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热门搜索:
彭门
曲阜
彭门导师
彭庆涛
祭孔
设为首页
手机浏览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首页
新闻活动
师生论坛
课题中心
艺术展馆
视频报道
媒体专栏
彭门师生
课件平台
关于我们
师生论坛
Case
儒学
祭孔
历史
文博
诗词
艺术
说文解字
书画评论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师生论坛
>
儒学
鲁国请回孔子为什么没有任用
鲁国请回孔子为什么没有任用 孟继新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鲁国执政之卿季康子,决定请回流离在外的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说:“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物迎接孔子,于是孔子结束他的漂泊生活,回到了鲁国。 孔子55岁时开始周游列国,终于在68岁时返回鲁国,四处奔波整整14年,历经磨难,周游了卫、曹、宋、陈、蔡、楚大小近十个国家。他席不暇暖,到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断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没有一个国君肯重用他。相反,他和弟子们“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吃尽了颠簸劳顿之苦。鲁国这次迎接孔子回鲁,可以说是礼仪庄重,形式高调。按理说,孔子回鲁后本应得到鲁国的重用,不知为什么,孔子却始终没被任用……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还应从孔子回鲁时的前前后后说起。鲁哀公十一年春天,齐、鲁之间又发生了一场战争。齐国贵族国书等人率军队攻打鲁国,到达清(今山东长清东南),季康子问计于冉求,冉求极力主张季康子亲征,叔孙、孟孙氏从征。但叔孙、孟孙氏持异议。冉求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劝诫季康子:“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
点击次数:
297
2018
-
09
-
12
查看详情>>
蚩尤兵败堙没在哪里?
蚩尤兵败堙没在哪里?彭庆涛《尚书•吕刑》说“蚩尤惟始作乱”,太史公《五帝本纪》也称“蚩尤最为暴”、“蚩尤作乱”云云,尽管如此,综合若干史料,仍能从中品评到蚩尤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巨大影响。《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索隐》又据《本纪》“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说“蚩尤非为天子也……明非庶人,盖诸侯也”。《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蚩尤是炎帝族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所居之地为邾娄之名。蚩尤之名,亦出邾娄,蚩——邾、尤——娄音近。以其语邾娄,呼之曰蚩尤,既名其族,复名其地,又名其人,经查阅古籍资料可证,最古老的邾娄一名当是曲阜东南的陬地(今曲阜息陬),以后演进为山东邹城东部,滕州东北部,其地望基本一致。蚩、尤二字皆从虫,古文字中为蛇龙之象。当属太昊龙氏集团一族,又曾“宇于少昊”,其主要活动范围,当在少昊族团的区域之内,即以邹鲁为中心的汶泗流域。《逸周书•尝麦解》载:“昔天之初,诞作上后,乃设建典,名赤帝;分正上卿,名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邦名之曰:绝乱之野”。它记述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著名的战争——涿鹿大战的始末,从中透现出华夏民族肇始时期的一些情节和脉络,并与许多文献记载相契合。大体可以作这样的描述:原始之初,最先“建典”——即建立基本典章制度的帝王,是炎帝。蚩尤在炎帝王朝中,“分正(即司政)上卿”,享有很高的地位。由于蚩尤的势力不断扩大,与炎帝发生矛盾,遂将炎帝逐出曲阜。说明蚩尤的活动范围亦在曲阜及其周围地区。炎帝不甘心被逐,便与黄帝联合起来,与蚩尤部族大战涿鹿之野,杀死了蚩尤。终由黄帝拥立大政,成为天下共主。《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也符合这一线索,主要突出记述了蚩尤与炎黄二帝关系的三个...
