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吼哈》看王学仲先生的艺术思维 (彭庆涛)

日期: 2018-06-17
浏览次数: 232

从《吼哈》看王学仲先生的艺术思维

作者:彭庆涛

      

拜师于王先生门下虽然时间不长,但与先生接识受益也已有十数年了。每观先生之新作,无论是诗、书、画、文,皆觉意境深远,细读之,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似乎蕴含着某种哲理,又似乎内充着一股无形的力量,也似乎蕴蓄着那种文人的“士气”、“稚谑”、“超形”和“机趣”。读了先生所赠长篇小说《吼哈》顿觉那种说不出的东西豁然开朗了,原来先生有一种超常的艺术思维方式。而这种艺术思维是建立在纯自然真理法则基础之上,又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诗文、书法等多种文化形态的滋育,体现着道法自然与超脱玩世等观念;以个人的精神情怀作为内在的主宰,借助外在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使之彻幽察微,从而形成先生艺术创作的精神境界。

    《吼哈》(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11月第一版)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整部小说所表现的一种气韵来看,当属王先生青年时的作品,作为文学作品来看,较之先生后来的诗词歌赋,显得活泼幽默,节律明快,具有明显的传统小说的味道,既看不出任何的投机倾向.又不被古代传统思想沉积下形成的那种丰厚的文化底蕴所覆盖,而是以作者自身的情怀去观察实实在在的社会,成功地塑造了吼哈、嘎嗒嘴等几十个人物形象。如果没有对所描述的社会人物的客观理解和对当时社会历史的感悟,是不可能创作成功的。作为艺术作品,《吼哈》所流露出的创作意向,是以一种积极入世的心态,以画家线条的敏感与书法节奏的意蕴将勤劳、正直、乐于助人的嘎嗒嘴、聪慧、机敏、勇于争斗的吼哈等人物跃然纸上,勾成一幅幅幌动着的连环画,来打动读者的心。

    如果从思维方式的层面上来看,《吼哈》的创作还没有完全具备先生后来达到的那种艺术境界,纵观先生的诗文书画,其意蕴之深刻,哲理之充实,内力之饱满,既有痴、怪、迁、狂的成分,又有学问、人品、个性、道德、精神之高度,这是《吼哈》还尚未达到的高度,至少还没有明显的能够体现出这种精神境界。因之说,《吼哈》一书正是先生人生中思维方式从传统思维向成功思维转变的产物,也是超脱传统思维的里程碑。从某种意义上说,《吼哈》一书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文学艺术的层面里。而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地超越!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是在中国二千多年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农民思维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带有明显的自私性和虚伪性。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它的历史原因,首先,农民长期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户与户之间相互独立,农民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产方式上都没有相互联合的机会,这样就不可能产生代表农民自身利益的思想。其次,农民缺乏受教育的机会,经济上只能维持艰难的生存,绝大多数的农民长期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缺乏接受教育的物质基础。再其次是在农民没有自己思想的前提下,统治者所推崇的儒家思想中具有重民思想即民本思想的成分,故而被农民自身所接受认可。儒家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孝梯、忠恕、仁义、诚言、礼让、廉耻、中和等等一些封建思想内容也就深为中国广大的农民所认同。这些本来是统治者对人民实行顺民教育的内容,最后成为老百姓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特别自西汉以后,由于神学目的论的广布,农民受教化的最终结果,也只能是成为封建统治下的顺民这一结果,又反过来抑制了代表农民阶级利益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所以说,中国古代农民的行为准则,也包括其它被统治阶层的行为准则,全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长此以往,儒家思想便成为封建社会天经地义地信奉的圣经。统治阶级成功地利用了儒家思想作为统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当然,这里面也有儒家思想内在的必然性。这一结果,严重地制约了人们的思想发展,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迂回于朝代交替之中,始终摆脱不开封建思想的制约,致使近代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中国农民的思维方式,就必然会陷入一个虚伪的怪圈。使人们在自然本性与行为规范之间,以一种极其虚伪的形式来否定自然本性的一面。《吼哈》一书对此揭露的是非常深刻。

