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历史人物 | 孔昭曾

日期: 2024-01-26
浏览次数: 128

孔昭曾,原名栗,字又荃,号少云,孔子七十一代孙。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辛卯科举人,历任内阁侍读,广饶招远县知县,曲阜孔学总会会长等职。孔昭曾著有《曲阜圣迹古迹择要略考》《续修曲阜县志》《晋游草诗集》《公余草诗集》《窗稿诗集》《浣花草庐诗集》《潜园诗草》等。

孔昭曾居住在曲阜城内的龙虎街。八岁丧父,由其母魏氏抚养成人。他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博闻强记,学识渊博。光绪十七年(1891年)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侍读,分省补用知府,有“小举人”美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孔昭曾应聘为曲阜官立四氏师范学堂首任监督(校长)。到任后,他主持兴修校舍,聘定教员,招收学生,于次年二月正式开学,这就是曲阜师范学校的前身。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他被调任广饶知县。民国初,又转任招远县知事山东省公署财政科科长。不久回到曲阜,在孔府协助衍圣公孔令贻主持祭祀活动,并长期负责孔府接待文牍等工作。

1934年,孔昭曾应县长孙永权之邀,担任《续修曲阜县志》分纂。后因县志总纂荷泽名儒李经野未如期到任,经县志委员会公推孔昭曾为代总纂,历时半年,完成《续修曲阜县志》八卷。这期间,他还担任曲阜孔学总会会长一职。


曲阜历史人物 | 孔昭曾


孔昭曾青年时代就酷爱书画艺术,对欧颜米蔡以及汉魏六朝诸家书法碑帖研究致深,独具心得,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同时,他还兼善绘画,长于山水人物花鸟小品。并工诗词精考据,著作甚丰。《曲阜圣迹古迹择要略考》,是孔昭曾对曲阜名胜古迹考据的著作。书内有:帝王建都略考,少昊陵启圣王林至圣林至圣庙元圣庙复圣林复圣庙曲阜新旧城略考,山河考,曲阜各种古迹古物略考,孔氏世爵世职及圣庙圣府职官略考,孔氏本源,至圣谥号,至圣祀典,孔庭祭期等。书前有庄陔兰的序言,还有孔昭曾的自序。

庄陔兰序曰:“近年以来,中外人士游曲阜志圣迹古迹者多矣,顾往往详于见闻而疏于考证,或杂以流俗无稽之说,不究其实,乃近于慢圣巫贤。至见闻所不及,则概付缺如,识者憾之。曲阜孔少云先生爰取《阙里志》及曲阜旧《志》诸书,首圣迹次古迹,删繁撮要,汇为一编,俾览者无探索之劳,导游者获专对之益。且正流俗传闻之谬说,于以发思古之幽情,而坚尊圣之信念,其所系顾不重哉!”

孔昭曾自序云:“曲阜为农皞旧都,又系圣贤桑梓之乡,中外人士至曲阜瞻谒林庙者,络绎不绝。又况民初设立孔教总会,每年夏历八月二十七日,恭逢大成圣诞节,各处支分会到曲阜致祭者甚多。现此会甫经改组,更名为‘中国孔学总会’。尤应切实提倡进行昌明孔子学说,深虞至曲游览者,虽有导游之引导,然询及古迹原始,多有茫然莫对,或传闻附会,深有憾焉。鄙人有鉴及此,爰在曲阜新旧《县志》阙里新旧《志》《阙里文献考》《祖庭广记》《孔丛》《连丛》《陋巷志》《孔子家语》《水经注》《辞源》《佩文韵府》及《拾遗》《曲阜碑碣考》《圣迹导游录》及《史鉴》诸书,择要录之。但取简括,不求繁冗,俾阅者稍知梗概,此其大略也。挂一漏万之弊,自不能免,如欲探赜索隐循流溯源,则就诸书详加参考,斯得之矣。”

