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学

日期: 2018-12-10
浏览次数: 404

于志学

    

 于志学,笔名问津、干城,1935年生于黑龙江肇东市。冰雪山水画创始人,彭门创作室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专家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工作室导师、黑龙江省美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画院荣誉院长、冰雪画艺术研究会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第六届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作协会员。


于志学


    五十年来,于志学以“继承不是重复,一切在于创造”的艺术宗旨、以天、地 、人的 “三元绘画”为目标进行不懈的艺术实践。他创造的冰雪山水画,以其特有的原创性艺术语言和独特的技法,表现了“冷逸之美”的冰雪美学核心思想,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由山、水、云、树拓展到山、水、云、树、冰雪,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他创作的人物画、小品画和花鸟画,体现了中国画的书卷气和笔墨气韵,彰显出时代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传统笔墨与当代生活相结合的典范。在中国画绘画理论上,他提出“墨有韵、白有光”的中国水墨画审美内涵、“创建中国画第三审美内涵――用光”的美学观点和“中国美术进入新传统主义时代”的学术主张以及二十一世纪人类新型的审美标准“智邃远”和 “冷文化”等学术思想和概念。作品《塞外曲》,1979年荣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1983年最先进入英国伦敦国际出版中心的《世界名人录》1987年获美国国际传记研究院授予的金钥匙奖牌和终生荣誉勋章;1990年作品《杳古清魂》获美国首届国际艺术大赛绘画类一等奖;1992年作品《雪月送粮图》获中国美协颁发的金奖;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1995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颁发的“中国画学术精诚奖”。1997年作品《牧鹿女》获文化部、中国诗书画院颁发的《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铜奖; 2004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授予“黄宾虹奖”。2005年获柬埔寨文化部授予的“吴哥文化奖”。2006年获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颁发的黑龙江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2009年俄罗斯阿穆尔州政府和阿穆尔州艺术创作协会分别向于志学颁发了“文化贡献奖”和“成就奖”证书与勋章。2010年获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颁发的“艺术成就奖”。2011年被联合国新纪元世界艺术联盟艺术科学院授予院士。2014年散文集《荒原劲草》获第六届冰心散文奖。2016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画院为冰雪山水画创始人于志学在哈尔滨百年老街中央大街立像。代表作《雪漫兴安》《密林深处》《黄山雪韵图》《圣灵之光》《雪影》等。现已多次出版了《于志学画集》、于志学文集《雪园漫笔》《大柳树的儿子》《荒原劲草》《大气丛书 于志学》《东方艺术.于志学专刊》《文化时空.于志学专刊》《中国美术家档案、于志学卷》《触类旁通.冰雪技法》《于志学画冰雪技法》《冰雪山水画法》《于志学冰雪山水画技法》等专著。


   

