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外来文化共生,是儒学最大的传统

日期: 2018-03-30
浏览次数: 557

——彭庆涛在“全球祭孔联盟·2017全球同祭孔筹备研讨会”上的发言

来源:中国孔子网  

2017-07-18

  

7月13日上午,由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祭孔联盟·2017全球同祭孔筹备研讨会”在济南隆重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庙代表、儒学专家、儒学机构代表、儒商代表、媒体代表等百余人齐聚泉城济南,共同就全球祭孔联盟主要活动及“2017全球同祭孔”具体事项等内容展开研讨。筹备会上,文博专家、2016年祭孔联盟主会场总顾问彭庆涛先生被聘为全球祭孔联盟顾问,并围绕祭孔的相关内容作出了主题发言。

与外来文化共生,是儒学最大的传统

文博专家彭庆涛

今天上午,听了几位专家的意见,对于全球祭孔联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在这里,我想讲三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个层面,我想从儒学发展的规律来揭示新时代国学发展的趋势。这些年,我一直在探索关于儒学的发展规律,总体上看,儒学发展过程中,当没有外界压力的时候,自身发展就会分出不同的流派,自身跟自身相互辩论,向前发展。当遇到外来冲击,特别是遭遇大的冲击时,会如何发展?

比如说,从孔子思想诞生开始,从诸子百家到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一次冲击过后,引发了两汉经学的发展。东汉末年,佛教入侵,于是儒道合流,儒家在背后推着道家向前发展,引发玄学,从表象上看来,玄学好像是儒道合流,甚至有一些反儒学的因素,实际上,是儒在背后,道在前面,迅速的变成中国的宗教。为什么变成中国的宗教?针对佛教冲击,儒学为了站稳自己的统治理论地位,推动道家形成宗教来应对佛教的蔓延,成功维护了自身的地位。接下来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北方五胡乱华,少数民族文化入侵,加上佛教被官方呵护,等等多方面的冲击,成为儒学遇到的第二次大的冲击,然后引发了宋代理学的发展。再后来宋金元三家并起,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等等这些大的冲击,一直到大清王朝,对于儒家的构成了第三次大的冲击,然后引发明清新儒学。历次的冲击,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呢?其实这种冲击在表象上大致都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思想领域的冲突,最后都往往因为一个重大事件告终,给儒家相当的打击,然后再留一个时间慢慢的复苏,复苏再演变成另外一个新的形态,又迅速地膨胀发展起来。

第一次的冲击引发经学发展,第二次的冲击最终引发了理学的发展,宋金元三家共起,最后引发明清新儒学,从大的方面来看,儒学每受到一次冲击,他就会引发新一轮的发展。从这个规律上来看,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化大革命、到批林批孔,与传统彻底决裂。我们决裂所付出的代价是什么?现在看来,人心不古、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这种最基本的缺失是什么原因?其实这就是我们与传统彻底决裂所付出的代价。历史上,这种代价付出过好多次,但是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从儒学这种发展规律来看,儒学为何能这样发展而经久不衰,即便是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最后仍然在自我完善,自我复苏,并且用一种新的形态进行大的发展,这是由儒学自身的属性决定的。

儒学从一开始就具有包容的属性,具有适时的属性,即适应任何一个时代的属性。儒家经典、孔子言语,往往设定不同的场景,可以做出不同的解读。历朝历代这么多注释论语的,为什么每次还能别出新意?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儒学具有这样的功能。

到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对于复兴国学心有余悸,尤其经过这些年来历次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都较为谨慎。复兴国学,那马列主义怎么放?很多学者对此问题纠结不已。

从儒学的发展规律上来看,儒家具有极大包容性,用儒家思想来吸收和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发展的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属性和儒家思想的包容属性结合在一起,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最后可能会或者说一定会演变成一种必然性。

当传统国学受到冲击的时候,冲击的强度越大,引发的后一轮的儒学发展力度就会越强。可以确信,新一轮的国学发展将是史无前例的强势。现在新一轮的国学发展正在起步,起步过程中,全民性的呼唤和推动,人人都在思考,我们会不会把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留给子孙后代?为什么各地都在复兴国学?在推动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大方向?我觉得有些问题不能急于求成。历史的规律,给我们信心,势不可挡,只要我们把握大方向,我们就坚信传统文化的智慧会解决好某些问题的。

