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像貌辩 (彭庆涛)

日期: 2018-06-17
浏览次数: 154

孔子像貌辩

彭庆涛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代宗师,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学说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文化。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内在心灵品质近乎完美的人伦之表的形象,却被神化成了一尊类似“土地神”的形象。历史文献中大都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圩顶反首张面,四十有九表”等,《史记·孔子世家》、《白虎通》等影响较大的文献均记如此。金代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所著《孔氏族庭广记》将金代以前有关孔子体态的记载进行了更为综合的描述:

 

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丘字仲尼,……孔子长九尺六寸,腰大十围,凡四十九表:反首洼面、月角日準;手握天文、足覆度字,或曰王字;坐如龙蹲、立如凤跱;望之如仆、就之如昇;耳垂珠庭、龟脊龙形;虎掌、胼肋参膺、河目海口;山脐林背、翼臂斗唇;注头隆鼻、阜、堤眉、地足,谷雷声、泽腹昌颜,均辅唳、骈齿;眉有一十二采,目有六十四理;其头似帝唐、其颡似帝舜、其顶类皋陶、其肩类子产;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长九尺六寸,俗谓之长人而异之”。“生而首上圩顶”,《索隐》云:“圩,音乌,顶,音鼎。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其它文献多有记之,大致如此。

对于上述所记录的孔子形象,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均不难看出其神化的性质。自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学被推为经学,孔子也就做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到了圣人的位置上,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将儒学与神学有机地结合,儒家经典被罩上神秘的色彩,孔子也从布衣被尊为“神”了。既然孔子已为“神”,那就必然会有“神”的异性,所谓“神异”、“怪异”也就应运而生了。从《史记·孔子世家》还看不出多少神化的因素,至东汉时期的《白虎通》,就将孔子描绘成“神”了,以后的文献便在《白虎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演义、神化。现在所流传的孔子形象标本,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创作的孔子像,标本有二,其一是孔子行教像,古代庙学均张挂此像;其二是孔子为鲁国司寇像。吴道子所创孔子像的依据为《白虎通》,盛传孔子生有七露,即鼻露孔、眼露睛、口露齿、耳露轮,又耳、鼻、眼为双配,故称“七露”,从吴道子所作孔子行教像来看,确有此态。孔府所藏宋人摹吴道子绘孔子司寇像(实为明人所绘),孔子戴司寇冠,半身,大耳满须,睁目斜视,露牙裂唇。画的上部有宋高宗御制孔子赞文。

孔庙大成殿内所塑孔子像的容貌大体与孔子行教像接近,身上配以冕二十旒、服十二章,即为西周王服。孔子的这种形象是封建统治者神化的结果。类似于一般庙宇的坐神如土地爷等,这与真实的孔子出现了多大的反差呢?不言而喻!那么,孔子究竟是个什么长相呢?笔者就这一问题依据所掌握资料,提出见解如下:

1          历史流传的孔子形象是神化的结果,绝非孔子本人的相貌。

2)种种迹象表明:孔子是一个体格高大,仪态端庄,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首先,孔子不应该有须发浓浓的络腮胡须。以“胡”称谓胡须是较晚的事。“胡”字本意是指动物颔间下垂的肉,《说文解字》“胡”下注曰“牛颔垂也,从肉,古声”。古时中原人称“胡子”为“须”,“须,面毛也,从页从彡,凡须之属皆从须”1原始华夏人胡须很少,而北方人较多。因北方少数民族长期生活在寒带地区,毛发发达,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因颔下多毛发,类似于动物颔下之肉,故被中原人称为“胡”,古时中原人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人”即因于此。春秋时期的中原一代基本上保持了原始华夏人的纯正血统,故而不可能有大络腮胡子。战国以后,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经常骚扰中原北界,加之秦国长期居于西北少数民族区域,因此出现了极少部分的络腮胡子,这是事实。如秦兵马俑一号坑出土的武士俑,极个别具有络腮胡。但保持原华夏血统的中原各地,基本上不存在这种状况。《中国美术简史》2的附图中,所有战国以前的人物造型均无胡须,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人物御龙帛画的人物有微胡3河南洛阳烧沟61号墓属西汉晚期,墓室壁画有“二桃杀三士”,画面12人,其中2女,男性老者4人中,2人无须,2人有微须4,同时期的洛阳八里台汉墓壁画“迎宾拜谒”,画面5人,全部男性成人,除1人有唇下微胡,其他四人全无胡须5,在古代遗址中发现的人物形象,越是靠北方,胡须越多,如河北望都1号汉墓的墓室壁画中,唇上有浓胡,微腮胡6,而在辽宁金县营城子汉墓的壁画有门吏二人,均有较长的络腮胡,宽度达两耳之间接下巴7。在山东一带发掘的汉画像石刻中,很少有留胡须的人物形象,个别人物有胡须也仅仅是微胡。华夏人尊黄帝为始祖,在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中有黄帝的人物造型,无胡须。即是一证。

