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黄帝诞生在曲阜寿丘?

日期: 2018-09-06
浏览次数: 446

为什么说黄帝诞生在曲阜寿丘?

为什么说黄帝诞生在曲阜寿丘? 

彭庆涛

黄帝是继炎帝后的部落联盟领袖。有关黄帝的传说,散见于先秦诸子及其以后的多种典籍。有关黄帝的郡望,一说黄帝生于寿丘(今济宁曲阜),一说为甘肃天水,一说为河南新郑。从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互证考查的结果认为,黄帝生于寿丘是较为可信的。

第一,考古资料引证

考古资料表明,大汶口文化晚期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时期应属这一时期,从黄帝对后世的影响看,黄帝当属父系氏族社会鼎盛时期的核心代表人物。而在此时期的文化遗存,只有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能说明当时的社会中心地带在山东济宁及附近地区。除此之外,黄河中下游地区除个别地方发现有零零散散的此时期文化遗存外,均未发现这一时期的其他遗存密集地区。这就为黄帝生于寿丘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第二,文献资料引证

众多的文献资料也反映出黄帝确实生于寿丘。《史记·五帝本纪》集解:

母曰附宝,之郊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今在兖州曲阜县东北六里,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黄帝。

《索隐》:

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帝王世纪》云:

炎帝自陈营都于鲁曲阜。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颛顼始都穷桑,徙商丘。穷桑在鲁北,或云穷桑即曲阜也。又为大庭氏之故国,又是商奄之地。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在鲁城东门之北,居轩辕之丘。”《山海经》云“此地穷桑之际,西射之南”是也。

《帝王世纪》:

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寿丘,曰轩辕丘。

《周易·正义》:

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宝,其先娶炎帝母家有氏之女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于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龙颜有圣德。

《宋书·符瑞志》:

黄帝轩辕氏,母曰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于寿丘。

《兖州府志·帝迹志》:

黄帝有熊氏,姓公孙,讳轩辕,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母曰附宝,感大电绕枢之祥生帝于寿丘,……按:寿丘在鲁东门之北,乃黄帝所生之地,今称黄帝寿陵是矣。

《兖州府志·古迹志》:

寿丘,《路史》:寿丘“在曲阜东六里”。

《曲阜县志·古迹》;

近阜之迹,世传有寿丘。

古代“中国”以四渎定版图,从四渎版图即可证明原始文明的核心统治地带。《史记·殷本纪》引《汤诰》云:

古禹、皋陶劳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

由上文可证实古代的“江”在济、淮之间,即指“泗”。《史记》言黄帝“育于江水”,即指泗水。《史记·殷本纪》将济水以南、黄河以东、淮水以北定为原始文明之中心,那么济宁恰好位于中间部位,也恰好与大汶口文化区域相一致。

第三,宋真宗钦定黄帝故里

宋真宗妥协于燕辽以后,总想以华夏民族的文化优势震慑北方,故有儒释道三家并重之举,封泰山、尊孔子、容释家,潜心向道,数度行“天书”之能事,梦见神人而尊黄帝为赵氏始祖。《宋史·志·礼七·吉礼七》载:

帝(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五年十月语辅臣曰:“朕梦先降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翼日,复梦神人传天尊言:‘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先闻异香,顷之,黄光满殿,蔽灯烛,睹灵仙仪卫天尊至,朕再拜殿下。俄黄雾起,须臾雾散,由西陛升,见侍从在东陛。天尊就坐,有六人揖天尊而后坐。朕欲拜六人,天尊止令揖,命朕前,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再降,乃轩辕皇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母感电梦天人,生于寿丘。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即离坐,乘云而去。”王旦等皆再拜称贺。

即召宰相王旦等至延恩殿,历观临降之所,并布告天下。命参知政事丁谓、翰林学士李宗谔、龙图阁待制陈彭年与礼官修崇奉仪注,并主持召集文官查访确认黄帝降生之寿丘所在之地。闰十月,制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圣祖母号曰“元天大圣后”,遣官就南郊设昊天及四位告之。

