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28
点击次数:
孔子楷木像陈光  孟继新 曲阜,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这里曾诞生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而就在曲阜城的中央,坐落着规模庞大的古代建筑群,这就是孔庙和孔府。孔庙是纪念孔子的庙宇,孔府则是孔子嫡系后裔历代衍圣公居住的府第。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所了解到的孔府,多是其表面现象,对于这座豪宅里的丰富收藏,人们却知道的很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被孔氏后裔奉为祖传神灵,敬藏府中,秘不示人的传世之宝,即用楷木雕刻的孔子及夫人亓官氏像。孔子木雕像高37.2厘米,双膝前曲,正面蹲坐于台上,下宽15.5厘米。身穿宽领宽袖长袍,双手合抱于胸前,头戴圆帽。帽口双边,帽顶刻站方槽一周,似城墙垛口。面部为长圆形,双目横长突出,高鼻合口,卷唇不露齿,唇上两绺八字胡,下垂三绺长须,两长耳外突。因年代久远,下端已脱漆,微露糠木心,周围有虫蛀。孔子夫人亓官氏像,高41.2厘米,下宽16.5厘米。亦为双膝前曲,正面端坐。身穿长袍,腰束宽带,双手拱于袖内,不露手足。长圆胖脸,双目正视稍闭,高鼻,小口合唇,左右两耳外张。头挽发髻,靠前部发髻右旁有一站穿孔,似插簪处。下部亦有三处虫蛀,底部脱漆,亦露糠心。在《孔子大辞典》与《儒学大辞典》中均言:两尊雕像,传为孔子弟子子贡所雕。今天看来,此话并非没有道理。在孔子周游列国至卫时,子贡就曾拜孔子为师,他与孔子之间还有着深厚的感情,久不见面便相互想念。孔子在临死前,就格外想念子贡,心情急切地盼望子贡到来。子贡也很尊重孔子,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夫子服丧守墓三年。但三年后,唯独子贡没有离开,他依然抱着崇敬的心情又为孔子守墓三年。他的这份赤诚之心,着实令人钦佩。另外,在《孔氏祖庭广记•林中古迹》中曾记载:“夫子没,弟子各持其乡土所宜木,人植一木于墓而去。冢上特多楷木,楷木出南海。今林中楷木最盛。”可见,子贡也在孔子墓旁植了树,而且植的就是...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28
点击次数:
夫子宫墙      吕静茹  郭云鹏  彭庆涛 夫子宫墙,语出子贡,赞孔夫子之学与德也。子贡,春秋时期卫国人,名端木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少孔子三十一岁。其人利口巧辞,在“孔门四科”中被归定为言语科贤者,可知其口才在七十二贤中当为佼佼者。生活中的他,不仅仅显露了极高的语言天赋,更是将尊师重道和崇尚美德这样的良好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孔子周游列国十几载,六十八岁时才回到鲁国,其学生子贡则先于孔子回到鲁国,协助叔孙氏处理外事。那时的子贡不过三十六岁左右,但是年轻的他却已早早在政治、外交上取得了不菲成绩。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鲁哀公六年(前489年),孔子及弟子在陈绝粮时,孔子“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这是子贡在外交上的第一次胜利。鲁哀公七年(前488年),吴国企图称霸,兴师北上向鲁国征百牢(牛、羊、猪各一百),鲁哀公迎吴人,而吴人非要见季康子,季康子即派子贡去应对。子贡把吴人说得哑口无言,这是子贡在外交上的又一次成功。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吴伐齐得胜后,吴王赐给鲁国叔孙氏甲胄、利剑等物,一时间叔孙氏不知所措,随行的子贡则随即出来应对,圆满结束了这一次外交会晤。子贡具备如此显著的外交才能,加之对鲁国的政治、外交助益甚多,他人的溢美之词甚至阿谀奉承自然是随之而来。《论语·子张》就记载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有一天,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更加贤明。”大夫子服景伯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子贡。很多人会觉得子贡听到这件事后一定十分高兴,甚或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自豪感,亦或者洋洋得意从此不屑以孔子为师。但是,这位尊师、敬师的优秀言论家这样回答了这件事,他说:“用房舍的围墙作个比喻吧,我的围墙只到肩膀高,人们都能看见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有几丈高,一般人找不到门无...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21