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各民族进行了历史上的一次大融合,以后北方及中原一带便开始有了较多的络腮胡。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山东一带,其祖先为宋国贵族,应该是纯正的华夏人,因此不应有那种很大的络腮胡。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孔子形象是武氏祠东汉画像石刻中的“孔子见老子图”,老子无胡须,孔子唇下似有胡须,也似无胡须,至少没有象后来孔子像那样的胡须。

孔子之孙孔对此说的更为准确,《孔丛子·居卫》记载了子思(孔)到齐国,齐君以嬖臣“美须”戏曰:“假貌可相易,寡人不惜此之须眉于先生也”。子思回答说:“非所愿也。所愿者唯君修礼义,高百姓,……若此不须鬣,非所病也。且吾先君生无须眉,而天下王侯不以此损其敬。”由此可见,孔子的确无胡须。

其次,考孔子父亲叔梁纥应是仪表出众的人物。《左传》记载了鲁襄公十年,鲁人从晋伐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陬人纥抉之以出门者”。正义曰:“纥,陬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纥也。”8《孔子编年》言纥“以勇力闻诸侯”。《孔子家语》载:

 

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颜氏征在……

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征在。颜氏谓三女曰:“陬大夫虽父祖为卿士,然先圣王之裔也。今其人身长九尺,武力绝伦,吾甚贪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征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

 

《孔子家语》是魏人王肃所作,后人对此记载多有疑问。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言:“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对此,历来贬者甚多,《史记·索隐》解释说:“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有关叔梁纥与颜氏的结合说法甚多,总体来看,其重点就是对“野合”的认知问题。但不管怎样说有几点是清楚的:(1)叔梁纥在娶颜氏之前已有妻施氏,施氏生九女;有妾,妾生孟皮,即孔子的兄长。(2)叔梁纥娶颜氏时约为六十六岁,而颜氏约为十六岁,属老夫少妻。(3)叔梁纥与颜氏为野合,无论后人对“野合”怎样去解释,都无法否认叔梁纥与颜氏的结合有不合乎“礼”的地方。(4)叔梁纥身高九尺,勇力过人,假定《孔子家语》有所依据,则纥深为颜氏父所景仰而“贪之”。因此我们可以窥视到叔梁纥体骼高大,身体健壮,武力绝伦,虽年已六十多岁,仍不减男子汉的魅力,颜氏征在能够甘愿背“礼”而随其“野合”,且不说叔梁纥已有妻妾儿女,单就其行为而言,就足以证明叔梁纥的仪表出众了。颜氏征在十六岁与老者野合,尽管《孔庭摘要》上有“颜氏幼女名征在,生而有贤德,愿应其求”的记载,但“野合”的本身确有越“礼”之数,小女子敢越“礼”而为之,可见其应为佳貌性情中人。这里绝非含有对颜氏的诋毁之意,叔梁纥去世后颜氏约二十岁守寡,含辛茹苦把孔子养育成人已充分体现了其贤德所在了。又孔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崇“孝”道,亦可直观孔子对其母贤德的认可。在这里笔者是通过此据来证实孔子的父母仪态具佳。医学上已经证实,人的仪态和智商都有遗传的基因。孔子父母的较佳仪表和容貌,便为孔子的美男子形象奠定了基因基础,尽管这种基因的遗传不是绝对的,但至少它提供了孔子成为美男子的可能性。