《续修曲阜县志》,是一部以孔昭曾为主,编纂而成的志书,全书二函八册。在编纂过程中,设置了督修协修监修总纂分纂等人员;还设置了事务员校对书记委员采访等人员。此《志》,上续自乾隆旧《志》,下止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书前有曲阜县县长孙永汉写的序言,还有菏汉进士李经野的《叙》文。

孙永汉的序言,详细介绍了编纂《续修曲阜县志》的起因和经过。序言说:“予居毗连曲阜,幼时读书,即慕周公孔子之道。窃幸近圣人居,时欲瞻谒林庙,及长而就学,日无暇晷,弗果。嗣滥竽仕途,惟有安然听鼓而已,然谒圣之念,终未释也。岁癸亥秋,奉命承乏是邦,不禁欣然舞蹈曰:吾得游于圣人之门矣。是年九月,履任之初,即拜谒元圣至圣复圣各庙,继复涉沂水过舞雩瞻尼山,因以知杏坛洙泗之教,源远流长也。下车伊始,仅可察一邑之土地人民,然欲征诸历代文物典章之盛与夫忠孝节义之逸事轶闻,则漫无考据。爰命书吏检阅本邑旧《志》,知为清乾隆三十九年重修,迄今百六十余年。《县志》失修久矣。因叹版图如故,文献无征,为歔欷者久之。适本年五月奉令续修,实获我心。当即招集邑人士洎各机关,组织县志筹备委员会,商同办理。公议曲阜为文化发源,且为圣贤桑梓,迩来,孔道昌明,东西各国谒圣者,络绎不绝。《曲阜志》为中外观瞻,所系至关重要,非他邑可比。佥以总纂一职,非博学名宿不堪其任。乃聘菏泽李莘夫先生总司编纂。李为名进士,博淹宏通,处之裕如。并聘本邑孔君少云刘君斐卿袁君海平孔君玉生为纂。一面聘任各区采访员暨名誉采访员,并各职员,分董其事。于六月十一日设局开办。当场议决,即以‘筹备委员会’改为‘《县志》委员会’,随时会议进行。继因李莘夫先生因事未能莅曲,时期迫促,未敢久延。复由委员会公推孔君少云兼代总纂。迨至李先生到曲,而稿件均已大半告竣,经李公鉴定后,计圣贤舆地政教人物艺文共分五志,门目共一百四十七,统《则例》《凡例》《目录》《图绘》《阙疑》《补遗为》《正误》……”

李经野在叙文中说:“曲阜虽一邑之地,为天下所瞻仰者至今不衰,诚以孔子之教继往圣开来学,所谓由之则治,失之则乱者,自有天地以来未之能改也。世于曲阜非重其地,重其人也。重其人则其地亦因之而重。是故《县志》一也。而曲阜之《志》则有非列县所能同者。列县之《志》,其大者不过志其疆域风土山川人物,是为治谱而已,不甚相远也。曲阜之《志》则天地之精英,圣人之教泽,胥于是乎在。

孔昭曾另一大功绩,就是为曲阜官立四氏师范学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清末,社会急剧变化,西方列强的崛起,不但从武力上,而且在文化上,对中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清王朝内忧外患,江河日下。年轻的光绪皇帝,力图维新变法,再振朝纲。清政府开始推行新政,兴办新式学堂即是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奉命在曲阜建立新式师范,定名为曲阜县官立四氏师范学堂,第一任校长就是孔昭曾。

建校伊始,孔昭曾便制订严格的校规:新生考入后,要“试学”,须在四个月之内细察其资性品行,实在相宜者,始准留学。学生犯了校规,要革退并包交学费。学校各在职人员,分责明确,待遇清晰。监督,即校长,其主要职责是:秉承总理的旨意,总管学校工作,统辖各员,主持日常事务,官俸月支库平银六十两。学校还设监学一人,由官府委派教员兼任,根据校长旨意,掌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官俸月支库平银十两,外加教员月薪二十两。庶务一人,掌管后勤事务。收支一人,掌管财务文案。月薪二十两。检察一人,月薪二十两。帮检察一人,月薪八两。