于志学

于志学



于志学


于志学



相关导师 / TEACHER More
  • 彭庆涛 彭门创作室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0
    彭庆涛,男,1958年生。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文博专家,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孔子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离岗前任曲阜孔子博物院资料研究室主任。被聘为曲阜市文史馆员、中国孔子基金会全球祭孔联盟顾问、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齐鲁理工学院兼职教授、济宁市政协文史委研究员、曲阜市政协文史委研究员等。社会兼职: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农战史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项羽文化研究会理事、黾学书院艺术学术委员等。        一直致力于先秦、秦汉史及传统礼乐的研究,出版有《黄河中下游父系氏族源流探析》、《邹鲁文化研究》、《曲阜孔庙祭祀通解》、《曲阜史沉轶话》、《祭孔礼乐研究》、《始祖文化济宁探源》、《祭孔礼乐》、《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弟子规注释》等著作;执行主编《曲阜历史文物论丛》、《圣域文昌》、《游读曲阜》、《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学术论文集》等;联合主编《新译》、《济宁历史文化丛书》等;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在文史创作方面,曲阜很多文物景区以及曲阜的许多活动中,都留存有碑刻撰文、诗文对联、展览撰文等文史作品。多次获得省、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2000年以来。为济宁电视台、曲阜电视台制作多期节目,提供撰文数十篇。2014年5月《济宁晚报》周刊开辟个人专栏——掌故知鲁。2016年,担任孔子网专家顾问。在艺术领域,师承我国著名艺术大师王学仲先生,攻书法、国画、篆刻、诗文等,多有作品发表;在书画理论方面,多有论文和评论文章发表,亦多为书画名家作品撰文作序;主编有《艺以弘德而无止境》、《黾学大观——解读王学仲艺术》等学术专集;主编《粤风鲁韵——吴泽浩从艺六十年国画集》、《冰雪情怀——于志学八十华诞专集》、《啸傲江山——王学仲书画集》、《特艺之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松龄》、《三经楷范——张仲亭书论语道德经金刚经书法作品集》等名家...
  • 彭门导师
    发布时间: 2018 - 12 - 10
    曹凤珍,王学仲先生夫人,彭门创作室荣誉导师王学仲先生与曹凤珍夫人王学仲先生与曹凤珍夫人
  • 彭门导师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7
    吴泽浩,彭门创作室导师,号铁塔轩主,广东汕头人,中国画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济南市文联主席,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八届济南市政协常委、第九届、第十届济南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三届、第四届山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七届、第八届济南市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辞条辑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 彭门导师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7
    张仲亭,男,1947年生于山东济南,中共党员。彭门创作室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第五、第六届),原济南兰亭书法院院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张仲亭自幼酷爱书法,用功极勤,习书有50余年的历史。书作以小楷名世。上追晋唐、书宗二王,有较为坚实的书法功底,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大展览并获奖。先后出版有《张仲亭书济南七十二名泉诗》、《张仲亭书法作品集》、《张仲亭书法作品选》、《张仲亭书历代名人咏济南》、《张仲亭书》、《张仲亭书》《张仲亭书弟子规》、《张仲亭书金刚经》等书法专集,并多次举办个人展览。作品作为国礼,多次赠与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友人,并被多家国内外博物馆、展览馆等机构收藏。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大碗幕投射的唐代大诗人杜甫诗《望岳》书法就是出自张仲亭之手。五岳之尊泰山之碧霞祠道家联:“入真门秉真心参透真玄真自在,来妙理达妙境展开妙道妙神通”也出自张仲亭先生之手。2010年,张仲亭先生入编《中国人物年鉴》书画名家栏目。 张仲亭先生以“翰墨颂泉城 真情报齐鲁”为宗旨,以其书法《望岳》在全运会上展示为契机,以书法艺术为载体,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创意发起了“齐鲁情——全国书法名家书历代名人咏山东”大型系列书法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在宣传济南、宣传山东传统文化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新浪网、网易、搜狐、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等等全国媒体对张仲亭宣传齐鲁文化做了大量的采访和报道。
