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葬于曲阜吗?(彭庆涛)

日期: 2018-03-30
浏览次数: 384

彭庆涛


关于项羽葬于何处,正史中很少提及曲阜,然而,项羽头颅葬于曲阜应该是最确切无误的史实。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後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冬,汉兵围籍于垓下,籍自杀。楚地悉定,独鲁不下,王欲屠之,至城下,犹闻弘诵之声,谓其守义之国,为主死节,因持籍头示之,鲁乃降汉。以鲁公礼葬之于谷城。”

以上记载明确表达了以下信息:

第一、鲁国人为“主”守死节,致死不投降,汉军“欲屠之”,兵临城下之时,鲁国人不仅不理,然“犹闻弘诵之声”,演习礼乐,一幅泰然处之之景象。此说明鲁国人不仅内心拥戴项羽,也不相信项羽已经身亡。刘邦感觉到鲁国文化深厚,对鲁国人不可强行攻取,必须采取安抚政策,无奈之下,下令将项羽首级运来曲阜,于鲁国城外举起项羽头颅让鲁国人辨认,鲁国人确认鲁公项羽已死,然后开城门投降汉军。这一信息表明项羽首级的的确确运到了曲阜,确定无疑。

第二、刘邦为什么不以“西楚霸王”葬项羽而“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 一是刘邦不愿意承认项羽西楚霸王的地位,二是项羽得封“鲁公”时刘邦也同时得封“沛公”,这也是刘邦最能认可的项羽食邑爵位。而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更重要的是为了安抚和尊重鲁国人的忠君情感。刘邦深为鲁国文化所折服,也体会到文化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故而随后来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这都证明了刘邦对鲁国一直采取的是安抚政策。

第三、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一语中,结合整个故事情节看,刘邦陪着鲁国人为项羽安葬发哀,然后“泣之而去”,安葬项羽定在鲁国,“泣之而去”也是哭着离开鲁国而“去”的。这样说来,项羽首级葬于曲阜当为确定无疑。

第四、曲阜五泉庄汉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靠近五泉庄和古城村。五泉庄因有五泉而得名,此泉是洙水的发源地,系鲁城东防山、八宝山高阜蜿蜒延伸的末端。也是古人以地理学认同的风水宝地。五泉庄汉墓原封土直径约50─60米,现存封土直径30多米 斜高20多米。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在鲁城东里许,俗称为霸王冢。”说古城大冢即是。《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俗名霸王头,相传为项羽首处云。”该墓依法被公布为曲阜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百姓盛传五泉庄汉墓为葬项羽头的“霸王坟”历史已久,这种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它肯定蕴涵着一些历史因素,并且这种传说不仅在百姓中一直流传,而且许多古籍也有记述,文人墨客也有关于“霸王坟”的诗章。如清代颜光猷《赞霸王坟》诗:“四面楚歌霸业移,乌江战败有谁知,鲁人尚自终臣节,闭户弦诵拒汉师”。


另外,有几个问题需要再考析说明一下:

第一,关于项羽墓的有关历史认知

1、今河南省河阳县有项羽墓,传是项羽自刎的地方,即今日的乌江浦,在安徽省和县东北,留有祠宇,号为西楚霸王庙。

2、位于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也有项羽墓,其资料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谷城”就是齐鲁大地和中原之间的交通要塞。二千二百多年前惊心动地的楚汉战争,就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这里还是丧葬宝地,传说当年项羽的人头就埋在这里。引《史记·集解》皇览曰:“项羽冢在东郡穀城,东去县十五里。”《正义》引《括地志》云:“项羽墓在济州东阿县东二十七里,穀城西三里。述征记项羽墓在穀城西北三里半许,毁坏,有碣石‘项王之墓’。”

3、《水经注》认为项羽墓在东阿县:“城西北三里,有项王羽之冢,半许毁坏,石碣尚存,题云项王之墓。(守敬按:《括地志》,项羽墓在东阿县东二十七里,谷城西三里。引《述征记》云,墓在谷城西北三里,半许毁坏,有碣石项王之墓。《兖州府志》,在东阿县城北。)《皇览》云,冢去县十五里,(守敬按:《史记·项羽本纪·集解》引同。)谬也。今彭城谷阳城(会贞按:谷阳县见《淮水注》,汉谷阳县,魏废,故《注》称谷阳城但两汉县并属沛郡。据《寰宇记》,谷阳城在蕲县东七十里。後魏蕲属谯郡,《注》不得称彭城谷阳城。又考《隋志》,彭城郡有谷阳县。此彭城二字当後人所改。)西南又有项羽冢,非也。余按《史迁记》,(守敬按:见《项羽》及《高祖本纪》。)鲁为楚守,汉王示羽首,鲁乃降,遂以鲁公礼葬羽于谷城,宁得言彼也。”

