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之用”与彬彬有礼 (刘岩)

日期: 2018-07-05
浏览次数: 131

“礼之用”与彬彬有礼

刘岩

 

若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礼”以其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讲究等级及层次分明,贯穿于我们民族发展史中,博大精深。礼的本质,是制约人们的行为规范,在社会各时期,为维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秩序稳定起到了根本性作用。纵观“礼”在人类史河中的社会践行,无不与执政者的执政理念息息相关。对“礼”在社会践行这一现象的观察研究,于今天社会所倡导的“彬彬有礼”之风尚,将大有裨益。

礼的产生,从字形上看源于祭祀。金文写作“礼之用”与彬彬有礼”,意为用谷物祭天,祈求上天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作为古人信仰行为的基本诉求和愿望。因此行为属理性的选择,故不随意,有规有矩,虔诚、执着、笃信,久而久之演变定型为一套礼仪制度,或者说是一种礼乐文化,并被世人所认可使用。此礼,后人归纳称之为周代之礼,始作者公认为是周公姬旦。当春秋社会无序之时,孔子曾大声疾呼“克己复礼”。礼的内容宏阔、纷杂、繁褥,它的出现与运用,人世间似乎规范化了许多。故而,历史上对礼的追求,成为人们世代不息的话题。

当今礼节,它看似简单,却是镌刻在人们现代文明举止上的一种重要标志。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应用存乎一心,贵在和字上,它是做事最恰当的分寸,礼的作用才发挥到极致。不清楚礼的真面目,“彬彬有礼”,将为其所难。

礼,是礼乐制度所有的社会规范,从而产生了礼乐文化,从法律到道德无所不包。从诞生之日起便被执政者所主导,并把它作为一种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礼乐制度,或者说礼的本来面目,是针对执政者而言。强调的是敬畏与尊重,权利与义务,其中注重执政者之间的行为要求。所以古礼中有言:“礼不下庶人”,此语被现代人误解为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种歧视,其实不然。它实质是“仁政”的表现,它是想说明繁褥的礼节,不适于普通庶民之间遵守执行的一种规则。如同当今的反腐倡廉,是针对执政者而言的道理一样。

一、相礼,上位者为先。

西周时期是我国礼仪的成熟期,史料载,周代依“礼”交往,有着许多讲究。诸侯于春天晋见天子称之为“朝”,夏天晋见称之为“宗”,秋天晋见称之为“觐”,冬天晋见称之为“遇”,天子召见诸侯称之为“会”。《周礼·秋官》载曰:“南乡(向)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意思是说:会见之时,周王面南,向其中没有血缘关系的庶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往下动的“土揖”礼;向有姻亲关系的异姓诸侯,施以合手平推的“时揖”礼;向同姓诸侯,施以合手前推再稍向上举的“天揖”礼。

《周礼·夏官》所记载的周王与自己臣下在朝议政之时的礼仪,既具王者风范,亦备此时的君子恭谦。记曰:“司士摈,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还揖门左、揖门右。大仆前,王入内朝,皆退。”用今天的话说意为:议政之时,各级官员与随从先期各就各位,司仪导引周王前来向入朝的臣子行礼。首先要来到孤、卿面前每人一揖;然后,再依次向排列的大夫们每人一揖;对两旁的士也要行三揖礼;对站立在宫廷左右侧门的随从各一揖。议政完毕,大仆前导,周王回内朝,各级官员各自退下。

我们从中看到,此时君臣之间相会,最为忙碌的恰恰是君主周王。没有我们所熟知的后世君主高高在上、一呼百应影像。

此时,还有一种迫不得已跪拜的礼节,那是由于彼时席地而坐之故。无论是礼制,还是史实,都有君向臣“跪拜”的记录,即行跪拜之礼。     

据《礼记·曲礼下》记载:“(诸侯国)大夫见于国君,国君拜其辱……同国始相见,主人拜其辱。”有许多学者认为“拜其辱”,即是行跪拜礼。《尚书》中也有太甲稽首于伊尹,成王稽首于周公的史事。说的是商王太甲向大臣伊尹谢恩跪拜,行稽首礼;周公辅佐周成王代为摄政,平息暴乱,成王成人后还政,成王向周公稽首。稽首,《周礼》规定的最为庄重的大礼,即跪拜时头触及地面并停留片刻。《左传》则载有,因君与侯之间不对等的相礼而发生矛盾的事件。哀公十七年(前478年),载曰:“公会齐侯盟于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

