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四家的人与书

日期: 2018-06-17
浏览次数: 189

唐初四家的人与书

原刊<中国书法导报>20031224\31日连载

作者 \ 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每观唐初四家的书法作品,都有情不自禁之感觉,想到书如心画的道理,赏之有兴。

书法艺术,是一种形式单纯而意蕴丰富的意钟爱艺术,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很高的技术性和形式感。因此,它是风雅、斯文、高洁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光有艺术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艺术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要表现人的情感。作为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它必须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在书法作品中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讲,书法与写字存在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门类,能够达到如唐代孙过庭所说的“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应该是从魏晋才开始成熟的。魏晋以前的书法,并不视艺术表现为主要目的,甲骨文、金文、秦汉石记得等在书和刻时,结构上有虚实、匀衡、疏密之讲究,但那仅仅是去表现书、写者的情感。因此,魏晋以前的可赏性文字,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它还并不成熟。但它们作为书法艺术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其书法意义与特征,仍属书法艺术的重要范畴。当书法作为艺术在魏晋时期成熟以后,“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则成为书法作为艺术的最基本的特征。

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书沉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宣和书谱》云:“鲁公平生大气凛然,惟其忠贯日月,识高天下,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书法既可见性情,更可见人品。书法艺术运用线条的运动节奏,造型成“势”,而表现出“骨力”;墨色的淋淳挥洒,则蓄积着“韵”,表现出“气”,通过骨势气韵的流动变化,表现出书者情感的波动节律。个性的阴阳刚预想、人格的刚正邪佞、理想的追求寄托,知识的积淀理解、生活的进退沉浮等,通过极富艺术表现力的线条,以深厚的功力和纯熟的技巧表现出来,从而抒写自己的思绪情怀。因此,书法艺术透过书法线条的形式所呈现出来的则是“人”的文化。这就是所谓的“书如心画”。

观唐初四家的作品,无不体现出书如心画这一真理。唐初四家即指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和薛稷。如从承袭关系及书法风韵上来说,可把四家分为两个类型,欧阳询和虞世南较为接近,而褚遂良与薛稷则较为类同。这种类型上的差别,与他们每个人所处的时代及个人阅历有着直接的联系。欧阳询和虞世南都做过隋朝的官员,特别是虞世南曾经是隋炀帝的近臣。入唐后,他俩同为弘文馆学士,欧阳询官至太子率更令,虞世南官至秘书监,均在唐初以学者著称。其书法风格也较为近似,均为瘦劲型书体,欧阳询以劲险峻厉,虞世南以外柔内刚著称于世。褚遂良和薛稷均属欧、虞之晚辈。特别是薛稷,比褚遂良还小五十多岁。褚遂良官至中书令,后受太宗遗诏为辅政大臣,薛稷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他俩均属唐朝的达官显贵,其书法风格均以丰艳流畅著称于世。

从师承关系上来讲,欧阳询初学王羲之,后兼学王献之,其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虞世南以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为师,妙得其体,所书笔致圆融遒逸,外柔内刚,风神潇洒,人谓其法书得王献之规范;褚遂良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因其父亲与欧阳询关系甚好,故又受欧阳询的影响,其早年书法以《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为代表,笔画带有北朝碑碑的遗意,唐高宗以后,其书一变唐初的方正严谨,笔画保留了部分隶意,藉王羲之流丽妍美、风神潇洒、韵致卓绝之书风,成为婀娜多姿的风格;薛稷曾从外祖父魏征家里见到虞世南、褚遂良的法书,遂精勤临仿,特别对于褚遂良书风的继承,可谓淋漓尽致。因此,他的书法基本上属于褚派范围,世传有“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之语。由此得知,唐初四家之书,均师承“二王”,然而,其书法风格则名不相同,特别究其四家晚年之书,更能观其“人”的影子。

