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来文化共生,是儒学最大的传统

日期: 2018-03-30
浏览次数: 714

——彭庆涛在“全球祭孔联盟·2017全球同祭孔筹备研讨会”上的发言

来源:中国孔子网  

2017-07-18

  

7月13日上午,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祭孔联盟·2017全球同祭孔筹备研讨会”在济南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庙代表、儒学专家、儒学机构代表、儒商代表、媒体代表等百余人齐聚泉城济南,共同就全球祭孔联盟主要活动及“2017全球同祭孔”具体事项等内容展开研讨。筹备会上,文博专家、2016年祭孔联盟主会场总顾问彭庆涛先生被聘为全球祭孔联盟顾问,并围绕祭孔的相关内容作出了主题发言。

与外来文化共生,是儒学最大的传统

文博专家彭庆涛

今天上午,听了几位专家的意见,对于全球祭孔联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在这里,我想讲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我想从儒学发展的规律来揭示新时代国学发展的趋势。这些年,我一直在探索关于儒学的发展规律,总体上看,儒学发展过程中,当没有外界压力的时候,自身发展就会分出不同的流派,自身跟自身相互辩论,向前发展。当遇到外来冲击,特别是遭遇大的冲击时,会如何发展?

比如说,从孔子思想诞生开始,从诸子百家到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次冲击过后,引发了两汉经学的发展。东汉末年,佛教入侵,于是儒道合流,儒家在背后推着道家向前发展,引发玄学,从表象上看来,玄学好像是儒道合流,甚至有一些反儒学的因素,实际上,是儒在背后,道在前面,迅速的变成中国的宗教。为什么变成中国的宗教?针对佛教冲击,儒学为了站稳自己的统治理论地位,推动道家形成宗教来应对佛教的蔓延,成功维护了自身的地位。接下来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北方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文化入侵,加上佛教被官方呵护,等等多方面的冲击,成为儒学遇到的第二次大的冲击,然后引发了宋代理学的发展。再后来宋金元三家并起,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等等这些大的冲击,一直到大清王朝,对于儒家的构成了第三次大的冲击,然后引发明清新儒学。历次的冲击,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其实这种冲击在表象上大致都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思想领域的冲突,最后都往往因为一个重大事件告终,给儒家相当的打击,然后再留一个时间慢慢的复苏,复苏再演变成另外一个新的形态,又迅速地膨胀发展起来。

第一次的冲击引发经学发展,第二次的冲击最终引发了理学的发展,宋金元三家共起,最后引发明清新儒学,从大的方面来看,儒学每受到一次冲击,他就会引发新一轮的发展。从这个规律上来看,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到批林批孔,与传统彻底决裂。我们决裂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现在看来,人心不古、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这种最基本的缺失是什么原因?其实这就是我们与传统彻底决裂所付出的代价。历史上,这种代价付出过好多次,但是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从儒学这种发展规律来看,儒学为何能这样发展而经久不衰,即便是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最后仍然在自我完善,自我复苏,并且用一种新的形态进行大的发展,这是由儒学自身的属性决定的。

儒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包容的属性,具有适时的属性,即适应任何一个时代的属性。儒家经典、孔子言语,往往设定不同的场景,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历朝历代这么多注释论语的,为什么每次还能别出新意?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儒学具有这样的功能。

到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对于复兴国学心有余悸,尤其经过这些年来历次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都较为谨慎。复兴国学,那马列主义怎么放?很多学者对此问题纠结不已。

从儒学的发展规律上来看,儒家具有极大包容性,用儒家思想来吸收和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发展的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属性和儒家思想的包容属性结合在一起,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最后可能会或者说一定会演变成一种必然性。

当传统国学受到冲击的时候,冲击的强度越大,引发的后一轮的儒学发展力度就会越强。可以确信,新一轮的国学发展将是史无前例的强势。现在新一轮的国学发展正在起步,起步过程中,全民性的呼唤和推动,人人都在思考,我们会不会把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留给子孙后代?为什么各地都在复兴国学?在推动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大方向?我觉得有些问题不能急于求成。历史的规律,给我们信心,势不可挡,只要我们把握大方向,我们就坚信传统文化的智慧会解决好某些问题的。