    水烟袋出身于书香之家,可惜没有诗才,他自慰地能够在这个村庄上撑起小小的家产,路段包工使他亏损了不少上好的田地,他仍然自慰他吃一鸡蛋分作两餐是对的。他有了两个小作坊,线香和粉坊,他平时有无穷的欢乐,也有无穷的忧虑,相加起来,他自己要高村民十等。(《吼哈》第32页)

    (吼哈)蹑手蹑脚地往桃树下摸索,只听得宁大娘的房里有谈话声,

他隔着窗纸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情听了听,竟是张道士那种带公鸭噪的说话声:“谁说不想你,来这里要有个说的。”……。“哎哟,看你长指头大爪的,来了就抓人家的兜肚,饿狼一般的凶……”吼哈预测到张道士趁黑还要回去,便赶快抽身离开。他还不能十分准确地理解张道士是一种什么行动,可听到农村常有一种男女相好的说法,他想,这就是他们在相好,这种相好只是夫妻之外的另一种形式,而且是用一种不能公开的方式进行的。……“我不卖地,天会掉下个节孝坊吗?可怜我守了一辈子的寡呀,……我好命苦呀……”宁大娘闹得水烟袋好不耐烦。(《吼哈》第161一一166页)

    蛮子把毛驴从枣树上解开,臭烘烘的气味好像直冲他未,那是嘎嗒嘴衣裤中的和大脚没毛从来没有洗过的双脚的,硬是把个蛮子熏跑了。“你不说是你买不起我的玉猴儿,还骂什么臭屎橛子,臭屎橛子能换出白玉来,你蛮子东村转完西村转,赚得到个玉猴来吗?”嘎咯嘴轻蔑地看看着蛮子的背影说。他自认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与抱犊崮孙美瑶大司令他们办过交涉,如今身上又佩带了玉猴子。嘎嗒嘴原来怕人看不起他是个扛活的穷人,自从到山里与马子打了一回交道,自觉着还有佩玉的身份,理当在水烟袋和蛮子这些村子的上层人士中寻到一些尊敬,……。(《吼哈》第294页)

    对于人们的这种思维方式的虚伪性,《吼哈》中描述的甚多,作者是带着一种浓厚的乡土感情对这种虚伪性进行了细微的描写与层面上的讽刺。这说明作者自身已经对这种传统思维方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同时对于传统思维方式的自私性给予了客观上的肯定和理性上的批判。农民意识中的自私性是客观的,是建立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它是决定传统思维方式基本特征的本源因素。因此说,农民的革命性是建立在自私性基础之上的,否定了农民的自私性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农民的革命性。《吼哈》一书自始自终都在自私性、虚伪性、革命性的矛盾

对立统一的基础上展开。这说明作者自身的思维方式已经跳出了那种狭隘的传统思维圈子,正在往一个高层次上发展。能够以一种浓郁的乡土感情接近农民生活,同时又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思维点上去观察和理解人类社会,是《吼哈》创作成功的两大基本要素。

    大凡历史上的成功者,均有一个思维方式上的转变过程,而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靠得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觉悟和客观上的理性理解。传统思维方式对于事物的判别往往是以个人的感情倾向、主观需求以及顺民教育下简单的“对”与“错”来判别,用虚伪性去掩盖自私性,用革命性来满足自私性,用内心认同下的传统道德伦理去匡正人们的表面行为。这样就在思维和行为上,压抑了人们的自然本性和人们基本情怀的萌发和表现。出于人们的感情需要,就在长期得不到文化教育的百姓之间,自我创造出一种低级趣味的乡村娱乐方式,如《吼哈》里的“碾盘”文化。无论是“嘎嗒嘴”发布什么样的“添枝加叶,甚至无中生有(《吼哈》第22)的新闻,还是“山噱的二小子”恶作剧的起哄“光板没毛”  (《吼哈》第54),都属于这种“碾盘文化”的基本内容。在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下,这种碾盘文化对于人们的感情交流、思想勾通以及营造一种融洽的生活气氛,也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了。作者以“碾盘曲”为标题描写了这种“文化”的基本情态,为树造人物个性起了一个很好铺陈作用,同时也揭示出了传统农民的感情需要和愚昧淳朴的思维特征。作者的这一描写手法,首先出自作者对这些下层百姓的乡土感情和思维上的同情,其次是作者对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揭露和批判。在平和、讽趣、朴实的描述中,透着一种对世态的理性认识和高思维点下的呐喊和抗争!给予读者充足的启迪和心灵上的震憾。