点击次数:
卜商问诗冯文浩  郭云鹏  彭庆涛 自孔子以来,儒家学派绵延数千载,儒家经典也是浩如烟海,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四书五经”,《诗经》便是其中之一。孔子曾多次提及《诗经》以表现自己的赞美和重视,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但是《诗经》内容有时也会显得晦涩难懂,这时孔子的弟子便会去请教孔子,孔子也会分享自己的心得。“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商就曾向孔子请教过《诗经》的相关问题。卜商,字子夏,晋国人,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卜商博学著称,他长于《诗》,深于《书》,明于《易》,著于《礼》。相传《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是由他传授下来的。《史记》中有关卜商的一个小记载曾提到子夏提问关于《诗经》中的一个句子,孔子回答说绘画的要旨在于一个“素”字,子夏立刻深刻认识到做人也应当以礼为先。从中可见子夏和老师之间亲切的互动交流。除此之外,卜商和老师孔子还讨论过更加深入的问题。首先卜商向孔子问道:“请问《诗》上所说的‘平易近人的君王,就好比百姓的父母亲’,怎样做才可以被称为‘百姓的父母’呢?”孔子回答说:“说到‘百姓的父母’,他必须通晓礼乐的本源,达到‘五至’,做到‘三无’,并把这些普及于天下;不管任何地方出现了灾祸,他一定能够最早知道。做到了这些,才算是百姓的父母啊!”到这儿并没有结束,子夏依旧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于是他继续询问什么是“五至”。孔子回答说:“既有爱民之心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诗歌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诗歌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礼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礼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乐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乐至于百姓,就会有哀民不幸之心至于百姓。哀与乐是相生相成。这种道理,瞪大眼睛来看,你无法看得到;支楞起耳朵来听,你无法听得到;但君王的这种思想却充塞于天地之间。这就叫做‘五至’。”...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21
点击次数:
子路问津  陈光  郭云鹏  彭庆涛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一书中记述了孔夫子这样一句话:“朝闻道,夕死可矣。”若从字面上出发,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早上理解了道,晚上死了都可以。但也许它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即明白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积极地去奉行它、实践它,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即使为之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而这句话中的“道”是指儒家的“仁义之道”。众所周知,“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的最高道德和政治理想。这句话虽然短小,却深刻地反映出夫子对“道”的执著追求!同时,夫子的众弟子们也在跟随夫子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地体悟与实践“仁义”的思想。公元前489年,吴举兵陈国,陈国危在旦夕,楚国前来营救。而这时孔子一行正在赶往楚国负函的路途之中,走着走着眼看负函就在前面,可是一条河流却挡住了去路。只见这条河蜿蜒曲折,状如银蛇。而此时天色已晚,根本无法探知渡口在何处,但没有渡口又怎么过河,到达负函呢?正当孔子与众弟子为寻找渡口过河犯愁之际,子路突然欣喜道:“大家看,前面有两个农夫正在耕种,我想他们一定知道渡口在哪里!”夫子抬头一看,果真如子路所说一般,确有人在前方田地里劳作,于是对子路说道:“既然这样,你就去询问一下渡口在哪里吧!”子路连忙答应说:“好,我这就去!”或许子路不知道,那两位低头耕作的不是别人,正是隐逸之人长沮和桀溺。他们因不满于当时的黑暗现实,不与统治者合作,故选择了避世隐居,以求洁身自好的人生道路。长沮和桀溺不经意间发现一个陌生人朝自己走了过来,又抬头望见在不远处的车子上,坐着一个人。而当子路走到跟前,刚要张口表明来意,长沮便手指远处车子,询问子路:“那驾车子的人是谁啊?”子路连忙回答说:“那不是别人,正是我的老师名孔丘!”子路话音刚落,长沮再次问道:“你说的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微笑回答:“是的,正是鲁国的孔丘。”子路心想:...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21