点击次数:
236
2018
-
09
-
06
查看详情>>
古入声字的辨识方法
古入声字的辨识方法孙永选判断一个字在古代属于平还是仄,一般可以根据今四声,今读阴平阳平声调的字是古代的平,今读上声去声的字是古代的仄。古代的入声字是仄声。古入声字今读上声和去声的,不会影响平仄的判断。少量的古入声字混入今阴平阳平,这可以登录“汉典”“国学大师”等网络查检确定,或者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辞源》《广韵》等工具书解决。比较便捷的方法是通过语音演变规律来识别。一、下列音节的字都是古入声字1. d、t、n、l、z、c、s七声母拼韵母e,是古入声字。如“的、德、得;特、忑;讷;乐、勒、肋;则、仄、择、泽、责、啧;册、策、侧、测、厕、恻;色、涩、瑟、塞、啬”等。2. f声母拼韵母a、o,是古入声字。如“发、法、罚、伐、阀、乏、筏、砝、茷;佛、仸”等。3. k、zh、ch、sh、r五声母拼韵母uo,是古入声字。如“扩、阔、廓、括、蛞、鞟;桌、浊、捉、卓、酌、拙、啄、灼、濯、琢、茁、擢、焯、涿、斫、浞;绰、啜、辍;若、弱、箬”等。4. d、g、k、h、z、c六声母拼韵母ei,是古入声字。如“得;给;黑;贼”等。5. üe韵母字,大多数字是入声字(“嗟、靴、瘸”三字例外)6. b、p、m、d、t、n、l七声母拼韵母ie,是古入声字。例如:bie 鳖、憋、别、瘪、蹩pie 撇、瞥、苤mie 灭、蔑、篾、乜die 叠、谍、迭、跌、蝶、牒、垤、喋、耋(“爹”字例外)tie 铁、贴、餮、帖nie 捏、聂、镍、啮、孽、涅、陧、蘖lie 列、烈、裂、劣、趔、捩、咧、埒、猎、裂、冽、躐7. 不送气声母b,d,g,j,z,zh今读阳平声调的字,是古入声字。例如:b 拔、跋;勃、渤、博、薄、泊、驳、箔、伯、帛、舶;别、蹩;白;雹 d 答、妲、怛、达;得、德;掇、夺、铎;笛、迪、敌、嫡、狄、镝;独、读、犊、椟、渎、...
点击次数:
283
2018
-
09
-
04
查看详情>>
曲阜孔庙建筑的思想文化内含 (彭庆涛)
曲阜孔庙建筑的思想文化内含 彭庆涛 曲阜孔庙,是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庙宇,自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起,历经两千多年七十多次重修扩建,到清代形成了最后的规模,占地9.6公顷,有建筑104座,碑刻1172幢,古树1250余株。规制宏伟,气势巍峨。它不仅是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 曲阜孔庙修建沿革概述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哀公为表对孔子的尊崇之意,将孔子所居之堂,作“寿堂”,“后代因庙藏夫子平生衣冠琴车书于寿堂中”(《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孔氏祖庭广记》第二卷载:“鲁哀公十七年立庙于旧宅,守陵庙百户”。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195年冬十一月,来阙里孔庙。“以太牢祀孔子”,同时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这是帝王祭祀孔子之始。从哀公立庙,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三百余年间,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社会形态经过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与奴隶制相适应的思想理论更替为与封建制相适应的儒学思想理论,在这一重大转变的过程中,历经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初的霸王道杂之等一系列的思想运动,儒家思想则在孔子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经过曾子、子思、孟子及汉初儒生的进一步改造和发展,在政治上适应了封建大一统社会的思想需要,特别是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神学的有机结合,创立了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的神学目的论,第一次在理论上论证了封建中央集权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一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统治需要,故而得以被推上了独尊的地位,孔子做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推上了圣人的地位。随着孔子的地位升高,祭祀孔子的庙宇也就越来越受到统治者们的重视。据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从汉初到清乾隆,孔庙重修扩建七十多次。曲阜孔庙到唐初...