比如说祭孔礼仪上一些程序的问题,复原古代和传统的东西时,不可能整体的复原,是要有取舍的,那么如何取舍去变成一个统一的东西?古代历史上,每一个朝代兴起后,都要先制礼作乐,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这个程序。那么,谁来规定穿什么服装?用什么程序?这个有待大家进行讨论,没有必要急于求成。重要的是大家能够先参与进来。不管用什么样的形式,如何尽可能要靠近传统?哪些程序是可变的?哪些程序是不变的?比如说跳佾舞,不按传统的规矩来就不是佾舞。传统的迎神、送神、三献礼等,大多数的地方都保留着这些传统程序,但具体形式和服装上存在差别,现在很多研究服装的专业人士,往往仅仅停留在理论上面,距离真正的落地做出样子来,还有一段距离。这个不能过多的去要求。理论上跟现实差距过大。

第二个层面,所有告祭活动必须经过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没有政府支持,活动寸步难行。当地部门需要将活动程序上报到宣传部门审核。今年,还是放开一些,如果说哪些文庙搞祭祀,我们尽可能的争取政府部门能够通过,并且尽可能的保留传统,不至于反传统,能达到这种效果就很理想。服装上可以暂时先放开,不必要严格要求朝代。如果我们按照传统制定祭祀仪程的标准,上报到各个政府部门审批时,很可能会照成纠结或困扰。所以不要急于求成,要留有缓冲的余地。

第三个层面,将来如何规范祭孔活动?虽说不能急于求成,但是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制礼作乐的过程,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应该怎么办?我们都希望有一个权威机构发布祭孔的标准,大家一起来执行,这个才能有说服力。那么我们能不能在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和全球祭孔联盟这三个组织的共同参与下,召集专家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将来作出一个能够适应现代的规范程序。例如,我们可以作出三个版本,分成三个等级。一个规模最大的就是释奠礼;一个普通的祭孔典礼——释菜礼;有一个是最最简单的上香礼版本。根据各地文庙的实际情况,三选其一。服装上,如何推出一个规范的服装来,是我们将来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和全球祭孔联盟这三个组织发布出来这样的一个规范,供大家选择。首先要征求多个方面的意见,最后集中起来作出示范性的规范程序,这样走比较稳妥。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探索与追求,全球祭孔联盟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的大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突出的贡献!

谢谢大家!


