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乐器——琴

日期: 2024-07-27
浏览次数: 0

喜凯 孟继新 

琴,是祭孔典礼中的重要乐器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弦乐器之一。

曲阜孔庙自明代以来,一直沿用七弦十三徽形制的古琴。在乐悬中将古琴置于特制的琴桌上。孔庙雅乐中的古琴素居“堂上乐”的席位,是演奏旋律的主要乐器之一。从遗存琴谱中可知,自明代以来,其琴调、琴序、徽位、指法等均已固定。

在祭祀雅乐中,对于古琴的奏乐,有别于演奏俗乐的要求。因为祭孔音乐是承袭古代“中和之乐”。古代中和乐派历来以取“天地之中气”为祭祀作乐之本。所以,为了追求所谓的“中声自出”而定有“中徽为君”之规。如《圣门乐志》曰:“八音以丝为君,丝以琴为君,而琴以中徽为君,中徽者,第七徽也。其位黄钟,中声寄焉。若求其中,则寓于丝之紧慢,紧慢适中,其声自出。是声乃声之元,天地之中气,万世作乐之根本也。”

在孔庙乐悬中配置古琴,是古代雅乐的传统编制。在祭祀孔子的礼乐中有古琴和竹管乐器以及陶埙等相谐晖映,发挥了它的独特性能,使庄重古朴的祭祀乐舞增添了肃穆和雅的音乐色彩。因此,孔庙乐悬中的古琴数量,历来处于“领衔”地位,可谓古代雅颂乐舞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乐器。

琴,亦名瑶琴、玉琴、素琴、绿椅、焦尾等。《乐记》中说:“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周时的制琴水平已很可观。《诗经·定之方中》有:“椅桐锌漆,锾伐琴瑟”之句,是说制琴所用材料。椅,属梧桐一类,青色;桐,即梧桐;锌,属楸类;漆,漆树。其中桐锌在以后数千年中,一直被当作制琴的理想木材。

琴的各个部位都有称谓,如:“龙池、凤沼、乘露、弦眼、琴轸、凤眼、护轸、琴尾、雁足、琴徽等。琴面用桐木,属阳,琴底用锌木,属阴,取阴阳相配之义。面圆像天,底方像地。宽六寸,象征六合。长三尺六寸,象征三百六十日。徽十三,应律吕象征十二月;余一象征闰月。弦有三种节声:自尾至中徽为浊声;中徽至第四徽为中声;上至第一徽为清声,始于黄钟而终于应钟。文上叫池,池即水,取平之义。琴前宽后窄,象征尊卑。

龙池八寸,象征八风。凤沼四寸,象征四气。腰腹四寸,象征四季。龙池,指龙潜伏在此,出则兴云雨而泽万物,有如君主之仁。凤沼,南方的珍禽,沐浴后归来,自洁其身,有如群主之德。琴轸,以其急于发令,很快以成礼。轸侧有凫掌二所,有护轸之功而合制。琴底有雁足,用枣木,表其赤心。

纵观中国琴的发展史,可以说历代制琴名家辈出。汉有蔡邕焦尾名世,隋有赵取利,唐有雷霄、雷盛、雷威、雷班、雷文、雷迅及沈镣、张越、李勉等。大中进士金儒、僧人三慧也以制琴名世。宋代制琴设官,长短大小均有定制,故名官琴,不合规矩的称为野琴。宋代的制琴名手有蔡睿、朱仁、济道士、卫中正、赵仁济、马希先、马希仁、金公路、金渊、陈弯道、严樽、马大夫、梅四官人、龚老。元有严古清,及元末明初的施溪云、施谷云、施牧州等。明代有成化年间的丰城之,万隆、弘治年间的钱塘人惠祥、高腾、朱致远、祝海鹤等。这期间尤以施、朱二氏所制琴最多,今日可得见之佳琴,皆二氏所造。