点击次数:
462
2018
-
09
-
14
查看详情>>
项羽葬于曲阜吗?(彭庆涛)
彭庆涛关于项羽葬于何处,正史中很少提及曲阜,然而,项羽头颅葬于曲阜应该是最确切无误的史实。《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後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冬,汉兵围籍于垓下,籍自杀。楚地悉定,独鲁不下,王欲屠之,至城下,犹闻弘诵之声,谓其守义之国,为主死节,因持籍头示之,鲁乃降汉。以鲁公礼葬之于谷城。”以上记载明确表达了以下信息:第一、鲁国人为“主”守死节,致死不投降,汉军“欲屠之”,兵临城下之时,鲁国人不仅不理,然“犹闻弘诵之声”,演习礼乐,一幅泰然处之之景象。此说明鲁国人不仅内心拥戴项羽,也不相信项羽已经身亡。刘邦感觉到鲁国文化深厚,对鲁国人不可强行攻取,必须采取安抚政策,无奈之下,下令将项羽首级运来曲阜,于鲁国城外举起项羽头颅让鲁国人辨认,鲁国人确认鲁公项羽已死,然后开城门投降汉军。这一信息表明项羽首级的的确确运到了曲阜,确定无疑。第二、刘邦为什么不以“西楚霸王”葬项羽而“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 一是刘邦不愿意承认项羽西楚霸王的地位,二是项羽得封“鲁公”时刘邦也同时得封“沛公”,这也是刘邦最能认可的项羽食邑爵位。而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更重要的是为了安抚和尊重鲁国人的忠君情感。刘邦深为鲁国文化所折服,也体会到文化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故而随后来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这都证明了刘邦对鲁国一直采取的是安抚政策。第三、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一语中,结合整个故事情节看,刘邦陪着鲁国人为项羽安葬发哀,然后“泣之而去”,安葬项羽定在鲁国,“泣之而去”也是哭着离开鲁国而“去”的。这样说来,项羽首级葬于曲阜当为确定无疑。第四、曲阜五泉庄汉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
点击次数:
363
2018
-
03
-
30
查看详情>>
伏 羲
伏 羲 彭庆涛伏羲亦作伏牺,《为三坟》作伏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释文又作炮牺;《汉书》作包羲;《易•系传》作庖牺;《帝王世纪》、《拾遗记》作庖羲;《世本》作虑戏;《管子》、《庄子》作虑仪;《诗含神雾》、《尸子》作宓牺。自先秦成书的《世本》、《吕氏春秋》等著将太昊伏羲连称,后世惯称太昊伏羲氏。《尚书•正义》注云:“包羲氏三皇之最先,风姓,母曰华胥,以木德王,即太皞也;”《史记索隐•三皇本纪》亦称“其帝太皞是也,”《潜夫论•五德志》:“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号太皞;”太皞,也作太昊、太皓。从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得知,伏羲即是太昊。太昊伏羲氏是传说时代中最早的远古帝王,并且种种迹象表明,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最早由母系氏族演变为父系氏族的原始氏族的首领。黄河中下游的父系氏族最早产生于大汶口文化区域,太昊氏族首开历史先河,故《帝王世纪》云:“继天而生,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出于震,未有所因,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昊。”传说伏羲“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拾遗记》),“大目、山准、日角、衡而连珠”(《太平御览》),“蛇身人首”(《史记补遗•三皇本纪》)。《淮南子•天文篇》称:“东方木也,其帝太昊,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时则篇》又说:“东至日出之次,扶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昊、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吕氏春秋•孟春记》高诱注:“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死,祀于东方。”王子襄著《泗志钩沉》载:“华胥氏之国,今(泗水)治东北五十里有华胥山,其西麓有华村,为汉华县故治。按古《河图》云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今治东六十里有雷泽,迹名服(伏)泽,北有伏山,……。”从现在的地名地望关系上看,泗水县城东北的黄沟乡有华胥山,华胥村,华胥池(华村水库),有伏羲庙,女娲庙等,由此可见,华胥氏应在泗水无疑。从...
