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4
点击次数:
导读身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们的姓氏从何而来?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呢?本号“百家姓”系列推送带您走进历史,探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姓氏之谜。费姓源出费姓主要有颛顼后裔、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兄弟民族费姓三种源出。一、源出颛顼后裔源自远古帝王颛顼裔孙大费次子若木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相传颛顼是黄帝孙,有裔孙伯益,伯益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大费,伯益有子二人,其中次子名若木,因不得继承爵位而沦为平民,遂以父名为姓氏,姓费,以标明自己的血统所出,其后代相传姓费。如夏桀时去夏归商的费昌,就是他的后裔。二、源出鲜卑族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鲜卑拓拔部费连氏族,属于汉化改姓。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执政时,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将鲜卑族的多音复姓多改为单字汉姓。其时,费连氏改汉姓为费氏。三、源出兄弟民族费姓今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等兄弟民族中,均有费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费氏,世代相传至今。费姓名人本期百家姓为大家介绍的费姓名人为明代内阁首辅费宏。费宏(1468年3月20日—1535年11月14日),字子充,号健斋、鹅湖,晚年自号湖东野老。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广信府铅山县(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烈桥)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费宏费宏自幼聪慧好学,十三岁于童子试为文元,十六岁于乡试中解元,二十岁中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明武宗时入阁,累授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明世宗时两次入阁,担任首辅,加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嘉靖十四年(1535年)去世,年六十八。获赠太保,谥号“文宪”。费宏少年聪慧,有济世之练达才干。仕途虽经曲折,屡遭谗言,或被贬谪,或被起用,始终是勤恳不二。两次主持礼部...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2
点击次数:
走进历史上的书家 | 康有为导读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烙印,有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今天仍具有特殊的价值。在这门艺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灿若星辰的书法名家。国学少长集将于每周二定时介绍这些历史上的书法名家,带大家走进他们的艺术世界。 书 法 家 简 介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世称康南海,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组织保皇会,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光绪十七年(1891年),康有为徇陈千秋、梁启超之请,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始讲学。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这两部书都是在尊孔名义下写成的。△康有为康体,指的是清末著名思想家康有为的独有的书法风格,学术界又称康体为“破体”。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  书 法 风 格 康有为在书法上力倡北碑,其书自成一格。康体书写上以平长弧线为基调,转折以圆转为主,长锋羊毫所发挥出的特有的粗茁、浑重和厚实效果在他书作中有很好的体现,迥然异于赵之谦的顿方挫折、节奏流动,也不同于何绍基的单一圆劲而少见枯笔,这是他的别开生面处。至于线条张扬带出结构的动荡,否定四平八稳的创作,也是清代碑学的总体特征表现。就创作形式上来...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3 - 01
