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请回孔子为什么没有任用

日期: 2018-09-12
浏览次数: 244

 鲁国请回孔子为什么没有任用  


鲁国请回孔子为什么没有任用 


                                                          孟继新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鲁国执政之卿季康子,决定请回流离在外的孔子。《史记·孔子世家》说:“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物迎接孔子,于是孔子结束他的漂泊生活,回到了鲁国。

    孔子55岁时开始周游列国,终于在68岁时返回鲁国,四处奔波整整14年,历经磨难,周游了卫、曹、宋、陈、蔡、楚大小近十个国家。他席不暇暖,到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断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没有一个国君肯重用他。相反,他和弟子们“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吃尽了颠簸劳顿之苦。

鲁国这次迎接孔子回鲁,可以说是礼仪庄重,形式高调。按理说,孔子回鲁后本应得到鲁国的重用,不知为什么,孔子却始终没被任用……

为了一探究竟,我们还应从孔子回鲁时的前前后后说起。

鲁哀公十一年春天,齐、鲁之间又发生了一场战争。齐国贵族国书等人率军队攻打鲁国,到达清(今山东长清东南),季康子问计于冉求,冉求极力主张季康子亲征,叔孙、孟孙氏从征。但叔孙、孟孙氏持异议。冉求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劝诫季康子:“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于诸侯矣。”(《左传·哀公十一年》)季康子便让冉求随他入朝,经过争议,最后结果是让孟孺子帅右师,颜羽驾车,邴洩为右乘;让冉求帅左师,管周父驾车,孔子另一位弟子樊迟为右乘;在冉求的指挥下,鲁军大败齐军。

战争结束后,季康子问冉求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哪里来的,冉求告诉季康子,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于是,季康子决定迎孔子回鲁。“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求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之,则可矣。……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史记·孔子世家》)

虽然此时的孔子已年近七旬,但他的本性并没有因为历经磨难而改变。其性情老而弥坚、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季康子派人接回孔子,本想重用他,但是由于孔子并不支持田赋改革,就放弃了重用孔子的计划。

原来,季康子想实行名为田赋的征税方法,他派冉求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以不懂做答;冉求问了三次,孔子依然顾我。冉求说:“子为国老,待子而行,答之何子之不言也?”(《左传·哀公十一年》)您是退休的卿大夫,对于这种国家大事,你为什么不发表意见呢?孔子私下对冉求说:“求来!女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而砥其远迩;赋里以人,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于是乎有鳏、寡、孤、疾,有军旅之出则征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稷禾、秉刍。缶米,不是过也。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若欲犯法,则苟而赋,又何访焉?”(《国语·鲁语下》)君子办事情,要用礼来衡量,施舍要多,办事要适中,赋敛要少。如果这样,按照原来的办法也就足够了。如果没有礼来制衡,贪得无厌,即使按照新的田赋方法征税也是无济于事。季孙氏如果想合乎法度地做事,有周公的典章制度在那里;如果想随意行事,又何必征求我的意见。

孔子一向反对加重人民的剥削,这次由于刚回鲁国,因此没有公开反对,只是私下表示了不同意见,当然他也希望通过冉求让季康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但是,季孙氏听不进孔子的意见,照常实行田赋法征税。孔子很愤怒,由于他无法反对季康子,就责难帮助季康子的冉求,公开宣称冉求不是他的弟子,鼓动其余的弟子羞辱他。《论语·先进》说:“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呜鼓而攻之,可也!”孔子虽未正面和季康子发生冲突,但季康子知道与孔子不相为谋,因此不再考虑重用孔子。

从那以后,孔子对季康子不在报任何希望,他对季康子逐渐由私下不满转向公开批评甚至当面指责。季康子向孔子多次问政。第一次比较客气,“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季康子问如何才能使人民严肃认真,尽心竭力、互相劝勉。孔子说,你对人民恭敬庄重,人民就会严肃认真;你孝敬父母、慈爱幼小,人民就会竭心尽力;你选用贤能来教育人,人民就会互相劝勉。

季康子又问孔子的弟子是否能从政的问题。“季康子问,仲由可以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季康子问,仲由可以从政吗?孔子说,仲由办事果断,处理政事是可以胜任的。又问端木赐是否可以从政?孔子说,端木赐通情达理,处理政事是可以胜任的。再问冉求能不能从政?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处理政事也是可以胜任的。