欧、虞书风的形成,有其历史根源,没有晋代的书法艺术,也就不会有欧虞之书,更不会有唐初四家。因此,讲欧、虞之书,就不得不讲晋人之书。

其一,魏晋以前,书写是官职比较低下的书佐、典签的事情,地位较高的士大夫是不为此事的,而到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子弟身居高位,他们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尤精于书法,世代相传。当时最显赫的王、庚、谢、郗四大家庭中,如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儿子王玄之、王徽之、王涣之、王操之、王凝之、王导的儿子王珣,王洽的儿子王荟,王献之之女王神爱;谢安的兄弟谢万、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儿子谢敷;庚亮之弟瘐冰;郗鉴的女儿郗氏(王羲之之妻)、郗愔的妻子傅夫人等,都是书法能手。他们在长达百年间的东晋时期一直身居高位,其中王神爱还是晋安帝的皇后。在书法艺术上,他们之间相互标榜,相互影响,使东晋的书法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一代“书圣”王羲之就是时代所造就出的典范。王羲之先学魏钟繇,后学卫夫人,因之早年的书法风格是比较质朴的,后来由于王羲之的觉悟突然为之一变,据说是受王献之的劝说,其书法风格从质朴变为流丽妍美、丰神潇洒、韵致卓绝的新书风,“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由此而确立了王羲之的书法地位,近而其书风浒将书法逐推进到更高的层次,使东晋的书法充满着激情,也使书法作为门类艺术走向了真正的成熟阶段。经过南北朝时期的进一步发展,遂有北碑南帖之说,隋朝的统一,则将南北书风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欧、虞即是在这一大融合背景下诞生出来的。因此说,欧、虞的出现,首先是一种时代的产物。

其二,魏晋的玄学之风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文人的思维方式,表现在性格上则是风神潇洒、不滞于物,崇尚自然,言则简约玄谈、行则畅志通达,北京大学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说道:“这优美的自由的心灵找到了一种最适宜于表现他自己的艺术,这就是书法中的行草。行草艺术纯系一片神机,无法而有法,全在于下笔时的点画自如,一点一指皆有情趣,至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人的性格在书法中的体现,标志着书法的成熟,成熟的书法艺术又给书法者以全面的启迪。欧、虞初学“二王”,既得晋人之法,又得晋人思维方式的影响,他们把这种法和情反归到楷书上,使楷书在魏楷的基础上融进了行法,因而能使欧虞独树一帜。

其三,欧虞做为文人,都有其坚韧的性格,《旧唐书·虞世南列传》载:“世南性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受学于吴郡顾野王经十余年,精思不倦。”“陈灭,与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时人方之二陆。时炀帝在藩,闻其名,与秦王俊书交至,以母老因辞,晋王命使者追之。大业初,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时世基当朝贵盛,妻子被服拟于王者。世南虽同居,而躬履勤俭,不失素业。”“太宗尝命写《列女传》以装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不失一字。太宗开春宫,迁太子中舍人。及即位,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年已衰老,抗表乞骸骨。诏不许,迁太子右庶子,固辞不拜,除秘书少监”。“世南虽容貌懦懦,若不胜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太宗尝谓侍臣曰:‘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太宗以是益亲礼之,尝称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由此能够窥视到虞世南的人品及性格。欧阳询的生活背景比较特殊,其父为南朝陈广州剌史,“以谋反诛。询当从坐,仅而获免。陈尚书令江总与纥(询父)有旧,收养之,教以书计。虽貌甚寝陋,而聪悟绝论,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在隋为太常博士。高祖微时,引为宾客”。“武德七年,诏与裴矩,陈叔达撰《艺文类聚》一百卷”。“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年八十余卒”(《旧唐书·儒学》)。欧阳询由于生活背景的特殊,自始至终基本上以纯学者的身份出现,因此,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行为准则等则必然会在欧阳询身上有所体现。欧阳询与虞世南相比,文人气息则更浓一些,在思想、行为上,亦显得较为温和,表现在书法上,欧阳询虽学王羲之,但由于他的性格使然,很难与所谓的“晋人风度”相适应,因此其书法并没有明显的王书韵神,而确有魏楷之风骨。欧书有戈戟森严之险峻气势,更有变化绝妙的严紧结构,兼有北碑劲峭之遗风,融有南贴清秀而参有篆隶之法。能博采众美于一炉,显见其性格,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虞世南的书法风格沉厚静穆,藏锋聚气,点画均有千钧之力,被誉为绵里藏针,境界极高,这与他忠直的性格,、广博的学识有着必然的联系。

其四,应该说,欧、虞之书是对魏晋以来书法艺术大发展的总结,这种书风的形成,当完成于隋朝,这是南北书风大融合的产物,欧、虞都在隋朝做过官,他俩都是南北书风大融合的参与者,更是继承者。按道理说,凭欧阳询和虞世南的人品、德行、学识及其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完全可以突破隋朝形成的书风,但因欧、虞曾任职于隋,入唐后未能积极进取,仅以知识分子固守其节的心态对待书法,晋人那种优美自由的情调色彩,未能身体历行,表现在书法艺术上,则显得墨守陈规,仅仅是将隋书之风推到了更高的层次。从他俩的书法风格中,我们也能看出,其书中都蕴含着一股无形的力量,这说明了他们都有冲破这种书风的欲望,只是心有余悸而未能施展罢了。其实,话又说回来,这正是他们个人阅历、性格对于时代的局限性,更是在其书风中的反映。

