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历史人物 | 孔令贻

日期: 2024-03-09
浏览次数: 145


曲阜历史人物 | 孔令贻

孔令贻,字谷孙,号燕庭。孔子的第七十六代嫡孙。清光绪三年(1877 年)袭封衍圣公。光绪十四年(1888 年),年满十六岁首次入觐,蒙德宗载湉召见,赏赐“福”“寿”各一张,赐《四库全书总目》《朱子全书》,并颁“斯文在兹”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内。十五年,德宗传谕:“衍圣公生为圣裔,承袭世爵,允宜读书砥行,勉承先泽。上年来京,叠次召见,察其材质,尚堪造就,着张曜传谕,加意进修,延访名师,讲求经史实学,勿染世禄骄奢之习,庶可仰副朝廷殷殷期望之意。”光绪十六年十月,孔令贻同其母彭氏入朝谢恩,蒙德宗赐宴,设席于礼部,并赏赐笔、墨、纸张以及袍褂衣料等。

曲阜历史人物 | 孔令贻

光绪二十年(1894 年),正好是慈禧太后的“六旬万寿”,为了祝寿,慈禧太后准备举行盛大庆典。从年初开始,慈禧就指派首席军机大臣世铎等总办六十大寿庆典,广征献纳,还要在生日那天接受百官朝贺。恰恰就在这时候,中日爆发了战争,皇帝载湉主战,慈禧太后主和。本来,为祝寿要在国库里提出五百四十万两白银,作为开销。由于战争的爆发,慈禧被迫取消了这笔开销。虽然取消了这五百万两银子,慈禧太后的寿礼依然像模像样。
远在山东曲阜的圣人后裔,对慈禧太后的祝寿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为了给太后祝寿,衍圣公孔令贻、母亲彭太夫人、夫人孙氏,便老早地提前动了身,赶往北京。孔令贻的夫人孙氏,是当朝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汶之女。
来到了京城,孔令贻首先受到皇帝载湉的召见。《孔府档案·光绪帝召见衍圣公孔令贻问话》记道:
八月十八日,衍圣公孔令贻跪请皇上圣安。
上问曰:“你几时来的?”
答曰:“臣昨日来的。”
上问曰:“走几天?”
答曰:“走二十二天。”
上问曰:“圣庙破不破?”
答曰:“后段好,前段失修。”
上问曰:“修了没有?”
对曰:“叠次咨山东巡抚福润,札饬藩司汤聘珍,并不修。”
上问曰:“为甚么不修?”
对曰:“无款可筹。”
上问曰:“山东年景好?”
对曰:“年景好,惟雨水过大。”
上问曰:“往年也是这个样么?”
对曰:“今年雨大,往年好。”
上问曰:“黄河怎么样?”
对曰:“皇上福气,平稳。”
上问曰:“你见李鸿章了没有?”
对曰:“见李鸿章,李鸿章代请圣安。”
上问曰:“李鸿章精神怎么样?”
对曰:“精神照常。”
上问曰:“李鸿章给你说甚么话来?”
对曰:“没说甚么话,日本事一字未提。”
上问曰:“他为甚么不提?”
对曰:“是。”
上问曰:“李鸿章又与你说甚么话来?”
对曰:“问臣来京为何甚早,奉上谕外官均于十月初一日前来京祝嘏。臣答云,臣赶皇太后加徽号之期,因雨水过大,路上迟延赶不上了,臣母一同来京,叩贺皇太后万寿。”
上问曰:“你在家作甚么?”
对曰:“写字看书。上年奉上谕命臣延请名师,奈臣家空乏请不起,又蒙上谕量找祀田,臣已咨请两江总督刘坤一、山东巡抚福润,并不与臣查找。”
上问曰:“他们为甚么不找?”
答曰:“祀田系湖团地,均在沛县,此地归徐州道收银,不知有何手眼使他们将祀田归于臣,格外人情并非臣本分,不能专折奏事,臣蒙天恩高厚只好听其所为。”
上问曰:“你不能专折奏事?”
答曰:“是。”
上问曰:“几岁了?”
答曰:“二十五岁。”
上问曰:“你上年来京否?”
答曰:“上年来京。”
上曰:“你下去罢。”
答曰:“是。”
孔令贻叩头起身退出去了……