季康子问,杀掉坏人亲近好人怎么样?“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孔子说,为什么您治理国家一定要杀人呢?您存心向善,老百姓就会一定向善。君子的品德就像风,老百姓的品德就像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季康子又问如何使政治端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孔子说,正直就是端正。您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

季康子问强盗太多怎么办?“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窈。”(《论语·颜渊》)孔子直接指责他,如果您不贪财。就是奖励他们,他们也不会去偷去抢。由于孔子总是批评季康子,又处处和他对抗,从此再也未能获得重用的机会。

鲁国不重用孔子,孔子也不想再从政。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当时的环境下,自己的政治理想已不可能实现,他只能寄希望于弟子,寄希望于后世,所以他将晚年的精力全部放在教育和整理文献上。

鲁哀公十四年,鲁国围猎,打死一头怪兽,孔子专门去看,认为是麒麟。麒麟是一种瑞兽,只出现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时期,乱世出现就会被杀害。孔子悲伤地说,黄河里不出现神龙背负河图,洛水里不出现灵龟背负洛书,我就离辞世不远了。天下清平无望,孔子绝望了,连正在编写中的《春秋》也停笔了。公元前479年4月,孔子生病,子贡前来看望。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口散步,他看到子贡就说,你怎么来得这么晚?然后长叹一声唱起了歌:“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孔子家语·终记解》)泰山就要倒了,梁柱就要断了,哲人就要死了。泪随歌下,然后告诉子贡做的梦;夏代人的棺材停放在东边的台阶旁,周代人的棺材停放在西边的台阶旁,殷代人的棺材停放在两个柱子之间。我坐在两个柱子之间接受祭奠,我原来是殷代人啊。孔子认为自己即将辞世。7天后,孔子就真的去世了。

