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仲文集 | 从中国历史分合谈治乱之道

日期: 2024-07-13
浏览次数: 107

从中国历史分合谈治乱之道

我中华为炎黄胄裔,立国亚洲,具五千年文明历史,以三皇为帝祖,以神龙为象征,以玄黄为肤色。禹铸九鼎,分职九州,方域贡物,早已形成中国人爱统一、颂治平的心理素质。因为禹甸舜土,为我们的世代人民树立了一个和平安乐而统一的国家榜样,而在当时即有献曝击壤之民,传为历代歌颂统一升平的佳话。

在每逢国家阽危,国祚存亡的危急关头,都有诤臣义士,挽狂澜于未倒,所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作为救亡图存的最强者。因此中国历经千灾万劫而不隳金身,就是由于中华民族在历史上造成了一股强大的凝铸力,不管是外侮侵略还是内乱袭来。炎黄子孙凭借的即是炎帝赋予的血统,轩辕秉承来的脊梁,共工触不动的天维地柱精神。共同的哲学文化之维系,使中华子孙,绳绳相继,宛如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与信仰,欢聚于一个民族大家庭之中,共同生息繁衍,彼此关爱尊重,以至万纪亿世而保持各民族和睦团结,数千年的向心而不涣散之力量。

我国版图辽阔,民族繁多,综观数千年多变之历史,其间风云变幻,忽分忽合,但其总的规律却是乱极思治,离而思合,战而思和,分久必合,最终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炎黄血脉不变,真是血浓于水,骨坚于柴。无论汉、满、蒙、回、藏以及诸多民族,历史上出现了若干争端,而仍能亲和相依,宛然似一个磁场,一块磁铁,紧紧吸引在一起,一直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屹立于世界之林。

即从黄帝与蚩尤之战算起,中国内部之战争迭起,但究竟如何呢?试看东周分裂为战国,大小国家至于数十,人心厌乱,终为赢秦所统一。东汉势颓,又分为三国鼎足之势,其中战乱无数,终合于晋;三国之后,又有南北分朝对立,史称南北朝,实际立国者此起彼伏,终为隋绩缵大统;唐后五代十国各逞锋芒,披坚执锐,以至五胡乱华,最终统一于宋。至于此一民族称帝,那一民族尊王,总是中华民族自家大家庭之内部事务,不是外侮凌侵,导致国家种族之复灭,而永葆炎黄苗裔之共和。再看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自近百年中国工业落后,内战频仍,造成国势积弱不振,沦为半殖民地后,其间帝制推翻,群龙无首,导致为北洋军阀混战,兵连祸结,国无宁日,也是按着这一规律,最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结束。于今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这是作为半殖民主义制度下的子民所难于想象的一件大事——进入了世界五强之列。

至于各帝国主义恃强凌弱,久怀瓜分中国之野心,多借军阀混战之际,王朝衰颓之机,乘隙插足,前有八国联军之厄,后有日寇侵华之难,但最终如何呢?也是凭借中华民族的这块磁铁,终于战败了洋枪大炮,不可一世的敌人被驱逐于国门之外。可见,顺应这条人民所信奉的规律观之,只有文景贞观之治世,才有可能出现强汉与盛唐,造成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使万国景仰人民倾心,其觊觎之心难逞,统一之社稷不坠,只有清代的大统一,才能够出现康乾两朝之盛世,也才可能敦睦万邦,国威远播.不幸的是,像后来的晚清腐败和军阀混战时代,竞附外力以制,授外人以柄,引狼入室,最终酿成辱国灭亡之祸胎,不可不作为历史之殷鉴。

以此观之,分裂日久,将使国家阽危,国为瓜分之国。民为无辜之民。自古分裂则国力削弱,统一则民族富强,统一方能使中国长治久安,国祚永享;分裂则民蒙其害,金瓯难全。至于今日,台湾大陆之间,隔离四十余载,消息渺隔,鱼雁难凭,男子未丧内竟然成为鳏夫,只好赋悼亡之词,女子未佚其夫,也只能空闺独守,坐断望夫之石,官念及此,真令铁石之人也为之垂泪不止。像这样的世有离民。国有怨女者,岂止一家一户?而且经济不能互通,贸易外流改道。转使外人从中渔利,层层制约,皆为人为之障碍。经此半世纪之忧患更加深刻体会到,和平统一已为中华民族现实的最强者,人间之悲剧,不能再往下重演了。

