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日期: 2020-11-18
浏览次数: 72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文/020艺术观察

文章转载自020艺术观察公众号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主办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

承办单位:王学仲艺术馆、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福田美术馆

策  展 人:张闯

学术主持:徐小荣、孙列

执行:黄宙、谭李青

展览时间:2020年11月18日—2021年1月10日

开幕时间:2020年11月18日下午3:00

展览地址:福田美术馆(深圳市福田区梅东二路5号)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2004年深圳南头古城


王学仲先生是中国当代艺术巨匠。他早年师承徐悲鸿、齐白石、吴镜汀、李可染等,在晚年将一生所学所思定义为“黾学”之学派,这在中国当代艺壇也是罕见。王学仲先生一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苦难,看到了新中国光辉以及改革开放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这使得王学仲先生的作品在气格上就不同凡响。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主要是以展现上世纪八十年末到新千年代的期间,王学仲先生十多次来深圳生活、休息期间的创作及速写、手札等。深圳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吸引着王学仲先生的感观,他对这块沃土倾注了深情。王学仲先生一生游历了许多的地方,但这么多次频繁来到深圳却不多见。他来到福田海岸即兴速写这块充满生机的红树林,也用画笔记录下了南头古城的沧桑,他走上国贸的顶层观看发展中的深圳市容,徜徉在深圳的仙湖感受这里的宁静。王学仲先生十多次来深圳,每次深圳都触动到他创作的灵感。也有学者说王学仲先生晚年最精彩的作品大多灵感来自深圳,可见深圳是王学仲先生眷念之地,凝气之地。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黾翁写秋山图》纸本设色

九七香港回归之时,王学仲先生再次来到了深圳,用他的话说是在离香港最近的地方来感受香港回归祖国。他那一次来深曾参观深圳驻香港驻港部队,为驻港将士一气挥写了数十张书法作品。而今再看到王学仲先生当年在深圳遗留下的墨宝,更能感受到先生当年对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

时光如影来去匆匆,王学仲先生当年在深圳创作的大量艺术作品,我们现在很难收集全。但经过福田美术馆的努力,今天呈现的这个展览却能一窥先生的精髓。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2004年王学仲先生和夫人深圳红树林海岸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展出的展品主要来自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以及私人藏家藏品,感谢社会各方对此次展览的大力支持!

此个展览是福田美术馆开馆以来第一个东方艺术巨匠系列展中的重要研究展。将为深圳艺术长河中掀起绚烂的艺术浪花,这个展览也是给深圳特区四十周年的一个献礼。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福田美术馆馆长

张闯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庐阜三叠图》纸本设色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

——王学仲《宋人词意图》解析


“画有以丘壑胜者,有以笔墨胜者。胜于丘壑为作家,胜于笔墨为士气”得笔墨之机,富盈天趣,是王学仲山水画的重要特质。作于1999年旅居深圳期间的《宋人词意图》体量介于山水小品与鸿篇巨制之间,堪为作者技冶诸家之法,思续文人一脉与延展山水画时代特性的典型作品。

整体而观,王学仲擅长运用个人对传统写意方式的凝练、对自然景象的体悟概括,表述出内心恬静、悠远、旷达的境界:灵活松动的积墨、勾皴点染与书法用笔的结合,山石笔法处理多搭笔、叠笔,树石笔序注重点面层次关系,阴阳处理鲜明,简洁而尤重厚度。这种由浓至淡,从湿到干,清新苍涩,笔墨交融的现场感,塑造出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浑然一体、臻于化境的艺术气象。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宋人词意图》纸本设色

先生一生好游山水,行遍名山大川。《宋人词意图》作于己卯年间,这时,经历过西风日薰、筑波任教的王学仲已卸任中国书协领导位置,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山水画创作中,个人风格日臻化境,技法也更精进纯熟。这种文人写意与写生的适当结合,对先贤成就的集大成,昭示着山水创作的“王家样”已然形成。《宋人词意图》风格延续传统向现代文人画的变革,不拘泥于石分三面、树分四枝的传统程式表达,既有现代构成意识,个人风格烙印凸显的化繁为简,又有传统山水苦营笔法、考究位置的体现。对山水形象和气氛的塑造顺势顺意,层层生发,意境雅厚,无刻意雕琢之感;远山的洗练减笔以少许胜多许法,千岩万壑、目极影尽,这种融洽更加提升了自然造化中山与水的原本韵致。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 《山民汲水图》纸本水墨 

更为可贵的是,《宋人词意图》中笔墨本体所传递的丰富信息,显示出了诗文家之画有书卷气以气韵重,书法家之画贵乎用笔的双重意义。既有笔之力感,又有墨之润泽,文人气息充沛,林泉诗境是也。中国的古代山水画特别是文人山水,演变发展经历了从外景描绘转向内心表现、从精工细作转向自由随兴的书法用笔过程,并始终具备了“超俗”的信息内核——即人与自然、心与物、道与技合一的摆脱世俗的诗性追求。20世纪,中国山水创作的重要倾向诸如贴近现实生活,内容注重史实、情景的再现表现,难免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水画的超逸性质。