4、泰安肥城有资料显示,肥城旧县也有项羽墓,位于旧县乡驻地的旧县三村东。传说为项羽头颅墓。谷城,即今旧县乡。原墓规模宏大,占地为60亩,封土高达10米,直径约300米,前有一冲沟,宽20余米,深3-4米,名霸王沟。墓区原有碑刻4方,汉柏数十株,但多在文革中被毁。所幸墓穴未被毁,现有有字残碑一块,被凿去三分之一,尚余碑文曰:“楚霸口口,一剑亡秦力拔山,重瞳千载孰能攀,秋风蕉鹿行人憾,汉寝于今草迹斑。……王之墓有二,一在和州之乌江,至和时,见草木苍郁,庙宸口口,郡民祈福者日踵接焉,余以感王英雄盖世,宜于威灵苏濯也。戊申之春,余来守汶阳,过谷城见村碑苔藓,古冢口口,询诸土人亦为口王之墓,凄风瑟瑟,曾舞过而……”。墓东有李将军墓及碑。相传李将军为项羽手下大将,请刘邦葬项羽后于此自刎殉主,附葬于此。当地百姓每逢节日,自发来拜祭项王墓,纪念这位古代英雄。该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寰宇记》:“项羽墓在蕲县东七十里,汉高祖葬羽於谷城,今济北谷城有项羽冢,此又有墓,按《汉纪》,斩羽东城,楚悉定,独鲁不下,乃持羽头示其父兄云云。《项羽传》,杨喜等五人,各分其一体,岂此葬其体,谷城葬其头也。守敬按:後文引《皇览》,亦云蚩尤身体异处,故别葬,阚冢之外有肩髀冢。但羽之葬,一在谷城,一在谷阳,未必如此巧合。”

综上所述,项羽墓之多,实在难辩虚实,也许项羽死后其身分别葬之,但其头颅却只有一个,言葬其首者多以司马迁所说的“谷城”为据。文献多以《史记》集解、正义以谷城为东阿,故东阿项羽墓逐为正说。

以上诸墓除河南、安徽、江苏之外,阳谷、东阿、济南、肥城均属于西周以来齐国之地,原有大、小谷城之分,位于济南西北到聊城一带,大、小谷城都曾经是管仲的封地。到底项羽的首级葬于何处?司马迁所说的“谷城”在哪里?

从司马迁所讲的故事看,刘邦为了安抚鲁国人,将项羽首级“以鲁公礼”安葬,而且还陪同鲁国人一起“发哀”,其葬瘗之地当在鲁国无疑。如果说,齐国的谷城为项羽葬地,那么,就必须接受一个不合情理逻辑的结论:刘邦为了安抚鲁国人,将项羽首级以鲁公礼远葬于了齐国!

第二、曲阜“霸王坟”的等级与可能的墓主身份

1995年,五泉庄汉墓被盗墓贼开一洞口,文物保护部门及时发现,并将盗墓者抓获归案。经文物保护人员初步勘查,盗墓者并未进入墓室。由于这一偶然事件的发生,也揭开了五泉庄汉墓的许多秘密:该墓双重墓室,由大砖砌成,带有回廊,实属西汉早期高规格的墓葬形制。而当地发现的东汉较高规格的墓葬,基本都是石砌墓室,有的还有汉画像石刻。而五泉庄汉墓的墓室结构属于以砖代木的“黄肠题凑”墓室结构。“黄肠题凑”是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木构地宫。所谓“黄肠”,即柏木黄心,应为去皮后的柏木。“题凑”即木头的头部按一定方向聚集在一起。这种葬式,始于上古,多见于西汉,西汉以后很少再用。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帝王身份的标志。此外,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如汉霍光死后,汉宣帝“赐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五泉庄汉墓尽管不是木制墓室,但它与“黄肠题凑”的基本结构是完全一致的,由此证明了五泉庄汉墓是至少属于西汉早期的公侯墓葬。

