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四配”之曾子(下)

日期: 2024-07-27
浏览次数: 0

孔庙“四配”之曾子(下)


孔庙“四配”之曾子(下)


郭云鹏  郑双  张品海

 

曾子事亲以孝,为官以廉,《说苑·立节》则记载了他“衣敝衣以耕”的故事。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国君派人封送给他一座采邑来让他修饰仪表,曾子坚决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来送,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您向人要求的,是鲁君献给您的,您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曾参的好品德是足够使他的节操足以保全。”无功不受禄,曾子以实际行动向我们阐释了自食其力的廉洁之道。

《论语·泰伯》载,曾子生病时,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可见他在待人接物方面很是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神态,可谓是危言危行。

曾子终身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观点,即使是临终之前,《礼记·檀弓上》便记载了一件“曾子寝疾”的故事。相传,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曾子的学生乐正子春坐在床下,儿子曾元、曾申坐在他脚旁,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童仆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的席子吧?”乐正子春说:“别说话!”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你说什么?”童仆又说到:“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的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没有力气换掉它。元啊,扶我起来,快把席子换掉。”而曾元表示说:“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要不就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曾子说:“你爱我还不如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在这个故事中,曾子用行动来实践“正礼”之事,深刻阐释了孔子所倡导“复礼”思想。曾子的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换席,更是在维护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观点。正如《论语》中所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必须以身作则,这样才更具有说服力,所以即使在细小的事情上,严谨地遵守规则更能体现出真精神。曾子换席的做法虽不必直接拿来效仿,但他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是指在与人某事时是否忠于责任了;“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是否守信誉了;“传不习乎”意思是说,老师教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学习了。连续的三重叩问足以让我们认识到曾子严以律己、三省其身的修养,同时也用一句话教给了我们如何自修、如何待友以及如何学习,可以说是至善的君子了。对任务的忠诚、对朋友的信用、对知识的学习,用它们叩问自己的内心,其实就叩问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职业角色、社交角色和生命角色。曾子还曾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作为一位士大夫,在那个时代深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一句话就表明了精神源于信念,信念是一切的动力,只有在信念的支撑下言行才能有所归依、有轨可循。曾子的这些话语无一不时刻激励着我们去砥砺品质、不断前行,激励着我们去以仁为任、死而后已。

曾子一生致力于儒家研究,力主“孝恕忠信”,其“修齐治平”、“内省慎独”、“以孝为本”的政治观、修养观、孝道观至今仍有珍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作为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无论是政治观点还是思想文化方面,他都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供我们仰望和思考。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