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5
点击次数:
啮指心痛郭兆东  吕静茹  彭庆涛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的古文字形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从字体构成上讲,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这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孝的观念源远流长,在专门阐述孝道的《孝经·开宗明义》篇中就提到:“夫孝,德之本也。”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儒家所积极倡导并认真实践的规范,同时还是古人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之基础,也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美德。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就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倡导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曾子对母亲的赡养侍奉就十分贴心和到位。曾子成人后,自己年富力强而母亲却日渐虚弱。在这种情况下,曾子对母亲是殷切勤恳而不敢稍加怠慢。为了让母亲生活得更舒适,曾子处处都考虑得很周到,家里的柴米油盐曾子都会亲自操持。特别是薪柴,做饭和取暖都离不开它,而且薪柴也可以拿去换钱以供家用,所以曾子白天外出砍柴就成了家常便饭。一天,曾子早早地起了床,安顿照顾好母亲,独自离家去深山里打柴,母亲在家中安静地守候。而曾子在山中挥着斧头打柴正起劲的时候,一个来找曾子的客人有急事突然前来造访。母亲把客人迎进来,但因为曾子不在家,自己难以接待,一时慌神不知所措。母亲在屋里焦急地等候,来回踱步,盼着儿子早点回来,然而时间慢慢流逝却一直不见曾子归来。情急之下母亲思儿心切,将手指放在嘴里用牙咬了一口,或许是太用力了,指头被咬破流出鲜红的血,母亲痛得手抽搐了一下。大概是曾子和母亲相处日久,心灵相通,就在母亲啮指时,曾子忽觉心口一阵阵隐隐作痛。联想到已往母亲不舒服的时候自己也会觉得疼痛,直觉告诉他可能家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他赶回去。于是他放下手中的斧头,匆忙背起已经砍下的柴径直下山回家。虽然肩...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5
点击次数:
鉴言鲁公张香萍  郭云鹏  彭庆涛  鉴言鲁公,何人上鉴?孔门弟子子张也。子张,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历史文献记载中,有以子张为陈人者,如《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颛孙师,陈人。”这种观点也见于《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此中云:“颛孙师,陈人,字子张。”也有以子张为鲁人者,如《吕氏春秋·尊师》云:“子张,鲁之鄙家也。”究竟子张是陈人还是鲁人,学界尚无定论。蒋伯潜在其《诸子通考》一书中引上述材料,也并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只是说“子张有鲁人、陈人两说也”。 《吕氏春秋·尊师》中有段关于子张的记载:“子张,鲁之鄙家也,颜琢聚梁父子大盗也,学于孔子。”其中所言子张为“鄙家也”,将其与 “大盗也”类比,可以看出子张出身卑微,并且还是有罪的“刑戮”之人。在另外《尸子》中有段话也说:“子贡卫之贾人,颜琢聚盗也,撷孙师胆也,孔子教之皆为显士。”也佐证了子张的卑贱身份。但是低微的出身并没有限制子张成为一代名士,他的学术深度与人格魅力注定不会被时代所掩藏埋没。 子张出身虽微贱,但师从孔子,勤勉努力,潜心治学,最终成为名显于天下的有名之士。孔子逝世以后,他创办私学,传道授业。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记载:“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午齐。”由此可考,子张最后在陈国定居办学,并以陈国为根基发展自己的势力。在《韩非子》的《显学》篇中记载说:“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在儒家八派之中,“子张氏之儒”位列最前。可见子张这一派在后儒之中,地位相当之高。 学于孔门之时,子张曾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于陈国、蔡国之间受困,子张问如何才能脱...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15
点击次数:
以乐治乡魏欣恬  郭云鹏  彭庆涛 在周代,礼乐便等同于法律,以礼乐治国也就至关重要。以乐治乡讲的是子游武城弦歌和子贱鸣琴而治的故事。武城弦歌,事出子游。子游者,姓言,名偃,子游是其字。因其言语出众,位列七十二贤,深通六艺,被列于孔门“文学”榜首。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自其年少起,便随孔子观政。由《礼记·礼运》所载“昔者仲尼与于蜡宾,言偃在侧”即可观之。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孔子辞鲁国大司寇之位离鲁,子游同行,周游列国十四载。归国后,任武城宰。留下了许多有名的典故,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武城弦歌”一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游既已受业,为武城宰。”此时的子游二十五岁,在长期的游历生涯中,饱尝人间辛酸,但随孔子学到了不少治民之术。现实的残酷与内心的抱负一同交织于子游的脑海中,来到武城后,他依夫子之道,以礼乐教化百姓。有一次,孔子过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微笑说道:“杀鸡为什么要用杀牛的刀?”子游说:“从前我听老师您说,君子学习礼乐就会博爱他人,小人学习礼乐就容易使唤了。”短短几句话,子游的管理思想跃然纸上。起初孔子责怪子游以礼乐教化百姓,实为大材小用。在孔子的思想观念中,礼乐的教化是有等级的,是教育君子的,《论语》中便有言:“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但是,子游却用它来教化一般百姓,这在孔子看来,无异于大器小用的一种做法。然而,子游认为,礼乐的教化不止限于上层,也应该走下高位,流于民间。民间群众经过礼乐的教化,也会依礼乐行事,这样便可使得治理乡里上下一体、一派祥和。当然,细看孔子与其学生后来的对话,“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也可以认为是已过“从心所欲不逾矩”年龄的孔子,用“将欲是之,必先戏之”的风趣神态和语气,表达了对子游以乐治乡的高度赞美。与武城弦歌同获治理有方...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09
