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三垅墓地(下)

日期: 2018-03-30
浏览次数: 237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三垅墓地(下)

孔氏三垅墓地(下)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三垅墓地(下)
导读

在孔林享殿后有一处四周红垣环绕的院子,这里是孔林的核心区域,安葬着孔子、孔子的儿子孔鲤、孙子孔伋三代世祖墓,人称“孔氏三垅墓地”或“携子抱孙”墓。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三垅墓地(下)

△孔子墓


◆孔鲤墓

孔鲤墓位于孔子墓前东侧约5米处,封土高18米,南北23米,高3米,是一座大型坟冢。

孔鲤,字伯鱼。《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年十九娶宋人亓官氏为妻,婚后年余得子。”鲁昭公念孔子系“以勇力闻于诸侯”的叔梁纥之后,又以知书达礼小有名气,便派人送来鲤鱼以贺喜。孔子倍感“荣君之贶”,故给儿子取名曰“鲤”,字伯鱼,后世子孙以此讳鲤鱼而称之为“红鱼”,祭祖时亦不用鲤鱼而用鲫鱼。

公元前482年,伯鱼先孔子而死,终年五十一岁。早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在经历了沉重的打击之后,孔子还是为儿子选择了墓地,决定把儿子葬在自己将来墓地的旁边。至于孔子为什么这样决定,其因有二:

《礼记》曰:“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昭穆有序,是周代宗法制度的一种典型体现。孔子的一生以恢复周代礼制为己任,在具体实践亦是如此。他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按周代的昭穆顺序,始祖居中,左昭右穆,即子为昭,孙为穆,依次排列。孔子把儿子孔鲤葬在夫人墓的左侧,这预设了孙子孔伋的墓在其右侧,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子昭孙穆的墓葬格局。所以,孔子在为儿子选择墓地时,有着深刻的礼制文化内涵。《阙里志》曰:“孔子商人,盖尚右也”。意思是说,孔子作为商人之后,自古就有尚右的习惯。因此,孔鲤死后,决定把儿子葬在自己将来墓地的左侧。

孔鲤自幼受孔子的教诲,其“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故事,至今仍传为美谈。鲁哀公曾以帑招他做官,称疾不仕。与孔子光辉的事迹相比,孔鲤一生没有建树,但因是圣人之后,亦受到后人的尊重。宋崇宁元年(1102年),被追封为“泗水侯”。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三垅墓地(下)

△孔鲤

◆孔伋墓

孔伋墓位于孔子墓南约20米处的高土台上,封土东西18米,南北21米,高约4米,是一座大型坟冢。墓前现有墓碑一通,石人一对,香炉一个。

孔伋,字子思,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约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人称“述圣”。

孔伋小时就聪明伶俐,秉承家学,很受孔子的喜爱。《阙里文献志》载:“逮事先圣,而受业于曾子,与道统之传独得其宗。方幼时,先圣闲居喟然而叹,子思再拜,请曰意。‘子孙不修,将忝祖乎?羡尧舜之道,恨不及乎?’先圣曰:‘而孺子安知吾志?对曰:‘伋,亟闻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是为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解也。’先圣欣然笑曰:‘然乎,吾无忧矣。世不废业,其克昌乎!’”从祖孙二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子思寄予了厚望。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三垅墓地(下)

△子思

子思曾师事曾子,得其真传,故孟子谓:“曾子、子思同道。”(《孟子·离娄下》)。其思想学说主要见于《中庸》。他对儒家学说、思想作了精要的概括和阐发,为“孔门传授心法”(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继承和阐发了孔子的中庸之道,建立了以“诚”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中庸》一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论语》、《大学》、《孟子》合称“四书”,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是孔孟“道统”传承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北宋徽宗宁元年(1102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加封为“沂国述圣公”;宋崇宁元年(1102年)被封为“沂水侯”;元至顺元年(1330年)又被追封为“沂国述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述圣”。

这样,孔子墓与孔鲤、孔伋墓就形成了一个“携子抱孙”的整体格局,被后世称之为“三垅墓地”。


孔林——墓地文化研究 | 孔氏三垅墓地(下)

△孔鲤墓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杨丙震

审编:龚昌华

作者:刘岩 鲁凤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