学校的教育宗旨培养“贤材”“通材”;学校“首重德育”,其内容包括“忠君尊孔尚武尚实”,“明人伦尚躬行”。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初高等小学堂教员。设置课程十二门:国文修身经学历史地理教育算学博物理化习字图画体操等,又依据级别相应地加授外国语农业商业工业一科或数科。遵照山东提学使令,不论科别一律先后加授体现师范特点的单级教授法。

民国元年(1912年),国体变更,曲阜官立四氏师范学堂,改为“山东省立曲阜师范学校”,取消总理监督制。

孔昭曾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卒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享年六十六岁。


曲阜历史人物 | 孔昭曾


相关弟子 / STUDENT More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25 - 04 - 05
圣境响韶音,清明祀圣哲。4月3日,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系列活动在曲阜尼山举行。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系列活动包括“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尼山清明诗歌会”“学童启蒙开笔礼”“孔子后裔至圣林祭祀”等活动。  上午九时,在身着古代服饰的司礼官导引下,肃立在尼山孔庙智源溪桥前的领导和嘉宾们整理衣冠,开始沿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曲阜孔子儒学促进会会长、原曲阜市政协主席孔令玉主持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孔子第79代嫡长孙、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孔垂长先生担任主祭官;曲阜市委副书记,市长崔加清先生恭读祭文;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孔子博物馆、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推进办公室、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等驻曲单位代表、各省市孔子后裔代表、社会各界代表依次敬献花篮;所有参礼嘉宾集体向至圣先师行鞠躬礼,祭孔大典圆满礼成。  上午十时,领导和嘉宾们来到尼山书院前,参加了乙巳年尼山清明诗歌会,伴随着悠悠雅乐,曲阜师生代表吟唱《诗经·小雅·鹿鸣》等广为流传的经典诗篇在书院上空回荡,以尼山独有的方式礼敬先师。多位朗诵艺术家满怀激情朗诵诗词,以尼山独有的方式缅怀先师。    上午十时三十分,领导和嘉宾步行至夫子洞广场,参加“鸿蒙圣开-乙巳年学童启蒙开笔礼”仪式。主要有自正衣冠、礼拜先师、朱砂启智、击鼓明志、启蒙描红、坤灵...
2
2020 - 03 - 02
彭门弟子马文浩抗疫周记(一)说明由于黄冈疫情依旧严峻,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因此原有的《抗疫日记》栏目改为《抗疫周记》;我们将选取山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彭门弟子马文浩的在一周内的工作感触与记录,于每周周天推出。编者按生命的美好,在于他的永不服输;人性的光辉,在于他的无私奉献。山东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马文浩和他的同事们,奋勇挺进“大别山”,在湖北大地上,谱写着抗疫战歌!2020.2.26日常报备,一切平安,勿念。两个病区合并后,重症患者数量也多了一些。在这其中,有一位患者病情严重,全身多处插管(呼吸机气管插管、双侧胸腔引流管、导尿管、鼻肠管、中心静脉置管等),而且病情不稳定。为了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我们不得不决定冒着巨大的风险给患者去做胸部CT。CT科室距离我们病区较远,途中需要转运多次电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脱管,或者出现其他病情变化,对于患者和我们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为此,我们护理团队几乎全员上阵,携带了大量便携设备和药品,做了充分的准备,终于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结束后,队员们大汗淋漓,浑身被汗水浸透,实在是有些劳累。但是每当我们看到患者们的面容,想起家人、领导、同事们的嘱托与鼓励,又让我们重新充满了斗志,再次整装上阵。△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所幸,我们的团队也得到了壮大,扩充到了十一人(含一名护士长),其中包括五名男生。我们...
3
2021 - 02 - 04
今日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不一,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习俗一、祭灶王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据说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祭灶二、扫尘土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
4
2020 - 03 - 06
安先生和我的师生情缘臧知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要本文由苏州大学教授臧知非所著,记叙了“我”求学于安作璋先生的种种往事,字里行间饱含着“我”对于安作璋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体现出浓浓的师生情。我的学术生涯,和安先生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从1985年4月第一次拜谒安先生,至2018年4月,33年间,或诣府请教,或电话请示,向安先生请教受学,我的进步和安先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对安先生的向慕,始于本科期间。这要从我的读书经历说起。1978年,我考入徐州师范学院(现在江苏师范大学)历史系。那时的我,对历史谈不上了解,更谈不上什么爱好。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文革”中的农村中学完成,谈不上文化课学习。1974年初中毕业以后,因为是“右派”子女,没有资格上高中(当时高中按照家庭成份推荐入学,地、富、反、坏、右是黑五类,黑五类子女没有推荐资格),只能回到生产队作一个“半劳力”社员,务农半年后,在先父学生的帮助下以走后门的方式到离家40华里的农河中学读高中。当时实行“开门办学”,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干农活,农业机械(当时主要是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发电机、水泵)倒是学了一些,其他文化课实在是不堪一提。对于历史只是在“评法批儒”过程中,接触过片段,知道一些所谓“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根据“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的简称)上的评法批儒...