唐初四家中最突出的应数褚遂良,从他开始,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转机。褚以虞为师,宗法王羲之,对后世学书者影响颇深,颜、柳均宗之。后人评其书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婉美华丽”、“一钩一捺有千钧之力”。褚遂良之所以占据突出的地位,亦非偶然。

其一,褚遂良的性格特征与虞世南极为相似;忠直、不屈于权贵。《新唐书·褚遂良传》记载:贞观“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子必书。’”褚遂良在任谏议大夫期间,数谏帝过,言语亦丝毫不让。其为人深得太宗信任,太宗临终前召褚遂良、长孙无忌为辅政大臣,高宗即位后,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进郡公,“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临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上书右仆射”。后高宗立武昭仪,褚遂良极力反对,为此,褚遂良屡被贬而死。忠贞不屈,不为权贵折腰是褚遂良人品、性格的体现,与虞世南性格的接近,是他能够承袭欧、虞书风的必备条件之一。

其二,聪明、博学,能超出常人,是褚遂良的又一特点,“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关以献,当时莫能辨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这说明了褚遂良不仅聪明博学,且对王羲之书法理解得相当透彻。“少师虞秘监,长则祖述右军。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遂良大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即日召令侍书,甚重之”。由此可见,褚遂良的仕途顺畅,即因其能得“二王”之书要。  

其三,褚遂良在隋大业末,曾为薛郡通事舍人,并没做过隋朝的官,其父也仅仅做过隋朝的散骑常侍。因之,入唐以后,其思维、行为没有任何余悸,这也是他秉直性格得以守恒的原因之一。这样,在其思想及行为上,则敢于开拓进取,表现在书法上,则是在继承欧、虞书风的基础上,藉“二王”风神潇洒、流丽妍美之风格,追求风神、气质、情致等笔意,又兼收北碑遗意,其书法行笔遒丽,体态流美,笔画虽瘦而实腴。成为婀娜多姿的风格。“遂良书多法,或仿钟公之体,而古雅绝俗;或师逸少之法,而瘦硬有余;至于章草之间,婉美华丽皆妙品之尤者”。