曲阜历史人物 | 孔令贻

为了感谢朝廷及慈禧太后的特别恩遇和热情款待,孔令贻回籍后刻制一副对联:“表德戴恩荣遡鱼轩入觐椒宫独邀旷典;瞻顾祈陟降愿鹤驾来归松祐永佑后昆”,并将其悬于府内。
孔令贻请求清查迷失的孔庙祀田,皇上阅奏后,命户部行文两江总督、江苏、山东各巡抚确切履勘。光绪二十年(1894 年)十一月,两江总督张之洞遵命由江苏铜、沛一带,拨出一百四十二大顷“上则之地”给衍圣公府。这样加上先前曾国藩从江苏境内拨给的八大顷,仅从江苏一个省就得到四万五千余亩。得地后,孔令贻马上上表,奏谢朝廷:“臣惟有敬谨藏储,诵扬芬烈,绛大保蠲之义,知圭田实明德之声,续史晨奏祀之碑,为圣代颂作之化,以期仰答高原鸿恩。”
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孔令贻的夫人孙氏病逝,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挟载湉西逃,暂住太原。孔令贻急上请安奏折:“目下山东尚称安静,巿尘无扰,耕凿如常,差堪上慰。请皇太后珍重圣体,勿过焦思,静待升平。”
光绪三十年(1904 年),德国承修的津浦铁路南段修到曲阜一带,计划在孔林西部经过。孔令贻认为有碍“圣脉”,会“震动圣墓”,坚决要求铁路改道,避开孔林。
起初,是在光绪三十年的十二月十日,小甲颜士其最先发现插标规划线路的,孔府百户官张东敏紧急把这一情况向孔令贻报告:“据坊上庄小甲颜士其禀称,至圣庙祭田黄米租地被洋人栽木插旗,欲修铁路,从东北斜着来到坊上村。此村周围皆是祭田地亩。在村东头黄米地中,斜着栽到村南,直顶泗河涯,忽而转向西北,又从黄米地中斜着过去等情,到卑职,以祭田地亩关系重大,未便擅专。”
孔令贻获悉这一消息后,认为有震圣墓,大非情理,于是亲赴省城面商东抚。勘定铁路线路的是洋员白伦克。所定线路“系由歇马亭至红庙村,经线房、薛家村等处,再行向南直达兖郡。当时虽已勘定路线,并未开工”。“今春津浦路插标,洋人王鼐来曲所定路线,系由歇马亭东何家店至牛角河口,过河经东林,至红庙等处,即直向南行。所插标杆距圣林西墙仅五十丈。经贻亲赴省城面商东抚,委员会县勘丈禀复,咨会津浦铁路大臣,特饬设法迁移。现已改定路线,由歇马亭入境之后,经陶家庄、陈家寨等处至孙家庄,渡过泗河,再由薛家村、李家店、八里铺等庄直达兖郡,约距圣林在十里之外,不至震动圣墓。”在孔令贻的力争下,铁路终于改变了线路。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慈禧太后认为“孔子至圣,德配天地,万世师表,允宜升为大祀,以昭隆重。”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皇帝载湉命孔令贻稽查山东全省学务,先后到济南、泰安、兖州、济宁及莱州、胶州、登州、青州等考察,“周历各郡县,召集生徒,诲以明人伦、崇正学,期有合于立人达人之旨。”
孔令贻具体的稽查情况是这样的:
五月请训出京,六月初二日到达山东省城,是时各学堂正值暑假,于是便与巡抚杨士骧先研究学务办法,并调查本省办学各项案卷,共商育材之道,提出:“育材之道,以培植根本为先,办学之方,以考核实际为主。东西各国于学术进步之事,彼此择善而师,然于本国独擅优胜之学,赖以团结国家人民者,学校中必注意教授,弗使失传。故新学新理,互相发明,而其国民性质,虽经各种陶染,示旨屹不少变。中国数千年来,以文学经术立国,垂教久远,现虽设立学堂,于图、算、理、化各料,史迹时务故事,分门讲肄,期于一变从学者固陋,养成通达之材。使非文学经术确有造诣,虽科学得有门经,亦惟习其艺而昧其理,知其细而忘其大,则改良学校之谓何哉?至办学经费皆有公私等集,核其成数,因不如他省之多,然必会计精详,勿使浮滥,庶足以推广教育,将随地兴学之效。”
八月间会同吴廷斌,分期亲往稽查省城所设各学堂,于功课则注重经史国文,于规制则兼核度支各事。
在稽查过程,发现好的人和事便及时予以表扬,如前署理山东提学使方延年,曾经两次出洋考查学务,洞晰教理,教授精神斐然。新署山东提学使罗正钧,才学精实,办事极能认真等,都得到他的表扬。
九月十一日稽查完省城及济南府各学堂后,孔令贻即由泰安府到济宁州, 再到兖州府,一路稽查而行。每到一处学堂,必照所持宗旨,悉心考核,于生徒所习讲义,及所课文字,必细加观览,有授受不合者,辄示以改良之方。而经费出入,亦必核其簿记,逐款咨询。所到各州县学堂,孔令贻都是会同遴委谙习学务人员,分往稽查,使于各处学堂名称,校员出身、名籍及所任之课目、时间、学生人数、班数、校中有无产业,及出入分销之各项详数, 逐一填注统计表,并使加以意论,汇核报告。
十一月十五日,查视三府一直隶州学堂事毕,在分查四属州县委员则因途间风雪时作,驰驱往返,不得不延迟,等明年正月各校开学后再行稽查。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正月,孔令贻再次由曲阜晋省,然后由省城济南赴青州、登州、莱州三府及胶州直隶州稽四属学务。这次查视至四月底完毕。他称赞登、青、莱三府旧盛科名,文学之风独冠他郡,且地饶、海线交流,知识见闻较广,故生徒国文程度平均考核优者居多,而各项科学似亦领悟颇易。
这两次稽查山东学务的情况,孔令贻均恭折会陈,上奏了朝廷。
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孔令贻的母亲彭太夫人去世,享年六十岁。而就在这年的九月,便发生了一起孔氏族长孔传溶与衍圣公孔令贻相互攻讦的事情,惊动朝野。
