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仲子墓

日期: 2024-07-27
浏览次数: 0

孟仲子墓

刘国成  尚树志  王彬

 

    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距今两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孟子的后人围绕孟母墓结冢而葬,  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墓群,这就是今天的孟母林。在孟母墓南的20米处,还有一座墓,墓前有碑,石碑较新,碑上刻有行书“新泰伯孟仲子墓”几个字,下署“二零零六年清明孟蒙书”,可知石碑是孟氏后人新立。此碑与其他的石碑相比,要大许多,碑额高100厘米、宽114厘米、厚36厘米,碑身高241厘米、宽106厘米、厚31厘米。碑首正中还刻有正书“亚圣”二字,浮雕二龙戏珠,回纹边饰。按石碑的规格,足见墓主孟仲子应是孟氏家族中地位很高的人。

    查阅史籍,发现关于孟仲子的记载比较混乱,有人说新泰伯孟仲子是孟子的从弟,也就是现在说的堂弟。但在《三迁志》、《孟子世家谱》“二代仲子,三代睾。”明确记载,孟仲子就是孟子的儿子,是孟氏二世祖,而孟睾是孟子的孙子,是孟氏三世祖。

    在明《邹志》中,记载孟仲子时是这样说的:“孟子之从昆弟也,有要孟子造朝之事。按仲子,赵岐注谓孟子从弟,朱子因之。《孟子世谱》则谓是孟子之子,序为二代。谓尝从公孙丑学。于文定《府志》又谓孟子子睾,从公孙丑学。而《世谱》又以睾为三代,不知何据。”很显然,孟仲子是“孟子从弟”的学说,是沿袭的赵岐的观点。赵岐虽是东汉经学家,他著有《孟子章句》,是今存《孟子》的最早注本,但他的孟仲子系“孟子从弟”观点,没有详细的出处,后人对此都很质疑,而孟氏的后人,仍尊孟仲子为孟氏二世祖。可见这墓中的人应该就是孟子的儿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尊为“亚圣”,受母亲的影响,孟子对爱子的教育也是很严厉的。孟仲子自幼便跟着父亲孟子读书识字,学习诗书礼乐,研读经典,年少时便已经很有学问,四邻都很称赞。孟仲子也觉得自己也和父亲一样是可以向人传授学问和道理的。孟仲子从小很孝顺,很听从孟子的教诲但随着自己的学问日渐增长,会有些骄傲的心态,孟仲子和孟子发生了一次冲突。

    在《孟子.》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孟子将要到齐国朝见齐王,向齐王陈述仁义的道理,但齐王派人前来说:“寡人本来是要见你的,因为偶感风寒,所以不能再被风吹到,今天不能见你了。明天早晨将会上朝,到时候不知道能否见到你啊?”孟子回答说:“很不幸,我最近也患了病,恐怕不能到朝堂上了。”使者听完之后立马赶回齐国向齐王汇报去了。

    第二天,孟子便叫着自己的学生公孙丑,准备到东郭氏那里去慰问。公孙丑赶忙劝阻说:“昨天您对齐王的使者说自己有病,推辞上朝,今天再去拜访东郭氏,恐怕不好吧?”孟子说:“当初有病,今天病好了,为什么不能去拜访呢?”孟子便离开家,去拜访东郭氏去了。不巧的是齐王又派使者来了,原来齐王听说孟子患病,便命人带着医生一起来看望孟子,并为孟子前来治病。

使者来到之后,孟子的儿子赶忙出来迎接。使者未发现孟子在家中,便赶忙询问孟子在哪里,好让医生为他诊治,病好了,好与齐王见面。孟仲子心里一时很慌乱,心想这可是欺骗齐王啊!但孟仲子还是很快镇定下来,之后便从容地回答使者说:“当初得到齐王召见,我父亲就应该前去上朝,可是因为父亲有病,不能前去上朝。今天,父亲的病稍微好了一点,前往朝廷上去了,但我不清楚父亲能不能到朝堂上。”使者转念一想,恐怕这时候孟子早与齐王倾心交谈,只好回去复命了。

孟仲子看使者走了以后,立马前去找孟子,在路上正好遇见正要回家的父亲。孟仲子赶忙上去拜见父亲然后说:“父亲,请您不要回家了,去朝见齐王吧。刚才齐王使者带着医生来给您看病,我说您已经一早便去了。”孟子听后并没有生气,反而表扬了孟仲子,觉得自己的儿子很机智,对孟仲子说:“我昨日已说了,有病不能去,所以我们还是回家吧。”孟仲子却说:“齐王听闻父亲有病,当即便派人来问候,对父亲很尊重,请父亲还是去见齐王吧。”孟子见这种情况,觉得自己的儿子无法理解自己,想回家,儿子又坚持不让,迫不得已就到朋友景丑氏家去了。

到了景丑氏家里之后,孟子便将这件事情告诉景丑氏,觉得自己的儿子很不孝,景丑氏对孟子说:“在家庭中有父子之间的礼数,在家庭之外 有君臣之间的礼仪,这是做人最重要的伦常秩序。父子之间的礼数以恩情为主,君臣之礼以恭敬为主。景丑看到了君王对先生的敬意,没有看到先生对君王的敬意。”孟子说:“你怎么和我儿子一样看呢,齐国的臣子没有把仁义之道跟他们的君王去说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之道不美吗?他们的心里想的应该是他们的君王不会跟他们谈仁义的道理,最没有敬意的是这样。如果不是尧舜之道,我不会向齐王陈述的,所以,齐国的臣子没有能像我这样对齐王有敬意的,您和我儿子一样都没体会到我的用意”。景丑转而笑着对孟子说:“孟仲子聪慧懂事,以后会很好继承您的学问的,您还是要和他说清楚的。”孟子听后立即回家,与自己的儿子解释清楚,并向孟仲子道歉,孟仲子很惭愧,说:“自己没有父亲的大智慧,误会父亲了。”父子俩倾心交谈直至第二天早晨。孟仲子以后更加发奋读书,终成为一个学士很渊博的人。

    孟氏后人对于孟仲子很是尊崇,尊他为孟氏的二世祖。到了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当时的朝廷为了表彰孟仲子的功绩,封孟仲子为“新泰伯”,并在孟庙跟随孟子一起被大家祭祀,享受后人崇敬。到了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帝为了表示对孟仲子的尊崇,改称为“先儒孟氏”。孟氏后人虽经千年却依旧缅怀自己这位祖先,中国的历史悠久的古老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

儒家的仁义道德经历千载,深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在生活中时刻都在传承着儒家的精神。

孟仲子勤学谦逊,敢于质疑的精神使后人倍加赞赏。他的机智聪慧,应当是在繁杂的社会中立足的方法,他爱护父亲的仁孝是每一个做子女的应当学习的榜样。谦虚、机智、好学,也应当是取得成功必备的条件。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