从以上的史载资料上看,先秦时期的国君既是礼的倡导者,也是礼的践行者,至少表面上看他们貌恭谦卑。怪不得《论语》中,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里,君子与小人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当时社会成分最简单的一种划分方法。君子指执政者,小人指老百姓,并没有现今的鄙视之意。这种划分方法类似将现在的人划分为普通民众与政府官员一样。

我们所熟知的《礼记·曲礼上》,有这样一段话:“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讲的是君臣之间的路遇之礼。

以《春秋》历史的语境来读,大意是说:国君在路上遇到大夫,行以凭轼礼(手扶车前横木,身子前,以示敬意),大夫则以下车还礼。同理,大夫若遇到士,也是以这样的礼仪;至于众多的庶民之间不必强调此礼,只所以强调士大夫。因为士大夫是为执政者,依“礼”是知无不言的进谏者,与庶民不同。即便是他们言语过激,也不要以刑法加身,应受制裁的作乱者是不会轻易出现在国君身边的。这与《论语》:“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有着异语同共之妙,皆强调士大夫是经推荐选拔而任命的讲孝有德之人。以此看来,“孝”是立人之本,也是行“礼”的基础,即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是也。

二、孝道,双向性选择。

孝道,也称之为“人义”,是我国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用二十个字加以总结,叫做:父慈、子孝、兄良、弟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礼记·礼运》)。但孝道并非孔子所发明,它早于孔子而存世已久,只不过经孔子论述规范后,成为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与孔子同时期的齐国人晏婴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长期以来,人们一提起孝,便立即想到“忠孝”,这是后世在儒家们的不断改造下,出现了注重其下位的义务,而且是无条件服从的结果。特别是二十四孝故事的出炉,更是给孝道涂抹了一道愚蠢加血腥的底色,不可取,也不可信。其实,伤害自己而事父母尽孝,恰恰是不孝。孔子是反对愚孝的,他说“事父母,能竭其力”就可以了。(《论语·学而》)

孝道是必须要讲的,但这些有悖于孝道的初衷,不要忘记:只有父慈,才有子孝;君仁以后,才会出忠臣,他们相互作用、依赖。孔子的政治主张,或者说一生的追求,是礼乐制度下的仁治,让人们都过上安逸的社会生活,也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仁道,以人治国之道。所以,最初的孝道是双向选择,故有“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的说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按照孔子对各层次人的孝道排序来看,除尊者在前的习惯外,还明确地告诉人们,在这个道德体系里,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父、兄、夫、长、君。他们的慈、仁等优良行为,影响着子、弟、妇、幼、臣的行为。也就是说,在上位的有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你必须做到自己社会角色的完美,才能彰显仁治大道,呈现和谐盛世。每个人都懂得其中的道理,作为社会的基层单位家庭也就和睦快乐了。以亲情至爱为基础,以孝道为链接,如此扩展开来,社会安定的基础就有了保障。

一个社会的好与坏,更主要的是上位人决定的,权力者的责任更大,这是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虽然先秦时期的爵位是世袭,但他们也必须有人帮助处理一些具体事务,所以出现了选拔贤才的制度。选拔贤才的标准,看其有没有孝道便是重要的参考之一。

《周礼·地官》讲到“旅师”一职,考察乡人的“德行、道艺”。负责将有孝道的人记录下了,以备考察选用。载曰:“月吉,则属民而读邦法,书其孝弟(悌)、睦姻、有学者。”设“师氏”一职,来教育公卿大夫们的子弟“三德三行”。载曰:“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这些对孝道的重视,为后来的西汉王朝“举孝廉”官吏选拔制度,影响至深。