点击次数:
中兴祖孔仁玉孔仁玉,字温如。孔子的第四十三代嫡孙。生方九个月,父孔光嗣遇害。九岁时即善六艺,通《春秋》。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孔末事发被诛,授孔仁玉为曲阜县主簿,主孔子祀。长兴三年进龚丘(今山东曲阜东北)县令,袭封文宣公。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年)调任曲阜县令,封爵如故。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周太祖郭威驾幸曲阜,拜孔子庙及墓,召见文宣公孔仁玉,赐五品服,复授曲阜县令兼监察御史。孔仁玉在四十五岁时去世,葬孔林内孔子墓东。宋代赠兵部尚书。后世以孔氏几绝复续,尊他为“中兴祖”。有子四人:孔宜、孔宪、孔冕、孔勖。△孔仁玉墓孔仁玉自幼聪颖,读书识大义,尤精《春秋》;他身长七尺,姿貌异常,为人严整,临事有断。当年,孔末“灭孔”之后,在饱受赂金的地方官和军阀的庇护下,心安理得地坐上了孔家庙宅主祀的交椅,掌握了曲阜县正堂的大印,耀武扬威,欺男霸女,鱼肉乡里,鲁人敢怒而不敢言。但是孔末的美梦还未作完,即风云变幻。原来,孔末赖以依靠的朱梁王朝的君主朱全忠父子兄弟,以乱伦暴虐自相残杀,被李存勖一举推翻。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鲁人中的正直之士协同孔仁玉上书朝廷,揭露了“孔末灭孔”血案的真相,强烈要求拨乱反正,洗雪血案;并言明,真正的孔子嫡裔尚隐藏在民间,改名“张仁玉”,现已十九岁。后唐明宗李嗣源,经过调查核实,确证奏报不虚,而下令诛杀孔末。同时令“张仁玉”恢复“孔”姓,由孔仁玉主持孔子祀事,并委任为曲阜县主簿。孔家的奇冤得以昭雪。孔仁玉莅职期间,严洁祭祀,勤于职守。第三年,明宗命他袭封“文宣公”兼县令,恢复了孔家在唐代所享有的一切特权。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太祖郭威亲临曲阜,到孔子墓前亲自祭拜,仍令孔仁玉袭封文宣公兼曲阜县令,又特赐五品官服。兼任监察御史,代朝廷监察地方吏治民风。后周太祖郭威,字文仲,本姓常。他家道贫穷,早年丧父,母亲携他改嫁郭氏,于是乃改姓郭。△郭威郭威三岁...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2 - 28
点击次数:
孔氏三垅墓地导读在孔林享殿后有一处四周红垣环绕的院子,这里是孔林的核心区域,安葬着孔子、孔子的儿子孔鲤、孙子孔伋三代世祖墓,人称“孔氏三垅墓地”或“携子抱孙”墓。△孔子墓从孔林享殿东门进入院子,穿过北边古亭西转,便看到一座高大的坟冢,这就是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的合葬墓。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在鲁国去世后葬于鲁城北泗上。据《阙里文献考》记载,当时孔子的墓“茔不过百亩,封不过三垅,祠、宇不过三间”,后经历代恢扩,才日就宏丽。今孔子墓封土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约5米,似一隆起的马背,故称“马鬣封”。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古鲁国曲阜。传说他的父母曾在尼山祈祷求子,后来果然生下了孔子。而孔子一生下来,头顶中间低四边高,很像尼丘山,他的父母便给他起名为“丘”,字仲尼。大约三岁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去世了,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因家境贫穷,自幼很懂事,好学不倦,尤其对一些祭祀活动十分感兴趣,并常常模仿大人行礼。贵族大夫孟鳌子病危,临终时对他的儿子孟懿子说,孔子年少时好礼,将来必定成为贤达的君子,我死后,你俩兄弟要拜孔子为师。但是,因社会地位不高,年轻的孔子曾从事于在当时被认为是最卑贱的事务。据说他当过吹鼓手,做过管理账目的“委吏”。△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孔子才被鲁国的国君任命为中都宰(今汶上)。他从礼制教化入手,认真管理市场,切实抓好治安,积极发展生产,加强对老百姓的伦理教化。两年后,出现了买卖公平、路不拾遗的良好秩序,显示了非凡的才能。因政绩显著,鲁定公晋升孔子为司空,不久又擢升为大司寇。如果鲁国从此励精图治,这对于想控制鲁国的齐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于是齐国为了拉拢鲁国,以对抗别的国家,遣使来鲁国,要求在夹谷(今山东莱芜)会见。孔子处事谨慎,向鲁国国君建议:“文事武备,要带一些军队同行,预防不测。”鲁...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2 - 25