确定了五泉庄汉墓属于西汉早期并且葬式规格属于王侯最高范例,那么墓主的所属范围也就很小了,必在秦汉鲁国王侯中无疑。

自周王朝将曲阜由周公长子伯禽建立鲁国,历经西周、春秋、战国等八、九个世纪,至公元前249年为楚国所灭。此后,楚置鲁县,秦置鲁县、薜郡。项羽破鲁后,被楚怀王封为鲁公。汉初仍为鲁县,属豫州部。西汉高后吕雉元年(前187年)封其外孙张偃为鲁王,张偃因年龄太小未到封国曲阜,后因张坐罪除国。汉景帝三年(前155年)又封淮阳王刘馀为鲁王,是为鲁恭王,仍都曲阜。恭王死后,儿子刘光继位,称鲁安王,在位四十年死;其子刘庆忌继位,称孝王,在位三十七年。其后鲁国又经历了鲁顷王刘劲、鲁文王刘睃,鲁王刘闵。王莽篡权后,鲁国国除。

秦至西汉,做过鲁公、鲁王的除张偃外共有七人,其中包括项羽和西汉六王,而西汉鲁王墓全部在曲阜城南九龙山及其附近早已确定无疑,九龙山汉墓群,是大型的摩崖墓群,已发掘四座。因此,项羽便是五泉庄汉墓唯一可能的墓主了。