再其次,《孔子家语·本姓解》记孔子十九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这时孔子在鲁国已小有名气,孔子十七岁时,鲁大夫孟子临终前告诫其嗣懿子:“孔丘,圣人之后,……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子死后,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孔子处学礼9。孔子少时曾担任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理畜牧)等官职,在鲁国属“士”一级贵族。一个以好礼著名的鲁国贵族小吏,从宋国娶来一位夫人亓官氏,可想亓官氏必是一位品德优秀、相貌极佳的女子。历史文献对亓官氏的记录几乎没有。但根据孔子当时的情况看,如果亓官氏没有较好的人品与容貌,孔子绝不会从遥远的异国将其娶来为妻。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品、容貌具佳的妻子,在孔子眼中也并非真正的看得起。《孔从子》、《礼记》等文献及其注疏中多言孔子曾经“三黜其妻”,孔子对妻子的要求非常严格,假如孔子的容貌象文献所述的那样丑怪神异,那就不可能对其妻有“三黜”之举。因此完全可以说,孔子无论在人品、才能、容貌上都不逊于亓官氏,尽管亓官氏品貌具佳,才可能有“三黜其妻”的可能性。由此可以证实,孔子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是一位体貌具佳的美男子。

最后,孔子在卫国见南子的故事更能说明问题。《史记·孔子世家》载: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

 

《论语·雍也》也记载“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其疏曰:“南子,卫灵公夫人,淫乱而灵公惑之。……”子路不说者:子路性刚直,未达孔子之意,以为君子当义之与比,而孔子乃见淫乱妇人,故不说乐。夫子矢之者;矢,誓也。以子路不说故,夫子告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者,此誓辞也,予,我也。否,不也。厌,弃也。言‘我见南子所不为求行治道者,愿天厌弃我!’再誓之者,重其誓欲使信之也。10

南子又称夫人,原是宋国贵族的女儿,相貌极佳,风流妖冶,秽乱宫掖,是历史上著名的放荡女流。当她得知孔子在卫国时,便主动邀请孔子会面,并把宫室和自己装扮一番。孔子行完礼后,南子则在帏帐内主动回礼,足见南子对孔子颇有好感。孔子拜见南子回到住所后,向弟子们说明了实情,但孔子身边最亲近的弟子子路确不相信他,气得孔子指天发誓:“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这再次证明了孔子只有具备了内在和外在的双重魄力才会产生如此的情景。假使孔子长得象“七露”之怪异者,南子不可能对孔子有如此的兴趣,更不会使子路“不说”了。子路为何不相信孔子呢?因为南子是个淫荡女辈,而孔子又具有翩翩风度和极佳的相貌,所以当孔子拜见南子后,不管怎样解释,子路就是不相信,他怀疑南子对孔子一定有什么越礼之处,因此“不说”,孔子说不清楚,只得指天发誓说:“我如果有什么越礼的地方,天不容!天不容!”

而事实上,南子对孔子确有好感,在南子见完孔子后不久,南子与卫灵公同车,让孔子为次乘,“招摇过市”,更加表明了孔子出色的外在气质在南子心目中的份量之重。如果孔子长得如“七露”怪异,南子不可能与其比车而行并“招摇过市”了。由此可见,孔子定是品貌具佳的风度男子。又孔子见南子时已经五十多岁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孔子能够如此打动一个淫荡妇人的心,可想孔子是个什么样的风度和容貌了。因此说,孔子是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是毫无疑问的。

至于孔子的具体长相,已无法考证,孔子后裔多以晋顾恺之所作先圣小影为孔子真像,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皇帝到曲阜,见孔子像较多,且相貌不一,问哪幅最象孔子,衍圣公孔毓圻回答说惟行教小影为最真,乃当年端木赐篆写,晋顾恺之重摹。《孔氏族庭广记》先圣小影:“今家庙所藏画像,衣燕居服,颜子从行者,谓之小影,于圣像为最真。近世所传,……皆后人追写,殆非先圣之真像。”究竟先圣小影与孔子真实相貌有多少误差,确不得而知了。《家谱·先圣小影》说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夫子温良恭俭让,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善传圣人之神。”其它有载孔子体态、相貌的文献还有许多,如《庄子》、《世本》、《荀子》、《吕氏春秋》、《孔从子》、《淮南子》、《孔子家语》等约数十种,说法各一,而又有雷同,甚至有些互为矛盾。因此,就孔子具体的相貌而言,已无法确知了。我们可以证明孔子是个美男子,也只能是证其事,而不能描其像了。

