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殡期礼仪(上)

日期: 2018-03-21
浏览次数: 123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殡期礼仪(下)

清代孔氏丧仪(上)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殡期礼仪(下)
摘 要:

按丧礼仪,殡与葬为两个不同的概念。随着历史的沿变,殡早已不是浅埋的代名词,它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除分为小殓、大殓外,还出现了停灵期间不同名称的祭拜。小敛程序后入棺,安放在孔府内宅“前上房”称之为大殓。如果死者是府内其他家庭成员,则停放在府内“白虎厅”(现已不存)。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殡期礼仪(下)

△万古长春坊


小敛  小敛前一夕全家无眠,确立丧主,一般为嗣子。丧主、主妇守尸床左右以表尽孝,谓之“伴宿”,亦称“坐夜”。第二天一早“朝哭”后,举行小敛。逝者已去,穿上寿衣,开始处理遗体,其具体细节是:以巾洗面整容后,放置口含,执事者设含具,用一竹筷楔齿以便口含。丧主起身浴手,亲自以勺取饭实于口,然后置入玉珠。完毕,哭踊(跳起顿足)。

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不宜直接用手触尸,同时也为大殓的顺利进行,备四条白绢或布制成的绞绳,六条用以抬举尸体的布带及一衾。衾用方六尺左右的缎或绸,缎需三幅,绸需五幅,里裹装棉絮。将敛,设敛床于夷敛尸床西。然后执事者执带、绞、衾以次入。丧主与执事者用三带举尸迁于敛床。此时丧主哭踊。执事者把另外三带施于夷床,次施绞绳,横下纵上。衾对角直南北,斜置于绞绳上,以掩覆尸体手足。完毕,再举尸奠其上。此时主人哭踊。执事者去带、掩衾,系绞以包裹尸体。先纵系后横系,并作死结。完毕,主人哭踊无数。执事者以衾覆尸,退。执事者撤出敛床,仍移案于尸床前,下帷。

然后,把尸体覆盖夷敛置于前上房靠北之床上,头南向。再后,用木棒以白纸捆扎,剪成流苏,放置在大门外,以标示府丧(男丧置左,女丧置右)。凡门皆悬白帐;用白布设帷堂于前上房。如正值暑天,则有专人负责由冰库运冰至尸床,以防尸体腐烂。设燎盆于前上房门外,以备烧纸钱;设拜棚于院内,棚中设香案,南向。其前为奠位,又前为拜位。前上房内,尸床前设帏,陈设椅子、供案,即为初丧灵位。案上焚香燃烛,以辈分的大小依次排列前跪啼哭,年幼的晚辈环绕各自长者,以尽哀。丧主及众主人去冠半披发,另一半以麻系之;主妇及众主妇盘髽去笄,以麻系之。披发一缕或左或右(以显示其丧为父为母),趿鞋趋步依次分列两边,男东面西,女西面东,夹床而跪,哭声不可间断。丧主直系孙子辈以下及侄子,这时也要去冠、袜。孙以下男子跪主人后;妇女跪主妇后;父兄于东;众子弟坐户外或堂下;众妇女在西房。这时,如有宾来哭拜,众子弟陪哭,谢拜,丧主俯伏,哭于位。来宾入吊主人,主人哭而稽颡(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宾回,丧主不送,众子弟代送。

是夜设烛于堂内灵座案上,庭院中设高烛檠(qíng)。丧主及主妇守尸床于左右。

古人认为敛衣禁用毛皮制作,恐来世转生为兽类,或恐尸体与兽革连为一体不能辨认,故衍圣公府丧葬从不使用毛皮制作的器物。三日小殓穿寿衣为常服,罩以衾;五日大殓再穿官服,夫人则全身涂抹香料,凤冠霞帔。

大殓  大殓前一天请棺,以便入棺为柩。一般情况下,衍圣公及其夫人健在时就已备下棺椁,放置东院“柴火房”,取“观财”之意。其棺椁亦十分讲究,大多用上等的木质精心打造而成,如民国时期孔令贻的棺就使用了产自福建的紫杉制作而成。棺椁的制作过程是严格按照当地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工序复杂而漫长。据《孔氏家仪》载:“(棺)内外皆宜漆,漆中宜加磁末,不可用灰及粉。用急者,内不及漆,则灌沥青,厚半寸许,亦不易朽。合沥青之法:每松香一斤,春、秋入黄蜡三两、香油一两半;夏月减黄蜡一两、香油半两;冬月加黄蜡一两、香油半两。周棺之裹,约用松香六七十斤。或云此法尚易裂,再少入蛤粉乃佳。”而孔令贻棺的制作,为其坚固恒久、防腐防浸,棺内里壁起膏用灰布贴蒙,刷清漆工料;外起膏打磨共上清漆六十二道、灰漆二十五道,再以朱漆三道粉刷后,棺盖及两侧再绘制精美图案,棺首一“奠”字,皆柔(描)金;上覆红缎衾,使棺在整体阴森中透着富贵与豪气。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殡期礼仪(下)