于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召集群臣审定,下诏京城与曲阜寿丘各修建景灵宫,京城景灵宫奉祀黄帝及赵氏先皇诸“神仙”,曲阜景灵宫祭祀始祖黄帝及圣母。因确认曲阜寿丘是黄帝出生地,因此真宗颁诏将曲阜更名仙源县,属袭庆府(后改兖州府)。《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戊寅,建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宋史·地理志》袭庆府下:“鲁郡,泰宁军节度;本兖州。大中祥符元年,升为大都督。政和八年,升为府。……仙源(县),中上。魏曲阜县。大中祥符五年改。”明代万历二十年刻本《兖州府志·沿革志》:“宋大中祥符五年,以轩辕降于延恩殿,谓曲阜有寿丘,改名仙源,属袭庆府。”

京城的景灵宫因北宋改南宋而有两次重建,其规模宏大,可见《宋史·礼志·吉礼》:

景灵宫,创于大中祥符五年,圣祖临降,为宫以奉之。天圣元年,诏修宫之万寿殿以奉真宗,……元丰五年,始就宫作十一殿,……诸神御门置亲事官五百人,立戟二十四。累朝文武执政官、武臣节度使以上并图形于两庑。凡执政官除拜,赴宫恭谢。其后南郊先诣宫行荐享礼,并如太庙仪。……政和三年,奉安哲宗神御于重光殿。昭怀皇后神御殿成,诏名正殿曰柔仪,山殿曰灵娭。于是两宫合为前殿九,后殿八,山殿十六,阁一,钟楼一,碑楼四,经阁一,斋殿三,神厨二,道院一,及斋宫廊庑,共为二千三百二十区。……绍兴十三年二月,臣僚言:“窃见元丰五年,神宗始广景灵宫以奉祖宗衣冠之游,即汉之原庙也。自艰难以来,庶事草创,始建宗庙,而原庙神游犹寄永嘉。乃者权时之宜,四孟荐献,旋即便朝设位以享,未副广孝之意,乞命有司择爽垲之地,仿景灵宫旧规,随宜建置。俟告成有日,迎还晬容,奉安新庙,庶几四孟躬行献礼,用副罔极之恩。”从之。初筑三殿,圣祖居前,宣祖至祖宗诸帝居中殿,元天大圣后与祖宗诸后居后。掌宫内侍七人,道士十人,吏卒二百七十六人。上元结灯楼,寒食设秋千,七夕设摩罗。帘幕岁时一易,岁用酌献二百四十羊。凡帝后忌辰,用道、释作法事。十八年,增建道院,初本刘光世赐第,后以韩世忠第增筑之。天兴殿九楹,中殿七楹,后殿十有七楹,斋殿、进食殿皆备焉。

曲阜景灵宫由当时宰相王旦负责督建,《宋书·王旦传》:“旦为兖州景灵宫朝修使,内臣周怀政偕行。”特遣通判大理评事麻其温、知兖州监宗御史王臻监修,“凡役工至三四万”,所建宫观1320间。所用石料,有郑淄的青石、衡州的碧石、莱州的白石等。雕琢黄帝的“玉石圣像”即用莱州白硝玉石,诏令内侍省内侍殿头杨怀德,入内侍省头供奉官卢道宗,入内侍东头供奉官郝昭信监制。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五月,寿丘景灵宫太极观建成。天禧元年(1017年),真宗特遣集贤殿大学士、宰相王旦,尚书工部侍郎、参知政事赵安仁充“奉上册宝使”,到曲阜奉安圣祖玉石像,上圣母懿号。来曲阜前,真宗特斋于长春殿,又于文德殿向圣母行酌献礼,拜授册宝于王旦,授仙衣于赵安仁,以升金辂。具卤簿,仪卫所过,禁屠宰。三月,王旦等到达寿丘景灵宫,行奉安圣祖黄帝玉石圣像典礼,又诣太极观上嫘祖懿号曰“圣祖母元天大圣后”。其繁荣景象,盛极一时。

然而,就在十几年后的宋仁宗天圣年间,景灵宫建筑群遭遇火灾,琼阁玉宇焚毁殆尽。不久,仁宗赵祯下诏重修。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夏六月,“诏郡县名犯先圣讳者悉改之”,曲阜“寿丘”即以避孔子名讳而改称“寿陵”。同时,道君皇帝赵佶对寿丘景灵宫进行了第二次大修,现在耸立于院中的“万人愁”等巨碑就是这次大修时的遗存。但这次大修还未最后完工,却在宣和末年爆发了金兵南侵的战争,致使工程半途而废。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孔子五十代孙孔摠任曲阜县令,重修被金兵战火毁坏的仙源县城,并修葺景灵宫太极观。蒙古铁骑虏掠曲阜,寿丘景灵宫太极观与阙里孔庙一样,难逃兵火荼毒。蒙古海迷失后二年(1250年),孔子五十二代孙曲阜县尹孔之全与蒙古元帅岳某予以营修。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年),孔子五十五代孙曲阜县尹孔克钦聘请方士潘道瑾为景灵宫主持,同时筹集款银,对景灵宫进行重修。