事件的起因,首先是孔氏族长孔传溶到山东巡抚衙门控告衍圣公孔令贻,以孔令贻“违例虐族,玷祖辱国”等名,状告了他十大罪状:
第一条:擅伐大成门柏树。
第二条:开设钱店坑害多人。
第三条:收种官地,乡民被害。
第四条:借学堂勒派族人钱文。
第五条:十余月小儿葬埋孔林。
第六条:淫污游荡。
第七条:聚赌庙庭。
第八条:坛设九黄。
第九条:异姓续谱。
第十条:典卖祀田。
山东巡抚衙门接到控告后,立即立案审查,咨会孔令贻问供取证。
孔令贻对孔传溶上述指控,逐一进行了辨驳:
“所称,擅伐大成门柏树一节,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初八日,忽遭狂风吹折大成门迤西柏树一株,适拦正路甬道,并吹折斋戒房榆树二棵。当据林庙举事百户详明,不能不移,移后仍于原地补植柏树,遂以木料造祭桌十七张,插灯十副,并行知曲阜县备查在案。孔传溶或者以此藉口。”
“所称,开设钱店坑害多人一节,缘本爵府顺兴外库与钱店往还开用期贴系属常情,早已谕令外库逐渐清理,并无坑害于人之处。”
“所称,收种官地,乡民被害一节,查南乡水田,系本爵私产,近年无力耕种者,收回另行招佃承种,乡民有何被害。”
“所称,借学堂勒派族人钱文一节,查三十二年拟创立小学堂数处,故劝令族人量力捐助,仍所集无多,仅有京钱万串之谱,至今犹有未交清者,即孔传溶,尚有已收未缴之项,当贵前任杨升院在东时,曾为谈及,着即以此钱开办,敷衍年余,必已罄尽,势必半途而废,不成事体,是以存拟筹集巨款,发商生息,以作常年经费,可期经久之图,并非隐匿不办。”
“至所称,十余月小儿葬埋孔林一节,客腊本爵之子夭折,埋于林之东偏, 不特距至圣之墓远甚,即历代先茔相离尚远,若云不埋林内,试问应埋何处?孔传溶均藉以为口实,殊属谬妄。然而捕风捉影,捏造黑白,系控者之故智,不足论也。”
“至其所称,淫污游荡、聚赌庙庭、坛设九黄、异姓续谱、典卖祀田。本爵私产尚未典卖,何至典卖祀田,皆系无形无影之词。不知孔传溶何所据而云,实无从捉摸也。”
接着,孔令贻说:
“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举动之间,昭昭在人耳目,固不能讳,亦不必讳。然而无因而言者公也,有挟而控者私也。苟有过,孔传溶何不言之于数年之前,而必言之于今日。”
孔令贻又把自己如何与孔传溶结有私仇的事说了一遍:
“三十二年冬,曹郡巨盗孔广东,奉文严挐,风闻有藏匿曲阜之说,本爵不能不访查,访知孔传溶家窝有可疑之人,并有女眷,本爵未及会县查挐,孔传溶闻风星夜派孔凡汉护送出境。中途被曹州镇陆镇军挐获,孔广东旋即正法。本爵以巨盗既已伏诛,念系一脉,不肯扬其,是以藉署事期满,将孔传溶撤任。乃孔传溶不遵功令,携印私逃,至今钤记未缴。”
最后,孔令贻强烈要求,要把任意侮蔑、捕风捉影的孔传溶严加惩办!如若不然,衍圣公统属的执事官四十员,纷纷效尤,不能节制,成何政体。
后来这个案子上转刑部,经审理后,还是将孔传溶治了罪而告结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不久,袁世凯取得临时大总统职位。1912 年 月袁世凯发布《崇孔伦常文》,宣称:“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1913 年 12 月袁世凯发布《尊孔祀孔令:“近自国体改革缔造共和,或谓孔子言制大一统而辩等,咸疑其说与今之自由平等不合,浅妄者流,至悍然倡为废祀之说,此独无以识孔子之精微,即于平等自由之真相亦未当也。”他认为“今日民主之局乃孔子大同共和主义长期酝酿郁积所致。”他说:“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既洁皇湟帝之终,亦开选贤与能之始。所谓反之人心而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本大总统证以数千年之历史,中外学者之论说,盖灼然有以知日月无伤,江河之不废也。” 并说“前经国务院通电各省,征集多数国民祀孔意见……应俟各省一律议复到京,即查照民国体制,根据古义,将祀孔典礼,折衷至当,详细规定,以表尊崇,而垂久。”他表示“本大总统维持人道,夙夜兢兢,每于古今治乱之源, 政学会通之故,反复研求,务得真理,以为国家强弱存亡所系。惟此礼义廉耻之防,欲遏横流,在循正轨,总期宗仰时圣,道不虚行,以正人心,以立民极。”
1914 年 月 20 日袁世凯公布《崇圣典制》。规定“衍圣公膺受前代荣典,均仍旧。其公爵按旧制由宗子世袭;衍圣公俸,依公爵旧制,俸额酌定为岁俸银币二千元;衍圣公印,由国务院饬印铸局用银质铸造颁给,文曰:‘衍圣公印’;衍圣公每年祭祀公费,岁额酌定银币一万二千元;圣庙执事官,按旧设品额,仍设四十员;林庙旧设百户一员,改为林庙奉卫官;奉卫官及奉卫之俸薪,酌定为每年四千元;衍圣公旧有府属员役,仍依旧制,自行选充。”同年 月袁世凯发布祭孔告令:“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纪、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污。唯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如布帛菽粟之不可离”。规定九月二十八日,中央与各地方一律举行祀孔典礼,并亲率百官,在北京举行祀孔盛典。