时代潮流裹挟之中,虽亦有以文人风书卷气承继为主张者,但王学仲的卓荦不群之处在于将诗意与诗性作为生发之源,由此在观念与形式两个层面上延伸出自我新的审美思想和绘画风格,以“天工”与“清新”的融汇,“写生”与“传神”的备举,“法度”与“新意”的结合达至极境。《宋人词意图》左上题跋引“冷落江天寒食雨,花事关情。池馆昼盈盈。人醉寒轻。一川芳草只销凝。时有入帘新燕子,明日清明”,即是对这幅作品意境的诗性阐释。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杨柳含烟》纸本设色

在文人画面临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挑战,继承传统和沿革创新的进程中,王学仲的从艺经历贯穿了改开以来美术传统遭受质疑批判,而后重获发展生机的历史境遇。作者与黄宾虹、傅抱石、陈子庄、黄秋园一道,皆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深刻领悟且保持清醒者,未敢轻言中断中国传统的自律性发展。

纵观王学仲一生,他熟谙西方绘画技术与理论逻辑,正视了外来传入对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刺激作用,同时又基于对中国画传统的深度研究和预估未来潜力的自信,为中西差异找到了一条更为圆融的阐释途径。这与他的“四我”理论——“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所具备的强烈的民族风骨和文化自信,彼此相通、互为心照。作为我国当代美术史上蜚声中外,诗文书画四美俱臻的学者,王学仲的山水画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画的载道传统,融入追求和个人风格体现,另一方面又为这一艺术门类发展做出了思想与实践双重意义上的杰出贡献。   

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所长

孙列

庚子秋于津门黾园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树密千村静大野一夫耕》纸本设色  85cm×59cm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松泉山居图》纸本设色 67cm×45.5cm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天山雪域》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生涯四季在荆筐》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色不异空》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米癫拜石》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双鹤图》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南瓜白菜农家味》纸本设色

东方艺术巨匠·王学仲艺术深圳特展11月18日15时在福田美术馆开幕









王学仲(1925年—2013年),字黾子,号夜泊(呼延夜泊),晚年又号黾翁。1925年生于山东省滕县(今滕州市),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天津大学教授,兼任南开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和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国家文化部国画创作组成员、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联合国世界教科文卫专家组成员。