    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是历史的、客观的。中国的老百姓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出生、成长,又逐渐在个人的成长中形成这种思维方式。一个人从小生活在这样一种传统思想文化氛围里,就必然会打上这种思维方式的烙印。而可悲的是这种传统思维下的人们到死也不承认他们思维方式的弊端。父母死后“三年而不改其道,可为孝矣”(《论语》),正是这种机械的“孝”,阻隔了人们思维方式的超越,人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发挥,使中国广大的农民一代又一代地重复着祖辈的劳动模式和思维方式而不能解脱。当然这种思维方式的长期循环与封建统治者的顺民教育有关。然而历史上的成功者大都是从这种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的。纵观王先生的少年和青年时代的成长历程,对于王先生艺术思维的理解也许会更请楚一些。

    第一,先生出生在山东滕县(今滕州)的农村,固然属于农民的范围,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即是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下的普通农村环境,在儿时成长的过程中置身于农民之中,在感性认识上,必然会接受和认同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少年时期的社会认识是一种纯自然记忆地感性认识,尽管不能从理性上去进行深层次上的分析和理解,但少年童心与现实生活的碰撞感应是强烈的,对生活的观察是入微和不自觉的。因此,现实生活对于少年时代的人们来说,其记忆是深刻细致的。思维的理解也许会更请楚一些。

    第一, 先生出生在山东滕县(今滕州)的农村,固然属于农民的范围,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即是传统思维方式影响下的普通农村环境,在儿时成长的过程中置身于农民之中,在感性认识上,必然会接受和认同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少年时期的社会认识是一种纯自然记忆地感性认识,尽管不能从理性上去进行深层次上的分析和理解,但少年童心与现实生活的碰撞感应是强烈的,对生活的观察是入微和不自觉的。因此,现实生活对于少年时代的人们来说,其记忆是深刻细致的。《吼哈》中王先生对于那些人们生活场景的细微描写,绝对是王先生的亲眼所见甚至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如吼哈在村外地里烧地灶:

他先把白薯运到埋豆角的地方,并开始挖一个类似灶底的洞,一只手铲洞,另一只手快速地掏土,直到一个灶的空腹形成。他又到白薯田里拣那些不易破碎的土块、要细心地垒起这些土块,稍一不慎,土块又会瓦解,这必须有耐心,小吼哈偏是有急于垒成的心情,促使他构筑得极为精致,很决他就搭起了个小窑洞。他从路基上采下许多干柴,那大多是洋槐的枝杈,他折得一般长短,这时他才想起他还需要引火的纸捻子……小吼哈挺有条理地将火熄灭,鼻头、眼窝、嘴唇,都像烧黑了似的。小吼哈要经营自己的小天地,琢磨他的创造,他把白薯一个个摆进去,上面覆盖上一层黄豆角儿……他用一很洋槐棍子一下子就把那个穹窿状的拱顶砸了个稀巴烂,土灶也被填平,他弯下小腰板往窑上培上厚厚一层新上,又在新土上撒上干土,伪装一层杂草。  

一般来说,凡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差不多都享受过这种烧地灶闷芋头的童年乐趣,作者在描述这一过程时竟然毫无或缺,必定是先生童年经历过的事情,并且体会过这种乐趣。书中描写的很多情节,都应是先生童年时代亲眼见过的事情,并曾经深深地打动过先生的童心,才使得《吼哈》对许多的生活细节描述得活灵活现且充满着乡土感情。许多地方方言的运用自如,也都在证明着作者与农民生活的深入和融合。

    第二,先生的家庭出身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家庭,而是生活在农村的一个世系的书香门第。先生从小学到中学全部是接受正规的传统教育。其父履安公(王长祥,字履安)在羊庄磕井小学教书,先生六岁即随父就读于磕井小学。十岁初小毕业后,升学到县城北关五三学校。1938年,抗战烽火延及山东,时局战乱,学校被迫停课。次年先生十四岁,就读于县城私立中学,十七岁中学毕业,考入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国画系。由此看来,王先生又不同于一般农民的成长过程,而是自幼就受到正规的教育,很自然地从农民圈子里走了出来,较早地具备了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基本能力,这也就是说,在他的传统思维方式还尚未完全成形之前,就已具备了认识和判别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条件,这样就使得他形成的自己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有了解脱传统思维方式的一面。