第三,司马迁所说的“谷城”当为“古城”之讹

鲁国故城始建于西周初年,历经西周、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早已成为古城了,其西南方向为孔庙所占,东北则一直被称为古城,鲁国故城内的布局为左宗右市,鲁国儒生习礼仪均在左上位,汉军攻鲁时所闻礼仪乐舞之声定在鲁国故城的东北方向,那么,汉军以项羽首示鲁也必定是在东北方向。鲁人开城降汉,也应该首先开的东北门。鲁人为项羽生而守死节,为项羽死而开城降汉,也必定因主公亡而大悲泣之,刘邦也因此被鲁国人所感动,才下令以鲁公安葬项羽之首,并陪同鲁人哭项羽,然后“泣之而去”。五泉庄汉墓的位置恰于此情此节相吻合。近墓之地有古城,此地所居之村落亦称古城,并且直到现在仍叫做古城村。故太史公作《史记》所言“谷城”,当为“古城”之讹。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8 - 09 - 06
点击次数: 543
为什么说黄帝诞生在曲阜寿丘? 彭庆涛黄帝是继炎帝后的部落联盟领袖。有关黄帝的传说,散见于先秦诸子及其以后的多种典籍。有关黄帝的郡望,一说黄帝生于寿丘(今济宁曲阜),一说为甘肃天水,一说为河南新郑。从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互证考查的结果认为,黄帝生于寿丘是较为可信的。第一,考古资料引证考古资料表明,大汶口文化晚期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时期应属这一时期,从黄帝对后世的影响看,黄帝当属父系...
2018 - 09 - 06
点击次数: 247
蚩尤兵败堙没在哪里?彭庆涛《尚书•吕刑》说“蚩尤惟始作乱”,太史公《五帝本纪》也称“蚩尤最为暴”、“蚩尤作乱”云云,尽管如此,综合若干史料,仍能从中品评到蚩尤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巨大影响。《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索隐》又据《本纪》“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说“蚩尤非为天子也……明非庶人,盖诸侯也”。《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蚩尤是炎帝族发展起来的一个分...
2018 - 03 - 30
点击次数: 384
彭庆涛关于项羽葬于何处,正史中很少提及曲阜,然而,项羽头颅葬于曲阜应该是最确切无误的史实。《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後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冬,汉兵围籍于垓下,籍自杀。楚地...
2018 - 09 - 12
点击次数: 296
伏    羲  彭庆涛伏羲亦作伏牺,《为三坟》作伏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释文又作炮牺;《汉书》作包羲;《易•系传》作庖牺;《帝王世纪》、《拾遗记》作庖羲;《世本》作虑戏;《管子》、《庄子》作虑仪;《诗含神雾》、《尸子》作宓牺。自先秦成书的《世本》、《吕氏春秋》等著将太昊伏羲连称,后世惯称太昊伏羲氏。《尚书•正义》注云:“包羲氏三皇之最先,风姓,母曰华胥,以木德王,...
2020 - 11 - 25
点击次数: 81
析戾太子之狱作者:孟祥才摘要: 戾太子之狱是对晚年的汉武帝身心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此一父子相惨的悲剧表面.上看是由许多偶然因素促成的,实际上源于对“独占”、“排他”和“终身制”的皇权的争夺,是权势欲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扭曲。此一事件促使汉武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深沉的反思,从而导出治国之策由“多欲”到“无为”的回归,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正文: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较久的帝王之一...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228
中国传统农民思维方式与当代农民思想解放彭庆涛 从某种角度上讲,农民问题仍然是中国的首要问题。实现小康社会,必须以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志。这种生活水平是以经济指标来计算的,而实现小康社会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指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纵观中国农村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是农民的思维方式问题。传统农民思维方式是制约农民思想解放的最大障碍,而思想上不能解放是制约农民革命性...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20 - 03 - 06
安先生和我的师生情缘臧知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要本文由苏州大学教授臧知非所著,记叙了“我”求学于安作璋先生的种种往事,字里行间饱含着“我”对于安作璋先生的崇敬与怀念,体现出浓浓的师生情。我的学术生涯,和安先生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从1985年4月第一次拜谒安先生,至2018年4月,33年间,或诣府请教,或电话请示,向安先生请教受学,我的进步和安先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对安先生的向慕,始于本科期间。这要从我的读书经历说起。1978年,我考入徐州师范学院(现在江苏师范大学)历史系。那时的我,对历史谈不上了解,更谈不上什么爱好。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在“文革”中的农村中学完成,谈不上文化课学习。1974年初中毕业以后,因为是“右派”子女,没有资格上高中(当时高中按照家庭成份推荐入学,地、富、反、坏、右是黑五类,黑五类子女没有推荐资格),只能回到生产队作一个“半劳力”社员,务农半年后,在先父学生的帮助下以走后门的方式到离家40华里的农河中学读高中。当时实行“开门办学”,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干农活,农业机械(当时主要是三机一泵:柴油机、电动机、发电机、水泵)倒是学了一些,其他文化课实在是不堪一提。对于历史只是在“评法批儒”过程中,接触过片段,知道一些所谓“儒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根据“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的简称)上的评法批儒...
2
2021 - 02 - 18
今日雨水 | 润物细无声雨水简介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当天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俗话说“春雨贵如油”,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下雪,尚未有春天气息;南方大多数地方则是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雨水习俗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拉干爹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这天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找干爹的目的,是为了让儿女健康平安的成长。 接寿过雨水节,女婿也不得闲着,也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4米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雄肉,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意在保佑女婿顺利出门,帮其遮风挡雨...
3
2023 - 09 - 05
