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巷井

日期: 2024-12-06
浏览次数: 0

   

孟继新  江川

 

出孔府后门东行百余步,即到了颜庙。孔庙与颜庙的布局恰如当年师徒行吟,为师在前,器宇轩昂,居庙堂;为徒欠身在侧,谦逊内敛,居陋巷。据《庄子·田子方》记载,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麈,而回瞠若乎后矣。”夫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已。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麈,而回膛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这是孔子与颜回师生之间的真实写照。

孔庙颜庙相距不远,但较之孔庙前的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颜庙则朴实清净得多,周边也多是寻常人家,一如庙主人一生的安贫乐道。

颜庙又称“复圣庙”,是祭祀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祠庙。占地85亩,东西三路布局,庙基南宽北窄,前后五进庭院。现存元、明、清建筑25座,金至清碑刻53通。

   选一个晴好的时候,云峦疏淡,风涛不遽。站在颜庙外,远远地便会看见那些虬枝伸展、苍劲笼郁的古树。它们将这座祠庙缠绕得一身烟翠。用心去听,仿佛能听见穹昴在古树叶脉上拓印的历史被清风吹读,还会听见那个名叫颜回的男子朗声作答:“愿无伐善,无施劳”。

   步入这个深邃幽静的世界,自复圣坊到复圣门缓行,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庭院中的“陋巷井”。井壁为砖砌,井口用石砌成圆形,并覆盖圆石,留有一小孔。青白色井盖显得古拙而厚重,石身上可见被岁月摧蚀的痕迹。井亭呈六边形,平面边长290厘米,亭高440厘米,单檐灰瓦,形似攒尖顶。井的背面有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立的“陋巷井”石碑一通,清康熙年间又在碑的正面刻上了年款。

 井中光影流转,粼粼水光一晃跨越千年,那个衣衫褴褛却安然自得的男子,俯身弯腰,手持瓢柄,轻轻搅皱了浸在井底的故事。

 有教无类,不问贫富的孔子收徒无数,十三岁的颜回便慕名投到孔子门下。初见孔子时,这个个头矮小、面黄肌瘦的少年并没有给孔子留下过多的印象,不过他的额头却出奇地高凸,双眼炯炯有神,透着机智、聪慧。颜回向孔子三拜磕三个响头,就算成为孔门弟子了。

渐渐地,孔子发现,在众多弟子之中读书最用功的便是颜回了。他虽然沉静不语,但对孔子所讲授的经业学问却深琢细磨,颇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每次放学,弟子们都回家吃饭,颜回却总是最后一个走,饭后又第一个来到学堂。时间长了,看着捧卷诵读的颜回,孔子不禁心生疑窦,颜回为什么回家吃饭这么快?
      
这一天,孔子派人偷偷跟随颜回,打算看个究竟。

原来,颜回家住东关的贫民区。平时,颜回的父亲在城外种地,母亲又在外给人帮工,没有时间回家吃饭。这样,颜母每天走时便给儿子做一锅菜汤。颜回回到家也不管凉热,拿起竹筒做成的饭碗,舀出菜汤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拍拍微胀的肚皮,乐滋滋地拿上包,往学堂跑去。

    孔子内心十分叹服。于是说了那句闻名后世收录在《论语》上的那段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箪食瓢饮”的典故也因此而来。后人为了追念颜回这种贫贱不改志向、潜心好学的德行便把他曾经居住的街称为“陋巷街”,把当年吃水的井叫做“陋巷井”。后来,胶西太守孔宗翰浚治其井,作亭于其上,命名为“颜乐”亭。

颜回家境清贫,但一心求学问道的他并不在乎艰苦的身外环境。加之孔子格外器重,颜回便经常遭受心有不甘的富家弟子的嘲弄与侮辱。 

一天,有个同学的铜方圈丢了,马上怀疑是颜回所为。虽然大家都在颜回面前旁敲侧击,颜回却依然镇静自若,不予理睬。 

弟子们跑到孔子面前说颜回偷了铜方圈,孔子开始不信,可告状的人数多了,孔子也开始怀疑,没想到自己门下竟会出现偷盗之贼,决意要把颜回赶出学堂。可转念一想,颜回偷方圈并没有人举出确凿的证据,假如不是他,不是白白冤枉了一个好孩子吗?孔子略一思索,便拿出一锭金子,挥笔写了几个大字,说:“那就试试他吧!” 

饭后,又见颜回第一个来到学堂。脚一进门就被一个硬东西碰了一下,低头忽见脚下有东西包着一锭金子,包上赫然写到:“天赐颜回一锭金。” 

颜回轻笑,取出笔也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又把金子包好放回原处,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出经书放声诵读。 

过了一会儿,有人趁颜回不注意,把那包交给了孔子。孔子打开一看,包上又多了几个字:天赐颜回一锭金,外财不发命穷人。 

孔子看了默不作声,而那些诬赖颜回的弟子不禁心生愧疚。 从此,孔子更加器重颜回。颜回也不负师望,协助孔子整理典籍,倾心专注地传播孔子学说,不仅学问大进,而且悟道立德,睦友尊师,个人修养也居孔门弟子之首,成为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中的首位。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而他毕生追求的目标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

孔子之于颜回,可谓如师如父。孔子抚琴,铮铮强音,颜回作和,吟咏相宜。重归鲁国之后,颜回除设坛讲学外,便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颜回在整理时,不限于一般的刻写与编简,而是着重于考证及校对,把周游列国时所获得的不同古籍互作参证,去伪存真。特别是《易》,颜回便是主要整理人之一。由于过度劳累,生活贫苦,公元前481年颜回猝然去世。孔子对他的早逝悲恸不已,仰面大呼:“噫!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老天爷要了自己的命啊!

鲁哀公听到颜回的死讯,也觉痛惋,他把孔子请进宫里,问道:“颜回是夫子门下第一贤士,而今死了,我要吊唁一下,表示哀思。只是颜回终生未做官,死后该用什么样的吊礼好呢?” 孔子答道:“凡是鲁国境内的百姓,你都可以看做臣子。按照古礼,君吊臣,向尸而哭,君送吊礼,多少都是荣耀。” 

第三天,哀公亲吊颜回,并赠送了丧礼。 

发丧当天,子贡问孔子:“颜回的葬礼该怎么样举行呢?”孔子说:“葬礼要看家中富贫,家贫可以从简,可照古法用车拉灵柩,现在有的人用木偶做陪葬,我看与用活人没有什么两样,我深恶痛绝!”弟子们按照孔子的意思,从简埋葬了颜回。 

颜回作为孔子学说的第一杰出继承人,千古儒生的典范,受到了历代帝王的褒扬和名人的颂赞。汉高祖以太牢之礼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东汉灵帝始画颜回像以祭祀,唐太宗贞观二年尊颜回为“先师”,唐玄宗时追封为“兖国公”,元代时又加封为“兖国复圣公”,至此颜回便被尊称为“复圣”,颜庙亦被称为“复圣庙”了。

 走在颜庙,碌碌尘世好像离身已远,情感尽可以摊卷。岁月荣枯交叠,永不褪色的是那颗豁达执着,不迁怒、不贰过的圣人之心。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