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6
点击次数:
孔门弟子的故事(四)原宪甘贫 冯文浩 房政伟 彭庆涛 据《论语》《史记》等文献记载,孔子大部分的弟子都因为继承孔子的理论学说而有了自己的职业。他们中间有的人做了官,从政理念不仅影响着鲁国的政治,还影响着周边的许多国家,甚至对当时的局势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有的人则选择继承发展孔子的学说,著书育人,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于是弟子们创建了自己的思想流派。今天我们了解的这位孔子弟子似乎有些特立独行,他的一生都选择了隐居而不肯参与世俗事务,他就是原宪。原宪,字子思,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原宪出身贫寒,比孔子小三十六岁,很小的时候就拜孔子为师,一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的时候,他曾担任过孔子的家宰,也就是孔子的管家。孔子要给他九百粟的俸禄,在常人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原宪却推辞不收。直到孔子劝他:“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劝他可以把多的分给附近的穷人他才肯接受。从这里我们就能感觉到原宪认为自己无论身居何处,也要坚守底线,不看重其俸禄和地位如何,真可谓是道义先行。孔子去世后,原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在鲁国。他的隐居可不像一些告老还乡的达官贵人一样衣食无忧,平时都是粗茶淡饭,衣服虽然破旧但是很整洁。他居住在茅草和泥巴盖的屋子里,因为房子在一条小巷子里,周围也堆满了杂物,所以房子显得格外的简陋,门和窗户只是用草和树枝搭成的,拿桑条做门的转轴,用瓮来做窗户,这样的房子又怎么能遮挡狂风暴雨呢?到了刮大风的时候屋里被吹得一塌糊涂,原宪只能用破旧的衣服挡住窗子,下雨的时候屋顶漏雨,屋内潮湿不堪,开始积水。碰到这样的情况原宪会怎么办呢?他却不以为意,仍旧坐在屋内弹琴唱歌,一点也没有愁苦的样子,一点也不为生活发愁。和他现在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正是孔子的另一名弟子子贡。子贡早年是名震一方的商人,后来又担任高官,享受着厚禄待遇,...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6
点击次数:
孔门弟子的故事(三)宰予使楚 冯文浩 房政伟 彭庆涛 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平日里孔子十分注重对学生们品行的培养。良好的品行是做一切事的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并不是说一定要舍弃富贵的生活,而是要“以义为先,以利在后”。宰予,字子我,也称宰我,是孔门十哲之一,他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言辞,孔子经常派遣他出使各国,下面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宰予出使楚国的过程中。孔子在周游列国期间,路过楚国的地界,楚昭王听说孔子来到了楚地,便邀请孔子在楚国做客,于是孔子先派遣了使者宰予前去拜见楚王。宰予来到楚国的宫殿,楚王亲切的接见了他,楚王真切地向宰予询问了孔子的情况,楚王说:“我对你的老师可是十分钦佩啊,他周游各国,敢于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表示我对夫子的敬佩,我要把这辆华丽的车子送给他,麻烦您代替他收下吧。”宰予恭敬的说:“大王,我想夫子是不会接受这个礼物的。”楚王疑惑地问:“这是为什么呢?”宰予说:“我实在无意冒犯大王,只是通过这辆华车来就事论事,请允许在下详细地解释。”楚王说:“先生请讲。”宰予思考了一会,慢慢地说:“从我侍奉夫子这么多年来看,夫子平日里的言语不离道义,行为不离仁义,崇尚高尚的品德。他平日的生活也是清廉朴素,勤劳俭朴。做官的话有自己的俸禄,却也不在乎能积攒多少财物;如果官位不合适的话就会离去,没有一点留恋的心意。自己不穿华丽昂贵的衣服,妻室也不穿丝帛的衣物,不在乎平日用的器物是否珍贵,就连平时乘坐的马匹吃的也是普通的草料。如果夫子看到消磨人意志的画面,听到靡靡之音,都会选择无视它们,因为这些事会影响夫子对于德行的修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夫子平时不喜欢娱心乱性的东西,也不喜欢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以说夫子是不会接受这辆华车的,还希望大王能够理解。”楚王显得有些生气,心想这个孔丘到底是想要什么才能满意呢?于是他问到宰予:“那你的夫子到底想怎么样呢,要得...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6
点击次数:
孔门弟子的故事(二)不受君邑 郭兆东 郭云鹏 彭庆涛孔门弟子能在极端艰苦的境况下坚守住自己的内心,他们同样也可以抵御住丰厚的诱惑,在重利之下不为所动,真正做到如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坚如磐石的意志,筑起他们内心顺逆环境都不能打垮的防线,使得来自外界环境的干扰不能左右他们的选择,“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子贡不因为环境恶劣就动摇,是“仁人廉士”的“不改节”,“富贵温柔乡”则是另一种不失严峻的考验,另一位孔门弟子曾参就演绎了这种情境下的守节。曾参是颇得孔子真传的一位弟子,幼年即勤学苦读,以贤著称。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远近闻名的贤者,生活却过得一贫如洗,穿着满是补丁的粗布衣服,住着十分简陋的茅草屋,家里只耕种着几亩薄田,粗茶淡饭,箪食瓢饮,简直朴素得不能再朴素。邻里都看不下去,但他自己却怡然自乐,脸上毫无怨色。有人劝他做些营生改善生活,说:“先生大才,何不与达官贵人交游进而谋求上等人的享受,怎么能甘心屈尊在乡里过如此清贫的生活呢?”他却并不以为然,淡然回答道:“我老师教过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锦衣玉食本就不是我所看重的,生活的贫寒并不能阻碍我的志向和操守。”后来,曾子的生活状况传到了鲁国国君的耳朵里。国君深感同情,他向来知道曾子的贤名,觉得如此拮据的日子实在是委屈了这样一位高人,于是他委派自己的一名侍从前去找到曾子的住处。侍从传达了国君的慰问,还带了不少礼物,并告诉曾子国君送给了他一座城邑作为他的封地。曾子见到侍从,非常感激国君对他的牵挂,但还是婉拒了侍从带来的礼物和封赐。侍从对他说:“国君仰慕于先生,不忍先生日日清苦。连我也觉得先生这样高尚的人却过如此不堪的生活是不公平的,与您的才能和德行不相匹配。先生还是收下吧,不要辜负国君的好意,就算是用采邑的收入缝补一下这破旧的衣服也好啊。”曾子笑着说:“我从不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可忍受的。相反,...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6
点击次数:
孔门弟子的故事(一)仁不改节 冯文浩 郭云鹏 彭庆涛 作为中国师道之源和教育的先行者,孔子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孔门弟子三千,其中更有七十二贤熠熠生辉。作为孔子的弟子,他们践行仁的信念,尊礼尚义,以德行出众的人作为自己的表率。不仅如此,他们还乐学好问,正如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众弟子们和孔子的关系仿佛超越了一般的师徒关系,他们是亲如生死的亲人,他们是肝胆相照的朋友,他们也是互相学习的对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每位孔门的弟子也都有自己的色彩。他们有的侠肝义胆,勇猛正直;有的好学善文,应对如流;有的诚信孝顺,恪守理想。这也正秉承了孔子一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今天起,我们将重新唤醒史书中那些孔子弟子的形象,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信仰和代代相延的历史传承。当选择周游列国的那一刻起,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就知道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行动,而是充满着许多危险和未知的征途。但是为了传播儒门思想,一切困难都不应当成为绊脚石。孔子一行人离开陈国,下一个目标指向了南方的楚国。正巧楚王听说了孔子正在周游列国到了陈国,准备邀请孔子来到楚国。但是陈国一听说这件事,生怕楚国的强大会威胁到陈国的安全,决定阻拦孔子师徒。毫不知情的孔子一干人等行走在大路上却遇到了官兵,本觉得这个年代战乱频仍,还是不去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为好,于是他们选择了偏僻的荒郊野外赶路。没料想,如此一来他们却被困在了幽谷之中。他们无处可去,只能勉强找到了一间破旧的房屋暂住。几天之后炊断粮绝,情况十分危急。但孔子依旧气定神闲,每天遵照以往的安排讲颂诗书,甚至每天鼓弦作曲,丝毫没有慌乱。孔子却发现弟子们已经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他把弟子们召集到了一起。孔子叹了一口气,慢慢地说道:“没想到我们今天的境地已经如此糟糕了,我们所推行的学说难道还有什么不对...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3
点击次数:
孔门弟子——卜商(下)冯文浩 彭庆涛 卜商(前507—?),字子夏,晋国人,一说卫国人,孔子学生,比孔子小四十四岁。从孔子学后,曾为莒父(今山东高密东南)宰,卜商以博学著称,他长于《诗》,深于《书》,明于《易》,著于《礼》。孔子死后,到魏国西河讲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吸取历史教训,防止臣下篡权。宣扬“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提出“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和“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等观点。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学生,魏文侯也尊以为师。他为人勇武,性格爽朗,不但有武士之勇,而且有宰相之才。极好与比自己贤能的人结交,并擅长于主持礼节仪式。历史上相传《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是由他传授下来的。如今,当我们翻开史书,通过他和老师孔子的对话,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卜商的个人的性格和志向。卜商作为孔子的弟子,自然少不了接受老师的教育和指导,从史记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他和孔子之间进行问答交流,孔子提倡学生要有“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同时老师教育学生要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这段故事节选自《礼记·孔子闲居》中,讲述的是孔子老年闲居在家之时和卜商进行的对话,其中蕴含着孔子多年以来的人生智慧和社会阅历。首先子夏向孔子问道:“请问《诗》上所说的‘平易近人的君王,就好比百姓的父母。怎样做才可以被叫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回答说:“说到‘百姓的父母’嘛,他必须通晓礼乐的本源,达到‘五至’,做到‘三无’,并用来普及于天下;不管任何地方出现了灾祸,他一定能够最早知道。做到了这些,才算是百姓的父母啊!”到这儿并没有结束,子夏依旧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于是他继续询问什么是“五至”,什么又是“三无”。孔子回答说:“既有爱民之心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诗歌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诗歌至于百姓,就会有爱民的礼至于百姓;既有爱民的礼至于百姓...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3
点击次数:
孔门弟子——卜商(上)冯文浩 彭庆涛 孔子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家,其门下弟子有三千之众,其中有七十二弟子尤为出众,被后人称作“七十二贤”。他们都追随孔子的脚步,践行儒家思想。孔子之后,历朝历代都会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孔庙祭祀以孔子弟子配享始于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汉明帝刘庄到曲阜祭孔并祭七十二弟子。唐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李世民以左丘明、公羊高等22人配享,这是先儒从祀的开始。其后,历代帝王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增添,将贤、儒分为“四配”、“十二哲”、“先贤”和“先儒”。孔庙有“四配”始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哲”始于唐开元八年(720年),当时为“十哲”,是命以圣门四科弟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祭,至清乾隆三年(1738年)定为“十二哲”,将朱熹和有若二人加入。“四配”、“十二哲”在大成殿内从祀。在“十二哲”中以文学著称的子夏便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人物。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关于卜商的记载: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然则师愈与?”曰:“过犹不及。”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夏向孔子提问关于《诗经》中的一个句子,孔子回答说:绘画的要旨在于一个“素”字。子夏立刻深刻认识到做人也应当以礼为先。后面“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一句在《论语》中也同样出现了,意思是孔子教诲子夏你要做高尚的儒者,不要做以儒为职业的小人物。从这几句话里, 我们可以看到子夏和老师之间亲切的互动交流,以及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我们要想更加立体的了解子夏这个人物,还可以...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2
点击次数:
衍圣公的品秩郭云鹏 张柏杨 顾名思义,衍圣公便是指圣人世代衍续的后裔,即孔子的嫡长子孙。这一世袭封号始于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历经宋、金、元、明、清,直至1935年国民政府改封衍圣公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期间,衍圣公的品秩多有变化,在官阶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衍圣公封号由北宋仁宗赵祯始封,第一个受此封号的便是孔子的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孔宗愿受封后,主持孔子祀事,从此开启了衍圣公代代世袭的历史。始封孔宗愿为衍圣公时,只兼仙源知县,品秩不高。虽然不久升任尚书比部员外郎、淮州通判,也不过仅是六品。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仕至郴州知州,是为正五品。孔端友以后,由于宋金元三朝并起纷争,使得孔子后裔册封出现了南、北两宗。女真族南下,赵构渡江于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孔端友随其南迁,遂寓于衢州(今浙江省衢州),是为南宗。宋廷南迁后,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于阜昌二年(公元1131年)封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祀事。伪齐政权被推翻后,金熙宗于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继封孔璠为衍圣公,是为北宗。后因蒙古族起兵南下,孔元措随金政权迁往汴京,曲阜孔庙则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所以,在公元12世纪宋、金、元政权各拥“衍圣公”,一在衢州、一在开封、一在曲阜。元朝统一,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访查孔子后裔宗子,曾召孔洙至京师,孔洙则让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对孔洙大加赏识曰:“乃真圣人后也。”于是命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赐护持林庙玺书,而免去衍圣公封号。元仁宗延佑二年(公元1315年),皇帝派大臣元明善调查,并亲取孔氏族谱查考,确定宗子继承人应该是孔思晦。因此,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封孔思晦为衍圣公,授中议大夫(正四品)。泰定四年改嘉议大夫(正三品),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秋七月给衍圣公三品银印。至正六年(公元134...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10 - 11
点击次数:
阙里故宅到衍圣公府(下)孟继新 张柏杨《孔氏祖庭广记》中附有“宋阙里庙制”图。从图看:孔氏府第位于孔庙的东侧,一周墙垣将庙府围在一起。当时不仅长孙衙署位于庙内,其他子孙也依庙居住。而且此时已出现“袭封宅”,标志着孔府的规模和形制已经大体完备。家学部分已于宋景祐年间从孔氏府第中独立出来,在孔庙东南建立了庙学。斋厅一组建筑,规模没有变化,只是斋堂改建成纪念性的金丝堂,斋厅由家学改为官位,即接待官方人员拜谒的场所。另依“宋阙里庙制”图所示,孔氏府第的大门是庙宅门,即为原孔子旧宅。金时,孔庙有扩大,孔氏府第也随之进行扩建。金末,孔庙毁于兵火,《阙里志》言:“殿堂廊庑,灰烬十分之五。”后经孔元措重修一次,也只恢复了寝殿。元时,孔氏家族多难,宪宗三年(1252年),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浈被夺爵,世爵中绝三十多年,由孔治权奉祀事。至延祐三年(1316年),世爵大宗之统治归于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孔思晦虽以恢复孔庙旧制为己任,但窘于用度,维修金丝堂就不得不补入自己的俸禄,于袭封廨署更无力维修。所以《阙里志·卷二十四》说:“所居就袭封旧廨,不改作,终不构私室,其薨也家无尺寸之遗。”在此期间,孔庙虽经多次重修,“苟且完葺”,但终没超出金代的范围。 (四)奉敕建府明洪武初年,孔子嫡孙衍圣公宠遇殊隆,阶秩二品,朝会时班亚丞相,并特令开府设置属官,“袭封宅”原有建筑已不符爵秩制度。洪武十年(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特敕孔子五十六代孙、衍圣公孔希学于孔庙东侧建造衍圣公府第。这是孔氏宗子爵阶相符、准建府第之始。自此,孔子嫡裔居住的宅第始称“衍圣公府”,或称“孔府”。这次奉敕创建的衍圣公府,为官衙与宅居相结合,纵深九进,辅以东西二路的宏伟建筑。《阙里志》记载:“袭封衍圣公府在今家庙东,外门与今庙外东便门相邻。洪武十年宣圣五十六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希学创造。正厅五间,后厅五间,东西司房各十数间...
399页次32/50首页<...  27282930313233343536...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