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7 - 15
点击次数:
朱元璋与孔克坚、孔希学对话碑刘岩  贾国俊曲阜碑刻如林,勒石内容浩瀚繁杂。这不,走进衍圣公府二门内侧就立有6通碑石,其中,门东南角并不高大但意趣盎然的明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与孔克坚、孔希学对话碑》格外引人注目。因其语言简洁明了,不加修辞,行文如同对白,后世俗称“白话碑”。碑刻内容分上下段落,其上,为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与孔子五十五代孙衍圣公孔克坚的谈话记录;其下是洪武六年,朱元璋和孔克坚儿子孔希学的对话。两段对话风格迥异,表现出不同的历史底色与语境。孔府立此碑的用意不言而喻,那么,明太祖朱元璋究竟与这块碑文有着怎样的联系,碑上的对话又隐藏着一段什么样的历史隐情呢?原来,朱元璋未建立明朝初始,先后灭掉了陈友谅、张世诚两股劲敌,接着挥师北上,横扫中原,直捣元朝大都。大军北上行进中,过境兖州,兵屯休整。一天,朱元璋走出军帐,只见谋士刘伯温正凝目东视,自言自语道:“面东,夫子故里也。” 刘伯温见朱元璋前来,忙施礼对其言道:“夫子,圣者。古今帝王无不以其之道来树建霸业。主帅理应前去曲阜祭奠一下才是。”他的话打动了朱元璋的心,他当真想前往曲阜祭奠。可是,主帅不能随意离开军营,这对战事不利。怎么好呢?老谋深算的刘谋士说:“不如把衍圣公孔克坚邀来兖州,委以官职,以示眷顾。”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当即修书一封,差人送往孔府。且说当世衍圣公孔克坚,本是元朝礼部尚书,眼看元朝气数将尽,便辞去了朝廷官职隐居家中。当他收到朱元璋差人送来的书信后,心中暗想:朱元璋出身寒微,充其量不过是个草莽英雄,未必能有什么大作为。于是以身体有病为由,回绝了他的邀请。事过一年,朱元璋却黄袍加身在南京称帝,此时他想起刘伯温在兖时的话语和孔克坚拒邀之事,心中不免悻悻不快。于是,执意下诏要孔克坚觐见。这时,孔克坚又觉得朱是造反成帝,属大逆不道之辈,不应与之为伍。但又惧怕朱元璋的...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7 - 11
点击次数:
景泰蓝器具王新莹 高天健 孟继新 孔府珍藏的景泰蓝器具,是一批很有特色的祭祀用具,不但造型美观,而且制作精湛,代表着景泰蓝工艺的最高水平,多年来,被孔氏后人视为珍器名具,保存至今。在这批景泰蓝器具中,其中有方鼎一件、方觚二件、高足盘五件、鹤足双耳鼎、景泰蓝长方盘、景泰蓝坐鼓一对和景泰蓝大吉葫芦壁瓶一对。这些器具均为明代制造,且多为祭祀所用的供器,少量为生活使用器具,这是由于明代是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祭祀活动最频繁的时期的缘故。明成化十二年,宪宗朱见深出于尊崇孔子的目的,认为原有的祭孔规格,不足以表达对孔子的敬重,应当予以提高,故“诏天下孔子庙祀加之佾为八,笾豆十二,爰用遣官恭行昭告于是,太子少保兼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臣商辂,以春秋祀前一日诣文庙,行释菜礼,告翰林院学士臣王献乘传诣阙里,行释奠礼告使命必简文学之臣重其事也,祀礼虽隆杀之殊,一乎诚也。祝辞出自圣制,香印倾之内帑,俨乎天颜之俯临也。裸将之夕,星月璒霁,纤云不兴,昭乎神明之韶格也。礼既告成,袭封衍圣公弘泰率诸族人少长趋列稽首,言曰:圣天子褒崇先圣礼乐等之祀天飨地,诚旷古之罕闻,斯文之大庆,岂得臣一家之私荣而已哉!”(《褒崇先圣礼乐记碑》)碑文中所言“笾豆”,就是祭祀孔子时所用的器具。既然是在器具的数量上增加了,想必在器具的种类上,也应当增加。除原来的铜质器具外,进而增加了景泰蓝器具,如此,更能体现“国家甚盛之举”。正德初年,由于“流寇披攘”,造成孔庙大批祭器残毁。 正德十五年,守郡罗凤进行了一次大的增补,对于这次增补,罗凤不仅仅是添置了“笾豆”之类的器具,同时还添置了祭祀用的乐器。至于罗凤制造的这批祭器当中,是否包括现在孔府保存的这套景泰蓝祭器,在相关记载中虽未提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套景泰蓝祭器一定是当时规格最高的祭祀用器。景泰蓝是一种特有的工艺品,是以铜作胎,于铜胎表面上涂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7 - 11
点击次数:
孔府门神王新莹 韩振 孟继新 门神,顾名思义即为“护门之神”,是我国民间最受信仰的神祇之一,其种类之多、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着实令人赞叹不已。门神分文武两类,其意义各有不同。武门神一般成对张贴:一幅人面向左,白面长须,眉目清细,背插帅字旗,戴貂蝉笼巾、红缨、着红色团领袍,配兽吞口铠甲,玉带佩剑,手捧托盘,内置铜爵、梁冠,喻意加官进爵,身后立士兵一员;一幅人面向右,红脸长须,张眉睁目,背插将字旗,戴盔帽,插蓝缨,着团领蓝袍,配兽吞口铠甲,玉带佩剑,身后立士兵一员。文门神也是成对张贴:文门神头戴乌纱帽,白面长须,身穿团领红袍,地为如意云纹,中间为鹤补,佩玉带绶。左手斜抱笏板,右手托盘。盘内置一卧鹿者,名为“加官进禄”;置桃者,名为“加官进寿”;身旁带一童子者,名为“带子上朝”;有一童子抱瓶,瓶内插三戟,名为“平升三级”;有大小童子数人,名为“子孙满堂”;有的带一童子提玉磬,磬上刻一“吉”,名为“吉庆有余”;有的童子提戟前行,名为“太师少保”。文门神多贴在内宅房门,或里门、偏门上。以上这些对满足人们的择吉心理,制造祥和的节日气氛,是非常必要的。早在先秦时的《礼记》中,就有礼门神的记载,但此时的门神尚无具体物象所指,以后才逐渐形象化,出现了“桃人”两位捉鬼的门神。后来,门神多绘两位神将,一曰神荼,白脸、喜相;一曰郁垒,红脸、怒相。汉代以后,门神形象趋于庞杂。到了唐代出现了两位著名武将门神,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琼和尉迟恭。二人为唐代著名武将,帮助李世民打下了李唐天下,是唐朝的开国功勋。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历代神仙通鉴》讲,唐太宗身体不豫,夜梦恶鬼,“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叫,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太宗惧之,以告群臣。大将秦琼与尉迟恭请求夜晚戎装守卫宫门两旁,当夜果然无事。太宗大喜,但念其劳,命画工绘二人介胄执革、怒目发威之像,悬于宫门两旁。...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7 - 11
点击次数:
孔府档案郭云鹏  孟继新 档案是历史是在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孔府档案,由于其所记载的家族的特殊性,加之本身内容庞大详细,具有极高的文化研究价值,早已引起各界的关注。档案下的孔府是最为真实的孔府。历代衍圣公后裔生活孔府始建于宋仁宗时期,保存至今已历经980年的风霜。数百年间,封建社会任由朝代更迭,孔老夫子至圣先师的地位毫无动摇,孔府也是安然于世。孔府档案则见证了这个大家族的历史变迁,并一一记录。由于明中叶前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遗存较少,明末、清代、民国时期的资料较多。其中内容主要包括衍圣公封袭,祀典,先贤,宗教事务,家谱编纂,属员、庙庭官员的铨选,各项租税的征收,徭役任使,刑讼案选,各种灾情记录及府内庶务文书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孔府档案分散在府内各处,部分集中在孔府册房,“六厅”、书房、司房、启事厅还有民国时期的承启处、庶务室。都设置了专门官员进行管理,并且有档案分类的目录。目录从明崇祯元年(1628)起,至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止,依照千字文编号法编号,分天、地、元、黄、宇、宙、洪、荒8类。孔府档案的内容,大致可概括为几个方面。一、记载了社会的重大变革、封建王朝登基、建储、临雍、崩逝、庆典、朝贺等皇室大事和典籍制度、组织、坛庙祭司法、科举、学务、军事等国家政事,以及奏档、京报邸抄、公文簿册等有关政治方面的内容。衍圣公的主要职责就是拱卫林庙,奉祀孔子和统帅宗族等。孔府档案的目的有两个:一,勿忘皇恩,黄恩浩荡,感戴皇恩;二,记录历代恩典,保证祭祀符合封建礼乐规制。二、记载了驾幸阙里,御祭孔子,给赐供器、匾联和遣官祭祀、礼乐典籍、祭器祭品及贤儒从祀、圣贤祠庙祭祀等,反映封建王朝崇儒的内容。两千多年来,许多君王都来此拜祭孔子。“觉世牗民,读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乾隆皇帝如是说。乾隆的父...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7 - 05
点击次数:
衍圣公夫人服装郭耀  孟继新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和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乾隆皇帝如是说。孔夫子因为其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极高的。衍圣公则得益于先祖孔老夫子的光环,成为经久不衰,地位显赫,世代光耀的特殊爵位。明初,孔衍圣公的爵位已达一品之高,更是位列文臣之首。孔府家资丰厚,爵位显赫。由于孔老夫子在历史上无人企及的地位,孔夫子的后裔也享有常人所没有的特权,历代的衍圣公更是地位尊崇。古代夫贵妻荣,明代衍圣公屡受殊恩,衍圣公夫人也享受同等的待遇。在敕封衍圣公的时候也敕封衍圣公的夫人,朝廷在赐予衍圣公冠服的时候,也同样会赐予衍圣公夫人服装,这也是封建社会夫贵妻荣的表现。宣德年间,宣宗就曾敕封衍生公的时候也敕封衍圣公夫人胡氏:“朕惟人子之贤,虽本于父,而资于母德亦深矣。故国家之于群臣,皆有推恩之典焉。尔胡氏乃故袭封行圣公公鎰之配,而今彦缙之母。妇道母则,不忝于圣人之后。兹特封为太夫人。益茂训慈,以裕尔嗣。钦哉。”(《敕封孔公鎰及夫人胡氏制诰碑》)衍圣公自宋代至民国1935年已累计八百年,衍圣公也有了数十位,自然这也产生了数十位衍圣公夫人,御赐的服装自然也不少。在孔府里,现在仍然保留着部分明代的衍圣公夫人服装。今天,见诸于世的明清服装,尤其是官服,多为墓葬出土,像孔府这样私家保存至今仍比较完好的更为罕见,它的存在,使人们能够更为系统的、完整的了解明清官服形制。儒家文化中对皇权的忠诚和对荣誉的珍视,使得历代衍圣公都对御赐服饰妥为珍藏,这也是绵延数百年,服装得以保留,后人能够一睹的原因所在。衍圣公夫人的这些服装,应称为“命妇之装”。何为命妇?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妇女。命妇享有仪节的待遇,一般是指官员的母、妻而言称“诰命夫人”。这里的衍圣公夫人自然属于命妇之列,所以其服装也称“命妇之装”。历代对于服装有着严格的要求与规格,而...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7 - 05
点击次数:
衍圣公服饰郭云鹏  孟继新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汉代儒家的正统地位确立之前,就为“礼”所约束。作为上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由最早的遮羞敝体这样简单的实用功能演变为社会阶层和地位的表现。因此,在豪门大族那里,服饰就是显贵的代名词。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在明代的待遇极为优厚,爵位秩同一品。朝廷在赐予衍圣公品级的同时,也赐予相匹配的服饰。因此,孔府里得以保存下一批明代衍圣公的官服,这批官服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保存至今,显得弥足珍贵。它的存在,使人们能较完整地、较系统地了解明代官服形制。此外,这批官服的另一特点是:全部是传世之物。今天,见诸于世的明代服装,尤其是官服,多为墓葬出土。像孔府这样能私家保存至今的现象,实属鲜见。孔子后裔衍圣公在明代,之所以受到很高的待遇,是缘自明代的尊孔崇儒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始制定者,就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虽出身贫苦,但他深知要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都离不开孔孟之道。正如他自己所说 :“圣人之道,所以为万世法。吾自起兵以来,号令赏罚一有不平,何以服众?武定祸乱,文治太平,悉此道也。”(《典故纪闻》卷一)“靖难之役”后,夺得皇位的成祖朱棣,为了端正人之心术,止息邪说暴行,统一思想。他经过与谋士们斟酌,决定刊刻行世《四书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朱棣在御制序里反复强调儒风教化,序中还把孔子称为“圣人”。不难看出,孔子已被统治者奉为人之楷模了。出于“爱屋及乌”之心,对孔子的后代,统治者出于尊孔的目的,也给予一些特别的待遇,为了表示对孔子子孙的特别眷顾,有时皇帝还特别敕下圣旨,予以褒奖。明代统治者,不但给孔子裔孙以特别眷顾,赐予爵位和服色,往往还另外赐予他们其他官阶和名号。如五十六代孔希学授资善大夫;六十四代孔尚贤赠太子太保;六十五代孔胤植晋太子太保,又晋太子太傅。明代是一个非常注重服饰制度的朝代。为了便...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7 - 05
点击次数:
孔氏家族藤杖郭兆东  孟继新 何谓族权?简言之,族权意指宗法制下族长对家族的支配权力。在血缘和地域的纽带下,以姓氏为表征,在共同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活动中,族权形成了一系列有条不紊的规制。对于曲阜孔氏而言,即是曲阜县治内孔子后裔这一庞大家族的支配之权。这威严的族权的象征物,便是一支藤杖。先来说说孔氏族长的渊源。族长始设于宋代。《东家杂记》中说,崇宁三年(1104 年),徽宗诏定:“至圣文宣王之后特与亲属一名判司簿尉,令孔若虚具名闻奏。今后事故,即最长人承继。”孔若虚推荐了本家最长进士、时任乘氏县主簿的孔宗哲,获皇帝任命,授阶迪功郎,正八品散官。金代承袭宋代旧制,元代时已无官阶,但许以冠带。而作为象征物的那支藤杖的来历,则要追溯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系朝廷钦赐孔氏族长之物,令其主持孔氏家族内部的事务。当时因元翰林国史院检阅官孔泾齿行俱尊,命特释还乡任孔氏族长,并赐治家藤杖一支。《阙里孔氏世官世系》记曰 :“明太祖洪武元年,以翰林院检阅官孔泾齿行俱尊,特命还乡里,为孔氏族长。面赐藤杖一棱,令世守主领宗族事。其后衍圣公择年长行尊有德者为之,无品秩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任孔氏家族族长的传递,承传至今,这一支藤杖依然收存在孔府内。虽然族长一职没有秩,但有了明太祖朱元璋钦赐的这支藤杖,其在族众中的震慑力,也足以令人瞠目的。这支藤杖,自从第一任持有人孔泾起,不知又传递了多少任孔族族长之手。可以说在整个明代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概是到了清代中期,这支藤杖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因为清雍正八年(1730年),朝廷设置了孔庙四十员有品秩的执事官,族长一职多以三品执事官兼任。而藤杖流落何处,一直是个谜。长时间的迷失,以至于后来有人将雕刻有松树仙鹤的杖首,误传为“龙头拐杖”。(《孔府研究·宗族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1959 年春,这支藤杖在曲阜城东北30公...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28
点击次数:
宋代孔氏族谱手卷郭云鹏  孟继新 家谱,又被称作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来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我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连年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故传世的族谱可谓是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而传于今天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时期所纂修的,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正是珍藏于孔府内的的孔氏家谱。孔子去世后,其子孙枝蔓繁衍,孔氏也成为中华民族中一大望族,户派众多。居地不同,既有许多世居曲阜及附近各县者,也有迁居外地者。虽派分南北,却同出一源,又鉴于汉末之乱的惨痛教训,孔氏族人深感“收族于谱”之必要。孔子家谱不仅仅是孔氏私家的谱牒,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族谱,两千多年来谱系不乱,堪称世界私谱之最。但要说起孔子家谱,首先应该谈及的是宋代的《孔氏族谱手卷》。从时间上看,整个手卷,经历了自北宋至南宋189年的历史。这本宋人墨迹手卷,长1103.5厘米,宽33.5厘米,系孔府旧存,原件残损断裂为数片,后又经修复装裱为长卷。卷中可见孔子十六世孙至四十九世孙的谱系、名字。可以说,《孔氏族谱手卷》就是宋代尊孔崇儒的见证,卷中既有皇帝、也有权臣争先恐后地在这本手卷中颁旨留墨,或题序于前,或续跋于尾:极赞孔子之圣德;美言圣裔之俊秀;强调家承之重要。一本孔氏族谱上能汇集如此众多的宋代君臣、名人硕儒,这真是让我们大开了眼界。这除了表明这本《孔氏族谱手卷》的珍贵外,同时还充分显示了孔氏家族在当时的显赫地位。然而孔氏家族之所以对宋代君臣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说到底,还是当时尊孔崇儒的政策所造成的。早在宋初,太祖赵匡胤为彰儒术,就对孔氏后人优礼有加。《宋史·儒林传》说:“素王之道,百代所崇。”并对当时孔子四十四代嫡孙孔宜说:“传祚袭封,抑存典则。文宣王四十四代孙,司农寺丞宜,服勤素业,砥砺廉隅,亟历官联,...
399页次28/50首页<...  23242526272829303132...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