BLOG / 相关微博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9 - 03 - 19
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揭牌仪式现场刘廷善、杨朝明、孔德平、王承山共同上台为研学基地揭牌3月16日上午,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曲阜市机关招待所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廷善、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博物馆馆长孔德平、中国孔子网总编王承山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  仪式上,中国孔子网副主编杨光向来宾介绍了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前期筹备情况。刘廷善、杨朝明、孔德平、王承山、彭庆涛等专家先后致辞,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孔子网在曲阜设立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很有必要且十分重要,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阵地。  刘廷善说,新时代是一个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时代,在曲阜彭门创作室成立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有利于发挥曲阜圣人之乡的优势,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朝明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细致阐释了在彭门创作室成立研学基地的重大意义,并代表孔子研究院表示了对基地建设的支持。  孔德平对研学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彭庆涛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表示钦佩,并赞许以彭庆涛领衔的彭门创作室,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王承山主编介绍了中国孔子网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曲阜当地领导和各界同仁为中国孔子网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  王君毅高度评价了彭庆涛的学术成就,并认为彭门创作室一定能将研学基地建设好,同时表示了尼山圣...
2
2020 - 02 - 15
致敬逆行者 | 彭门弟子马文浩赴鄂抗疫马文浩,彭门弟子,现工作于济南市儿童医院,担任重症护理护师。二月十五日受政府紧急抽调,应征为山东省第11批援鄂医疗队的光荣一员。疫情之紧急急于星火,医疗队员们上午集结完毕,下午便在济南遥墙机场出征。他们个个满怀信心、斗志昂扬。医护工作者们出征湖北,为抗疫情再添一份山东力量。二月十五日上午十一时二十三分,在济南儿童医院,出征人员在准备物资。主任护师石继巧自费为出征的同事购买豆腐乳、辣椒酱、老干妈,希望他们平平安安顺利完成任务。马文浩听闻马文浩将赶赴抗疫第一线,彭门创作室导师以及马文浩的师兄弟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并致以热忱的关切与祝福。彭门上下纷纷为马文浩点赞,“致敬,做好防护”、“无私奉献,定平安归来”、“文浩兄乘瑞雪南下,必能凯旋北归”,一句句嘱托,凝结着对逆行者的无限敬意,没有紧张和畏难的情绪,马文浩回到:“谢谢大家的关心,我尽自己所能,大家等我平安归来。”英雄,要平安归来!虽然病毒无情、形式严峻,但我们都信心战胜它,为全国抗“疫”行动奉献自己的力量。武汉加油!中国必胜!在这疫情紧张的时刻,每一位华夏儿女万众一心,给予每一位白衣逆行者同疫情鏖战下去的力量。可爱可敬的逆行者,请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
3
2023 - 07 - 17
敧器因其时代相去甚远,且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见,故鲜为人知。但孔子与敧器的故事却广为流传,敧器自身所蕴含的哲理也无时无刻不在警戒着我们。“敧”通“攲”与“欹”,《说文解字》释“欹”一字曰:“持去也。从支奇声。去奇切。支有持义。故持去之攲从支。宗庙宥座之器曰攲器。”敧,有倾斜的意思,所以敧器不盛水时呈自然倾斜姿势。关于敧器,历史文献中有诸多记载,最早的恐怕就是老子的弟子辛文子在《通玄真经·守弱》一篇中的记载,老子曰:“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其冲即正,其盈即覆。”这样看来,早在远古时期敧器就已经产生。其实,我们再对敧器进行溯源,就会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敧器的雏形,那便是“甀”(一种汲水用的尖底陶器)。《淮南子·氾论训》载:“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木钩而樵,抱甀而汲,民劳而利薄。”《半坡尖底瓶的用途及其力学性能的讨论》一文已经证明,这种尖底瓶不能自动汲水,所以古人只能“抱甀而汲”。《淮南子·氾论训》只知“抱甀而汲”之劳,而不知自动倾覆浇水之逸,尖底瓶的浇水方法确实也大大地节省了人力。这样的汲水陶器在考古工作中多有发现,比如陕西博物馆藏的仰韶时期彩陶鲵鱼纹瓶和小口尖底瓶,还有瑞典斯德哥尔摩东方博物馆藏的仰韶汲水陶壶。这样的话,敧器的历史就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了。1989年版《辞海》释敧器道:“原为灌溉用的汲水陶罐,其系绳的罐耳,位于罐腹靠下的...
4
2024 - 01 - 14
孔继涵,字体生,一字清孟,号荭谷,别号南洲,自称昌平山人,衍圣公孔毓圻之孙,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涵为正一品荫生,诰授奉直大夫。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官户部河南司主事,充《日下旧闻考》纂修官。孔继涵一生爱好广泛,博学多才,郊游甚众,著作宏富,是一位有名的著作家校勘学家和金石考据鉴赏家。著有《微波榭丛书》《考工车度记》《日下旧闻考》《春秋地名考》《五经文字疑》《九经字样疑》《石经记》《国语订讹》《水经释地》《金石文跋》《算经十书》《长行经》《红榈书屋诗集》《红榈书屋杂体文稿》《斫冰词》《渔父词》等。同时,经他辑录批校序跋补写订正的善本珍籍,更是不计其数。孔继涵是孔庙三品执事官孔传钲的独子,他勤奋好学。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举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取恩科进士。孔继涵在京为官六年,善于结交士人名流,与安徽学者戴东原,济南学士周永年,桐城文人姚鼐,扬州名士罗聘扬州校勘学家卢文绍等人交往至深,互相切磋,学识日益渊博。其实,少年时期的孔继涵,就已显露出聪慧的天资来,从师学习,总是名列前茅。但不幸的是,在孔继涵九岁的时候,父亲孔传钲便去世了。从此他便随嫡母熊氏及生母唐氏长期居住在孔府内宅。祖母衍圣公孔毓圻夫人黄氏,对他特别喜爱。他先是在“兰堂”内读书,后又迁至忠恕堂,在这里他从师受教,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诗文辞赋无不精通。他举止端庄,谈吐文雅。青少年时期,他便成了...