  • 彭门导师
    发布时间: 2018 - 06 - 10
    孟祥才,男,1940年生。彭门创作室导师,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儒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任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青岛大学、烟台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临沂师范学院、潍坊学院兼职教授,兼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孟氏宗亲联谊会副会长。       曾参加中国社会经济史、中国政治制度史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现正主持十一五重大项目中华大典-政治典-农民战争与农民政权分典的编纂工作和8卷本的《中国儒学学案》的编撰工作。已发表论文160余篇,自撰专著14部,主编、叁编著作20部,累计达800余万字。《梁启超传》(1980年北京出版社版,1990年台湾风云时代公司重版)获北京出版社优秀著作奖,是国内第一部大型的梁启超传记。《王莽传》(198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版)。《刘邦评传》(与安作璋合著,齐鲁书社1988年版),获山 东省1990年社科著作一等奖,是国内第一部大型的刘邦传记。《汉高帝大传》(与 安作璋合著,199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获优秀著作奖。《新朝旧政——新帝王莽》(1997年哈尔滨出版社版)。《汉光武帝大传》(与安作璋合作。199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版)。《先秦秦汉史论》(2001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曲阜庙城与中国儒学》(与付崇兰合著)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秦始皇帝大传》(2005年中华书局版,与安作璋合著)。《滑稽大师淳于髡与东方朔》(2004年山东文艺出版社版)。《杀尽不平方太平—农民战争与反腐败》(2005年兰州大学出版社版)。《细说王莽》(中华书局2006年版)。《秦汉人物散论》(200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 彭门导师
    发布时间: 2018 - 06 - 09
    朱学德,彭门创作室导师,我国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字仁山。1935年生于山东莱州市,系山东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首届理事,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第九届政协委员、市中区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社员,山东省刻字艺术家协会高级顾问。  自幼受其父朱祥卿启蒙,研习书法绘画,临习过欧、柳、颜诸体及隶书、魏碑,后致力于篆刻、篆书、隶书。结体自然古朴而有风采,篆刻极具齐(白石)、邓(散木)之风韵,高雅质朴而清新无俗,曾近百次参加国内外大型书展并获奖,如1976年在日本东京等地举办的“现代中国书道展”,1985年在郑州举办的“国际书法篆刻展览”及“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展”等,被中国美术馆、“吴昌硕纪念馆”、“郑和纪念馆”等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并被曲阜论语碑苑、神墨碑林、翰园碑林勒石。入选数十部大型书法专集,如《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美术年鉴》等。出版有《朱学德篆刻——泰山名胜专集》一书。学德篆刻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9 - 04 - 05
