扬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集体合影
5
2020 - 04 - 04
今日清明 | 悼念逝者清明由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一、祭祖清明节在公历04-06日,拜清(清明祭祖)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拜清活动长达一个月。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二、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
6
2021 - 10 - 23
“彭门讲坛”:与孟祥才导师交流会侧记 2021年10月23日下午2时30分,曲阜彭门创作室“彭门讲坛”第二期于彭门创作室召开,由彭门创作室导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孟祥才先生主讲。出席此次交流会的有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孙永选先生、高尚举先生、刘岩先生以及众多彭门弟子。在交流会中,孟祥才先生就近代及建国后的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解,梳理了史学史的脉络,阐明了一些历史研究上的问题,并与各彭门导师及彭门弟子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孟祥才先生△参会人员合影
7
2018 - 11 - 16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日前,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张仲亭书法作品“《论语》仁句选录”入驻尼山圣境大学堂。在9月份召开的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张仲亭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系列讲话”作品曾一度迎来中外学者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其实,在会议举办地尼山圣境大学堂,张仲亭先生的书法作品还有很多呈现,其中蔚为大观的便是位于大学堂仁厅的“《论语》仁句选录”。据悉,仁厅作为大学堂中央主厅,和“义、礼、智、信”四个配厅共同阐释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仁”厅两侧有20根巨大包柱支撑,包柱外表金丝楠木上的阳文镌刻便是由张仲亭先生书写的“《论语》仁句选录”。《论语》二十篇中有五十八章的109处谈到仁,本选录作品共计2211字,全面呈现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孔夫子的哲言通过仲亭公的书写展现给四海友人,书法和哲理在气势恢宏的仁厅中相得益彰,中华艺术和儒家思想在璀璨的灯光下交相辉映,观者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据了解,张仲亭先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自幼酷爱书法,学书60余年,以创意举办“一山一水一圣人”大型书法系列展而声名远播。他题写的“天下第一泉”被济南市申请注册成宣传图标;他书写的泰山碧霞祠对联,20多年来一直悬挂在碧霞祠碧霞元君两旁受万人瞩目;特别是2009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大碗幕”上选用了他的书法《望岳》,成...
8
2020 - 07 - 17
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教授译著《白话芥子园》在香港出版《芥子园画传》(又名《芥子园画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部经典著作。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这部书作为学画的范本。此书出版三百多年以来,被世人推崇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但是,由于其中的文字说明特别是最有价值的画论部分是文言文写成,一般人难以读懂,使用不便。有鉴于此,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教授与其弟子刘宏伟合作,完成了此书的白话翻译,传世活字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此书精心做了图片甄选编辑。新版本名为《白话芥子园》,2019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大大方便了读者,受到学界一致好评,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2020年3月,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又出版了《白话芥子园》繁体字版本,为这部经典著作在海外的流传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