5
2024 - 03 - 10
陶文潽是孔令贻的继配夫人。孔令贻的原配妻子孙氏是济宁州人,是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汶的女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二十九岁的孙氏病卒,其终身未育。孙氏去世后,将近五年,孔令贻找不到门当户对的夫人。曲阜鼓楼大街路北,有一家姓丰的商户,家有一女,年方十七。一天孔令贻外出归来,路过丰家店铺时,恰巧遇见丰姑娘从里出来,双手端一洗脸盆,往店外泼水。孔令贻见丰姑娘青春亮丽,面容姣好,一眼便看中了。第二天,孔令贻便到店里找这姑娘,并连着来了两天。丰掌柜和丰姑娘都知道他是圣府的公爷,又知道孔令贻来店的意思,丰掌柜便对孔令贻说:“公爷如若看中小女,便接到府内算了。”孔令贻与丰姑娘就经过这样一个简单过程,便被撮合到了一块。第二天,孔府便派二人轿,将丰姑娘接到了衍圣公府内。先给孔令贻的母亲彭老太太磕头,老太太也看中了丰姑娘,便答应收下。先叫他住在前堂楼西学院内的北屋。第二天又派轿子和女仆陪同,到各府内给各老太太磕头,行纳妾礼。磕头回来再给彭老太太和孔令贻磕完头,这才算收丰姑娘为姨太太。但这位姨太太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七月逝世时,也是始终没有生育。虽然有了丰姨太,但孔令贻并不算有夫人,因为丰氏不是明媒正娶。后又经媒人介绍和北京陶士鋆家订了亲事。陶士鋆原籍浙江绍兴,此时已迁到北京,成为北京一位大房产主。家中多有金钱,只是官职不高,仅是大名府的知府。陶士鋆生了九个儿子,五个女儿,与曲阜圣府订婚的是...
6
2024 - 07 - 13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1],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2]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3]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4]。’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5],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6]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7]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8]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
7
2024 - 07 - 13
重提安乐死死是人生的终点,是一个极其严肃的社会问题。孔子曾说:“大哉死乎,君子休焉,小人伏焉。”而死亡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对于信仰上帝的人来讲,死后会有一个美妙的天堂,对于信仰佛教的人来讲,死后会进入西方的极乐世界,于是对这些有着虔诚宗教信仰的人来讲,死就是一种安乐的回归。但对于善良而又愚昧的祥林嫂来讲,不免瞪大了两只彷徨的眼睛质问鲁迅:“人死了还有没有魂灵?”最称博学多闻的孔老夫子,也遇到过这个难题,当他的弟子季路请孔子解答一下死的问题时,孔子也只好回避了一下,他说:“未知生,焉知死?”可见这样的大哲学家,也还没有深究死这一课题。这就导致了人对于死的模糊,也就谈“死”色变,总是不如谈长寿那么可爱动听。但是人总是要死的,对于更多的不相信灵魂会能升天的芸芸众生来讲,生育和节育是一种教育,对于死,虽然还没有一个普遍公认可行的教育问题,却也不应加以回避。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人们有可能科学地认识并解释人的生命与价值了。马克思曾提到,“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判断生命的价值也是这样的。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是靠无数个活着的生命为其创造的,以此体现着人类生存的社会价值,相反,人的生命不能体现为物质的创造价值,那就必然会危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这一意义上讲,死就为社会做出了另一份无私的奉献,自身也有了归宿。举一个美国的例证来说吧,美国每年...
8
2019 - 10 - 13
人民网:北上广是挺好的,但我还是喜欢曲阜编者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周年华诞。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国人民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一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70年的岁月都留下了动人的历史印记,每座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策划推出“跨越70年·中国的故事”系列报道,记者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记录下各地70年间的发展变化,以小见大,展现国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在生动的历史变迁中感受新中国奋进的磅礴力量。有人说,看中国历史发展,40年成就看深圳,百年变迁看上海,千年沧桑看北京。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看哪里?曲阜至少是答案之一!作为儒家思想发源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曲阜积极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内涵,以文化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新中国让曲阜古城重获新生曲阜是孔子故里,被誉为“东方圣城”。在中国历史上,曲阜在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说,曲阜的历史文化地位和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是直接相关的,它是一个物质载体,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曲阜破败不堪,经济萧条,城中道路狭窄,而且都是土路。虽然是孔子故里,但在当时,曲阜的老百姓大多不识字,人民生活处于贫困之中,城内...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