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亲自为孔子致吊唁的诔词:“旻天不吊,不慭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左传·哀公十六年》)子贡听了哀公的诔词后说:“君其没于鲁乎!夫子之言曰,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失志为昏,失所为愆。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也。君两失之。”(《左传·哀公十六年》)国君恐怕不会在鲁国寿终正寝吧。老师曾经说过,丧失意志就叫昏乱,丧失名分就叫过失。活着的时候不能任用,死了以后才致词悼念,这是不合乎礼制的。自称“一人”,这是不合乎名分的。在这两方面国君您错了。事实证明子贡的判断的准确性。11年后,鲁哀公被三桓驱逐逃往越国,在那里客死。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8 - 09 - 30
点击次数: 287
孟祥才,1940年生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师从侯外庐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先秦秦汉史研究工作。近日,在第六届中国临沂东夷文化论坛期间,孟祥才教授接受齐鲁晚报记者专访,就东夷文化、齐鲁文化与儒学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齐鲁晚报:近期,曲阜尼山论坛、临沂东夷文化论坛、外交部全球推介等一系列和山东有关的文化盛事密集...
2018 - 09 - 12
点击次数: 244
鲁国请回孔子为什么没有任用                                                    ...
2018 - 09 - 14
点击次数: 386
曲阜孔庙建筑的思想文化内含 彭庆涛 曲阜孔庙,是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庙宇,自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起,历经两千多年七十多次重修扩建,到清代形成了最后的规模,占地9.6公顷,有建筑104座,碑刻1172幢,古树1250余株。规制宏伟,气势巍峨。它不仅是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 &#...
2018 - 07 - 17
点击次数: 132
《论语·学而》首章本意探析刘岩《论语》是一部孔子部分弟子,乃至弟子之弟子们按各自记忆与理解而辑录的以孔子言论为主线的书籍。其内容反映了孔子思想,汉时给它打上了儒家标签,而逐渐成为治世主导经典。但孔子思想并不等同于后世儒家文化,后世儒家为我所用歪曲了孔子的本意,给其附着了太多令人讨厌的糟粕,这是至今有许多人还没明白的问题。一、《论语》的底色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史称礼崩乐坏,在鲁国礼乐制度虽...
2018 - 07 - 12
点击次数: 317
“孔林三宝”寻踪                                      孟继新        孔林是孔子和孔氏家族的共同墓地,这里绿树成荫、...
2018 - 07 - 04
点击次数: 146
乾隆皇帝的女儿是否下嫁孔府孟继新     在曲阜,有关乾隆皇帝女儿下嫁孔府的故事广为流传,且有许多版本,至今,成了一个理不清的谜团。    其一,尊孔崇儒说:乾隆皇帝一向尊孔崇儒,为更大程度地满足这一心理,他决定与孔府联姻,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孔府。当时满汉不能通婚,为了避开这个族规,乾隆又将女儿寄养在大...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08 - 29
彭门创作室联合中国孔子网拍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 近日,由彭门创作室联合中国孔子网组织策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教学视频,在曲阜市各文物景区启动拍摄。本次示范课程由多位山东省教学名师、博士担任主讲教师,由彭门创作室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现场指导并做点评。本次示范课程讲授的内容为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初中段)。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策划组在曲阜市灵活选择适当的摄制地点,现已在尼山、孔府、颜府、周公庙、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地进行了现场教学拍摄。此次拍摄的示范课程将于今年秋天开学季,通过中国孔子网网站、客户端面向全国投入使用。在首善之区圣城曲阜录制传统文化课程,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行为,将进一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
2
2020 - 04 - 04
2020年清明孔子后裔墓祭文清明时节雨纷纷惟公元二零二零年岁在庚子,开年不吉,忽来瘟疫,进而人间蔓延,呜呼也已!由是举国团结,悲壮以对,疫情大显持续向好之势。清明将至,然正处国际疫情施虐未稳之际,全民不得聚族而祭,至圣孔子第七十九代大宗嫡裔孔垂长委托曲阜至圣孔氏家谱研究中心颁发孔林墓祭文,或以个人单独祭祀为例,或以居家模拟,或赴墓冢叩揖,以应宗亲清明洒扫之志。宗亲之众,数以百万计,谨以同心守望之形式,祭告于圣祖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暨列祖列宗。曰:大哉先祖   教化流芳   春秋作圣   万代标彰圣之时者   古今瞻仰   人文厚积   时代担当疫情作鉴   儒道增光   无私奉献   大爱无疆和谐包容   胸怀宽广   守望相助   义覆万邦宗亲募捐   荣誉同襄   众志成城   自信自强扶贫决战   全民小康   共克时艰   速写辉煌复兴在望   尼山旗扬  ...
3
2021 - 03 - 29
戏鼠——给孩童和有孩童心的人作者:曲阜退休老教师  郭铮 前言庚子新春不出户,记起戊子写老鼠。顺口溜子再补充,总共溜出三十五。从前鼠多成灾害,如今却是罕见物。既不怀念多赞美,亦不怨恨大屠戮。濒临灭绝之物种,不忍对它太残酷。且学动漫童话剧,玩弄戏耍凑个趣。老少齐唱土儿歌,戏老鼠来戏老鼠。1.小老鼠,胖肚肚。天天早晨晒褥褥,天天过午洗裤裤。捂着尖嘴儿嗤嗤儿笑:“再尿就得光屁股。”2.乖老鼠,有心眼儿,钻进棉鞋睡一晚儿。人家早起要穿鞋,他可吓得红了脸儿。一蹿蹿出门下坎儿:“差点被人踩成扁儿!”3.大老鼠,真讨厌,偷来一碗炸酱面。得了面,更忙乱,爪子抓,尾巴蘸,加油加醋又加盐,放了红椒放青蒜。撑得老鼠肚儿圆,辣得老鼠一身汗。4. 胖老鼠,做事慌,东闯西撞找粮仓。门一开就往里钻,哇,这里美食满满装。就是冷得受不住呀,原来进了电冰箱。5.老老鼠,穿旧裙儿,一辈子就爱吃零食儿。怎么吃?不懂门儿:吃花生,不剥皮儿。吃栗子,扔了仁儿。肉串光啃竹棍棍儿,西瓜得先压成泥儿。6. 笨老鼠,上戏台,不会演唱下不来 。胡编两句混下来?厚着脸皮溜下来?拿束鲜花引下来?叫他老婆拽下来?被看戏的轰下来?找个狸猫抱下来?7.大白鼠,真干净,住在医院养鼠笼。溜了出去上门诊,它想冒充大医生。偷来口罩白大褂儿,塑料管子挂前胸。像模像样桌前坐,专等患者诉病情。无论看的什么病呀,开药全是...
4