△孔令贻

请棺,一般选择在未时(下午1点至3点)进行,是因未时属土之故。执事者至存放棺处,前有着吉服礼生执高照灯二对、甏灯二对、宫灯二对、角灯二对、提炉一对导引,由差役抬至前上房院灵棚内,稍西,南首。另外在棺西备好“仰尘”,仰尘为棺内防尘之具,清早期用薄木版,涂以粉,贴七枚铜钱及一小镜,盖棺时加此版于棺内口上,俗谓之“七星版”。后因版薄易朽,增加了楠木镂空花版一层。    

大敛开始,备衾二方、绞绳十二条、布带三条。将敛,执事者移供案于室内,东设馔,布置敛床如小敛。完毕,奉布带、绞绳、衾、禭衣(族人吊奠,俗称“帐子”)以次入。丧主与执事者举尸,迁于敛床,丧主哭踊。执事者施三带于夷床,布绞、衾,再布绞、衾,乃布禭衣,完毕,再举尸奠其上,丧主哭踊。执事者去带、掩衣及衾,系结绞绳,再掩衾、结绞。然后撤出敛床,移夷床于稍西(因棺将奠于此),丧主哭踊不止。此时,阴阳官在前上房铺设完备,尸床稍东移,再请棺于前上房内,移尸于棺,放入明器(此为棺内明器)。西厢房请“重”,四氏学学童十人入,用子棉、灯草、松香及其他香料充实棺内两侧,上复以衣。毕,丧主止哭,来到棺旁查看棺内之物是否完备。有不放心者哭入查视后,反位西面立。役者抬棺进入房内,众人止哭,奠棺于堂中,下庋以凳。役者退,执事者奉尸入棺,丧主哭踊。执事者去带、撤出夷床。丧主人以下西面、主妇以下东面,凭棺哭踊。至申时,阴阳官报:“吉时已到”,执事者随声向外递传,大门外鸣炮。执事者最后放入夷衾后,乃盖棺。棺前置魂帛椅、一案,用于置馔。主人以下皆跪,匠人下钉(男棺钉左,女棺钉右),下钉后棺脱变为柩。丧主极力哭踊,内外皆哭以尽哀。尽哀后拜宾。主人返柩旁坐,执事者移案于柩前,下帷,设铭旌。至此后,丧众人成服,穿着衰麻,扶杖,而后乃举行朝夕奠。凡奠,尊长不拜。

历代衍圣公及其夫人,棺内明器不尽相同,除必备的凤冠、口含、脚蹬外,其他则受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即便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民国时期,孔令贻的棺内仍随葬有金如意、翡翠搬子、白玉翎管、菩萨朝珠等器物。

灵柩南北向,此时取出木主立于柩头,上书“皇清诰命(封)光禄大夫袭封衍圣公某某(字)(一品夫人某某)之位”。前置魂帛椅、一案,用于置馔。前上房院设灵棚,灵棚内中置灵座、香案、设拜位;两边置供桌、俎案、祭桌。

此时,在前上房院内树立铭旌,因铭旌是丧葬的重要标志,各代衍圣公对铭旌十分重视,惯例是用七尺红缎,粉书:“皇清诰授某某君行一之柩”,“皇清”二字贴以金箔。妇人之丧题曰:“皇清故某官孔字某元配或继配某氏字某行几之柩。”故显得恢宏大气。每当铭旌制作完毕,亦要举仪,以彰显肃穆。

约旌客后,铭旌制作完毕,送至孔府大门外,差役禀报,丧主率子孙着丧服亲临大门外恭请。丧主在前,子孙、亲眷列后。面对铭旌,鞠躬!伏兴!伏兴!伏兴!伏兴!四拜,平身,礼毕。丧主捧铭旌入至前上房。然后,升至香案前,跪!焚香,酌酒,伏兴!平身。完毕,与子孙、亲眷一起,鞠躬!伏兴!伏兴!伏兴!伏兴!四拜。

重,清时俗称“门牌”,已不是旧时的样子,依《孔氏家仪》:“其虽名为‘重’,实以表丧,如启殡时之门標,非古人设重之本义。”重题:“皇清故某封某官显考某君享年某某。”旁曰:“生于某年月日时卒于某年月日时。”执事者奉重,一般白天安于府内三堂庭院,有时置于大门内,晚间则重新安置于前上房庭院,直至发引。

设魂帛时,魄帛打成结,载以箧,藉以袱,陈于他室。奠于案时,赞者引主人就魂帛前鞠躬,四拜,跪。执事者跪奉魂帛,兴;主人俯伏,兴,送至灵座前,跪。执事者恭安魂帛于椅,退。主人俯伏,兴,遂行朝奠。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殡期礼仪(下)

△曲阜孔林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刘岩 鲁凤

编辑:杨丙震

审编:龚昌华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