和平统一既为两岸人民之最终目标,所最关心,最切望之大问题,故凡适应这一目标者,则顺大势,应民心,昭大义;反之则逆大势,违民心,悖大义。纵观今日之时事,两岸求和之呼声日高,人民之情势难以逆转。试看两岸的有识之士,凡言统一者,国人皆目之为国士,凡言分裂者,国人则视为寇仇。言统一者则多助,言分裂者则寡助,不仅明如观火,亦为不可逆转之潮流。再请试看民进党炮制之“台湾共和国”之案,一经出笼,则激起公愤,纷纷谴责,洋人说客刚刚露面,即遭台胞之愤斥,落荒而逃,因为人民认识到统一方是中华民族的大业所系,人心所向。台独以分裂祖国为宗旨,在台湾已不得人心,在大陆更视为鬼蜮伎俩。以饱经五千年治乱丰富历史经验之人民,哪能不具备识别有关国家前途命运之火眼金睛呢?

今为统一大计,干端万绪只能先作一芹之献,略表爱国统一之衷情。诸如历史鸿沟,一时解铃不易,可在三通之初,障碍逐渐排除,并应尽快实行工商科技互惠,继之文化沟通,官民新闻分流互访,使耄年硕德,隐退政要,分层次多渠道广泛接触。既然国际纷争尚可求同存异异,而为一国同胞者,岂不能坐在一处,捐弃前嫌,共商国是,完成祖国统一之伟业,稳操东亚经济圈之胜券?使两岸两制并存,彼此去除戒心,增强了解而又互不吃掉,以为信任之准则,才不致蹈封豕长蛇分解为残头断尾之复辙,使台独独分子之阴谋难逞,我中华民族再度扬威并跻于世界强国之林,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人民幸甚了!

(此文系1983年为海峡之声所写的对台广播词)