三、彬彬有礼,取决于内心世界。

我们今天要真正做到彬彬有礼,首先言行要去伪存真。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此语不难理解,凡是花言巧语、善于伪装的人,是很少做到仁的。他固然表面上“彬彬有礼”,其实质却是混世之徒,一个伪君子,这并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彬彬有礼。所以说,“仁”是做人的核心,是人的立世之本。什么是仁,就是人与人之间所表现的关爱,“仁者爱人”是也。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仁与孝之间的递进关系,有孝便有爱,有爱便有仁,孝生爱,爱生仁。如此,也就理解了“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论语·学而》)

今天我们如何深层次理解“巧言令色,鲜矣仁!”,对彬彬有礼的世风大有帮助,以防止巧言令色之徒对社会的危害。巧言令色的特色之一,忽悠。即专拣好听的说,夸夸其谈,用一张伶牙俐齿来安慰别人,鲜见有实质性行动和物质上的付出。此类人善于投机钻营,左右逢源。特色之二,讨好。取悦身边所有人,特别是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上层人物,没有是非观念,没有做人的起码原则。而且,希望人人都喜欢自己,都说自己有本事。此类人心里阴险,明明不喜欢一个人,却不表现出来,装作跟人很友好的样子,这非常可耻。当然,也非常可怕。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在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上的严肃,希望人们都能依法而为,用正确的符合道德的方式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先秦时期亦是如此,所以出现了礼法制度,人们习惯称之为礼乐制度,或礼乐文化。即“礼”就是国家的基本法,违礼即是违法。巧言令色之人违礼吗?表面上看似好像没有,遵命,顺从,但无德无仁。此类人即后世称之为“小人”的人,隐蔽性强,善于伪装,危害极大,不经意间侵害着社会健康的肌体,使之慢慢腐烂溃败,直至“礼崩乐坏”。这绝非危言耸听,历史上的案例比比皆是,还用着举例吗。请记住:君子坦荡荡。

其次,做事诚实守信。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论语·里仁》)意思是说,古人不会轻易地向别人承诺什么,是因为一旦做不到是丢面子的事情。古人非常重视诚信,在他们的心目中,一个人的承诺是必须要兑现的,否则会被他人看不起而打入另册。所以古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说,更流行有盟誓来取得对方信任的仪式。

现代社会所谓诚实守信,大多往往仅仅挂在口头上。朝令夕改者有之,为利毁约者有之,坑蒙拐骗者大行其道,远远没有古人的那份执着与认真。在鲁国之都曲阜城,旧时有一处赫赫有名的盟誓之地——五父之衢(乱葬岗)。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人们常常带上祭品、血酒,写好条约,到此发誓。不单让神灵见证,还要诅咒不守承诺者,将会成为孤魂野鬼,无人祭祀,那种真诚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要知道,无论何时,假如没有了诚信,再完美的制度、法律也形同虚设。人人满嘴放炮,诚信缺失,道德必然沦丧,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多么可怕的社会。请记住:一诺千金。

再其次,做人不卑不亢。孔子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此语是中庸之道的准确表达。礼是讲究规矩、分寸的,尺度的把握尤为重要,过于表达谦恭,则有献媚之嫌,屈膝卑贱没有了做人的底线。反之,傲慢无礼,霸气十足,处处彰显狂妄,则是一种世俗无赖之徒的表现。虽然可以获得暂时的一丝快慰,但人们对此往往嗤之以鼻。只有在合乎礼制的框架下,行人做事才能不被他人耻笑,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谦谦君子。

孔子又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大意是说:君子没有必要与别人相争。确有的话,那就来一次射箭比赛。赛前,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礼让而退下一起喝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并非不争,即使要争,也是不卑不亢、彬彬有礼的在制度规则下争。这反映了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又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

总之,孔子所提倡尊崇的礼乐制度,经后世的改造剪辑,我们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特别是孔子思想在汉时被挂上儒家的标签后,有许多背离了孔子思想的宗旨,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思想不等同于后世的儒家文化。了解“礼之用”的真谛,对我国民族复兴、提高全民族修养,大有裨益。