荣获鲁迅文艺奖、世界和平文化奖、俄罗斯美术研究院院士名誉称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第八届全委会荣誉委员、中国文联第七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相关弟子 / STUDENT More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11 - 16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日前,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张仲亭书法作品“《论语》仁句选录”入驻尼山圣境大学堂。在9月份召开的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张仲亭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系列讲话”作品曾一度迎来中外学者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其实,在会议举办地尼山圣境大学堂,张仲亭先生的书法作品还有很多呈现,其中蔚为大观的便是位于大学堂仁厅的“《论语》仁句选录”。据悉,仁厅作为大学堂中央主厅,和“义、礼、智、信”四个配厅共同阐释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仁”厅两侧有20根巨大包柱支撑,包柱外表金丝楠木上的阳文镌刻便是由张仲亭先生书写的“《论语》仁句选录”。《论语》二十篇中有五十八章的109处谈到仁,本选录作品共计2211字,全面呈现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孔夫子的哲言通过仲亭公的书写展现给四海友人,书法和哲理在气势恢宏的仁厅中相得益彰,中华艺术和儒家思想在璀璨的灯光下交相辉映,观者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据了解,张仲亭先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自幼酷爱书法,学书60余年,以创意举办“一山一水一圣人”大型书法系列展而声名远播。他题写的“天下第一泉”被济南市申请注册成宣传图标;他书写的泰山碧霞祠对联,20多年来一直悬挂在碧霞祠碧霞元君两旁受万人瞩目;特别是2009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大碗幕”上选用了他的书法《望岳》,成...
2
2020 - 07 - 17
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教授译著《白话芥子园》在香港出版《芥子园画传》(又名《芥子园画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部经典著作。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这部书作为学画的范本。此书出版三百多年以来,被世人推崇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但是,由于其中的文字说明特别是最有价值的画论部分是文言文写成,一般人难以读懂,使用不便。有鉴于此,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教授与其弟子刘宏伟合作,完成了此书的白话翻译,传世活字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此书精心做了图片甄选编辑。新版本名为《白话芥子园》,2019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大大方便了读者,受到学界一致好评,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2020年3月,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又出版了《白话芥子园》繁体字版本,为这部经典著作在海外的流传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3
2022 - 04 - 24
“彭门讲坛”:与孟祥才导师交流会侧记 2021年10月23日下午2时30分,曲阜彭门创作室“彭门讲坛”第二期于彭门创作室召开,由彭门创作室导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孟祥才先生主讲。出席此次交流会的有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孙永选先生、高尚举先生、刘岩先生以及众多彭门弟子。在交流会中,孟祥才先生就近代及建国后的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解,梳理了史学史的脉络,阐明了一些历史研究上的问题,并与各彭门导师及彭门弟子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孟祥才先生△参会人员合影
4
2023 - 10 - 10
西周是礼乐文明的典范,但是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关于礼和乐的学问很少有人熟知了。孔子试图传习周礼以整饬这扭曲和偏离的社会。于是他遍访礼乐之师,有一次便去了周,拜访到了老子和苌弘。《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我愿随孔子一同去周。”鲁昭公赐他一辆车子、两匹马和一名童仆。据说此番去周他们见到了老子,并且深入探讨了礼的问题。告辞之时,老子欲赠孔子一言:“我听说富贵的人都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则用言辞赠人。我不是富贵之人,无物为赠,只能假当品德高尚之人,用言辞来为你送行。我想说的是:‘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关于孔子与老子是否有过交集,有人在时代和年龄上提出了疑问。但在先秦典籍中,道家学派的《庄子》、儒家学派的《礼记》以及综合各家学派的《吕氏春秋》,都有他们两个交往的相关记载。此外,汉代的《韩诗外传》和《潜夫论·赞学》也都采纳了“仲尼学乎老聃”、“孔子师老聃”的说法。《礼记》中的《曾子问》,有三则是孔子自述“吾闻诸老聃曰”,还有一则说到“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有学者认为:“现传《礼记》编定于汉朝,儒道两家的对立已甚为明显。著《曾子问》中的四个故事,非传自先秦儒家之旧,则汉初儒家又...
5
2018 - 06 - 26
《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启动仪式现场。  6月22日上午,《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启动仪式暨课题学术研讨会在曲阜机关招待所开幕。丛书课题组全体成员,王学仲的夫人曹凤珍、画家于志学、吴泽浩,书法家张仲亭等彭门创作室导师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中,《中华传统礼乐丛书》主编、礼乐研究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向大会介绍了课题整体规划和前期筹备情况。各出品单位、协作单位领导分别作了发言,最后由中国孔子网融媒体副主编王立玲宣布《中华传统礼乐丛书》正式启动。在接下来三天的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将充分讨论丛书的编写规划,各分册的创作纲目、体例和内容。  据悉,《中华传统礼乐丛书》由彭庆涛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联合主编,集聚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孟继新、刘岩等领衔主创,并特邀史学家安作璋、孟祥才和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担任学术顾问。丛书由曲阜彭门创作室承担,中国孔子基金会指导,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道可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孔子网融媒体联合出品,苏州汉声乐器有限公司和天津孟雒川服饰有限公司协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丛书已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申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丛书包括《中国古代国家祭祀》《中国古代人生礼俗》《中国古代规范服饰》《中国古代乐典乐学》《中国古代民间祭祀》《中国古代行业祭祀》《中国古代节庆礼俗》《中国...
6
2018 - 12 - 27
近期,彭门创作室、中国孔子网招募一线名师在圣城曲阜以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段教科书为范本开展示范教学,近日更是走进了孔子诞生地——尼山圣境录制示范教学视频。尼山是孔子诞生地,孔庙、书院、大学堂、孔子像营造出浓郁的儒家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在此进行录制,既是追溯滥觞、正本清源的行动,也为示范教学融入了儒家祖庭独特的文化格调。此外,依据课程内容,策划组和摄制组在曲阜选择了不同的文化景点进行录制,圣城气派、传统经典、名师讲解汇成了一股强烈的国学教育热流。据悉,此次示范教学视频录制由彭门创作室和中国孔子网领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委全程监制,彭门讲师团吴兆灵、颜保华、朱宁燕、姬晓灿、王新莹、束天昊等十余位名师担任主讲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的拍摄旨在解决一线教师面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门新课程不知如何开展教学的难题,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号召,真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探索。据了解,七、八两个年级的示范教学视频已经进入后期制作,九年级预计明年春季完成录制,届时将正式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以飨广大使用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的一线师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
7
2020 - 08 - 23
彭门创作室召开《中华传统礼乐丛书》中期调度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8月22日至23日,彭门创作室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中华传统礼乐丛书》课题中期调度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主持,各分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前期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创作安排。孔子研究院院长、彭门创作室导师杨朝明先生作为丛书顾问对前期编写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相关指导性意见。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高尚举教授,孔子博物馆文博专家孟继新先生、刘岩先生,及各分册主要创作人员、课题联合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共计8卷,分别从国家祭典、人生礼俗、服饰通考、音乐通考、民间祭祀、行业祭祀、节庆礼俗和家族礼制等层面对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进行了细致剖析、形态复原和系统阐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程中,彭门创作室积极发掘传统礼乐文化,对于提升国人历史认知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