此证孔子貌美,对于研究孔子的生平有一定的辅助意义,还孔子一个本来面目也是求真求实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这里并非否定传统孔子相貌的存在意义。传统孔子相貌已被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所认同,将仍会以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突出形象流传下去。

 

 

注释:

1 《说文解字》·汉·许慎撰·中华书局影印本

2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 《中国美术简史》附图28

4 《中国美术简史》附图31

5 《中国美术简史》附图32

6 《中国美术简史》附图34

7 《中国美术简史》附图33

8 《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华书局影印·1946

9 《史记·孔子世家》

10《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中华书局影印·第2479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8 - 09 - 30
点击次数: 362
孟祥才,1940年生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师从侯外庐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先秦秦汉史研究工作。近日,在第六届中国临沂东夷文化论坛期间,孟祥才教授接受齐鲁晚报记者专访,就东夷文化、齐鲁文化与儒学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齐鲁晚报:近期,曲阜尼山论坛、临沂东夷文化论坛、外交部全球推介等一系列和山东有关的文化盛事密集...
2018 - 09 - 12
点击次数: 297
鲁国请回孔子为什么没有任用                                                    ...
2018 - 09 - 14
点击次数: 462
曲阜孔庙建筑的思想文化内含 彭庆涛 曲阜孔庙,是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庙宇,自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起,历经两千多年七十多次重修扩建,到清代形成了最后的规模,占地9.6公顷,有建筑104座,碑刻1172幢,古树1250余株。规制宏伟,气势巍峨。它不仅是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 &#...
2018 - 07 - 17
点击次数: 138
《论语·学而》首章本意探析刘岩《论语》是一部孔子部分弟子,乃至弟子之弟子们按各自记忆与理解而辑录的以孔子言论为主线的书籍。其内容反映了孔子思想,汉时给它打上了儒家标签,而逐渐成为治世主导经典。但孔子思想并不等同于后世儒家文化,后世儒家为我所用歪曲了孔子的本意,给其附着了太多令人讨厌的糟粕,这是至今有许多人还没明白的问题。一、《论语》的底色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史称礼崩乐坏,在鲁国礼乐制度虽...
2018 - 07 - 12
点击次数: 343
“孔林三宝”寻踪                                      孟继新        孔林是孔子和孔氏家族的共同墓地,这里绿树成荫、...
2018 - 07 - 04
点击次数: 158
乾隆皇帝的女儿是否下嫁孔府孟继新     在曲阜,有关乾隆皇帝女儿下嫁孔府的故事广为流传,且有许多版本,至今,成了一个理不清的谜团。    其一,尊孔崇儒说:乾隆皇帝一向尊孔崇儒,为更大程度地满足这一心理,他决定与孔府联姻,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孔府。当时满汉不能通婚,为了避开这个族规,乾隆又将女儿寄养在大...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11 - 04
11月3号,彭门创作室在曲阜迎宾馆(机关招待所)召开会议,与中国孔子网一同向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科书示范教学视频拍摄的各位老师颁发聘书。 会议首先由彭门创作室导师、中国孔子网学术顾问彭庆涛先生总结上一阶段的教学视频录制工作,他对参与此次拍摄的老师、同学和工作人员给予了高度评价。然后彭教授向各位讲师颁发了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网络传播中心、中国孔子网下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讲师”聘书。同时,参与拍摄的各位同学也荣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证书。 聘书颁发完毕,各位公益讲师均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教学视频拍摄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另外,各位公益讲师也都表示志愿加入彭门创作室讲师团,为传统文化研究和普及贡献力量。 据悉,此次拍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示范教学视频部分已经进入后期制作,将于明年向广大在校师生开放,对于中学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展大有裨益。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彭门创作室导师和弟子代表,以及中国孔子网和曲阜鲁扬学校的各位同仁。 为吴兆灵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明鹏老师颁发聘书为颜保华老师颁发聘书为姬晓灿老师颁发聘书为朱宁燕老师颁发聘书为束天昊老师颁发聘书为张勇老师颁发聘书为王新莹老师颁发聘书为刘建老师颁发聘书曲阜鲁扬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志愿者”集体合影