曲阜历史人物 | 孔令贻

1915 年 月,进行复辟帝制活动的筹安会正式成立。筹安会推选孔令贻为名誉理事,希望他“发抒伟画,指导津梁。”接着孔令贻携带宝银一百两、大洋二千元进京活动,袁世凯四次召见他。孔令贻组织了教育界请愿团,并出任理事长,代表教育界劝袁世凯称帝,致电说:“共和政体既不适合于中华,君主立宪以征大同民意,惟我大总统神圣文武,天与人归,亟宜早正帝位。”称其是“念群黎望治之殷;守先圣尊王之义。”
1915 年 12 月袁世凯复辟称帝,衍圣公孔令贻上疏拥戴袁世凯,说:“皇帝陛下圣鉴,窃维俯顺舆情,允国民之拥戴,仰承天命,建皇极之谟猷。化日当阳,慰四海元元之望,圣谟广运,宏万年丕丕之基,令贻等守先圣尊王之意,输瞻云就日之诚,不胜欢忭鼓舞馨香庆祝之至。衍圣公孔令贻统率庙廷各官、孔氏族众及先贤、儒奉祀官等谨奏。”因为孔令贻的劝进拥戴,1916 年 月 日袁世凯公布册令,加封“衍圣公”孔令贻“郡王”衔。
1916 年元月六日袁世凯病死,七日黎元洪就任大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孔令贻给黎元洪发去了贺电表示支持和祝贺。
康有为在《时报》上公开发表《致总统总理书》,请定孔教为国教,再次要求“以孔教为大教,编入宪法,复祀孔子之拜跪礼。”孔令贻积极响应,发出《请定孔教为国教》的通电。
同年,张勋、倪嗣冲等,也致电北京政府大总统、国务院,请定孔教为国教。说:中国千年之历史风俗,举动行为,人伦日用,皆受之于孔教,与之相化为国魂,从之则治,去之则乱。……若弃孔教,是弃国魂。……勋等窃用惊忧,谨联名请大总统提议于国会,照旧定孔教为国教……编入宪法,永不得再议。” 孔令贻打算在曲阜建立张勋生祠,地点已经选好,并绘好了工程图,后因张勋复辟失败而作罢。
1919 年 月,孔令贻岳父陶式鋆病逝,孔令贻匆匆到京吊唁。第二天,孔令贻忽生背疽,后因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七十六代公夫人陶氏起居日记》记述了前后过程
七月,上接京电,陶老太父病重。太太当晚束装北上,抵京后即在侍奉。月底,陶太爷逝世,太太即在京守孝。
八月,公爷赴京吊唁,忽患背疽。太太即延医调理,每日昼夜亲自洗疮上药,并照应服药,异常劳苦。
九月,公爷疮疾愈重,医药罔效
其实,在孔令贻病危的时候,他已经想到了亡故后世职的承袭及家事的料理。当时由他口述,别人代书给时任大总统的徐世昌及逊帝溥仪各上一遗呈。
《给大总统的遗呈》写道:“呈为令贻病危伏枕哀鸣,谨口述遗呈,仰祈钧鉴事:窃令贻东鲁愚庸,毫无知识,于前清光绪二年承袭斯职。复于民国成立,蒙前大总统袁明令,仍以孔令贻为衍圣公。八年以来屡承历任总统厚赐栽培,信仰寸衷,愧无报称。乃于十月四日因令贻岳父陶式鋆之丧来京吊唁,忽生背疽,赶即延医调治,不幸效验毫无,日来愈见沉重,恐致不起。查《崇圣典例》第一条,衍圣公膺受前代荣典均仍其旧,其公爵按旧制由宗子世袭, 报经地方行政长官,呈内务部核请承袭,等语。令贻年逝五旬,尚无子嗣,幸今年侧室王氏怀孕,现已五月有余,倘可生男,自当嗣为衍圣公,以符定例;如生或生女,再当由族众共同酌议相当承继之人,以重宗祀。但令贻病已至此,恐不能待。前因林庙事重,曾经内务部规定奉卫官,以资助理,由令贻遴选。现已专咨省长,以前清分发河南大挑知县孔广达,转请部委。惟此就近期间, 林庙祀典应以奉卫官孔广达恭代。俟令贻子嗣成立时,再行交卸事。至家事一切,应由令贻堂兄孔令誉料理。伏乞恩准,明令施行。俾林庙事宜庶无陨越, 则不第令贻九原感戴,即阖族亦同荷恩施矣。谨呈大总统。衍圣公孔令贻。