点击次数:
子牛避兄 郭耀  郭云鹏  彭庆涛 “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此语乃司马耕感叹自身有一位不善的哥哥而日益忧惧所发。司马耕,字子牛,春秋时期宋国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善于言谈,性子急躁,拜孔子为师后,坚信儒家学说,尤其反对犯上作乱的行为,也因此受到后世的祭祀加封。司马耕兄弟五人,本是名门望族,他为何发此慨叹?这就与最让司马耕心烦的桓魋有关。春秋时期,桓魋深受宋景公的宠爱,而桓魋则借势发展自己,扩充部队,很快势力已经发展到足以威胁到宋景公地位的地步。即便如此,桓魋仍不满足,他认为自己的封地鞌地不如薄地,于是就请求用鞌地换取薄地。但宋景公说:“这万万不可,薄地是宋国殷商祖庙的所在地,给你岂不是坏了规矩。”宋景公虽借此拒绝了桓魋的要求,但怕桓魋不开心,便把七个城邑并入了鞌地。只可惜,桓魋对此耿耿于怀,便以答谢景公的名义请宋景公赴宴,准备在宴会上动手。景公知道了他的阴谋,告诉司马皇野说:“是我助长了桓魋的势力,今天桓魋将要加害我,请你立即救援。”皇野说:“作为臣下,却不顺从,这是神明所厌恶的,何况人呢?哪里敢不奉命!得不到左师向巢,这事办不成,请用国君的命令召他前来。”左师向巢每次吃饭一定撞钟奏乐,听到钟声,景公说:“向大人要用餐了。”向巢已吃过饭,又奏乐。景公说:“可以去了!”皇野乘着兵车去见向巢,说:“负责寻找野兽足迹的官吏前来报告说:‘逢泽有单个的麋鹿。’国君说:‘虽然桓魋没有来,左师能来,我跟他一起打猎,怎么样?’国君不好意思烦劳你,我说:‘让我试着说一下吧。’国君想要快些,所以用兵车迎接你。”向巢跟他一起上了车,到了景公那里,景公告诉了召他救援的事,向巢跪下叩拜,吓得站不起来。左师心想,我与桓魋乃亲兄弟,弟弟谋反,哥哥怕是要被连累,讨伐了桓魋下一个怕是到了我。皇野看透了向巢的心思,对宋景公说:“君王需和左师盟誓,桓魋之事不可株连。”宋...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5
点击次数:
啮指心痛郭兆东  吕静茹  彭庆涛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的古文字形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从字体构成上讲,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这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在专门阐述孝道的《孝经·开宗明义》篇中就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儒家所积极倡导并认真实践的规范,同时还是古人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之基础,也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美德。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就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倡导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曾子对母亲的赡养侍奉就十分贴心和到位。曾子成人后,自己年富力强而母亲却日渐虚弱。在这种情况下,曾子对母亲是殷切勤恳而不敢稍加怠慢。为了让母亲生活得更舒适,曾子处处都考虑得很周到,家里的柴米油盐曾子都会亲自操持。特别是薪柴,做饭和取暖都离不开它,而且薪柴也可以拿去换钱以供家用,所以曾子白天外出砍柴就成了家常便饭。一天,曾子早早地起了床,安顿照顾好母亲,独自离家去深山里打柴,母亲在家中安静地守候。而曾子在山中挥着斧头打柴正起劲的时候,一个来找曾子的客人有急事突然前来造访。母亲把客人迎进来,但因为曾子不在家,自己难以接待,一时慌神不知所措。母亲在屋里焦急地等候,来回踱步,盼着儿子早点回来,然而时间慢慢流逝却一直不见曾子归来。情急之下母亲思儿心切,将手指放在嘴里用牙咬了一口,或许是太用力了,指头被咬破流出鲜红的血,母亲痛得手抽搐了一下。大概是曾子和母亲相处日久,心灵相通,就在母亲啮指时,曾子忽觉心口一阵阵隐隐作痛。联想到已往母亲不舒服的时候自己也会觉得疼痛,直觉告诉他可能家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他赶回去。于是他放下手中的斧头,匆忙背起已经砍下的柴径直下山回家。虽然肩...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5