    第三,先生思维方式的形成自始自终深得书画艺术的影响。先生从小生活在书香世家,深受家庭影响,自幼迷于书法,曾苦练《黄庭经》、又法二王,习颜摩柳,问碑访经,在书法艺术的空间里遨游回荡。书法能够“达其性情,形其哀乐”,透过书法线条的形式,去呈现“人”的文化。因此,书法能够帮助人理解自然与人类社会,书法艺术是一种形式单纯而意蕴丰富的意象艺术,它是风雅、斯文、高洁的艺术。它运用线条的运动节奏,造型成“势”,而表现出“骨力”;墨色的淋漓挥洒,则蓄积着“韵”,表现出“气”,表现出书者情感的波动节律。个性的阴阳刚柔,人格的刚正邪佞、理象的追求寄托、知识的积淀理解,生活的进

退沉浮等,通过极富艺术表现力的线条,以深厚的功力和纯熟的技巧表现出来,从而抒写自己的思绪情怀。先生能够以个人情怀作为内在主宰去道法自然、超脱玩世的基本哲理,即是对书法艺术的理解结晶。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先生少年及青年时代已对书法艺术有了较为深层次上的理解,所以他才能够为学书法而到处求知,鲁中南一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区域,以儒家文化为主,兼有释道文化。先生青年时代曾专程到曲阜、泰山、济宁、峄山等地访碑,这已标志着先生对书法艺术的刻意追求和深刻理解。这对于年青时代的先生来说,无疑对成功的思维方式的构筑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绘画与书法艺术相关联,先生少时深受其表兄苗君实的影响,曾随其学画兰竹,并因黄书与其画法天然一致、妙关画理、与画法暗合而独衷黄书,习过《芥子园画谱》、《古今名人画稿》,拓过汉画像石拓片,等等。这对于王先生后来形成的艺术思维都起了基础性作用。

第四,对诗词歌赋的理解,对于王先生的艺术思维的形成起到了基本的支称作用。《王学仲评传》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张寒朗著·1999年版)记述先生少年时代有两个小标题,一个是《儿歌一曲动心弦》,一个是《好学偏贪词赋曲》,讲述了先生少年学习诗词歌赋的感人故事,不访摘录一段,以征其事。

由于迫切要求学写诗词,他更用心去反复吟咏品味《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中的诗篇,父亲又给他找来《稼轩词》、还找来金代王文郁编

的《平水韵略》,清代戈载著的《词林正韵》,万树写的《词律》,舒梦兰  写的《白香词谱》,梁章钜写的《楹联丛话》,李立翁的《对韵》,民初王

国维写的《人间词话》等书。对于这些看看新鲜、读来有味的书,特别是看过的许多唐诗宋词,还有“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的《对韵》,他都能流利背诵。通过父亲的指教,他初步弄懂了平上去入四声,背会了三十韵,记住了写诗要遵守格律,定字数,定句数,讲平仄,讲对仗,押脚韵;也弄清了词要依谱填写,叶韵要讲韵格,如平韵格、尺韵格、平仄韵转换格、平仄韵错落格。在那时,一到寒假,他就和父兄一齐(在)挖掘出的地窖里学习。……学仲和参哥常在一张矮桌前一起诵诗文、背诗韵,研墨习书,临池染翰。父亲特别安排家人无事不得前去干扰,并天天布置功课,比如今天出题吟诗,明天出句联对。……学仲能在诗词赋曲的习作方面打下根基,着实得力于严父与寄庵表兄。少年学仲能写诗词,拟对联,天长日久,便名传乡里,被人誉为“诗童”。