《给逊帝溥仪的奏折》写道:“奏为君恩未报,臣病垂危,伏枕哀鸣,仰祈圣鉴事:窃臣东鲁愚庸,愧无知识,于光绪二年承袭世爵,屡发仰叩恩眷, 渥蒙宠锡,下怀钦感莫可名言。本年正月恭逢圣诞,曾随班祝嘏,喜近天颜,复蒙赏赐紫禁城骑马,感邀殊遇之荣,弥切涓埃之报。十月四日,臣岳父前直隶道员臣陶式鋆之丧,遵礼来吊。抵京后正思展觐慈颜,仰聆圣训,讵料次日背疽骤发,赶即延医调治,效验毫无。日来愈见沉重,恐致不起。伏念臣年近五旬,尚无子嗣,幸侧室王氏现已有娠,倘获生男,自当承袭世爵。惟臣世受国恩,初无报称,五中摧裂,瞻恋弥殷。仗愿圣德,勤求学问。将来正教辅翊,祀典攸崇,叨庇鸿慈,正未有艾。则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所有感恋微忱,谨口授遗折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臣,衍圣公孔令贻奏。
1919 年 11 月 日,衍圣公孔令贻在北京太仆寺街的官邸逝世,衍圣公府随即向大总统及内务府部报闻:“衍圣公孔讳令贻号燕庭,于阳(夏)历十一(九)月八(十六)日丑时薨于太仆寺衍圣公府正寝。兹择定阳(夏) 历十二(十)月十七(二十六)日启门受吊,十八(二十七)日午时发引运柩回曲,特此报闻。”孔令贻病故后,先停灵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在京开吊时,大总统徐世昌派王达前往致祭。为表示优礼圣裔之至意,国务总理靳云鹏签署了大总统徐世昌的指令,从优议恤,给予治丧费三千元;灵柩回籍时,命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
清逊帝溥仪对衍圣公孔令贻之死轸惜殊深,加恩由清室广储司发给恤典赏银五百元作为丧费用,以示笃念圣裔之至意,同时派官致祭。
《七十六代公夫人陶氏起居日记》记道:“十月,太太择日为先公开吊,照料府内排场一切,蒙大总统颁给匾联,又遣京兆尹致祭,后蒙清室遣官致祭。于二十八日照料先公灵柩回籍。太太函请交通部预备花车运灵至曲阜,由京雇觅扛夫请灵到府,奉安前上房内。”
1919 年 12 月 18 日(农历十月二十七日),孔令贻灵柩在全副仪卫前导,翼兵、营兵护送,以及京师各区警士沿途照料下,出太仆寺街衍圣公府,走顺治门,经骡马巿大街、珠巿口、前门大街直至东车站,抬上专派花车,陶夫人及其他家属随行。
孔令贻灵柩由火车运至曲阜姚村火车站后,孔府的本家、府属要员、外宾等恭迎孔令贻灵柩下车,同时还有庞大的仪卫队同时接灵。仪卫队从前到后,依次排列有:


马队四十名,大国旗一对,鼓乐一班,头锣一对,门旗一队,清道旗一对,袭封衍圣公红牌一对,清授光禄大夫大红牌一对,赏戴双眼花翎红牌一对, 赏穿带嗉貂褂红牌一对,钦命红牌一对,钦差大臣红牌一对,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红牌,紫禁城骑马红牌一对,一等大绶嘉禾章红牌,一等大绶宝光嘉禾章红牌,标枪旗一对,军牢一名,夜役二名,刽子手二名,县警备队二十名,牙棍一对,格漏一对,黑板一对,御棍一对,东方神旗一杆,西方神旗一杆, 中央神旗一杆,南方神旗一杆,北方神旗一杆,大夫枪一对,提炉枪一对,勾链枪一对,蛇枪一对,标枪旗一对,象鼻刀一对,春秋刀一对,青铜刀一对,斩马刀一对,虫枪一对,如意枪一对,阳铲一对,阴铲一对,两刃刀一对,勾连星一对,标枪旗一对,鎙斧一对,金瓜一对,天镫一对,奎笔一对,兽刀一对,腰锣一对。