5
2021 - 02 - 18
今日雨水 | 润物细无声雨水简介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当天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习俗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拉干爹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接寿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
6
2018 - 08 - 27
5月24日下午,华文盛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强默,创意部副总监郑丽萍,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丹一行三人来到彭门创作室。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教授,合作导师孙永选、孟继新、刘岩教授,会见了来自北京的客人,并举行座谈。彭门讲师代表、彭门弟子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中,彭庆涛先生高度评价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文化创意、科技引领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对强默副总裁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彭庆涛先生就彭门的组成结构、运营模式、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正在完成的课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希望能够和华文盛视不断增进交流,拓展合作。强默副总裁首先对彭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彭门的运营理念表示认同。随后,介绍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情况和未来的计划,希望不断推进华文和彭门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会后彭门创作室工作人员陪华文盛视与中国孔子网领导一行游览了曲阜三孔文物景区,体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7
2020 - 03 - 25
彭门快讯 | CCTV—4《记住乡愁》节目组采访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六季聚焦孔子故里——曲阜古城。曲阜,地处山东西南部,春秋时期为鲁国都城,圣人故里,儒家发源地,被誉为“东方圣城”,素有“东方的耶路撒冷”之称。这座古城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是因为曲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也正是孔子和其创立的儒家学说,曲阜才能成为一个底蕴深厚、举世皆知的国际文明大都市。《记住乡愁》节目组为讲述着一座古城在历史长河中兴衰更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传承,特别邀请了曲阜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先生讲解曲阜古城“万仞宫墙”的由来,并介绍了孔庙的建筑规制,而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意蕴,彭庆涛先生在纪录片中也为我们一一解答,彭庆涛先生在提及四道引坊中的金声玉振坊时,说道:“‘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比喻孔子的思想自始至终完美无缺,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从中我们可以知晓,金声玉振指的是学识渊博,才学精到的人,而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圣贤,是当之无愧的至圣先师,彭庆涛先生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们更容易走近孔子这个儒学巨匠,不断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魄,使儒家文化在新时代发光发热。曲阜古城是历史留给人类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城一风采一城一传奇彭庆涛著名文博专家 彭庆涛,彭门创作室冠...
8
2021 - 03 - 22
出版说明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用好齐鲁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和传播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时代考卷,也是山东坚定文化自信、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使命担当。为挖掘阐发、传播普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并列入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书系以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主要内容,对儒家文化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进行了现代性阐释。书系采用权威底本、精心校点、审慎译注,同时添加了权威英文翻译和精美插图,是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学术性与普及性、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精品佳作。△四书精装版△四书简装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经典阅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通过官方平台中国孔子网融媒体上线发布《论语》电子书。旨在满足广大读者数字阅览的新需求,让传统文化经典贴近生活,润泽人心。广大读者可登陆中国孔子网、孔子网APP、中国孔子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在线免费阅读或图书下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 当当网链接图片来源于中国孔子网编...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