褚书在唐初的影响甚大,学褚书的书家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薛稷。因笔者所见薛稷笔迹甚少,仅有《信行禅师碑》的局部印本,故不敢妄加评论,有史书云:“稷书学褚遂良,尤高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褚遂良又称褚河南)之高足,为时所珍,时称‘买褚得薛,不失其节’。”由是知薛稷书为褚派一系。但笔者观《信行禅师碑》之局部印版,并非褚遂良之肤肉,与褚之《孟法师碑》相比,其笔法确实相近,然《信碑》更显活脱一些,从《孟碑》看,其中仍有北碑之意,当为褚之早年的作品。如与褚《倪宽赞》相比较,则《信》、《倪》即有不同的立意。因此说,虽派为同类,然其特点仍然还是有区别的。此亦体现“书如心画”之道理,不同的人,亦必有不同的书。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8 - 09 - 03
点击次数: 568
孔子观欹器图孟继新  《孔子观欹器图》,绢本,设色,纵100厘米,横59厘米。图中欹器三个,铜质,云牙大口外敞,圆腹圆底筒形,边饰雷纹,两耳位于腹中部,以铜链悬于横木上。中水半满,正立;左无水,右斜;右满覆。器架左立守庙人,手提木水桶,器架前右立四人:孔子居中,孔子身后两人,孔子前一人向孔子躬身施礼,应为子路请问持满之道。画面上部,有楷书十四行,每行十一字。文为《孔子家语...
2018 - 09 - 17
点击次数: 2604
崇儒画卷:三圣图 孟继新《三圣图》是以孔子、颜回、曾参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两千多年来,历代帝王出于维护封建大一统的需要,尊崇孔子、崇尚儒学,对孔子及弟子屡加谥封褒扬。孔子被封为至圣,颜回被封为复圣,曾参被封为宗圣。孔府里存有两幅《三圣图》,两幅画的画面布局,人物安排,人物形象,画幅大小,大体相同。其一,绢本浅墨,纵143厘米,横76厘米,工笔淡彩。中为孔子礼冠宽衣、博带、乌履,方面满须,二...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189
唐初四家的人与书原刊中国书法导报2003年12月24日\31日连载作者 \ 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每观唐初四家的书法作品,都有情不自禁之感觉,想到书如心画的道理,赏之有兴。书法艺术,是一种形式单纯而意蕴丰富的意钟爱艺术,它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和很高的技术性和形式感。因此,它是风雅、斯文、高洁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光有艺术形式是远远不够的,艺术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要表现人的情感。作为一件成...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103
张仲亭现象举要            ——观《张仲亭书论语》有感   曲阜孔子博物院  彭庆涛 近年来,张仲亭书法得到了书法界、社会书法爱好者的广泛好评,包括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均给予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书法理论界...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96
宫 音 雅 韵——观张仲亭先生书法展有感   彭庆涛    泉城的山,泉城的水,泉城的一草一木,都为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挚托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在漫长的历史流程中沉淀出来的诸多的文人墨客又都给予济南留下了诸多的翰墨瑰宝和艺文辞章,构成了济南泉文化的基本构架。反过来,济南的泉文化又感召着历史上的文人雅士...
2018 - 06 - 17
点击次数: 134
黄 钟 大 吕------吴泽浩先生艺术思维解析   作者:曲阜孔子博物院副研究员 彭庆涛 吴泽浩先生是我的良师益友,密切交往已有二十多年了,甚知先生的为人和品格。襟怀旷达、勤奋求索、尊师重道、乐于助人是先生的基本性格,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则是笔墨酣畅、大气贯流、气势磅礴、意韵无穷。察先生人与画,无不和谐相通,气象一贯。在与先生长时期的交往中,发现先生的艺术成...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11 - 16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日前,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张仲亭书法作品“《论语》仁句选录”入驻尼山圣境大学堂。在9月份召开的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张仲亭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系列讲话”作品曾一度迎来中外学者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其实,在会议举办地尼山圣境大学堂,张仲亭先生的书法作品还有很多呈现,其中蔚为大观的便是位于大学堂仁厅的“《论语》仁句选录”。据悉,仁厅作为大学堂中央主厅,和“义、礼、智、信”四个配厅共同阐释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仁”厅两侧有20根巨大包柱支撑,包柱外表金丝楠木上的阳文镌刻便是由张仲亭先生书写的“《论语》仁句选录”。《论语》二十篇中有五十八章的109处谈到仁,本选录作品共计2211字,全面呈现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孔夫子的哲言通过仲亭公的书写展现给四海友人,书法和哲理在气势恢宏的仁厅中相得益彰,中华艺术和儒家思想在璀璨的灯光下交相辉映,观者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据了解,张仲亭先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自幼酷爱书法,学书60余年,以创意举办“一山一水一圣人”大型书法系列展而声名远播。他题写的“天下第一泉”被济南市申请注册成宣传图标;他书写的泰山碧霞祠对联,20多年来一直悬挂在碧霞祠碧霞元君两旁受万人瞩目;特别是2009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大碗幕”上选用了他的书法《望岳》,成...
2
2020 - 07 - 17
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教授译著《白话芥子园》在香港出版《芥子园画传》(又名《芥子园画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部经典著作。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这部书作为学画的范本。此书出版三百多年以来,被世人推崇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但是,由于其中的文字说明特别是最有价值的画论部分是文言文写成,一般人难以读懂,使用不便。有鉴于此,彭门创作室导师孙永选教授与其弟子刘宏伟合作,完成了此书的白话翻译,传世活字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对此书精心做了图片甄选编辑。新版本名为《白话芥子园》,2019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大大方便了读者,受到学界一致好评,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2020年3月,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又出版了《白话芥子园》繁体字版本,为这部经典著作在海外的流传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4
2018 - 12 - 27
近期,彭门创作室、中国孔子网招募一线名师在圣城曲阜以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段教科书为范本开展示范教学,近日更是走进了孔子诞生地——尼山圣境录制示范教学视频。尼山是孔子诞生地,孔庙、书院、大学堂、孔子像营造出浓郁的儒家氛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在此进行录制,既是追溯滥觞、正本清源的行动,也为示范教学融入了儒家祖庭独特的文化格调。此外,依据课程内容,策划组和摄制组在曲阜选择了不同的文化景点进行录制,圣城气派、传统经典、名师讲解汇成了一股强烈的国学教育热流。据悉,此次示范教学视频录制由彭门创作室和中国孔子网领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委全程监制,彭门讲师团吴兆灵、颜保华、朱宁燕、姬晓灿、王新莹、束天昊等十余位名师担任主讲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的拍摄旨在解决一线教师面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门新课程不知如何开展教学的难题,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号召,真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的实践探索。据了解,七、八两个年级的示范教学视频已经进入后期制作,九年级预计明年春季完成录制,届时将正式推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以飨广大使用泰山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的一线师生和传统文化爱好者。
