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府门神

日期: 2024-07-27
浏览次数: 0

孔府门神

                       彭庆涛 孟继新

 

孔府每年过春节时,都要在各门上张贴门神、春联。

孔府门神,别具特色,与民间不同的是,孔府有自刻的印版,届时有专门的户人进行刷印并进行张贴。其种类比民间的多,尺幅比民间的大。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印制、张贴程序。

现在,孔府里依然还保存着印制门神的明代印版。

孔府中、东、西院有五百余门,主要门上,有特制的木框,届时将贴好的门神,直接挂上即可。一些偏门小房,则直接贴到门板上。

门神分文、武两类。文门神多为“加官进爵”、“加官进禄”、“加官进福”等内容,武门神多为铠甲武士,厉目守门。印制门神的木刻印版,系明代雕刻,一直沿用至清代。

孔府专门印刷门神的叫“门神户”,世代专为孔府印刷门神,孔府拨给十亩粮饭地自种自吃,另外印刷门神时,还要贴补给一定的费用。印刷完成后,负责在孔府各门上张贴。

孔府贴门神,有一个特点,每当在贴门神画时,旧门神不揭掉,每年将新门神复盖于旧门神上面,年深日久,叠压重重。1956年经故宫博物院揭裱,证实,上层是清代的,最底层是明代的。皆装裱成册页,盛二盒内。大盒门神比较完整,共72页,其中武门神纵96厘米,横55.5厘米。小盒门神是残陨不全的门神,计装成10页。

孔府过年不单单张贴门神和对联,另外还有一个繁索的过程。早在年前就开始准备起过年用的物品。过年用品多由户人送进府中,如“花户”筹办府中用的纸花、绢花、蜡花、绒花,“牛户”负责筹办祭孔用的全黑色的公牛,交“屠宰户”负责宰杀;“猪户”、“羊户”、“木柴户”、“豆芽户”、“扫帚户”等,各自按惯例筹办自己负责供应的东西,若有增减,事先会有通知。各户将物品按时送交孔府后,由府内执事验收,或入库,或交有关户人及作坊制作。

腊八是孔府忙年的第一个高潮,平时仆人和当差的人员大都回家吃饭,这天要留在府内吃饭。为做腊八粥,临时支起大锅,熬三大锅“腊八粥”,凡是当差的都来喝“腊八粥”。

腊月十五,开始洒扫庭除,各房内外,庭院各处,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换椅垫、换宫灯。打扫完,便开始“蒸壮”,也就是蒸过年的年货,有:花糕、粘糕、豆包、糖包、花卷、馍馍等。这些年货大小各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有上供的,有人吃的,有上宴席的,区别很细。

腊月二十三日。这天是祭灶的日子,也就是送灶王爷上天去汇报工作。在曲阜曾流传“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民谚,人们对灶王爷特别恭敬。孔府里每到这时,派专人,并有多名吹鼓手,吹吹打打前去祭灶。祭完灶王,便忙于铺红毡、搭彩棚。前上房院子里搭“天地楼”,立“朝天竿”。“天地楼”是供天、地诸神用的,里面摆许多香案。“朝天竿”是过年挂“天灯”用的。竿高三丈有余,刷红漆,竿上边有绿花顶和三角钩,钩上挂大红灯笼,这盏灯一直亮到正月十五。因为朝天竿很高,全曲阜城都能看到这盏天灯。

年三十这天,是贴门神、对联,摆放各神灵牌位的时候。孔府的各院的大小门、房屋的里外门,都要换新门神、新对联,甚至包括府外的车栏、马号、东场、西仓等。

武门神成对。一幅人面向左,白面长须,眉目清细,背插帅字旗,戴貂蝉笼巾,红缨,著红色团领袍,配兽吞口铠甲,玉带佩剑,手捧托盘,内置铜爵,梁冠,喻意加官进爵,身后立士兵一员。一幅人面向右,红脸长须,张眉睁目,背插将字旗,戴盔帽,插蓝缨,著团领蓝袍,配兽吞口铠甲,玉带佩剑,身后立士兵一员。

武门神为守门二将。大门二门贴大武门神,旁门院门贴小武门神。

文门神成对。头戴乌纱帽,白面长须,身穿团领红袍,地为如意云纹,中间为鹤补,佩玉带绶。左手斜抱笏板,右手托盘。盘内置一卧鹿者,名为“加官进禄”;置桃者,名为“加官进寿”;身旁带一童子者,名为“带子上朝”;有加官前一童子抱瓶,瓶内插三戟,名为“平升三级”;有的加官前有大小童子数人,名为“子孙满堂”;有的加官带一童子提玉磬,磬上刻一“吉”,名为“吉庆有余”;有的童子提戟前行,名为“太师少保”。

文门神多贴在内宅房门,或里门、偏门上。

孔府门神的意义各有不同。武门神是用以驱邪避灾的,文门神是祈福纳祥的。这对满足人们的择吉心理,制造祥和的节日气氛,是非常必要的。

门神,顾名思义即为“护门之神”,其历史可谓久远,早在先秦时的《礼记》中,就有礼门神的记载。但此时的门神尚无具体物象所指。以后才逐渐形象化,出现了“桃人”,两位捉鬼的门神。

后来,门神多绘两位神将,一曰神荼,一曰郁垒。《论衡》引《山海经》云:“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神荼是白脸,喜相。郁垒是红脸怒相。

孔府门神原来都是手绘的,明时,已改成木刻印板印制,就是“木刻版画”。在中国,木刻版画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宋元时,已到了一个比较普及的程度,《梦梁录》中记载汴京的“诸色杂卖”中,有“日供打香印者,时节即施佛像等”,“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另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京,“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可见当时,木刻版画的应用之广泛。

明代,木刻版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采用了套色彩印技术。各地的木刻版画,以其朴素的形式,浓厚的地方特色,通俗的题材内容,反映着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深受群众的欢迎。但是明代的印板,保存到现在的却为数不多。象孔府保存至今的明代门神印板,确实为这一时期发达的印刷业,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进入清代,为了医治战争创伤,清代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恢复生产和正常的社会秩序。各版画生产地,也迅速恢复了生产和销售,以应风俗之需。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生活逐步好转,业余生活慢慢地丰富起来。安居乐业,发家致富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除大量生产的门神、纸马以外,各地还适应当时的形势,创作了不少有新意的年画。

孔府门神的印制过程较为复杂。在印制完墨线后,还要套印彩色,而且细部还要人工敷色,使之更具质感。整个过程工艺精致,线条遒劲流畅,色彩艳丽浓重,对比强烈。人物细腻传神,衣饰富有质感。这种门神叫做细门神。不进行人工敷色的叫粗门神。

门神印制完后,再沿外轮廓剪下形象,然后贴到糊满大红纸的木框上。

孔府的“门神户”,是专为印制门神和张贴门神而设立的户人。“门神户”自明代,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直都在孔府供役。

门神是我国民间最受信仰的神祗之一。门神的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多,在民间诸神中是很突出的。门神从其诞生之日起,即傲立于千家万户的大门之上,抖尽了威风,历二千余年,至今不衰。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