根据《曲阜县志》引元代至正十年周伯琦《重修景灵宫记》石碑记载:

帝建宫祠轩辕曰圣祖,又建太极殿祠其配(应为母)曰圣母。越四年而宫成,总千三百二十楹,其崇宏壮丽无比,……琢玉石为像龛于中殿,以表尊严,岁时朝献如太庙仪,命学老氏者侍祠,而以大臣领之。大碑四通,谚云:“万人愁”者是也,其中二碑广二十三尺,阔半之,厚四尺;赑屃高十有三尺,阔半之,厚四尺,龟趺十有八尺。另二碑广二十有四尺,阔半之,厚四尺,赑屃高十有八尺,阔十有六尺,厚四尺,龟趺十有九尺,无文字,意者未成而金兵至也。陵曰寿陵。

曲阜景灵宫的规模要比当时的阙里孔庙大,整个景灵宫建筑群与曲阜县衙、县学整合为一体,大致占据了宋代仙源县城内东部一带。其布局为:前部东为县衙,西为县学;中部为景灵宫、太极观、四座大碑、东西配庑等;后部为叠石建筑——寿丘,寿丘后有亵丘,即少昊陵墓。宋代《鲁国之图》景灵宫示意图未标明少昊墓,《阙里志·古冢》记载:“少昊陵,在寿丘东北三十步,少昊葬于云阳。”

元代著名学者、河南廉访使杨奂《东游记》:

由曲阜而复东行一里,入景灵废宫,观寿陵,陵避讳而改也,东北至亵丘,少昊葬所。寿陵于宋时叠石而饰之也。前有白石像,为火爆裂。坛之石栏,穷工极巧,殆神鬼所刻也。

元代至正年间又曾经做过修缮,元代末年,曲阜景灵宫被废,改建仙源县城时,北城墙将景灵宫建筑群遗址割断,分割为城内和城外两大部分。

明洪武三年(1370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进。”曲阜县将少昊陵画图上报,“四年,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陈祀伏羲、商高宗,孟津祀汉光武,洛阳祀汉明帝、章帝,郑祀周世宗,巩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在山西者一:荥河祀商汤。在山东者二:东平祀唐尧,曲阜祀少昊。”(《明史·礼志》)

清乾隆三年,修建少昊陵享殿、东西配庑、大门、牌坊等,因寿丘在少昊陵前仅仅三十步,没有足够的空间,故将享殿建在寿丘之前,寿丘就被并入少昊陵园内。至此以后,寿丘多被误以为少昊陵了,那1320余间殿堂的景灵宫,也就只能作为历史遗址成为一个不太为人所熟知的记忆符号了。