己亥年清明海峡两岸三地孔子后裔至圣林祭祖大典隆重举行 岁在己亥,清明吉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2019年4月5日上午,孔林内鲜花雅乐、钟鼓齐鸣,己亥年海峡两岸三地孔子后裔至圣林清明祭祖大典在此隆重举行。至圣79代嫡长孙、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孔垂长担任主祭官,带领来自韩国、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湖北、安徽、青海、云南、台湾等地的孔子后裔代表500余人,秉持心中之至诚,追缅先人之盛德,齐聚桑梓,恭祭祖灵。孔垂长等祭拜先师            孔林万古长春坊前、大林门至二林门路两旁、洙水桥前,数十面“2019年清明海峡两岸三地孔子后裔至圣林共祭祖”的旗帜迎风飘扬,洙水桥栏上黄色绸带十分醒目,给参与者强烈的仪式感。数百名参祭人员身着深色服装,佩戴金色胸章,手持祭文和黄菊,早早地聚集在万古长春坊前,静候仪式开始。集体合影后,庄重礼乐声响起,在身着古代服饰的司礼官导引下,主祭官孔垂长带领全体参祭人员,沿孔林神道缓缓前进。经由大林门、二林门、洙水桥、享殿到达孔子墓前,列队肃立。       ...
2
2020 - 02 - 25
彭门弟子马文浩抗疫日记(七)编者按用生命付出,与死亡赛跑,为国家挥洒青春,为人民坚守岗位,这是疫情一线工作人员的写照。彭门弟子马文浩在前线写下的日记,见证了青年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抗疫如抗敌,救援如救火。让我们通过马文浩的日记来了解一线抗疫情况。2020.2.24日常报备,一切平安,勿念。 昨天接到病区合并的通知,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大别山医疗中心来自山东的全体援鄂医务成员都高度重视,提前部署,做好了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而具体的实施工作就落在了我们重症二组的肩上。因为今天不光我们所在的西区监护室自己病人的转出、出院、和常规治疗,还要迎接来自东区监护室的9名危重症患者的转入。这也是山东对口支援黄冈大别山医疗中心全体危重症专业人员的首次“大会师”。 早上六点四十出发,我们小组的全体人员提前一个小时20分出发,提前一个小时10分到达工作岗位。刚处理完我们本科室病人的常规治疗和其他检查工作不久,自8点30分起,第一位病人转入,紧接着第二位病人转入,第三位病人转入……直到第九位病人转入,短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完成了重症东区监护室全部病人的转运,无一意外发生,安全的完成了这次危重症病人转运工作。默契、团结,忙而不乱,忙而不慌,忙中有序。这是我们小组在完成这次艰巨任务时所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虽然我们这一组大部分都是90后,但是大家的精湛技术和有条...
3
2020 - 12 - 21
今日冬至 | 新阳后,便占新岁冬至简介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冬至习俗喝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数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数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羊肉汤吃汤圆江南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汤圆,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吃水饺每年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相传医圣张仲景...
4
2023 - 08 - 26
孔府,号称“天下第一家”,衙署合一,爵秩一品。不仅门第尊贵,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以秉承儒家正统、道德文章而名博海内。其建筑群规模之大,列世界文化遗产;藏文物瑰宝之多,达十数万件。其中,府藏法帖石刻久负盛名,宋代欧阳修《集古录》多有著录,其后各金石专著竞相描述。清诗人颜光敏有诗曰:“东国使君致响拓,牛车岁贡同盐絺。”此乃真实写照,孔府主人进京晋见皇帝和拜见朝臣,往往以碑帖朝贺纳贡或做礼品。曲阜存西汉以来的碑刻5000有余,不乏汉魏碑刻之珍贵国宝,又有玉红楼法帖举世闻名。然而,孔府历代衍圣公对赵孟頫的书法字迹情有独钟。曲阜重要的碑刻大都在孔庙孔林内,孔府内原藏的帖刻为数不多,但赵孟頫的书法字迹就有至少5款。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整理、修复镶嵌在孔府二堂后墙外。1、赵孟頫草书帖刻石镶嵌于孔府二堂后,东起第4石,清时翻刻。高43厘米,宽108厘米,厚10厘米。行文草书,共14行,满行12字。2、赵孟頫《游天冠山绝句》草书帖刻石为东起第10石,清时翻刻。高43厘米,宽93厘米,厚10厘米。有诗句:龙口岩:峭石立四壁,寒泉飞两龙。人间苦炎热,仙山已秋风。仙足岩:窈窕石屋间,中有仙人躅。说与牧羊儿,慎莫伤吾足。石人峰:巨灵长亘天,何时化为石。特立千万年,终古无相识。3、赵孟頫《游天冠山》草书帖刻石为东起第20石,清时翻刻。高36厘米,宽60厘米,厚11厘米。有题记及部分诗句:老人峰:有石象老人,□□...
5
2021 - 04 - 04