点击次数:
三得三失倪毅锋  王凡  彭庆涛 目标源于视野,视野决定方向,是一种智慧;信念决定勇气,勇气坚定信念,则是一种品质。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同样的经历,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体悟。面对人生,我们要有从容不迫的淡定,也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应对之策,而不应该整日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三得三失”讲的便是孔蔑和宓子贱同样为官,而不同心境造成了不同况遇的故事。孔蔑是孔子的侄子,字子蔑。宓子贱是孔子的弟子,名不齐,字子贱。宓子贱因其兼具仁爱与才智,孔子赞其为君子,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曾在鲁国做官,并被任命为单父(今山东菏泽单县)宰。当时,孔蔑与宓子贱恰好都在做官,担任地方官职。孔子很关心他们从政的情况,并且希望能够指导他们。于是孔子便动身前去看望了孔蔑,向他问道:“自从你出仕以来,有什么收获吗?又有什么损失吗?”孔蔑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向夫子答道:“哎!我做官以来什么收获都没有,却有三个损失。首先,在做官以后,各种各样的公事纷至沓来,我整日都忧心忡忡,忙于君王下达的命令。所以之前跟老师您所学的知识都没有时间去温习和实践,导致学问变得更加荒芜,根本谈不上治学了。其次,我所得的俸禄非常少,如稀粥里的米粒一样屈指可数。可亲戚们却还有求于我,我连妻子儿女都难以喂养,我哪还有多出来的俸禄去帮助亲戚呢?因此他们与我的关系也更加疏远了。第三,上面派遣的公务往往猝不及防且繁杂多变,所以我连吊唁死者、慰问生者的时间都没有。本来与朋友约好的酒宴出游,也只能爽约不去了。很多礼节也都无法遵守了,他们又不能理解我的苦衷,因此朋友之间的交情也更加淡漠了。这就是我出仕以来的三个损失,我对自己的仕途失望透了,完全没有动力走下去。”孔子听完后很不高兴,对孔蔑这样的回答不满意,甩了甩衣袖便大步离去了,让驾着马车的弟子调换方向,准备去探望宓子贱。马车快要到宓子贱任职的官府门...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09
点击次数:
诗礼庭训张博斐  郭云鹏  彭庆涛 时光穿梭千年,定格于孔子家里。一日,孔鲤恭敬地快步从庭前走过,站在庭上的孔子唤他,问曰:“学诗乎?”孔鲤对曰:“未也。”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孔鲤退而学诗。几日过后,恰是同样情景,孔子又问:“学礼乎?”鲤对曰:“未也。”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鲤退而学礼。“诗礼庭训”这一幕记载于《论语·季氏篇》,是通过陈亢和伯鱼的交谈加以呈现,使“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一厚重的话语得以流传千年。原文如下: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或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陈亢为何会对伯鱼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子亦有异闻乎?”作为孔子的弟子,询问孔子的儿子是否受到父亲与众不同的传授。这多少带有一些冒昧和失礼,甚至是对孔子的不尊重。但他却这样做了。欲解疑惑,需深入了解此人。陈亢其人,字子元,一字子禽,为孔子弟子,在做单父宰时,施德政于民,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广泛的赞誉。明代学者顾龙裳游蒙城清燕堂时,写有《公堂清燕》诗,其中“缅想鸣琴治邑时,雍容雅化坐无为”一句便是颂扬陈亢施行德政、不用刑罚、公堂鸣琴、无为而治的政绩。《礼记·檀弓》中也曾记载,在家兄死后,嫂子和家宰商量要为陈子车举办殉葬礼,而陈亢则强烈反对用活人为其殉葬,认为此做法是不合礼法的。由此可见,陈亢是一位有很高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工作能力的人才。但从其他的一些事件中,我们又可以看到陈亢“有趣”的一面。在《论语·子张》中,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又见...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09
点击次数:
因材施教倪毅锋  孙方娟  彭庆涛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打破了“学在官府”局面,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他一生贯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原则,奠定了儒家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材施教”的概念并非孔子本人直接提出,而是宋代儒学家朱熹在总结孔子的教学思想时归纳出来的。孔子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要谈论的主题。孔子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针对方法进行教育。他着重培养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的人才,曾满意地对人说过:“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颜渊、闵子赛、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语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贡。