第四,黄帝“以云纪”辨

《帝王世纪》云:“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徙都曲阜,崩葬云阳。”诸多的文献资料表明,寿丘即是云阳,包括穷桑、空桑及前文所提大庭之库,其地望关系相当。均在泗水至曲阜的泗河沿岸。云阳与寿丘在现曲阜东北之石门山正前方的山前平台上。因山前之平台,所以古称云阳,又称平阳。颜师古注《帝王世纪》云:“云阳在曲阜,邑人谓今陵居一丘为云阳山。”这里所说的云阳山当为少昊陵院内叠石寿丘后边紧靠着的少昊陵墓,《阙里志》载寿丘东北三十步有亵丘,为少昊陵墓,此亵丘高不过数米,径不过30多米,且土中不石,纯属人为筑起的陵墓,不可称之为山。这就推翻了颜师古的云阳山一说。那么云阳一名的来由如何?从其地理位置上看,此地正北距石门山直线距离不足15公里,按传统称谓,当为石门山阳。石门山,古名玉山、玉泉山,“云”、“玉”音转,因此可证,石门山最早应称云山。有史可证:《史记·封禅书》引管仲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禅云云,正义:“梁父山在兖州泗水县北八十里也。”“云云山在兖州博野县西南三十里也。”其所言方位恰好是石门山的位置。如此则云阳一名被释之——云云山之阳。清代孔尚任修《阙里志·古迹志》说得更为明确:“今少昊陵北有云云山,古无‘雲’字,‘雲’即‘云’也,盖古帝王封禅之所,少昊葬于雲阳,非云阳山,乃云云山之阳也。”又载“黄土崖在石门山下,古帝禅台也,土色如金,盖自远境运土筑成坛,今犹高三丈余”。石门山地处泰山向东南而西南又东南的转折犬牙凸显处,又南北二山对峙如石门,故曰石门,北山曰玉泉山,主峰曰胜涵,即云云山,南山古今山名均为黄山。石门山地理位置独特,每当春夏、秋冬交替季节,气温突然升高或降低时,其山间便集云如烟。历史上许多文人如李白、杜甫、颜光猷、孔尚任、张叔明等均游过此山。特别是张叔明、孔尚任都曾在山中隐居,孔尚任隐居处亦称孤云草堂。这些文人留下了许多与石门山有关的诗篇,如杜甫诗:“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乘兴杳然迷出处,时君疑是泛虚舟。”孔尚任诗:“铺地云容如海市,遮天峰势似边墙。溪回岭转无穷态,直到门前见夕阳。”等等,还有许多有关石门山的诗句。从这些诗句中也能反映出石门山集云的壮观场面。这就是石门山称为云山的原由。《左传·昭公十七年》:“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史记·五帝本纪》集解:“……生黄帝于寿丘,寿丘在鲁东门之北,……生日角龙颜,有景云之瑞”。还有许多文献言黄帝与“云”有着密切的联系,且黄帝以云纪,又云云山前为黄山,有黄土崖即古禅台,由此将大庭、寿丘、云阳、云云山、黄山、穷桑、“景云之瑞”,“以云纪”等联系在一起,不难看出:这一切绝不是偶然的,在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一些内在的联系。古之祭天地于山上,泰山封禅则是最大的祭天仪式,“封”是祭天,报天之功;“禅”是祭地,报地之功。《史记·封禅书》正义说在泰山上祭天,在云云山或梁父山上祭地。因此可知,石门山当是古代“受命帝王”、“禅云云”即祭祀大地的地方。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8 - 09 - 06
点击次数: 446
为什么说黄帝诞生在曲阜寿丘? 彭庆涛黄帝是继炎帝后的部落联盟领袖。有关黄帝的传说,散见于先秦诸子及其以后的多种典籍。有关黄帝的郡望,一说黄帝生于寿丘(今济宁曲阜),一说为甘肃天水,一说为河南新郑。从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互证考查的结果认为,黄帝生于寿丘是较为可信的。第一,考古资料引证考古资料表明,大汶口文化晚期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时期应属这一时期,从黄帝对后世的影响看,黄帝当属父系...
2018 - 09 - 06
点击次数: 201
蚩尤兵败堙没在哪里?彭庆涛《尚书•吕刑》说“蚩尤惟始作乱”,太史公《五帝本纪》也称“蚩尤最为暴”、“蚩尤作乱”云云,尽管如此,综合若干史料,仍能从中品评到蚩尤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巨大影响。《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索隐》又据《本纪》“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说“蚩尤非为天子也……明非庶人,盖诸侯也”。《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蚩尤是炎帝族发展起来的一个分...
2018 - 03 - 30
点击次数: 308
彭庆涛关于项羽葬于何处,正史中很少提及曲阜,然而,项羽头颅葬于曲阜应该是最确切无误的史实。《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後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冬,汉兵围籍于垓下,籍自杀。楚地...
2018 - 09 - 12
点击次数: 197
伏    羲  彭庆涛伏羲亦作伏牺,《为三坟》作伏戏;《左传•僖公二十一年》释文又作炮牺;《汉书》作包羲;《易•系传》作庖牺;《帝王世纪》、《拾遗记》作庖羲;《世本》作虑戏;《管子》、《庄子》作虑仪;《诗含神雾》、《尸子》作宓牺。自先秦成书的《世本》、《吕氏春秋》等著将太昊伏羲连称,后世惯称太昊伏羲氏。《尚书•正义》注云:“包羲氏三皇之最先,风姓,母曰华胥,以木德王,...
2020 - 11 - 25
点击次数: 41
析戾太子之狱作者:孟祥才摘要: 戾太子之狱是对晚年的汉武帝身心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此一父子相惨的悲剧表面.上看是由许多偶然因素促成的,实际上源于对“独占”、“排他”和“终身制”的皇权的争夺,是权势欲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扭曲。此一事件促使汉武帝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深沉的反思,从而导出治国之策由“多欲”到“无为”的回归,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正文: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较久的帝王之一...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144
中国传统农民思维方式与当代农民思想解放彭庆涛 从某种角度上讲,农民问题仍然是中国的首要问题。实现小康社会,必须以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志。这种生活水平是以经济指标来计算的,而实现小康社会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指标,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纵观中国农村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是农民的思维方式问题。传统农民思维方式是制约农民思想解放的最大障碍,而思想上不能解放是制约农民革命性...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11 - 04