比如说祭孔礼仪上一些程序的问题,复原古代和传统的东西时,不可能整体的复原,是要有取舍的,那么如何取舍去变成一个统一的东西?古代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兴起后,都要先制礼作乐,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这个程序。那么,谁来规定穿什么服装?用什么程序?这个有待大家进行讨论,没有必要急于求成。重要的是大家能够先参与进来。不管用什么样的形式,如何尽可能要靠近传统?哪些程序是可变的?哪些程序是不变的?比如说跳佾舞,不按传统的规矩来就不是佾舞。传统的迎神、送神、三献礼等,大多数的地方都保留着这些传统程序,但具体形式和服装上存在差别,现在很多研究服装的专业人士,往往仅仅停留在理论上面,距离真正的落地做出样子来,还有一段距离。这个不能过多的去要求。理论上跟现实差距过大。

第二个层面,所有告祭活动必须经过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没有政府支持,活动寸步难行。当地部门需要将活动程序上报到宣传部门审核。今年,还是放开一些,如果说哪些文庙搞祭祀,我们尽可能的争取政府部门能够通过,并且尽可能的保留传统,不至于反传统,能达到这种效果就很理想。服装上可以暂时先放开,不必要严格要求朝代。如果我们按照传统制定祭祀仪程的标准,上报到各个政府部门审批时,很可能会照成纠结或困扰。所以不要急于求成,要留有缓冲的余地。