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学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孔子与其弟子的故事一窥圣人“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两个弟子,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有一天孔子讲完课,待众弟子离开后,孔子绕着庭院走了一圈,回到了自己的书房休息。在一旁服侍的公西华看到老师回来后,立马给他呈上了一杯茶水。在这时,冉求缓缓推开门走到孔子面前,一字一句缓慢而恭敬地问到:“老师,如果我听到应该做的事情要不要立刻去做呢?”孔子马上回答:“对啊!你要是听到了就要立刻去实行!”冉求一边思考一边慢慢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子路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一边大喘气一边大声向孔子讨教:“老师,如果我听到应该做的事情就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微微抬头先看了子路一眼,接着喝了一小口水,慢条斯理地说:“急什么啊,你总要先问一下你的父亲和兄长啊,听听他们的意见,怎么能听到就立刻去做呢?”子路拜了拜孔子,又急着跑出去了。此时,在场的公西华对此感到十分奇怪,等子路离开后,他不解地问:“老师,我大胆...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09
点击次数:
食言招祸陈光  王爱松  彭庆涛孔老夫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而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发生在七十二贤中一位名叫公冶长身上的故事。公冶长,字子长,春秋时期鲁国人。公冶长自幼家境贫寒,而他却未因此而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他勤俭节约、发奋好学,加之聪慧过人和夫子的循循善诱,不久之后他便成为夫子甚为器重的学生之一,同时也成为了夫子的乘龙快婿。公冶长一生奉行夫子思想德行,专心于治学。鲁国国君曾多次请他任大夫,而他却一概不应,秉承夫子之遗志,教书育人终成著名文士。然而公冶长身上最为引人关注的是相传他可通晓“禽语”,而且这通晓“禽语”之能却曾使其深陷牢狱、险些丧命。那为何他能通晓禽语?又为何因之深陷牢狱?今天我们就讲讲公冶长善解鸟语的故事。话说这一天,公冶长一如既往地上山打柴。偶然之间,遇见山洞里卧着两条人头蛇身的“妖怪”,这可是把公冶长吓坏了。但“妖怪”却无伤害他的意思,相反有亲近公冶长之意。原来,这俩“妖怪”是一对修行千年成精的白蛇。它们得知公冶长为了养活上了年纪的老母,不辞辛苦,每天都会上山打柴。于是,这对白蛇夫妇念在公冶长是个孝子的份上,决定不去伤害公冶长。有一天,公蛇见到母蛇受了伤,并且得知是公冶长所致。当天晚上,公蛇便偷偷地来到公冶长房门口,正要打算进去伤害他,只听得公冶长对老妇人说:“今天真是倒霉,上山打柴时,发现山洞里少了—条白蛇,却多了—条黑蛇。而且两条蛇正在亲热,人都说碰见蛇交媾不吉利。我气极了,连忙搬起一石头,本想砸那黑蛇,却把白蛇砸着了。”公蛇听罢,甚是恼火。公蛇回到洞口,刚要盘问母蛇,没料到发现那黑蛇又来偷情。公蛇这下是气不打一处来,趁黑蛇不注意,一怒之下把黑蛇咬死了!但念在夫妻一场的份上,没有伤害母蛇。公蛇想起了人吃蛇胆,可通百鸟之言,于是公蛇将黑蛇的胆取出来送给公冶长。公蛇又一次悄悄地来到公冶长的房间里,将蛇胆弄破,渗进书页之中,就回去...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6 - 02
点击次数:
状似夫子  陈光  许晓帆  彭庆涛 公元前479年的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这是一个令后人铭刻于心的日子。因为就在这一天,我们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享年73岁。夫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德行和仁学主张给予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以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一度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夫子虽永远地离开了人世间,但其精神永在,并为后人继承与发扬。对夫子思想德行继承并加以完善的莫过于夫子的众多弟子们。他们在夫子生前认真聆听夫子教诲,用心领悟夫子思想,并身体力行实践夫子主张。夫子的逝去对弟子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悲痛之事,弟子们纷纷为夫子守墓,其中弟子子贡守墓达六年之久。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正是夫子逝世不久后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有若!有若,名若,字子有,后人称之为有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有若一生都在秉承夫子思想,曾作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的经典论断。有若推崇夫子的礼义思想,一生秉持中庸之道,对中庸思想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与感悟。有若不但聪慧过人,而且踏实勤奋,自跟随夫子学习后,无论是品行还是才学都不断地向前发展,加之夫子循循善诱,很快就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受到夫子的赏识。当夫子离开人世,弟子们对夫子极其怀念,往日里与夫子朝夕相处的场景历历在目,夫子的谆谆教诲之声无时无刻不在耳边回响。大家都极渴望夫子能够重新活过来,回到大家身边,继续教授大家思想德行。可是人死不能复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内心的哀伤与对夫子的思念之情又难以排解和忘却,这可如何办呢?就在这时,有人提出,有若之貌极似夫子,况且有若德才兼备,我们可以把有若奉为大家的夫子,以抚慰内心的那份忧伤与渴望!大家商议过后,欣然找到有若,向有若表明想立他为夫子、跟随他学习的想法。有若听罢,内心矛盾不已,心想:...
403页次30/51首页<...  25262728293031323334...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