2
2020 - 04 - 04
今日清明 | 悼念逝者清明由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一、祭祖清明节在公历04-06日,拜清(清明祭祖)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至后10天,有些地方的拜清活动长达一个月。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二、踏青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
3
2021 - 10 - 13
“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侧记 2021年10月9日下午,曲阜彭门创作室的“彭门讲坛”开讲仪式暨杨朝明导师首讲交流会在曲阜迎宾馆召开。出席此次交流会的有彭门导师杨朝明先生、彭庆涛先生、孙永选先生、高尚举先生、吴泽浩先生、张仲亭先生以及众彭门弟子。在交流会中,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讲解,并与彭门弟子进行了学术交流。此次交流会是彭门创作室筹备已久的,旨在让彭门弟子和社会大众了解、学习齐鲁文化,将齐鲁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这次交流会,可以提高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树立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交流会一开始,彭门创作室导师彭庆涛先生就视频连线著名画家吴泽浩先生和著名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两位先生为此次交流会致辞并预祝交流会圆满成功,张仲亭先生还赠与杨朝明先生书法作品《望岳》一幅。接下来,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和中国文化自信进行了讲解。杨朝明先生先是讲了齐鲁文化与当前中国实际情况的关系,突出强调了齐鲁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潮流中,齐鲁文化占据重要地位。其次杨朝明先生就齐鲁文化与人的“成人”进行了论述,讲述了“道”对于人的“成人”的重要作用,用“道”去指引人,为人的成才指明方向。最后为学生的成才提出三个阶段——知止、明礼、诚敬。最后是杨朝明导师与彭门弟子现场问答互动,师生间进行了热烈的学术交流...
4
2023 - 09 - 26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弟子三千,各有所成。《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历代帝王对于孔子的教育贡献亦多加褒封,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追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追尊孔子为“太师”。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厘定祀典,认为“尊孔子者,尊其道也,道之所在,师之所在也”(《阙里文献考·卷十四》),故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清朝康熙皇帝专门为孔子御制一通“至圣先师”石碑,1684年还亲至孔庙拜祭,手书“万世师表”匾额。如今,台湾、香港等地将每年9月28号的孔子诞辰日定为中国教师节。那么,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又有过哪些老师呢?先来看看孔子关于“师者”的一些谈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所有这些足可见孔子是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圣贤。他的弟子子贡也曾谈到孔子不师常师,贤者皆可以为师。《论语·子张》:“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5
2024 - 03 - 09
社区里的孔子学堂让文化走“新”入“心”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组织发起的“孔子学堂” 落户济南舜耕街道办事处舜华社区,这是全国首家“孔子学堂”,也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公益文化品牌项目建设的起点。目前,孔子学堂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17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3300家。“孔子学堂能把大家集中到一起,用文化吸引居民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这对于基层治理是很有益的。”志愿者张潇说,新的一年,他们打算把学堂建设和当地的舜文化进一步结合起来,让文化资源、文化传承人发挥优势,“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新绝对不应该局限于一时一地。以孔子学堂为载体,我们要让自己的文化走出山东、走出国门,把传统文化用更多更好的形式讲给大家听。”