第三个层面,将来如何规范祭孔活动?虽说不能急于求成,但是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制礼作乐的过程,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应该怎么办?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权威机构发布祭孔的标准,大家一起来执行,这个才能有说服力。那么我们能不能在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和全球祭孔联盟这三个组织的共同参与下,召集专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将来作出一个能够适应现代的规范程序。例如,我们可以作出三个版本,分成三个等级。一个规模最大的就是释奠礼;一个普通的祭孔典礼——释菜礼;有一个是最最简单的上香礼版本。根据各地文庙的实际情况,三选其一。服装上,如何推出一个规范的服装来,是我们将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和全球祭孔联盟这三个组织发布出来这样的一个规范,供大家选择。首先要征求多个方面的意见,最后集中起来作出示范性的规范程序,这样走比较稳妥。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探索与追求,全球祭孔联盟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的大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突出的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弟子 / STUDENT More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23 - 03 - 06
安先生和我的师生情缘臧知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要本文由苏州大学教授臧知非所著,记叙了“我”求学于安作璋先生的种种往事,字里行间饱含着“我”对于安作璋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体现出浓浓的师生情。我的学术生涯,和安先生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从1985年4月第一次拜谒安先生,至2018年4月,33年间,或诣府请教,或电话请示,向安先生请教受学,我的进步和安先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对安先生的向慕,始于本科期间。这要从我的读书经历说起。1978年,我考入徐州师范学院(现在江苏师范大学)历史系。那时的我,对历史谈不上了解,更谈不上什么爱好。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文革”中的农村中学完成,谈不上文化课学习。1974年初中毕业以后,因为是“右派”子女,没有资格上高中(当时高中按照家庭成份推荐入学,地、富、反、坏、右是黑五类,黑五类子女没有推荐资格),只能回到生产队作一个“半劳力”社员,务农半年后,在先父学生的帮助下以走后门的方式到离家40华里的农河中学读高中。当时实行“开门办学”,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干农活,农业机械(当时主要是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发电机、水泵)倒是学了一些,其他文化课实在是不堪一提。对于历史只是在“评法批儒”过程中,接触过片段,知道一些所谓“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根据“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的简称)上的评法批儒...
2
2023 - 02 - 19
今日雨水 | 润物细无声雨水简介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当天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习俗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拉干爹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接寿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
3
2018 - 08 - 27
5月24日下午,华文盛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强默,创意部副总监郑丽萍,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丹一行三人来到彭门创作室。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教授,合作导师孙永选、孟继新、刘岩教授,会见了来自北京的客人,并举行座谈。彭门讲师代表、彭门弟子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中,彭庆涛先生高度评价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文化创意、科技引领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对强默副总裁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彭庆涛先生就彭门的组成结构、运营模式、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正在完成的课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希望能够和华文盛视不断增进交流,拓展合作。强默副总裁首先对彭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彭门的运营理念表示认同。随后,介绍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情况和未来的计划,希望不断推进华文和彭门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会后彭门创作室工作人员陪华文盛视与中国孔子网领导一行游览了曲阜三孔文物景区,体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4
2020 - 03 - 25
彭门快讯 | CCTV—4《记住乡愁》节目组采访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六季聚焦孔子故里——曲阜古城。曲阜,地处山东西南部,春秋时期为鲁国都城,圣人故里,儒家发源地,被誉为“东方圣城”,素有“东方的耶路撒冷”之称。这座古城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是因为曲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也正是孔子和其创立的儒家学说,曲阜才能成为一个底蕴深厚、举世皆知的国际文明大都市。《记住乡愁》节目组为讲述着一座古城在历史长河中兴衰更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传承,特别邀请了曲阜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先生讲解曲阜古城“万仞宫墙”的由来,并介绍了孔庙的建筑规制,而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意蕴,彭庆涛先生在纪录片中也为我们一一解答,彭庆涛先生在提及四道引坊中的金声玉振坊时,说道:“‘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比喻孔子的思想自始至终完美无缺,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从中我们可以知晓,金声玉振指的是学识渊博,才学精到的人,而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圣贤,是当之无愧的至圣先师,彭庆涛先生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们更容易走近孔子这个儒学巨匠,不断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魄,使儒家文化在新时代发光发热。曲阜古城是历史留给人类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城一风采一城一传奇彭庆涛著名文博专家 彭庆涛,彭门创作室冠...
5
2021 - 03 - 22
出版说明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时代考卷,也是山东坚定文化自信、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使命担当。为挖掘阐发、传播普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并列入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书系以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要内容,对儒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进行了现代性阐释。书系采用权威底本、精心校点、审慎译注,同时添加了权威英文翻译和精美插图,是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学术性与普及性、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精品佳作。△四书精装版△四书简装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经典阅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通过官方平台中国孔子网融媒体上线发布《论语》电子书。旨在满足广大读者数字阅览的新需求,让传统文化经典贴近生活,润泽人心。广大读者可登陆中国孔子网、孔子网APP、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在线免费阅读或图书下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 当当网链接图片来源于中国孔子网编...
6
2018 - 08 - 29
彭门创作室联合中国孔子网拍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 近日,由彭门创作室联合中国孔子网组织策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教学视频,在曲阜市各文物景区启动拍摄。本次示范课程由多位山东省教学名师、博士担任主讲教师,由彭门创作室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现场指导并做点评。本次示范课程讲授的内容为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初中段)。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策划组在曲阜市灵活选择适当的摄制地点,现已在尼山、孔府、颜府、周公庙、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地进行了现场教学拍摄。此次拍摄的示范课程将于今年秋天开学季,通过中国孔子网网站、客户端面向全国投入使用。在首善之区圣城曲阜录制传统文化课程,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行为,将进一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
7
2020 - 04 - 04
2020年清明孔子后裔墓祭文清明时节雨纷纷惟公元二零二零年岁在庚子,开年不吉,忽来瘟疫,进而人间蔓延,呜呼也已!由是举国团结,悲壮以对,疫情大显持续向好之势。清明将至,然正处国际疫情施虐未稳之际,全民不得聚族而祭,至圣孔子第七十九代大宗嫡裔孔垂长委托曲阜至圣孔氏家谱研究中心颁发孔林墓祭文,或以个人单独祭祀为例,或以居家模拟,或赴墓冢叩揖,以应宗亲清明洒扫之志。宗亲之众,数以百万计,谨以同心守望之形式,祭告于圣祖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暨列祖列宗。曰:大哉先祖   教化流芳   春秋作圣   万代标彰圣之时者   古今瞻仰   人文厚积   时代担当疫情作鉴   儒道增光   无私奉献   大爱无疆和谐包容   胸怀宽广   守望相助   义覆万邦宗亲募捐   荣誉同襄   众志成城   自信自强扶贫决战   全民小康   共克时艰   速写辉煌复兴在望   尼山旗扬  ...
8
2021 - 10 - 13
“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侧记 2021年10月9日下午,曲阜彭门创作室的“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在曲阜迎宾馆召开。出席此次交流会的有彭门导师杨朝明先生、彭庆涛先生、孙永选先生、高尚举先生、吴泽浩先生、张仲亭先生以及众彭门弟子。在交流会中,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讲解,并与彭门弟子进行了学术交流。此次交流会是彭门创作室筹备已久的,旨在让彭门弟子和社会大众了解、学习齐鲁文化,将齐鲁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这次交流会,可以提高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树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交流会一开始,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就视频连线著名画家吴泽浩先生和著名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两位先生为此次交流会致辞并预祝交流会圆满成功,张仲亭先生还赠与杨朝明先生书法作品《望岳》一幅。接下来,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了讲解。杨朝明先生先是讲了齐鲁文化与当前中国实际情况的关系,突出强调了齐鲁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中,齐鲁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其次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与人的“成人”进行了论述,讲述了“道”对于人的“成人”的重要作用,用“道”去指引人,为人的成才指明方向。最后为学生的成才提出三个阶段——知止、明礼、诚敬。最后是杨朝明导师与彭门弟子现场问答互动,师生间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