点击次数:
281
2018
-
09
-
12
查看详情>>
《论语·学而》首章本意探析 (刘岩)
《论语·学而》首章本意探析刘岩《论语》是一部孔子部分弟子,乃至弟子之弟子们按各自记忆与理解而辑录的以孔子言论为主线的书籍。其内容反映了孔子思想,汉时给它打上了儒家标签,而逐渐成为治世主导经典。但孔子思想并不等同于后世儒家文化,后世儒家为我所用歪曲了孔子的本意,给其附着了太多令人讨厌的糟粕,这是至今有许多人还没明白的问题。一、《论语》的底色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史称礼崩乐坏,在鲁国礼乐制度虽然没好好履行,却依然留存并苟延残息般地执行着。孔子迷恋这个制度,认为礼制仁爱是拯救无序社会的法宝。于是,不断学习积累,认真研读解析,终于成为一位名噪一时的政治学大师。许多人向他问政:应该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的更好?孔子借势极力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虽然其理论在当时及后世并未得到实质性全面贯彻落实,那实在是历史的悲哀。所以说:孔子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理论家。《论语》就是在礼乐制度背景下生长形成的一种政治立论,其中蕴含了许多原始政治哲学术语。如果说《尚书》是记录先贤圣王们事迹故事,那么《论语》则是彼时目的鲜明、措施得当的政治理论教科书。它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把握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自身怎样才能入仕成为一名合格的君子。触摸历史的底色,才能体味《论语》的真谛,了解历史的语境,才能正确理解《论语》真实含义。至于篇章之间重复出现的词句,是因《论语》成书有一较长的过程,行文时间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注释与递进的语意。关于《论语》的注释,史上可谓浩浩荡荡,释义内容仰或时局所需,抑或个人理解,亦不尽相同。本人结合读史感受及对古文字的偏爱,试对《论语》开篇首章逐字句进行一番探讨。无意颠覆传统,只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当,敬请同仁批评指正。二、《论语》的密码《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杨伯峻著《论语译注·导言》,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年10月...
点击次数:
138
2018
-
07
-
17
查看详情>>
“孔林三宝”寻踪 (孟继新)
“孔林三宝”寻踪 孟继新 孔林是孔子和孔氏家族的共同墓地,这里绿树成荫、碑刻林立,林深地广、植被茂盛,不但是了解孔氏家族和葬俗文化的地方,同时也是生长稀有植物的地方。楷树、灵芝和蓍草,就是孔林内生长的特殊植物,被誉为孔林“三宝”。千百年来,“三宝”始终与孔林相伴相生,被人们载之于书,传之于口,颂之于诗,赞之于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人们或许要问,在孔林众多的植物当中,为什么偏偏称它们为三宝?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其实,这三种植物之所以被称为宝,自有其称宝的理由。可以这么说,这三种宝,哪一种都带有神秘的光环;都有着许许多多与众不同的地方;都与圣人、圣地、孔门儒学密切相连。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上曾名闻遐迩的“三宝”,却被人们渐渐淡忘了,尤其是“文革”当中,“三宝”作为封建社会的遗毒,被“斩草除根”,以至于后来连认识“三宝”的人也很少了。特别是蓍草,更被认为已在孔林内绝迹。今天,我们有必要去重新认识一下“三宝”,这对我们了解儒家文化在圣地圣域的影响,是很有帮助的。孔林里生长的楷树,是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树木。相传,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与世长辞,子贡闻此噩耗,悲痛欲绝,急趋奔丧。孔子奉安时,子贡悲痛益甚,一只丧杖竟不能支其躯体,随双手各持一支,匍伏至墓地。孔子棺椁下葬已毕,子贡仍柱哀杖悲痛不已,竟不知不觉两支哀杖于孔子墓前已入土尺余。其后,这两支入土的哀杖,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每界仲春,花开似锦,布满枝头,花呈褐色穗状,如桑葚积结枝...
点击次数:
343
2018
-
07
-
12
查看详情>>
共
47
条
页次2/6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鲁ICP备2022019412号-1
网站地图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鲁公网安备 37088102000307号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
亲,扫一扫
浏览手机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