2023 - 09 - 19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和缔造者,孔子生活的时代是周代确立的宗法制分崩离析的时代。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在鲁国创办私学,聚徒讲学,传授“六艺”,“诲人不倦”,传播文化,鲁国俨然成了当时的教育中心。他适齐仕鲁,周游列国,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晚年,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进入战国时代,鲁国则日益衰弱,疆土领地一削再削,春秋末年尚有“革车千乘”,到二十八代鲁穆公姬显时,则降为小国之流,与邹并称。到了三十三代鲁文公姬贾时,齐湣王破燕灭宋,威震天下,“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公元前278年,楚徙都陈(今河南淮阳),直接威逼鲁国,如楚人所言,“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公元前254年,楚攻取鲁地徐州。《史记·周鲁公世家》记:“楚考烈王伐灭鲁,顷公亡,于下邑,为家人,鲁绝祀。顷公卒于柯。鲁起周公至顷公,凡三十四世。”公元前249年,即鲁顷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十四年,鲁被楚所灭,地入楚,设鲁县。此即曲阜建县之始。公元前223年,即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负刍(chú)五年,秦灭楚,县入秦,为秦之鲁县。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鲁县属薛郡,郡治设在曲阜,隶徐州部。楚汉战争之初,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曲阜县志》载...
5
2018 - 11 - 04
11月3号,彭门创作室在曲阜迎宾馆(机关招待所)召开会议,与中国孔子网一同向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拍摄的各位老师颁发聘书。 会议首先由彭门创作室导师、中国孔子网学术顾问彭庆涛先生总结上一阶段的教学视频录制工作,他对参与此次拍摄的老师、同学和工作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然后彭教授向各位讲师颁发了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网络传播中心、中国孔子网下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师”聘书。同时,参与拍摄的各位同学也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证书。 聘书颁发完毕,各位公益讲师均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学视频拍摄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另外,各位公益讲师也都表示志愿加入彭门创作室讲师团,为传统文化研究和普及贡献力量。 据悉,此次拍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部分已经进入后期制作,将于明年向广大在校师生开放,对于中学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大有裨益。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彭门创作室导师和弟子代表,以及中国孔子网和曲阜鲁扬学校的各位同仁。 为吴兆灵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明鹏老师颁发聘书为颜保华老师颁发聘书为姬晓灿老师颁发聘书为朱宁燕老师颁发聘书为束天昊老师颁发聘书为张勇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新莹老师颁发聘书为刘建老师颁发聘书曲阜鲁扬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集体合影
6
2020 - 04 - 04
今日清明 | 悼念逝者清明由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一、祭祖清明节在公历04-06日,拜清(清明祭祖)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拜清活动长达一个月。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二、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
7
2021 - 10 - 13
“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侧记 2021年10月9日下午,曲阜彭门创作室的“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在曲阜迎宾馆召开。出席此次交流会的有彭门导师杨朝明先生、彭庆涛先生、孙永选先生、高尚举先生、吴泽浩先生、张仲亭先生以及众彭门弟子。在交流会中,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讲解,并与彭门弟子进行了学术交流。此次交流会是彭门创作室筹备已久的,旨在让彭门弟子和社会大众了解、学习齐鲁文化,将齐鲁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这次交流会,可以提高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树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交流会一开始,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就视频连线著名画家吴泽浩先生和著名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两位先生为此次交流会致辞并预祝交流会圆满成功,张仲亭先生还赠与杨朝明先生书法作品《望岳》一幅。接下来,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了讲解。杨朝明先生先是讲了齐鲁文化与当前中国实际情况的关系,突出强调了齐鲁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中,齐鲁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其次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与人的“成人”进行了论述,讲述了“道”对于人的“成人”的重要作用,用“道”去指引人,为人的成才指明方向。最后为学生的成才提出三个阶段——知止、明礼、诚敬。最后是杨朝明导师与彭门弟子现场问答互动,师生间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8
2023 - 09 - 26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弟子三千,各有所成。《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历代帝王对于孔子的教育贡献亦多加褒封,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追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追尊孔子为“太师”。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厘定祀典,认为“尊孔子者,尊其道也,道之所在,师之所在也”(《阙里文献考·卷十四》),故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清朝康熙皇帝专门为孔子御制一通“至圣先师”石碑,1684年还亲至孔庙拜祭,手书“万世师表”匾额。如今,台湾、香港等地将每年9月28号的孔子诞辰日定为中国教师节。那么,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又有过哪些老师呢?先来看看孔子关于“师者”的一些谈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所有这些足可见孔子是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圣贤。他的弟子子贡也曾谈到孔子不师常师,贤者皆可以为师。《论语·子张》:“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