11月3号,彭门创作室在曲阜迎宾馆(机关招待所)召开会议,与中国孔子网一同向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拍摄的各位老师颁发聘书。 会议首先由彭门创作室导师、中国孔子网学术顾问彭庆涛先生总结上一阶段的教学视频录制工作,他对参与此次拍摄的老师、同学和工作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然后彭教授向各位讲师颁发了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网络传播中心、中国孔子网下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师”聘书。同时,参与拍摄的各位同学也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证书。 聘书颁发完毕,各位公益讲师均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学视频拍摄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另外,各位公益讲师也都表示志愿加入彭门创作室讲师团,为传统文化研究和普及贡献力量。 据悉,此次拍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部分已经进入后期制作,将于明年向广大在校师生开放,对于中学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大有裨益。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彭门创作室导师和弟子代表,以及中国孔子网和曲阜鲁扬学校的各位同仁。 为吴兆灵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明鹏老师颁发聘书为颜保华老师颁发聘书为姬晓灿老师颁发聘书为朱宁燕老师颁发聘书为束天昊老师颁发聘书为张勇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新莹老师颁发聘书为刘建老师颁发聘书曲阜鲁扬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集体合影
2
2020 - 04 - 04
今日清明 | 悼念逝者清明由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一、祭祖清明节在公历04-06日,拜清(清明祭祖)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拜清活动长达一个月。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二、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
3
2021 - 10 - 13
“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侧记 2021年10月9日下午,曲阜彭门创作室的“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在曲阜迎宾馆召开。出席此次交流会的有彭门导师杨朝明先生、彭庆涛先生、孙永选先生、高尚举先生、吴泽浩先生、张仲亭先生以及众彭门弟子。在交流会中,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讲解,并与彭门弟子进行了学术交流。此次交流会是彭门创作室筹备已久的,旨在让彭门弟子和社会大众了解、学习齐鲁文化,将齐鲁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这次交流会,可以提高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树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交流会一开始,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就视频连线著名画家吴泽浩先生和著名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两位先生为此次交流会致辞并预祝交流会圆满成功,张仲亭先生还赠与杨朝明先生书法作品《望岳》一幅。接下来,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了讲解。杨朝明先生先是讲了齐鲁文化与当前中国实际情况的关系,突出强调了齐鲁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中,齐鲁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其次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与人的“成人”进行了论述,讲述了“道”对于人的“成人”的重要作用,用“道”去指引人,为人的成才指明方向。最后为学生的成才提出三个阶段——知止、明礼、诚敬。最后是杨朝明导师与彭门弟子现场问答互动,师生间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4
2018 - 11 - 16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日前,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张仲亭书法作品“《论语》仁句选录”入驻尼山圣境大学堂。在9月份召开的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张仲亭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系列讲话”作品曾一度迎来中外学者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其实,在会议举办地尼山圣境大学堂,张仲亭先生的书法作品还有很多呈现,其中蔚为大观的便是位于大学堂仁厅的“《论语》仁句选录”。据悉,仁厅作为大学堂中央主厅,和“义、礼、智、信”四个配厅共同阐释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仁”厅两侧有20根巨大包柱支撑,包柱外表金丝楠木上的阳文镌刻便是由张仲亭先生书写的“《论语》仁句选录”。《论语》二十篇中有五十八章的109处谈到仁,本选录作品共计2211字,全面呈现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孔夫子的哲言通过仲亭公的书写展现给四海友人,书法和哲理在气势恢宏的仁厅中相得益彰,中华艺术和儒家思想在璀璨的灯光下交相辉映,观者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据了解,张仲亭先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自幼酷爱书法,学书60余年,以创意举办“一山一水一圣人”大型书法系列展而声名远播。他题写的“天下第一泉”被济南市申请注册成宣传图标;他书写的泰山碧霞祠对联,20多年来一直悬挂在碧霞祠碧霞元君两旁受万人瞩目;特别是2009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大碗幕”上选用了他的书法《望岳》,成...