琴是我国一种古老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弹弦乐器,也是我国乐器的主要代表,影响极大,因而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常常成为士大夫抒发感情的高雅乐具。

琴的历史当上溯至3000年前。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琴是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

据史书记载,琴在西周时期曾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当时它经常与瑟一起演奏,《诗经》中所谓“家弦户诵”、“琴瑟友之”的话就是指此而言,《尚书》中也有“搏拊琴瑟以咏”之说。

春秋末期,孔子曾向当时著名的乐师师襄学琴。《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居卫期间,向乐师师襄学琴,师襄子教一曲,孔子反复操奏,“十日不进”,师襄子言此曲已可,“可以益矣”。孔子不可,言“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过些时,师襄子言“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又不可,言:“丘未得其志也”,欲进一步体会曲作者的胸怀情志。又过些时,师襄子言“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仍不可,言“丘未得其人也”。还要通过反复演奏想见作者的为人风貌。如此反复再三后,孔子“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于是心有所得,言“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根据琴曲志趣,断言是周文王所作。师襄子闻此肃然起敬,“辟席再拜”,言当初自己的老师教此曲时,正是告知曲名为“文王操”。

据东汉蔡邕所撰的十二琴操中,就有孔子所作《猗兰操》的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花叶茂盛,不禁抚琴叹曰:山谷中吹着风,经过这山野,天下如此大,却没有我施展抱负的地方。

由于孔子提倡,琴成了“礼乐”之重器,“六艺”是孔子的重要教学内容,而“礼乐”又是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礼仪。《诗》三百篇,孔子“弦歌之”。《庄子·渔父》也说:“孔子游乎缁帷之林,望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弦歌鼓琴”成了儒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弟子们竟把古琴普及到城镇每家每户。

应当说孔子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少年习乐,中年教乐,老年采乐,晚年正乐。他通晓“八音”,不但创作了“《猗兰操》,还创作了《去鲁歌》、《将归操》、《获麟操》、《畏匡操》、《厄陈操》、《闲居操》、《东武泰山操》、《悲风操》、《忆颜回操》、《丘陵歌》、《拽杖歌》等。孔子不但善歌善鼓,而且知音知律。他的音乐实践活动,音乐理论建树,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由于琴的普及,各个时代都留下了一些著名的琴曲。据学者统计,保存的琴曲有3000余首,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望尘莫及的。

汉代以前的琴曲,除了一些文字描述外,已无法获得其概貌,但从南北朝开始,可以捕捉到一些旋律信息了,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琴谱《碣石调·幽兰》提供了这个条件。唐代的琴曲,以陈康士的《离骚》较有代表性。《离骚》是根据屈原的同名诗谱写的,作品将叙述屈原的坎坷经历与抒发屈原的思想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塑造了屈原这位思想博大精神,品格豪爽高洁,饱经忧患而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志士形象。宋代的琴曲,以《潇湘水云》比较著名。《潇湘水云》是南宋琴家郭沔的作品,表现了南宋王朝即将覆灭的前夕,对祖国美好江山的深切留恋和对国破政衰局面的无限感慨。琴曲描绘景色风物与揭示内心感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泛音多次出现象征水波云影,以滚拂技巧表现江水奔腾,以高低音的交织运用,来渲染乐曲的高潮,表现思绪的跌宕起伏。到了明清时期,琴界日趋活跃,琴家大批涌现,且琴派林立。据统计,从嘉靖年间后期平均三、四年就有一部琴谱集问世。

古琴在古代祭祀仪式中的作用,不单是为了追求其音乐的古典风格和民族色彩,还有古代音乐观念方面的因素。我国古代音乐观点认为,礼乐之振兴,即得教化之功效。而且,认为古琴之声即通天灵,感格于神,又达人心,教化于民。同时还有抑乎淫荡,去乎奢侈,以抱圣人之乐的功能。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古琴会在雅乐中占有重要席位了。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