点击次数:
导读身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们的姓氏从何而来?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呢?本号“百家姓”系列推送带您走进历史,探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姓氏之谜。唐姓源出唐姓主要有祁姓、姬姓、兄弟民族唐姓三种源出。一、源出祁姓出自祁姓,以封号为氏。丹朱是上古帝王尧的儿子,尧禅位于舜之后,舜将丹朱封为唐侯,直至西周周成王时期,因发动叛乱,家族被周朝镇压并除去封号,子孙迁于临近西周都城丰镐的杜地为诸侯,或沿称唐氏,或称唐杜氏。到周昭王时期,又复封丹朱的后裔为唐侯。 二、源出姬姓出自姬姓,以封号为氏。周成王在镇压唐侯叛乱后,改封自己的弟弟叔虞为唐侯,家族遂以唐为氏,叔虞亦称唐叔虞。 春秋时期,现今河南唐河县,湖北随州市、枣阳市一带又有姬姓唐国,于公元前506年同吴国和蔡国一起参加柏举之战击败楚国,次年被复仇的楚国所灭,国人以唐为氏。三、源出兄弟民族唐姓出自东汉时期白狼王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源于古羌人。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省)古羌人中有唐姓者。满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后简改为唐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瑶、苗、蒙古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姓者。唐姓名人本期百家姓为大家介绍的唐姓名人是明代士大夫唐顺之。唐顺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数学家,抗倭英雄。△唐顺之从军塑像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后调任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督师抗倭途中不幸染病,于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其为“荆...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2 - 22
点击次数:
乱世之殇孔光嗣是孔子的第四十二代嫡孙。唐昭宗天祐二年(905年),孔光嗣以斋郎被任命为泗水县(今山东泗水)主簿,主持孔子祀事。后梁太祖乾化三年(913年),庙户孔末“乘时不纲,剪灭圣裔,冒袭封爵。”将孔光嗣杀害。孔光嗣的被杀,是一场血腥味十足的人间悲剧!是礼教衰微,人伦泯灭,篡弑掳掠的真实写照。△孔光嗣墓唐朝后期,由盛兴走向衰败,至残唐时,藩镇割据,东反西乱,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孔子林庙冷了香火,主持孔子祀事的“袭封廨署”有名无实,已衰落到极点。孔子嫡裔至孔光嗣这一代,便因战乱失掉封号,仅以斋郎名义做了个“泗水县主簿”的小官,“袭封宅”几乎与庶民无异。偏偏就在这时,林庙洒扫户孔末,乘此乱世之际,将孔家扰的昏天黑地,家破人亡。据说,孔末生于唐僖宗三年(883年),上有一兄一姐,其兄长他四岁,生性温厚,自幼尊长有礼。其姐长他两岁,聪敏伶俐。家中属他最小,排行又在兄、妹之后,故有乳名:“末子三”之称,后得名孔末。孔末生性奸邪怪戾,负气好斗。自小惯与邻儿挑斗,常受其父母训责。稍长,送去读书,他不专心用功,断断续续一年,书未读进却惹事不少,被撵出了学屋门。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秋八月,朱全忠率兵攻兖州驻于曲阜。这年孔末十岁,一天他提壶去孔子庙为父亲送水,刚到城门,见一将领模样人物率数骑急驰而至。路上行人皆惊慌躲避,他想躲身已为时不及,遂灵机一转,立时来了个主意,打起精神立于城门一侧,恭恭敬敬地向马上人施了一礼。马上人正是朱全忠,刚从郊外巡营回来,见这小孩垂于门下,在马上哈哈笑道,不愧是圣人之乡,连这孺子都知礼仪。孔末听夸赞他,当即鼓起了胆量,向前回道,小子欢迎大帅,壶中备有茶水,提来等候,为大帅解鞍马劳顿。朱全忠听他说出这话,喜不自胜,遂令部下赏他银钱。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冬十月,朱全忠遣将再次攻打刘鄩收复兖州,孔末以十岁前朱全忠赏的银钱作引荐,结识了将帐前的一名军校。后孔...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2 - 20