社区孔子学堂守护基层的文化温度,在旧岁新年交替之际,为社区群众搭起文化传承的桥梁,让传统文化在此代代接续、薪火相传。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廉洁品牌入选省直机关近日,省直机关纪检监察工委印发了《清廉致远——省直机关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品牌》一书,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廉洁文化品牌成功入选。此书是为了展示省直机关廉洁文化建设成果汇编而成,收纳了23个省直部门廉洁教育阵地,38个廉洁文化工作品牌、19项廉洁文化建设特色工作。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入选的工作品牌有“清风儒家 谦谦君子”廉洁文化品牌、孔子博物馆“文物话清廉 鉴古沐清风”廉洁文化品牌,孔子博物馆廉洁教育体验基地入选...
6
2024 - 04 - 13
哀鸿长唳 慨当以慷--《徐悲鸿诗集序》先师徐悲鸿,以磅礴高尚之画士,为一代艺坛之宗师,生周处事蛟之邑,禅国山碑之乡,养蒙正于童年,肄西画于巴黎。时逢阽危,中原多离散之民,鲁苏有包胥之妇,师以画笔写《徯我后,后来其苏》《田横五百士》又写骏马成天闲十二,冀北空群,渥洼汗血,惊世绝伦。今沪上学人王震,尽毕生搜索之力编为《徐悲鸿诗集》一帙,嘱序于余,因为援笔而论之云:先生未必以诗人自期,然观其《词》二首、《革命歌词》四首,不觉悚然震荡于胸中,盖先生热血沸腾,激情满纸,非林下隐逸之音,乃忧国济世,悲生悯物,抗行陈亮、陆游之爱国诗人也!其诗曰:“丕显美功恃后继,不征不战何所待,旷观大地谁有为,旋转乾坤中国事,百年悔懈怠。誓从中华民国八年五月起。”先生寄情离骚,所赋《招魂两章》其一云:“恭奠香花沥酒陈,丕显万古国殇辰,星河耿耿凄凉后,魂兮归来荡寇氛。”诗写于倭寇入侵华夏之后,先生为守土赴死烈士而招魂,流离奔走,赋此国殇,频年哀戚而自不自胜也。先生咏马诗,以《霜草识高秋》为最佳,“伏枥宁终古,穷边破寥落,风尘动广漠,霜草识秋高,定溯河源住,冯夷会见招,微能奔走耳,未死未辞劳。”先生所咏题马诗甚多,此诗未作壮词而为壮词,未言壮志而有壮志在,故为咏物诗之最佳者,所谓托物面兴怀也。“风尘动广漠,霜草识秋高”,尤为佳句。先生毕生颠簸,独多忧国之思,故山水之诗少作,偶有题《沉吟》云:“天地何时毁,...
7
2024 - 07 - 13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1],则[2]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3]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Mencius said to the king Xuan of Qi, “Suppose that one of Your Majesty’s ministers were to entrust his wife and children to the care of his friend, while he himself went into Chu to travel, and that, on his return, he should find that the friend had let his wife and children suffer from cold and hunger; —how ought he to deal with him?”The king said, “He should cast him off.”Mencius proceeded, “Suppose that the chief criminal judge could not regulate the officers und...
8
2018 - 11 - 16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日前,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张仲亭书法作品“《论语》仁句选录”入驻尼山圣境大学堂。在9月份召开的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张仲亭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系列讲话”作品曾一度迎来中外学者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其实,在会议举办地尼山圣境大学堂,张仲亭先生的书法作品还有很多呈现,其中蔚为大观的便是位于大学堂仁厅的“《论语》仁句选录”。据悉,仁厅作为大学堂中央主厅,和“义、礼、智、信”四个配厅共同阐释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仁”厅两侧有20根巨大包柱支撑,包柱外表金丝楠木上的阳文镌刻便是由张仲亭先生书写的“《论语》仁句选录”。《论语》二十篇中有五十八章的109处谈到仁,本选录作品共计2211字,全面呈现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孔夫子的哲言通过仲亭公的书写展现给四海友人,书法和哲理在气势恢宏的仁厅中相得益彰,中华艺术和儒家思想在璀璨的灯光下交相辉映,观者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据了解,张仲亭先生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他自幼酷爱书法,学书60余年,以创意举办“一山一水一圣人”大型书法系列展而声名远播。他题写的“天下第一泉”被济南市申请注册成宣传图标;他书写的泰山碧霞祠对联,20多年来一直悬挂在碧霞祠碧霞元君两旁受万人瞩目;特别是2009年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大碗幕”上选用了他的书法《望岳》,成...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