 

 

                    2012年11月1日星期四

 

参考书目:《论语释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80年2月第2版。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90年5月第2版。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编辑部影印,1979年11月。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8 - 07 - 09
点击次数: 170
关于曾参之“参”的读音孙永选 孔子弟子曾参,又称曾子。曾参之“参”,一般人都读shēn。不过,笔者也发现有人重提古代学者方以智、王引之等人的观点,认为“参” 是“骖”的借字,当读cān,(见《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2期),理由是,“根据名字相应的规律,此参字只有读‘骖’才说得通。”笔者以为不然。首先,历代相沿,曾参的“参”一直读shēn。笔者久居孔子故里曲阜,访知当地人上至饱学硕儒,下...
2018 - 07 - 05
点击次数: 131
“礼之用”与彬彬有礼刘岩 若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礼”以其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讲究等级及层次分明,贯穿于我们民族发展史中,博大精深。礼的本质,是制约人们的行为规范,在社会各时期,为维护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秩序稳定起到了根本性作用。纵观“礼”在人类史河中的社会践行,无不与执政者的执政理念息息相关。对“礼”在社会践行这一现象的观察研究,于今天社会所倡导的“彬彬有礼”之风尚,将大有裨益...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08 - 29
彭门创作室联合中国孔子网拍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 近日,由彭门创作室联合中国孔子网组织策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教学视频,在曲阜市各文物景区启动拍摄。本次示范课程由多位山东省教学名师、博士担任主讲教师,由彭门创作室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现场指导并做点评。本次示范课程讲授的内容为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初中段)。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策划组在曲阜市灵活选择适当的摄制地点,现已在尼山、孔府、颜府、周公庙、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地进行了现场教学拍摄。此次拍摄的示范课程将于今年秋天开学季,通过中国孔子网网站、客户端面向全国投入使用。在首善之区圣城曲阜录制传统文化课程,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行为,将进一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及。
2
2020 - 04 - 04
2020年清明孔子后裔墓祭文清明时节雨纷纷惟公元二零二零年岁在庚子,开年不吉,忽来瘟疫,进而人间蔓延,呜呼也已!由是举国团结,悲壮以对,疫情大显持续向好之势。清明将至,然正处国际疫情施虐未稳之际,全民不得聚族而祭,至圣孔子第七十九代大宗嫡裔孔垂长委托曲阜至圣孔氏家谱研究中心颁发孔林墓祭文,或以个人单独祭祀为例,或以居家模拟,或赴墓冢叩揖,以应宗亲清明洒扫之志。宗亲之众,数以百万计,谨以同心守望之形式,祭告于圣祖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暨列祖列宗。曰:大哉先祖   教化流芳   春秋作圣   万代标彰圣之时者   古今瞻仰   人文厚积   时代担当疫情作鉴   儒道增光   无私奉献   大爱无疆和谐包容   胸怀宽广   守望相助   义覆万邦宗亲募捐   荣誉同襄   众志成城   自信自强扶贫决战   全民小康   共克时艰   速写辉煌复兴在望   尼山旗扬  ...
3
2021 - 03 - 29