相关弟子 / STUDENT More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25 - 04 - 05
2025年清明孔子后裔墓祭文 (彭庆涛 撰文)    惟公元二零二五年,岁在乙巳,清明大吉之日,至圣第七十九代大宗嫡孙孔垂长率阙里宗亲代表,谨遵旧章,式陈明荐,敢以香烛粢盛贡品,墓祭于圣祖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暨列祖列宗。曰: 大哉先祖 文宣永芳 鲁国作圣 泽被万邦  德侔天地 仁爱无疆 道冠古今 礼乐重光 黎民得毓 俊贤标彰 千秋尊慕 万代瞻仰中华和谐 复兴在望 战略升级 民生有康 制度矩阵 规模更张 奋楫扬帆 开启新航  与时俱进 孔氏担当 厚积薄发 再谱新章  昭穆携力 伯仲互帮 团结进取 续牒共襄  肃冠叩首 举爵进香 誓成大我 赓续辉煌  伏惟尚飨!孔子后裔清明家祭现场
2
2020 - 02 - 25
彭门弟子马文浩抗疫日记(七)编者按用生命付出,与死亡赛跑,为国家挥洒青春,为人民坚守岗位,这是疫情一线工作人员的写照。彭门弟子马文浩在前线写下的日记,见证了青年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抗疫如抗敌,救援如救火。让我们通过马文浩的日记来了解一线抗疫情况。2020.2.24日常报备,一切平安,勿念。 昨天接到病区合并的通知,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大别山医疗中心来自山东的全体援鄂医务成员都高度重视,提前部署,做好了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而具体的实施工作就落在了我们重症二组的肩上。因为今天不光我们所在的西区监护室自己病人的转出、出院、和常规治疗,还要迎接来自东区监护室的9名危重症患者的转入。这也是山东对口支援黄冈大别山医疗中心全体危重症专业人员的首次“大会师”。 早上六点四十出发,我们小组的全体人员提前一个小时20分出发,提前一个小时10分到达工作岗位。刚处理完我们本科室病人的常规治疗和其他检查工作不久,自8点30分起,第一位病人转入,紧接着第二位病人转入,第三位病人转入……直到第九位病人转入,短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完成了重症东区监护室全部病人的转运,无一意外发生,安全的完成了这次危重症病人转运工作。默契、团结,忙而不乱,忙而不慌,忙中有序。这是我们小组在完成这次艰巨任务时所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虽然我们这一组大部分都是90后,但是大家的精湛技术和有条...
3
2020 - 12 - 21
今日冬至 | 新阳后,便占新岁冬至简介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冬至习俗喝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数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数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羊肉汤吃汤圆江南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汤圆,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吃水饺每年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相传医圣张仲景...
4
2025 - 04 - 05
圣境响韶音,清明祀圣哲。4月3日,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系列活动在曲阜尼山举行。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系列活动包括“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尼山清明诗歌会”“学童启蒙开笔礼”“孔子后裔至圣林祭祀”等活动。  上午九时,在身着古代服饰的司礼官导引下,肃立在尼山孔庙智源溪桥前的领导和嘉宾们整理衣冠,开始沿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会长、原曲阜市政协主席孔令玉主持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孔子第79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孔垂长先生担任主祭官;曲阜市委副书记,市长崔加清先生恭读祭文;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孔子博物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办公室、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等驻曲单位代表、各省市孔子后裔代表、社会各界代表依次敬献花篮;所有参礼嘉宾集体向至圣先师行鞠躬礼,祭孔大典圆满礼成。  上午十时,领导和嘉宾们来到尼山书院前,参加了乙巳年尼山清明诗歌会,伴随着悠悠雅乐,曲阜师生代表吟唱《诗经·小雅·鹿鸣》等广为流传的经典诗篇在书院上空回荡,以尼山独有的方式礼敬先师。多位朗诵艺术家满怀激情朗诵诗词,以尼山独有的方式缅怀先师。    上午十时三十分,领导和嘉宾步行至夫子洞广场,参加“鸿蒙圣开-乙巳年学童启蒙开笔礼”仪式。主要有自正衣冠、礼拜先师、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坤灵...
5
2020 - 03 - 02
彭门弟子马文浩抗疫周记(一)说明由于黄冈疫情依旧严峻,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因此原有的《抗疫日记》栏目改为《抗疫周记》;我们将选取山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彭门弟子马文浩的在一周内的工作感触与记录,于每周周天推出。编者按生命的美好,在于他的永不服输;人性的光辉,在于他的无私奉献。山东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马文浩和他的同事们,奋勇挺进“大别山”,在湖北大地上,谱写着抗疫战歌!2020.2.26日常报备,一切平安,勿念。两个病区合并后,重症患者数量也多了一些。在这其中,有一位患者病情严重,全身多处插管(呼吸机气管插管、双侧胸腔引流管、导尿管、鼻肠管、中心静脉置管等),而且病情不稳定。为了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我们不得不决定冒着巨大的风险给患者去做胸部CT。CT科室距离我们病区较远,途中需要转运多次电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脱管,或者出现其他病情变化,对于患者和我们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为此,我们护理团队几乎全员上阵,携带了大量便携设备和药品,做了充分的准备,终于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结束后,队员们大汗淋漓,浑身被汗水浸透,实在是有些劳累。但是每当我们看到患者们的面容,想起家人、领导、同事们的嘱托与鼓励,又让我们重新充满了斗志,再次整装上阵。△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所幸,我们的团队也得到了壮大,扩充到了十一人(含一名护士长),其中包括五名男生。我们...
6
2021 - 02 - 04
今日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不一,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习俗一、祭灶王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据说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祭灶二、扫尘土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
7
2020 - 03 - 06
安先生和我的师生情缘臧知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要本文由苏州大学教授臧知非所著,记叙了“我”求学于安作璋先生的种种往事,字里行间饱含着“我”对于安作璋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体现出浓浓的师生情。我的学术生涯,和安先生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从1985年4月第一次拜谒安先生,至2018年4月,33年间,或诣府请教,或电话请示,向安先生请教受学,我的进步和安先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对安先生的向慕,始于本科期间。这要从我的读书经历说起。1978年,我考入徐州师范学院(现在江苏师范大学)历史系。那时的我,对历史谈不上了解,更谈不上什么爱好。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文革”中的农村中学完成,谈不上文化课学习。1974年初中毕业以后,因为是“右派”子女,没有资格上高中(当时高中按照家庭成份推荐入学,地、富、反、坏、右是黑五类,黑五类子女没有推荐资格),只能回到生产队作一个“半劳力”社员,务农半年后,在先父学生的帮助下以走后门的方式到离家40华里的农河中学读高中。当时实行“开门办学”,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干农活,农业机械(当时主要是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发电机、水泵)倒是学了一些,其他文化课实在是不堪一提。对于历史只是在“评法批儒”过程中,接触过片段,知道一些所谓“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根据“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的简称)上的评法批儒...
8
2021 - 02 - 18
今日雨水 | 润物细无声雨水简介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当天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习俗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拉干爹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接寿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