兖州镇马队四十名,国旗一对,飞虎旗一对,飞鱼旗一对,鼓乐一班,大红伞一柄,八抬大总统命令彩亭一座,飞龙旗一对,飞凤旗一对,八抬清室谕旨匾彩亭子一座,总统挽联一对,八抬总统匾亭子一座,八卦旗一对,八宝旗一对,肃静牌一对,回避牌一对,袭封衍圣公旗一对,提炉一对,八抬香亭子一座,八抬影亭子一座,七星旗一对,令字旗一对,背旨马二名,背印马二名,抱令箭马二名,伞一柄,扇一柄,马伞一名,引马二名,柑蔗棍一对,官衔灯一对,红宫灯一对,八抬金顶绿呢魂亭子一乘,穿朝马一匹,细乐一班。

府驻扎陆军部队四十名,巡警十名,津浦路警备六名,白宫灯二对,铭旗一座。

全棺六十四名,大杠一份扣红呢绣花罩一卷,跟班马二名,亚牌夫四名, 后护五堂二十五件。

孔令贻的内棺木,系四独木福建紫杉花板,里子涮青工料。装棺松香一斤。棺木:布条一道,顺布二道,螺丝布二道,杠布二道,清漆六十二道,灰漆二十五道,硃漆三道。以上连布漆计算在内,共九十九道,用漆三百二十斤。

外槨系用大柏木做成,木尺五尺九寸,用九块并成一大块。两帮高二尺三寸,长五尺九寸。底宽二尺五寸,长五尺九寸。前回头五块合成,后回头五块合成。漆槨用漆十五斤。


令贻的衣衾等项:
有纻绸细绣金龙细水,绣里真库金边披肩烫袖全朝衣一全份,天青二兰纻绸二则大寿字袖里棉袍褂一套,品月洋绉四则寿字绸里大棉衬衣一件,细绣鸡鸣富贵寿枕一个,大红明黄品月洋绉四则寿字绸里棉大衾三床,大红洋绉四则寿字绸里棉被褥一份,品月洋绉四则寿字衾单一个,刻丝腰子荷包一份,品月洋绉四则寿字绸里棉被褥一份,五彩库锦一副,绸里棉被褥一份。
还有真双眼花翎一支,檀香木忠孝带一副,檀香木花别子二个,南红绒朝帽缨一头,双镀金头品朝顶座一份,南红翎绳翎垫银翎托子一副,真珊瑚朝顶珠一棵,纻绸细做朝靴一双,内穿小衣服并袜带等。
另外有真平金细绣头品补子一副,手执金如意一柄,嘴含大珠一颗, 脚登银元宝二个,翡翠搬子一个,菩蒂朝珠一挂,白玉翎管一个。
孔令贻的灵柩停放于内宅前上房,并办理开吊事宜。先后前来凭吊和赠挽联者络绎不绝。
大总统徐世昌的挽联:“燕庭上公挽词,‘光昭明德’;‘能嫺俎豆存周礼,长忆衣冠说世家。’徐世昌。”冯国璋挽联:“燕庭公爵灵右,‘素驾俄轩’。冯国璋拜挽。”靳云鹏挽联:“燕庭上公千古‘仪型百世’。靳云鹏鞠躬敬挽。”曹锟挽联:“燕庭先生千古,‘哲人其萎’。曹锟敬挽。”张勋挽联:“燕庭上公灵鉴,‘修文天上’。张勋拜挽。”段祺瑞挽联:“衍圣公燕庭先生千古,‘道近中庸儒型未坠;神归太素洙泗含哀。’段祺瑞敬挽。”张宗昌挽联:“世袭衍圣公孔燕庭如兄千古,‘生民以来负世望;明德之后有达人。’如弟张宗昌拜挽。”
《七十六代公夫人陶氏起居日记》记道:
十一月,太太每天阅公事,操持家政。于二十四日办理开吊事宜。
十二月,二十六日,太太为先公百天设祭,烧纸仪,随时料理府内事务。民国九年(1920 年)正月,初四日,王姨太太分娩。其时接生一切系老太太亲身料理。至已时生储公。所有同城官绅及阖府员役人等即喜。老太太照料一切,遂呈报大总统呈请承袭世爵。二十一日,王姨太太因产后血虚病故。老太太为储公觅乳仆,随时阅公事,并操持家务。
在这种肃穆气氛中,孔子七十七代孙孔德成诞生了。
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按袁世凯所定《崇圣典例》,明令孔德成袭封“衍圣公”。时孔德成出生仅两个多月。
孔令贻的安葬日期,也以孔德成的名义发布:“先严袭封衍圣公燕庭府君柩在殡,今穆卜于庚申年(1920 年)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发引,未时与先嫡妣孙公太夫人合葬祖茔之次。孤哀子孔德成泣血稽颡。”
据《孔府档案》六六四○记载,当时孔令贻的发引仪卫阵容非常庞大和隆重,计有仪仗三百三十一件;纸扎仪仗九十二件;马队仪仗六十八匹;纸货楼阁人物等一百七十三件;陆军及警备军乐巡警一百五十六人;古乐、细乐等八班,每班八人,计六十四人;皇帝圣旨及总统匾影像等亭子六抬,每抬八人,计四十八人;八抬魂轿及纸货轿共二乘,每乘八人,计十六人;总统纸挽联、马车,汽车,牌楼,香亭,穿朝轿等共六抬,每台六人,计二十四人;古器、元宝、衣冠等共二十桌,每桌二人抬,计四十人;金棺及架罩一乘,计六十四人;照料扛旗夫等计十六人;后炉二十五人。前后等项计一千一百二十五人。
孔令贻安葬于孔林内孔子墓东北。墓前石碑一座,供桌一个,香炉一个, 奠池一个,火池一个。  