点击次数:
鉴言鲁公张香萍  郭云鹏  彭庆涛  鉴言鲁公,何人上鉴?孔门弟子子张也。子张,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历史文献记载中,有以子张为陈人者,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颛孙师,陈人。”这种观点也见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此中云:“颛孙师,陈人,字子张。”也有以子张为鲁人者,如《吕氏春秋·尊师》云:“子张,鲁之鄙家也。”究竟子张是陈人还是鲁人,学界尚无定论。蒋伯潜在其《诸子通考》一书中引上述材料,也并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只是说“子张有鲁人、陈人两说也”。 《吕氏春秋·尊师》中有段关于子张的记载:“子张,鲁之鄙家也,颜琢聚梁父子大盗也,学于孔子。”其中所言子张为“鄙家也”,将其与 “大盗也”类比,可以看出子张出身卑微,并且还是有罪的“刑戮”之人。在另外《尸子》中有段话也说:“子贡卫之贾人,颜琢聚盗也,撷孙师胆也,孔子教之皆为显士。”也佐证了子张的卑贱身份。但是低微的出身并没有限制子张成为一代名士,他的学术深度与人格魅力注定不会被时代所掩藏埋没。 子张出身虽微贱,但师从孔子,勤勉努力,潜心治学,最终成为名显于天下的有名之士。孔子逝世以后,他创办私学,传道授业。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记载:“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午齐。”由此可考,子张最后在陈国定居办学,并以陈国为根基发展自己的势力。在《韩非子》的《显学》篇中记载说:“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在儒家八派之中,“子张氏之儒”位列最前。可见子张这一派在后儒之中,地位相当之高。 学于孔门之时,子张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于陈国、蔡国之间受困,子张问如何才能脱...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5
点击次数:
以乐治乡魏欣恬  郭云鹏  彭庆涛 在周代,礼乐便等同于法律,以礼乐治国也就至关重要。以乐治乡讲的是子游武城弦歌和子贱鸣琴而治的故事。武城弦歌,事出子游。子游者,姓言,名偃,子游是其字。因其言语出众,位列七十二贤,深通六艺,被列于孔门“文学”榜首。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自其年少起,便随孔子观政。由《礼记·礼运》所载“昔者仲尼与于蜡宾,言偃在侧”即可观之。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孔子辞鲁国大司寇之位离鲁,子游同行,周游列国十四载。归国后,任武城宰。留下了许多有名的典故,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武城弦歌”一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此时的子游二十五岁,在长期的游历生涯中,饱尝人间辛酸,但随孔子学到了不少治民之术。现实的残酷与内心的抱负一同交织于子游的脑海中,来到武城后,他依夫子之道,以礼乐教化百姓。有一次,孔子过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微笑说道:“杀鸡为什么要用杀牛的刀?”子游说:“从前我听老师您说,君子学习礼乐就会博爱他人,小人学习礼乐就容易使唤了。”短短几句话,子游的管理思想跃然纸上。起初孔子责怪子游以礼乐教化百姓,实为大材小用。在孔子的思想观念中,礼乐的教化是有等级的,是教育君子的,《论语》中便有言:“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但是,子游却用它来教化一般百姓,这在孔子看来,无异于大器小用的一种做法。然而,子游认为,礼乐的教化不止限于上层,也应该走下高位,流于民间。民间群众经过礼乐的教化,也会依礼乐行事,这样便可使得治理乡里上下一体、一派祥和。当然,细看孔子与其学生后来的对话,“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也可以认为是已过“从心所欲不逾矩”年龄的孔子,用“将欲是之,必先戏之”的风趣神态和语气,表达了对子游以乐治乡的高度赞美。与武城弦歌同获治理有方...
399页次29/50首页<...  24252627282930313233...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