从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被封为第一代“衍圣公”以来,历代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荣耀,成为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世代腾黄、地位显赫的特殊公爵,与朝廷互相依偎,成就了孔府天下第一家的荣耀。到孔子第七十四代孙衍圣公孔繁灏时,随着清政府的由强到衰,历史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也造就了孔繁灏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就让我们从一枚水晶印章说起。水晶印章是诸多孔府家传物品中一件难得的珍品,它通高12.1厘米,印面边长7.6厘米,刻有篆书四行,朱文十一字,文为“孔子七十四代孙繁灏之印”。印面布局独具匠心,文字行间的章法排列巧妙恰当,既能体现孔子后裔的身份,也能突出私印的特点。印的上部是圆雕甪(lù)端型印钮,神话中的甪端其形怪异,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印钮的甪端大头回盼,躯体硕壮,四肢有力,尾甩向一侧,幽默可爱。传说甪端是一种类似麒麟的瑞兽,它能日行万里,夜行八千,精通四方语言,明达外方之事。又有传说,孔子周游列国时,甪端曾伴其左右,因为它精通各地语言,是一个很好的翻译,为孔子成为无所不知的圣人辅助了神力。这样的解释带有一定的人性化与神力结合的神圣意味,也说明了孔繁灏把刻有甪端形象的印章作为自己的私印之用意所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印章就是印信,是一个人真实身份的代表,也是社会活动、文书往来必不可缺的信物。我们从孔繁灏的印章谈起,更有必要了解孔繁灏其人。知人论世,探究古今。也能更进一步...
4
2024 - 03 - 07
2.12 子曰:“君子不器。”【“君子不器”误解】方骥龄《论语新诠》解曰:“本章所谓不器,疑孔子之意,不欲在位之官吏华而不实,有如陈列之祭器,不切实用。喻官吏之尸位素餐,不实际负责。” 杨润根《发现论语》解曰:“君子并不把那些片面有限的物质对象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目标。” 乌恩溥《名家讲解论语》解曰:“君子是不墨守陈规的。器,器皿、器具,引申为墨守陈规的意思。” 金知明《论语精读》解曰:“器,名词,器皿,这里用作动词,义为隔阂、僵化。” 林觥顺《论语我读》解曰:“不器者不一器,是多用度的器。但不器也可作不受重视。不器,可读丕器,是大器,如孔圣人是大器。”【“君子不器”勘正】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即“君子不要像器物一样”。意谓用途不局限于一个方面。《礼记·学记》:“大道不器。”汉郑玄注:“谓圣人之道,不如器施于一物。”汉包咸曰:“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也。”(引自何晏《论语集解》)梁皇侃《论语义疏》解曰:“此章明君子之人不系守一业也。器者,给用之物也,犹如舟可泛于海不可登山,车可陆行不可济海。君子当才业周普,不得如器之守一也。” 宋朱熹《论语集注》解曰:“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古人的这些解释是符合经义的。此语具有丰富的含意,后人又有所发掘。毛子水《论语今注...
5
2024 - 04 - 13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1]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2]食也;数罟不入池[3],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4]帛矣;鸡豚狗彘[5]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6]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7]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King Hui of Liang said, “Small as my virtue is, in the government of my kingdom, I do indeed exert my mind to the utmost. If the year be b...
6
2024 - 07 - 13
四十年的天津市民一九四二年的严冬,我初次在天津站台上借停车之机买了几个包子充饥,想不到在叫卖者手中还热气烘烘的,待到我要吃它时,已经硬如冰块,那是第一眼的天津印象,感到这里特别地冷,不管上下车的人或是乘警,都对我冷眼相加。一九五三年夏天,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从天津站把我拉到天津大学。那时的天津大学老地盘在六里台,我住在两人一间的小平房里,漫步在卫津河边吟诗散步,卫津河零零落落的少人行走,很便于我行吟画写生,有人便称我是青年画家了。大跃进之年,我到工厂调查工厂史画,这才交了一点工人朋友,邀我到工人文化馆辅导他们,还在中心公园为工人、市民开了个街头画展。真没想到,从此我成了天津的一个市民。很少离开过天津,较长的离开天津,一次是到文化部作画一年,一次是到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当教授两年多,天津引滦治水许多大事都是我不在天津时办成的。我住在日本的科学城中,筑波山下霞浦湖畔,天空的云雀为我唱歌,清流供我濯足,我的胃病也出奇地好了,人们对我也挺是尊敬,只是在表决一些事情和某些重要场合中,我感到一种凉嗖嗖的味道穿入胸膛,我终于弄清在那里有一个暗影在袭扰着我——一个二等公民,我不能平权享有人家的公民待遇。我想做卫津河边的一个普通市民。果然我回到了卫津河畔,不免有污染拥塞之感,四十年在这里留下的梦痕为我荡起圈圈涟漪,无穷无尽的遐思,我眼前的立交桥,像两条长虹交架,为我支起思绪腾飞的翅膀,卫津河畔不时浮起我四...
7
2018 - 08 - 27
5月24日下午,华文盛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强默,创意部副总监郑丽萍,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张丹一行三人来到彭门创作室。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教授,合作导师孙永选、孟继新、刘岩教授,会见了来自北京的客人,并举行座谈。彭门讲师代表、彭门弟子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中,彭庆涛先生高度评价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文化创意、科技引领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对强默副总裁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彭庆涛先生就彭门的组成结构、运营模式、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正在完成的课题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希望能够和华文盛视不断增进交流,拓展合作。强默副总裁首先对彭门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的肯定,对彭门的运营理念表示认同。随后,介绍了华文盛视(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情况和未来的计划,希望不断推进华文和彭门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会后彭门创作室工作人员陪华文盛视与中国孔子网领导一行游览了曲阜三孔文物景区,体验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8
2020 - 03 - 25
彭门快讯 | CCTV—4《记住乡愁》节目组采访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六季聚焦孔子故里——曲阜古城。曲阜,地处山东西南部,春秋时期为鲁国都城,圣人故里,儒家发源地,被誉为“东方圣城”,素有“东方的耶路撒冷”之称。这座古城之所以闻名于世界,是因为曲阜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也正是孔子和其创立的儒家学说,曲阜才能成为一个底蕴深厚、举世皆知的国际文明大都市。《记住乡愁》节目组为讲述着一座古城在历史长河中兴衰更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悠久传承,特别邀请了曲阜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先生讲解曲阜古城“万仞宫墙”的由来,并介绍了孔庙的建筑规制,而这些建筑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意蕴,彭庆涛先生在纪录片中也为我们一一解答,彭庆涛先生在提及四道引坊中的金声玉振坊时,说道:“‘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比喻孔子的思想自始至终完美无缺,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从中我们可以知晓,金声玉振指的是学识渊博,才学精到的人,而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圣贤,是当之无愧的至圣先师,彭庆涛先生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们更容易走近孔子这个儒学巨匠,不断发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魄,使儒家文化在新时代发光发热。曲阜古城是历史留给人类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城一风采一城一传奇彭庆涛著名文博专家 彭庆涛,彭门创作室冠...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