曲阜历史人物 | 孔令贻


相关弟子 / STUDENT More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20 - 03 - 06
安先生和我的师生情缘臧知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要本文由苏州大学教授臧知非所著,记叙了“我”求学于安作璋先生的种种往事,字里行间饱含着“我”对于安作璋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体现出浓浓的师生情。我的学术生涯,和安先生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从1985年4月第一次拜谒安先生,至2018年4月,33年间,或诣府请教,或电话请示,向安先生请教受学,我的进步和安先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对安先生的向慕,始于本科期间。这要从我的读书经历说起。1978年,我考入徐州师范学院(现在江苏师范大学)历史系。那时的我,对历史谈不上了解,更谈不上什么爱好。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文革”中的农村中学完成,谈不上文化课学习。1974年初中毕业以后,因为是“右派”子女,没有资格上高中(当时高中按照家庭成份推荐入学,地、富、反、坏、右是黑五类,黑五类子女没有推荐资格),只能回到生产队作一个“半劳力”社员,务农半年后,在先父学生的帮助下以走后门的方式到离家40华里的农河中学读高中。当时实行“开门办学”,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干农活,农业机械(当时主要是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发电机、水泵)倒是学了一些,其他文化课实在是不堪一提。对于历史只是在“评法批儒”过程中,接触过片段,知道一些所谓“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根据“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的简称)上的评法批儒...
2
2021 - 02 - 18
今日雨水 | 润物细无声雨水简介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当天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习俗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拉干爹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接寿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
3
2023 - 09 - 05
从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被封为第一代“衍圣公”以来,历代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成就了孔府天下第一家的荣耀。到孔子第七十四代孙衍圣公孔繁灏时,随着清政府的由强到衰,历史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也造就了孔繁灏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就让我们从一枚水晶印章说起。水晶印章是诸多孔府家传物品中一件难得的珍品,它通高12.1厘米,印面边长7.6厘米,刻有篆书四行,朱文十一字,文为“孔子七十四代孙繁灏之印”。印面布局独具匠心,文字行间的章法排列巧妙恰当,既能体现孔子后裔的身份,也能突出私印的特点。印的上部是圆雕甪(lù)端型印钮,神话中的甪端其形怪异,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印钮的甪端大头回盼,躯体硕壮,四肢有力,尾甩向一侧,幽默可爱。传说甪端是一种类似麒麟的瑞兽,它能日行万里,夜行八千,精通四方语言,明达外方之事。又有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甪端曾伴其左右,因为它精通各地语言,是一个很好的翻译,为孔子成为无所不知的圣人辅助了神力。这样的解释带有一定的人性化与神力结合的神圣意味,也说明了孔繁灏把刻有甪端形象的印章作为自己的私印之用意所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印章就是印信,是一个人真实身份的代表,也是社会活动、文书往来必不可缺的信物。我们从孔繁灏的印章谈起,更有必要了解孔繁灏其人。知人论世,探究古今。也能更进一步...
4
2024 - 03 - 07
2.12 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误解】方骥龄《论语新诠》解曰:“本章所谓不器,疑孔子之意,不欲在位之官吏华而不实,有如陈列之祭器,不切实用。喻官吏之尸位素餐,不实际负责。” 杨润根《发现论语》解曰:“君子并不把那些片面有限的物质对象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目标。” 乌恩溥《名家讲解论语》解曰:“君子是不墨守陈规的。器,器皿、器具,引申为墨守陈规的意思。” 金知明《论语精读》解曰:“器,名词,器皿,这里用作动词,义为隔阂、僵化。” 林觥顺《论语我读》解曰:“不器者不一器,是多用度的器。但不器也可作不受重视。不器,可读丕器,是大器,如孔圣人是大器。”【“君子不器”勘正】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要像器物一样”。意谓用途不局限于一个方面。《礼记·学记》:“大道不器。”汉郑玄注:“谓圣人之道,不如器施于一物。”汉包咸曰:“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也。”(引自何晏《论语集解》)梁皇侃《论语义疏》解曰:“此章明君子之人不系守一业也。器者,给用之物也,犹如舟可泛于海不可登山,车可陆行不可济海。君子当才业周普,不得如器之守一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解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古人的这些解释是符合经义的。此语具有丰富的含意,后人又有所发掘。毛子水《论语今注...
5