5
2020 - 08 - 23
彭门创作室召开《中华传统礼乐丛书》中期调度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8月22日至23日,彭门创作室在市机关招待所召开《中华传统礼乐丛书》课题中期调度暨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主持,各分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前期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创作安排。孔子研究院院长、彭门创作室导师杨朝明先生作为丛书顾问对前期编写工作表示肯定,并提出相关指导性意见。曲阜师范大学孙永选教授、高尚举教授,孔子博物馆文博专家孟继新先生、刘岩先生,及各分册主要创作人员、课题联合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中华传统礼乐丛书》共计8卷,分别从国家祭典、人生礼俗、服饰通考、音乐通考、民间祭祀、行业祭祀、节庆礼俗和家族礼制等层面对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进行了细致剖析、形态复原和系统阐释。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程中,彭门创作室积极发掘传统礼乐文化,对于提升国人历史认知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6
2022 - 07 - 12
2022年7月4号,彭门创作室为推进《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前往聊城东阿收集素材,部分《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考察之行。本次考察之行由彭门导师彭庆涛先生带领彭门弟子,共分为三组,一组由朱雅斤带队,二组由郭云鹏带队,三组由尚树志带队,各组分工明确,组织纪律良好,收集到大量有效素材,为后期的创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7月4日,《阿胶历史文化通典》课题组成员上午八点集体从曲阜出发。下午前往了毛驴博物馆、阿胶城、阿胶博物馆、全透明生产车间,收录了大量关于毛驴和阿胶工艺发展的图片资料和录音材料。考察之行初步细化了课题组成员对于阿胶生产过程的认知,对于古迹的参观也提升了课题组成员对于东阿的历史感悟和思考,对于阿胶的生产与发展历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7月5日上午,课题组全体成员前往参观曹植墓,梵唄寺,对于东阿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下午则前往聊城东昌府区参观光岳楼,提高了课题组成员对于整体地区文化的认识。7月6日,课题组成员前往阳谷的古阿井阿胶厂,探访了古阿井遗迹,岳家庄,海会寺,了解了阳谷地区的丰富文化底蕴。课题组成员对陶厂长,陈站长和当地的炼胶老工匠进行了采访,收集了大量录音材料和图片材料,对阿胶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7月7日,各小组依旧分组行动,一组前往了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走访群众,考察古东阿治所,考察了霸王墓,狮耳山,洪顶山摩崖石刻,二组前往了...
7
2019 - 03 - 16
3月16日上午,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揭牌仪式在曲阜市机关招待所举行。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刘廷善先生、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先生、孔子博物馆馆长孔德平先生、中国孔子网总编王承山先生莅临指导,尼山圣境、三孔旅游等单位的领导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出席了仪式。仪式上,中国孔子网副主编杨光向来宾介绍了基地的整体规划和前期筹备情况。刘廷善、杨朝明、孔德平、王承山、彭庆涛等专家先后致辞,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孔子网在曲阜设立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很有必要且十分重要,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重要阵地。刘廷善先生说,新时代是一个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的时代,在曲阜彭门创作室成立中国孔子网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有利于发挥曲阜圣人之乡的优势,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杨朝明先生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细致阐释了在彭门创作室成立研学基地的重大意义,并代表孔子研究院表示了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孔德平先生对研学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彭庆涛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表示钦佩,并赞许以彭庆涛先生领衔的彭门创作室,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王承山主编介绍了中国孔子网的发展过程,同时对曲阜当地领导和各界同仁为中国孔子网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王君毅先生高度评价了彭庆涛先生的学术成就,并认为彭门创作室一定能将研学基地建设好,同时表示了尼山圣境对基地建设的支持。...
8
2020 - 09 - 27
献礼尼山,恭祝孔诞——彭门课题成果亮相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月27日上午,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期间,彭门创作室最新课题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式亮相,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是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2019年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重点项目,由山东出版集团、山东画报出版社策划出版,彭门创作室承担课题创作。该课题以国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为根本准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基本指导,旨在做好《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章句的疏解和现代性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采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与《十三经注疏》为底本,英文对照主要参考理雅各(James Legge)经典翻译版本,对极具现实意义的章句进行现代性阐释,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其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以其极富创新性的编排方式和鞭辟入里的经典阐释引起学者们的广泛讨论和一致赞赏。杨朝明先生评价此书说:“《中国传统文化书系》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国际性、学术性与普及性、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该书出版,将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际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系》由著名文博专家、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担任主编,孙永选...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25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