    纵观先生的诗词歌赋,充满了激情,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人生哲理。也充分体现出先生那高超的艺术思维方式。其实,先生的思维方式早在少年时代就开始超越世俗了。早在先生县城求学时期,就曾为富商秦勖斋的秦家新建花园题写过楹联“不爱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亦是私心”,对于爱财好利附庸风雅的世俗商人给予戏谑,这正说明先生敢于冲破世俗观念,并进而建立起一个起凡脱俗的大思维构架,《吼哈》一书,就标志着先生思维方式从世俗到觉醒的完成。

    《吼哈》一书中主人翁从聪明、机敏、勇于争斗的少年吼哈,到远走他乡、卖唱为生、在饥饿线上挣扎抗争、最终被罪恶的社会所吞噬的结局,亦体现出传统农民的思维方式发展必然性的因果关系。吼哈作为一个普通农民思维方式下的特例,仍在实践着通过事物的偶然性来实现事物发展的必然性这一真理。在先生的艺术创作成就里,如果按类别划分的话,大致分为散文、诗词、书法、绘画、文艺理论等几个门类,小说门类是近期才增添的。然而,如果按成果先后顺序排列,《吼哈》是先生最早成功的。也就是说,小说作为一个门类成果,是王先生最先取得的。能够代表先生艺术思维成形的作品亦应是《吼哈》。