戏鼠——给孩童和有孩童心的人作者:曲阜退休老教师  郭铮 前言庚子新春不出户,记起戊子写老鼠。顺口溜子再补充,总共溜出三十五。从前鼠多成灾害,如今却是罕见物。既不怀念多赞美,亦不怨恨大屠戮。濒临灭绝之物种,不忍对它太残酷。且学动漫童话剧,玩弄戏耍凑个趣。老少齐唱土儿歌,戏老鼠来戏老鼠。1.小老鼠,胖肚肚。天天早晨晒褥褥,天天过午洗裤裤。捂着尖嘴儿嗤嗤儿笑:“再尿就得光屁股。”2.乖老鼠,有心眼儿,钻进棉鞋睡一晚儿。人家早起要穿鞋,他可吓得红了脸儿。一蹿蹿出门下坎儿:“差点被人踩成扁儿!”3.大老鼠,真讨厌,偷来一碗炸酱面。得了面,更忙乱,爪子抓,尾巴蘸,加油加醋又加盐,放了红椒放青蒜。撑得老鼠肚儿圆,辣得老鼠一身汗。4. 胖老鼠,做事慌,东闯西撞找粮仓。门一开就往里钻,哇,这里美食满满装。就是冷得受不住呀,原来进了电冰箱。5.老老鼠,穿旧裙儿,一辈子就爱吃零食儿。怎么吃?不懂门儿:吃花生,不剥皮儿。吃栗子,扔了仁儿。肉串光啃竹棍棍儿,西瓜得先压成泥儿。6. 笨老鼠,上戏台,不会演唱下不来 。胡编两句混下来?厚着脸皮溜下来?拿束鲜花引下来?叫他老婆拽下来?被看戏的轰下来?找个狸猫抱下来?7.大白鼠,真干净,住在医院养鼠笼。溜了出去上门诊,它想冒充大医生。偷来口罩白大褂儿,塑料管子挂前胸。像模像样桌前坐,专等患者诉病情。无论看的什么病呀,开药全是...
4
2023 - 09 - 19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和缔造者,孔子生活的时代是周代确立的宗法制分崩离析的时代。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在鲁国创办私学,聚徒讲学,传授“六艺”,“诲人不倦”,传播文化,鲁国俨然成了当时的教育中心。他适齐仕鲁,周游列国,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晚年,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进入战国时代,鲁国则日益衰弱,疆土领地一削再削,春秋末年尚有“革车千乘”,到二十八代鲁穆公姬显时,则降为小国之流,与邹并称。到了三十三代鲁文公姬贾时,齐湣王破燕灭宋,威震天下,“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公元前278年,楚徙都陈(今河南淮阳),直接威逼鲁国,如楚人所言,“若夫泗上十二诸侯,左萦而右拂之,可一旦而尽也。”公元前254年,楚攻取鲁地徐州。《史记·周鲁公世家》记:“楚考烈王伐灭鲁,顷公亡,于下邑,为家人,鲁绝祀。顷公卒于柯。鲁起周公至顷公,凡三十四世。”公元前249年,即鲁顷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十四年,鲁被楚所灭,地入楚,设鲁县。此即曲阜建县之始。公元前223年,即秦王政二十四年,楚王负刍(chú)五年,秦灭楚,县入秦,为秦之鲁县。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鲁县属薛郡,郡治设在曲阜,隶徐州部。楚汉战争之初,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曲阜县志》载...
5
2024 - 03 - 09
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在济南成立1月27日,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省社会主义学院(山东中华文化学院)院长孙继业,山东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特聘专家孙矩,山东省政府参事、二级研究员张述存,山东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张孟强等有关领导、专家、嘉宾和发起单位代表、139名会员出席会议。  大会履行了法律手续,审议通过了《章程(草案)》等事项。大会通过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负责人。谢孟存、高峰强、赵慧峰、刘云超、张兵、卢军、马银华、陈光磊、温韬当选为副会长,贾月臣当选为监事长。江林昌当选为会长。他现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中华文明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国家“十四五”重大文化战略工程《(新编)中国通史》春秋战国卷主编。曾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历史学)”“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等荣誉称号。他在当选会长讲话中,对研究会下一步的发展从政治立会、规范建会、学术强会、人才兴会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安排。  据悉,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是一个全省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该会成立后,将围绕新时代文化使命任务,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优势资源,搭...
6