辛丑年清明孔子后裔至圣林祭祖大典举行新华社客户端济南4月4日电(记者 赵小羽)岁次辛丑, 节序清明,天之朗朗,春意融融。2021年4月4日,曲阜各界孔子后裔代表,以及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代表等近200人,齐聚孔林,隆重举行辛丑年清明曲阜孔子后裔至圣林祭祖大典。4日一早,参祭人员身着深色服装,手持祭文和黄菊,静候在万古长春坊前。在庄重礼乐声中,在礼生引导下,主祭官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曲阜市政协主席孔令玉带领全体参祭人员,沿孔林神道缓缓前进,经孔林大门、二门、洙水桥、享殿到达孔子墓前,列队肃立。祭祀仪式由曲阜市民政局局长孔德民主持。孔令玉恭读祭文,并率领陪祭官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理事、曲阜市人大副主任孔凡春,中华孔子学会孔子后裔儒学促进委员会理事、曲阜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孔庆国,以及全体参祭人员,分别祭奠了先祖孔子、二世祖孔鲤、三世祖孔伋、远祖及中兴祖,通过上香、读祝、献花、跪拜、鞠躬等礼仪表达对先祖的敬意与缅怀。清明祭祖,慎终追远。作为维系孔氏家族网链情感的重要载体,孔子后裔家祭对教育广大孔子后裔传承弘扬孔子思想、凝聚海内外孔子后裔的家族与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意义。为响应民政部门倡导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的号召,确保疫情防控和祭扫安全,保障所有人员的身体健康,今年曲阜仅组织本地部分孔子后裔代表参加祭祖大典,并于4月...
6
2020 - 03 - 02
彭门弟子马文浩抗疫周记(一)说明由于黄冈疫情依旧严峻,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因此原有的《抗疫日记》栏目改为《抗疫周记》;我们将选取山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彭门弟子马文浩的在一周内的工作感触与记录,于每周周天推出。编者按生命的美好,在于他的永不服输;人性的光辉,在于他的无私奉献。山东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马文浩和他的同事们,奋勇挺进“大别山”,在湖北大地上,谱写着抗疫战歌!2020.2.26日常报备,一切平安,勿念。两个病区合并后,重症患者数量也多了一些。在这其中,有一位患者病情严重,全身多处插管(呼吸机气管插管、双侧胸腔引流管、导尿管、鼻肠管、中心静脉置管等),而且病情不稳定。为了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给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我们不得不决定冒着巨大的风险给患者去做胸部CT。CT科室距离我们病区较远,途中需要转运多次电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脱管,或者出现其他病情变化,对于患者和我们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为此,我们护理团队几乎全员上阵,携带了大量便携设备和药品,做了充分的准备,终于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个任务。结束后,队员们大汗淋漓,浑身被汗水浸透,实在是有些劳累。但是每当我们看到患者们的面容,想起家人、领导、同事们的嘱托与鼓励,又让我们重新充满了斗志,再次整装上阵。△被汗水浸透的衣服所幸,我们的团队也得到了壮大,扩充到了十一人(含一名护士长),其中包括五名男生。我们...
7
2021 - 02 - 04
今日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不一,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小年习俗一、祭灶王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据说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祭灶二、扫尘土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
8
2023 - 09 - 03
宝月卿云瞻厥度;奇文妙墨炳其华。这是孔府内悬挂的一副对联。祥瑞的珍宝玉器彰显它的尊贵;奇美的文章妙字突出它的华彩。孔府珍藏的文物数以十万计,不乏金银瓷玉、字画珐琅,但孔府主人自认为最最贵重的藏品,却是一个木质雕刻的圣旨盒。“天下第一家”是人们通常对于孔府的称呼,这个崇高称呼有着独特的历史原因。历代王朝对于孔子的尊崇和礼拜几无间断,孔子的后代也享受着经久不衰的优渥和特权,从而获得了显赫的爵位,丰厚的家资和优厚的待遇。这也使孔府与历代统治者都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关系。孔府与朝廷之间的往来也更频繁和亲密。孔府珍藏的奉天诰命圣旨盒,就是最好的见证。圣旨盒也称“奉天诰命盒”,为清代制作。盒高42厘米,长45厘米,宽21厘米。圣旨盒整体是由底座、内盒、外盖三部分组成。木雕鎏金,底座采用须弥座式,中饰卷云纹,纹饰和谐而舒畅。外盖上则雕满云龙图案,正面刻有五龙:正上方为一正面龙,两边刻着四侧龙,四龙左右两两相对。正面龙下面有一颗宝珠,宝珠下面是层层的云团,在云团中间托起一块蓝底金字的竖匾,匾上题有满汉两种文字:“奉天诰命”。盖底边缘,则满饰汹涌澎湃的波涛。观察整个雕刻画面,会给人一种云龙聚集,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这其中雕刻如此多的龙也同样有着它的象征意义。在古代中国,龙被视为帝王的象征,帝王也被称为真龙天子。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有过记载:“龙,帝之象。”在历史上,有关龙的图案和称谓...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