    因此,《吼哈》一书留给我们了相当广阔的研究空间,除了研究作为文学小说给人们的启迪和艺术欣赏外,对于深入研究王学仲先生的艺术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笔者因能力有限,抑或不具评论先生的资格,谨以诚心抛砖引玉,以求黾学艺术研究之发展。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9 - 04 - 17
点击次数: 585
“万古长春”牌坊,位于孔林神道中段,建成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是曲阜著名地标式建筑之一,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该坊为全石质结构,庑殿顶,六柱五间五楼,整体造型灵透俊秀。大型石坊在台基之上,两侧对称建有大型碑亭,与两边的古柏相映生成了一幅富有历史的沧桑、充斥着高贵华丽而又不失庄重稳妥的画面,美轮美奂。     “万古长春”六柱五间的建制,历史上除皇...
2018 - 07 - 17
点击次数: 476
李东阳与曲阜《南溪赋碑》 在曲阜孔庙十三碑亭院内大成门两侧,各有棚室建筑,是旧时祭祀孔子时张贴人员分工责任的地方,称之为“榜棚”。其东北部的榜棚下层,镶嵌有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南溪赋》。该赋镌刻在二石之上,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刻立。东石高74厘米,宽81厘米;西石高68厘米,宽66厘米。赋文开篇写到:南溪者,故衍圣公以敬所居,而因以为号者也。余过而赋之,以遗其子衍圣公闻韶。单...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232
从《吼哈》看王学仲先生的艺术思维作者:彭庆涛       拜师于王先生门下虽然时间不长,但与先生接识受益也已有十数年了。每观先生之新作,无论是诗、书、画、文,皆觉意境深远,细读之,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似乎蕴含着某种哲理,又似乎内充着一股无形的力量,也似乎蕴蓄着那种文人的“士气”、“稚谑”、“超形”和“机趣”。读了先生所赠长篇小说《吼哈》顿...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131
历史超越对书家素质的要求 彭庆涛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一个受过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审视书法作品的线条节奏、结体韵致时,能触摸到作者感情的脉搏,震颤的心弦会随即发出清响与其和鸣,整个身心会完全沉浸在超然的境界之中。从这一点讲,它也就不同于一般的写字,它有着对书写工具(软性毛笔)的高难度技巧驾驭、造型元素(汉字的字型与结构)的巧...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06 - 26
《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启动仪式现场。  6月22日上午,《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启动仪式暨课题学术研讨会在曲阜机关招待所开幕。丛书课题组全体成员,王学仲的夫人曹凤珍、画家于志学、吴泽浩,书法家张仲亭等彭门创作室导师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中,《中华传统礼乐丛书》主编、礼乐研究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向大会介绍了课题整体规划和前期筹备情况。各出品单位、协作单位领导分别作了发言,最后由中国孔子网融媒体副主编王立玲宣布《中华传统礼乐丛书》正式启动。在接下来三天的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将充分讨论丛书的编写规划,各分册的创作纲目、体例和内容。  据悉,《中华传统礼乐丛书》由彭庆涛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联合主编,集聚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孟继新、刘岩等领衔主创,并特邀史学家安作璋、孟祥才和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担任学术顾问。丛书由曲阜彭门创作室承担,中国孔子基金会指导,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道可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孔子网融媒体联合出品,苏州汉声乐器有限公司和天津孟雒川服饰有限公司协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丛书已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申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丛书包括《中国古代国家祭祀》《中国古代人生礼俗》《中国古代规范服饰》《中国古代乐典乐学》《中国古代民间祭祀》《中国古代行业祭祀》《中国古代节庆礼俗》《中国...
2
2019 - 04 - 17
2019年3月30日下午,彭门资讯联合中国孔子网共同拍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录制工作在颜府圆满完成。由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主编、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教科书在去年秋季正式启动,邀请多位山东省教学名师、博士担任主讲教师。彭门创作室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莅临指导并审核。此次教科书示范视频录制工作在彭门创作室讲师束天昊老师“下课”声中圆满落下帷幕,拍摄完成的示范教学视频将通过中国孔子网网站、客户端面向全国投入使用,以飨广大使用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的一线师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录制组在曲阜尼山圣境、衍圣公府、颜翰博府、文宪王庙等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地进行了现场教学拍摄,益于莘莘学子重温圣贤经典,汲取圣贤学养。课程示范教学视频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领,既突出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又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符合山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大纲要求,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基础,对重建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记忆、重塑国人的精神素质具有重要价值。
3
2020 - 10 - 17
圣域研礼,弘道游艺——传统文化“双创”进程中的彭门创作室在前不久召开的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一套图书引发与会学者的广泛讨论,随着这套书进入大家视野的是曲阜一家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学术团体。那么,这套书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学术团体又有何能量?为何有学者评价他们在曲阜的出现是值得分析和思考的一种文化现象?曲阜电视台魅力曲阜栏目近期播出的《圣域研礼,弘道游艺》专题节目,为我们解答了以上疑惑,带我们共同走进传统文化“双创”进程中的彭门创作室。视频观看请点击下列文字:《圣域研礼,弘道游艺》专题节目
4
2024 - 03 - 09