2024 - 04 - 13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1]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2]食也;数罟不入池[3],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4]帛矣;鸡豚狗彘[5]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6]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7]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King Hui of Liang said, “Small as my virtue is, in the government of my kingdom, I do indeed exert my mind to the utmost. If the year be b...
6
2024 - 07 - 13
四十年的天津市民一九四二年的严冬,我初次在天津站台上借停车之机买了几个包子充饥,想不到在叫卖者手中还热气烘烘的,待到我要吃它时,已经硬如冰块,那是第一眼的天津印象,感到这里特别地冷,不管上下车的人或是乘警,都对我冷眼相加。一九五三年夏天,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从天津站把我拉到天津大学。那时的天津大学老地盘在六里台,我住在两人一间的小平房里,漫步在卫津河边吟诗散步,卫津河零零落落的少人行走,很便于我行吟画写生,有人便称我是青年画家了。大跃进之年,我到工厂调查工厂史画,这才交了一点工人朋友,邀我到工人文化馆辅导他们,还在中心公园为工人、市民开了个街头画展。真没想到,从此我成了天津的一个市民。很少离开过天津,较长的离开天津,一次是到文化部作画一年,一次是到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当教授两年多,天津引滦治水许多大事都是我不在天津时办成的。我住在日本的科学城中,筑波山下霞浦湖畔,天空的云雀为我唱歌,清流供我濯足,我的胃病也出奇地好了,人们对我也挺是尊敬,只是在表决一些事情和某些重要场合中,我感到一种凉嗖嗖的味道穿入胸膛,我终于弄清在那里有一个暗影在袭扰着我——一个二等公民,我不能平权享有人家的公民待遇。我想做卫津河边的一个普通市民。果然我回到了卫津河畔,不免有污染拥塞之感,四十年在这里留下的梦痕为我荡起圈圈涟漪,无穷无尽的遐思,我眼前的立交桥,像两条长虹交架,为我支起思绪腾飞的翅膀,卫津河畔不时浮起我四...
7
2018 - 08 - 27
5月24日下午,华文盛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强默,创意部副总监郑丽萍,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丹一行三人来到彭门创作室。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教授,合作导师孙永选、孟继新、刘岩教授,会见了来自北京的客人,并举行座谈。彭门讲师代表、彭门弟子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中,彭庆涛先生高度评价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文化创意、科技引领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对强默副总裁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彭庆涛先生就彭门的组成结构、运营模式、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正在完成的课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希望能够和华文盛视不断增进交流,拓展合作。强默副总裁首先对彭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彭门的运营理念表示认同。随后,介绍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情况和未来的计划,希望不断推进华文和彭门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会后彭门创作室工作人员陪华文盛视与中国孔子网领导一行游览了曲阜三孔文物景区,体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8
2020 - 03 - 25
彭门快讯 | CCTV—4《记住乡愁》节目组采访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六季聚焦孔子故里——曲阜古城。曲阜,地处山东西南部,春秋时期为鲁国都城,圣人故里,儒家发源地,被誉为“东方圣城”,素有“东方的耶路撒冷”之称。这座古城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是因为曲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也正是孔子和其创立的儒家学说,曲阜才能成为一个底蕴深厚、举世皆知的国际文明大都市。《记住乡愁》节目组为讲述着一座古城在历史长河中兴衰更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传承,特别邀请了曲阜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先生讲解曲阜古城“万仞宫墙”的由来,并介绍了孔庙的建筑规制,而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意蕴,彭庆涛先生在纪录片中也为我们一一解答,彭庆涛先生在提及四道引坊中的金声玉振坊时,说道:“‘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比喻孔子的思想自始至终完美无缺,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从中我们可以知晓,金声玉振指的是学识渊博,才学精到的人,而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圣贤,是当之无愧的至圣先师,彭庆涛先生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们更容易走近孔子这个儒学巨匠,不断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魄,使儒家文化在新时代发光发热。曲阜古城是历史留给人类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城一风采一城一传奇彭庆涛著名文博专家 彭庆涛,彭门创作室冠...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