5
2020 - 07 - 17
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教授译著《白话芥子园》在香港出版《芥子园画传》(又名《芥子园画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部经典著作。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这部书作为学画的范本。此书出版三百多年以来,被世人推崇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但是,由于其中的文字说明特别是最有价值的画论部分是文言文写成,一般人难以读懂,使用不便。有鉴于此,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教授与其弟子刘宏伟合作,完成了此书的白话翻译,传世活字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此书精心做了图片甄选编辑。新版本名为《白话芥子园》,2019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大大方便了读者,受到学界一致好评,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2020年3月,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又出版了《白话芥子园》繁体字版本,为这部经典著作在海外的流传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6
2022 - 04 - 24
“彭门讲坛”:与孟祥才导师交流会侧记 2021年10月23日下午2时30分,曲阜彭门创作室“彭门讲坛”第二期于彭门创作室召开,由彭门创作室导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孟祥才先生主讲。出席此次交流会的有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孙永选先生、高尚举先生、刘岩先生以及众多彭门弟子。在交流会中,孟祥才先生就近代及建国后的历史学家与历史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讲解,梳理了史学史的脉络,阐明了一些历史研究上的问题,并与各彭门导师及彭门弟子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孟祥才先生△参会人员合影
7
2018 - 06 - 26
《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启动仪式现场。  6月22日上午,《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启动仪式暨课题学术研讨会在曲阜机关招待所开幕。丛书课题组全体成员,王学仲的夫人曹凤珍、画家于志学、吴泽浩,书法家张仲亭等彭门创作室导师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中,《中华传统礼乐丛书》主编、礼乐研究专家、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向大会介绍了课题整体规划和前期筹备情况。各出品单位、协作单位领导分别作了发言,最后由中国孔子网融媒体副主编王立玲宣布《中华传统礼乐丛书》正式启动。在接下来三天的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将充分讨论丛书的编写规划,各分册的创作纲目、体例和内容。  据悉,《中华传统礼乐丛书》由彭庆涛和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联合主编,集聚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孟继新、刘岩等领衔主创,并特邀史学家安作璋、孟祥才和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担任学术顾问。丛书由曲阜彭门创作室承担,中国孔子基金会指导,曲阜尼山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曲阜市三孔文化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道可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孔子网融媒体联合出品,苏州汉声乐器有限公司和天津孟雒川服饰有限公司协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丛书已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申报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丛书包括《中国古代国家祭祀》《中国古代人生礼俗》《中国古代规范服饰》《中国古代乐典乐学》《中国古代民间祭祀》《中国古代行业祭祀》《中国古代节庆礼俗》《中国...
8
2018 - 12 - 27
近期,彭门创作室、中国孔子网招募一线名师在圣城曲阜以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段教科书为范本开展示范教学,近日更是走进了孔子诞生地——尼山圣境录制示范教学视频。尼山是孔子诞生地,孔庙、书院、大学堂、孔子像营造出浓郁的儒家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在此进行录制,既是追溯滥觞、正本清源的行动,也为示范教学融入了儒家祖庭独特的文化格调。此外,依据课程内容,策划组和摄制组在曲阜选择了不同的文化景点进行录制,圣城气派、传统经典、名师讲解汇成了一股强烈的国学教育热流。据悉,此次示范教学视频录制由彭门创作室和中国孔子网领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委全程监制,彭门讲师团吴兆灵、颜保华、朱宁燕、姬晓灿、王新莹、束天昊等十余位名师担任主讲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的拍摄旨在解决一线教师面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门新课程不知如何开展教学的难题,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号召,真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探索。据了解,七、八两个年级的示范教学视频已经进入后期制作,九年级预计明年春季完成录制,届时将正式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以飨广大使用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的一线师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