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在济南成立1月27日,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在济南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省社会主义学院(山东中华文化学院)院长孙继业,山东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特聘专家孙矩,山东省政府参事、二级研究员张述存,山东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张孟强等有关领导、专家、嘉宾和发起单位代表、139名会员出席会议。  大会履行了法律手续,审议通过了《章程(草案)》等事项。大会通过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负责人。谢孟存、高峰强、赵慧峰、刘云超、张兵、卢军、马银华、陈光磊、温韬当选为副会长,贾月臣当选为监事长。江林昌当选为会长。他现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中华文明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国家“十四五”重大文化战略工程《(新编)中国通史》春秋战国卷主编。曾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历史学)”“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等荣誉称号。他在当选会长讲话中,对研究会下一步的发展从政治立会、规范建会、学术强会、人才兴会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和部署安排。  据悉,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会是一个全省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该会成立后,将围绕新时代文化使命任务,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优势资源,搭...
5
2018 - 06 - 27
人民网曲阜6月23日电 (张代生)《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启动仪式22日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举行。该系列丛书已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申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中华传统礼乐丛书》主编、著名礼乐研究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先生向大会介绍了课题整体规划和前期筹备情况。与会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将在接下来的三天中,充分讨论丛书的编写规划,各分册的创作纲目、体例和内容。《中华传统礼乐丛书》由彭庆涛先生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先生联合主编,教授孟继新、刘岩等领衔主创。著名史学家安作璋、孟祥才和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担任学术顾问。丛书包括《中国古代国家祭祀》《中国古代人生礼俗》《中国古代规范服饰》《中国古代乐典乐学》《中国古代民间祭祀》《中国古代行业祭祀》《中国古代节庆礼俗》《中国古代家族礼制》等分册,涵盖了中国古代传统礼乐文化的全方面、各层次。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勇立潮头的彭门创作室对中华传统礼乐文化进行全面研究、细致剖析、形态复原和系统阐释,对重建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历史记忆、重塑国人的精神素质具有重要价值。丛书由中国孔子基金会指导,曲阜彭门创作室承担,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道可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孔子网融媒体联合出品,苏州汉声乐器有限公司和天津孟雒川服饰有限公司协作,山东画...
6
2020 - 02 - 15
致敬逆行者 | 彭门弟子马文浩赴鄂抗疫马文浩,彭门弟子,现工作于济南市儿童医院,担任重症护理护师。二月十五日受政府紧急抽调,应征为山东省第11批援鄂医疗队的光荣一员。疫情之紧急急于星火,医疗队员们上午集结完毕,下午便在济南遥墙机场出征。他们个个满怀信心、斗志昂扬。医护工作者们出征湖北,为抗疫情再添一份山东力量。二月十五日上午十一时二十三分,在济南儿童医院,出征人员在准备物资。主任护师石继巧自费为出征的同事购买豆腐乳、辣椒酱、老干妈,希望他们平平安安顺利完成任务。马文浩听闻马文浩将赶赴抗疫第一线,彭门创作室导师以及马文浩的师兄弟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并致以热忱的关切与祝福。彭门上下纷纷为马文浩点赞,“致敬,做好防护”、“无私奉献,定平安归来”、“文浩兄乘瑞雪南下,必能凯旋北归”,一句句嘱托,凝结着对逆行者的无限敬意,没有紧张和畏难的情绪,马文浩回到:“谢谢大家的关心,我尽自己所能,大家等我平安归来。”英雄,要平安归来!虽然病毒无情、形式严峻,但我们都信心战胜它,为全国抗“疫”行动奉献自己的力量。武汉加油!中国必胜!在这疫情紧张的时刻,每一位华夏儿女万众一心,给予每一位白衣逆行者同疫情鏖战下去的力量。可爱可敬的逆行者,请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
7
2024 - 03 - 09
社区里的孔子学堂让文化走“新”入“心”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组织发起的“孔子学堂” 落户济南舜耕街道办事处舜华社区,这是全国首家“孔子学堂”,也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公益文化品牌项目建设的起点。目前,孔子学堂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17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3300家。“孔子学堂能把大家集中到一起,用文化吸引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这对于基层治理是很有益的。”志愿者张潇说,新的一年,他们打算把学堂建设和当地的舜文化进一步结合起来,让文化资源、文化传承人发挥优势,“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绝对不应该局限于一时一地。以孔子学堂为载体,我们要让自己的文化走出山东、走出国门,把传统文化用更多更好的形式讲给大家听。”社区孔子学堂守护基层的文化温度,在旧岁新年交替之际,为社区群众搭起文化传承的桥梁,让传统文化在此代代接续、薪火相传。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廉洁品牌入选省直机关近日,省直机关纪检监察工委印发了《清廉致远——省直机关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品牌》一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廉洁文化品牌成功入选。此书是为了展示省直机关廉洁文化建设成果汇编而成,收纳了23个省直部门廉洁教育阵地,38个廉洁文化工作品牌、19项廉洁文化建设特色工作。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入选的工作品牌有“清风儒家 谦谦君子”廉洁文化品牌、孔子博物馆“文物话清廉 鉴古沐清风”廉洁文化品牌,孔子博物馆廉洁教育体验基地入选...
8
2020 - 02 - 18
致敬逆行者 | 彭门弟子马文浩赴鄂抗疫(二)用心阅读,用爱分享2月15日,济南儿童医院重症护理护师、彭门弟子马文浩,随山东省第十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湖北,奔赴疫区,并于当晚安全到达。2月16日中午,山东省第十一批援助医疗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召开“战前”第一次碰头会。培训2月16日下午,医疗队紧接着进入培训阶段。当天下午的主要内容为自我防护与防护用具的使用。因为医用物资宝贵,很多防护用具并没有在练习中真正使用。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据悉,山东省第十一批医疗队经培训后,将奔赴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病区与疫情战斗。据山东广播电台报道,该病区原由山东省第一批医疗队负责,有十二张重症病床。第十一批医疗队培训完成后,充实原有医护人员,重症病床将增加十八张,总计三十张,从死神手中抢人。致敬逆行者,武汉加油!部分图片来源于山东广播电台头条号编辑:韩振终审:李筱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