点击次数:
孔林墓祭 导读孔林墓祭自孔子卒后代代相沿,延绵不断,其规模随着庙祭的规格而不断被提升。因史料的匮乏,对孔林早期的墓祭礼仪,我们已经不能详尽的了解。但祭祀礼仪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从明清时期孔林的墓祭情况看,孔林的墓祭内容还是非常丰富的。△孔府档案关于墓祭,孔氏族人是这样理解的:“墓祭非古,谓是先人体魄所藏而精神所聚也。然尧祠、灵台、武王祭毕,古人已有行之者矣,不自三代下始也。且祭之为道,在申其哀敬而已,安见体魄所藏,不可以达我之忱乎?况随时展视,使兆域不荒,松楸无恙,庶几我先人得永安于地下,亦仁人孝子所不废也。”(《孔氏家仪·卷三》)孔林墓祭有多种类型,大可分为有官方组织的公祭、家族组织的家祭和家庭个体立碑时的拜谒致祭三种。△孔府照片公祭,主要是对孔子墓的祭祀。孔子墓是孔林墓祭的核心,历来不但受到孔氏家族的祭拜,还受到皇族、权贵、文人墨客等外界人士的重视。当然,历史上对孔子的祭拜活动大多是在孔庙内举行的,孔子墓多为人们瞻仰圣迹的场所。尽管如此,史上仍不乏有关皇族对孔子墓祭祀的记载,而其他非族人的墓祭活动则难以统计。△孔府照片孔子去世后,虽然史籍中有“鲁人世以岁时奉祀孔子冢”的记载,但规制、礼仪并不十分清晰。至东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鲁相韩敕修孔子墓,墓前造神门一间,东南造斋厅三间,易旧祠坛,安排民户以给扫除,是已知孔子墓祭为官方推举提倡之始。其墓祭规制必然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了可以遵循的规律性。参考汉时孔子庙以太牢致祭,那么,凡墓祭其礼仪亦应用太牢之礼,或略简。以后有史料记载的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夏四月,“帝幸鲁,亲祠孔子,诏兖州为孔子(墓)起园。”说明孝文帝至孔子墓拜谒;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冬十一月,帝李隆基幸孔子宅,遣礼部尚书苏颋以太牢祭孔子墓,拨近墓五户长供扫除;后周太祖广順二年(952年)夏六月,帝郭威幸曲阜,拜孔子墓...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2 - 18
点击次数:
导读身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们的姓氏从何而来?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呢?本号“百家姓”系列推送带您走进历史,探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姓氏之谜。史姓源出史姓主要有史皇氏、姬姓、兄弟民族史姓三种源出。一、源出史皇氏为黄帝时史官仓颉之后,以官名为氏。《路史》记载:“仓颉后有史氏。”又《姓纂》上则指出:“周太史佚之后,以官为氏,汉有史皇孙逊。”另外《中华姓府》也指出:“太史佚及仓颉之后。”仓颉为黄帝时史官,人称史皇氏。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其后有一支以官名为姓,称为史氏。 二、源出姬姓出自周代太史佚之后,亦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西周初年有太史(古代负责记录太子言行和重要史事、管理中典籍的史官)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之后,亦多以官名为姓,形成史氏。三、源出兄弟民族史姓出自唐代有突厥族有复姓阿史那氏,归唐后简改为单姓史氏。据《通志·氏族略》,唐代有突厥族阿史那氏,有归附唐朝者,简改为单姓史氏。史姓名人本期百家姓为大家介绍的史姓名人是清朝官员史贻直。史贻直(1682-1763年),字儆弦,号铁崖,江苏溧阳县人。清朝大臣。史贻直出自世代簪缨的溧阳史家,四代翰林。康熙三十九年(1699年),中进士,授检讨。历充云南主考、广东督学、赞善、侍讲、太子庶子、讲读学士。雍正元年(1723年),任内阁学士。次年,升吏部侍郎。后来署理闽浙总督,升左都御史,协理西安巡抚,又升户部、兵部尚书。乾隆初年,历任湖广、直隶总督。乾隆九年(1744年),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乾隆二十五年(1755年),他为次子史奕昂担任甘肃布政司写信给巡抚鄂昌,被告发而削职。乾隆二十七年(1757年),入朝拜相。乾隆...
395页次11/50首页<...  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