2024 - 04 - 13
曲阜王学仲画馆碑记学仲一介村野农夫小子耳,降于乙丑,己卯春建画馆于曲阜论语碑苑之侧,不禁深有感焉。中华文哲在齐鲁。鲁诞三圣,曲生孔、邹生孟、滕生墨,殆圣哲之域也。西历一九九九年,论语碑苑、孔子研究院、曲阜汉魏碑刻馆次第建成,碑林之侧适有新筑明式建筑,堂庑三椽,院当轴议与余曰:国家昌盛,三孔随旅游观光而大兴,当有文化艺术参与其盛,三堂虚室以待先生,胡不以诗文书画充盈其室?庶几,观明堂,而知新时代文艺弦歌之普浹也。学仲幼诵诗文、读四书、习古文辞,十六岁谒孔庙,赋古风二章。青年橐笔四方,学于画坛宗师徐悲鸿,得写生之法门。遂游四渎五岳,画黄山峨眉之胜、桂林雁荡之奇。七十岁自号黾翁,江山难涉,乃肆为花鸟虫鱼,皆不蹈袭前人。诗词楚歌自调,凡有论著之卷悉数度于馆室,自一九九七年议成,至一九九九年九月廿八日,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年与孔子研究院同时举行揭幕式。嗟夫,孔子以道集大成,垂二千余年,极庙堂馨香之盛,学仲区区雕虫耳,附骥于孔庙之侧,闲花野草,铺陈殿角,附庸大雅,亦何陋哉!
7
2024 - 07 - 13
青春之颜难觅黾园养了一盆文殊兰,它油光光的叶子终年常绿。从它最稚嫩的幼年养到了现在,有着芭蕉四披般的叶子,青翠可爱。它一面生长,又一层层自我脱掉它幼年、青年的旧衣。今年的夏天,突地抽出一枝荷梗,接着孕育了一枝晶莹的花苞,又像它自我剥去旧衣一样,不几天,花苞变黄变枯,又挺生出十几朵白玉般的穗儿。它将再开怎样的花,它的花期有多长,我还都不知道呢,因为文殊兰在黾园生长了十多年,还未见到它开过什么花,也未看到过别的文殊兰所开过的花。不过,我很珍惜文殊兰从幼年到这开花的成长过程,为它,我拍下了不同花龄的照片,因为每一个生机的出现都伴随着一个衰退的来临,因此,每脱一片叶,每抽一枝芽,都倾注了我的关爱之情。到黾园求学的,有大学生,也有研究生,他们从面庞到脚跟,都透着红通通的青春霞光,他们思考敏捷,语音琅琅,有用不完的精力,发不完的笑声。我喜爱并且羡慕这些青年,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过去,他们带来了我正十分欠缺的东西,我所失去的青春的容颜。我怕拿出别人青少年时代的照片看,无论是著名人物的,还是一般好友的,因为这些过去的照片,刺激我的眼,更刺痛我的心。我是怎样像文殊兰一次次的解箨更新,上到这般垂垂老年,我已经无所凭依,我已经失去了过去,我更怕谈别人青年时代的旧作,这些也会刺痛我内心的伤痕。我的少年,没有摄影的机会。十四岁的那年,保长把村民轰到一起,这张人生第一照,就端端正正地贴到了“良民证”上...
8
2018 - 11 - 04
11月3号,彭门创作室在曲阜迎宾馆(机关招待所)召开会议,与中国孔子网一同向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拍摄的各位老师颁发聘书。 会议首先由彭门创作室导师、中国孔子网学术顾问彭庆涛先生总结上一阶段的教学视频录制工作,他对参与此次拍摄的老师、同学和工作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然后彭教授向各位讲师颁发了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网络传播中心、中国孔子网下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师”聘书。同时,参与拍摄的各位同学也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证书。 聘书颁发完毕,各位公益讲师均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学视频拍摄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另外,各位公益讲师也都表示志愿加入彭门创作室讲师团,为传统文化研究和普及贡献力量。 据悉,此次拍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部分已经进入后期制作,将于明年向广大在校师生开放,对于中学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大有裨益。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彭门创作室导师和弟子代表,以及中国孔子网和曲阜鲁扬学校的各位同仁。 为吴兆灵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明鹏老师颁发聘书为颜保华老师颁发聘书为姬晓灿老师颁发聘书为朱宁燕老师颁发聘书为束天昊老师颁发聘书为张勇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新莹老师颁发聘书为刘建老师颁发聘书曲阜鲁扬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集体合影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