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新作 | 《孟子新传》(六)​首次入齐

日期: 2018-03-31
浏览次数: 11

导师新作 | 《孟子新传》(六)首次入齐

导读

孟祥才(1940年——),男,汉族,山东临沂人。彭门创作室导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已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齐鲁书社等出版社出版《孔子新传》《孟子传》《秦汉史》《先秦秦汉史论》《先秦人物与思想散论》《秦汉人物散论》《秦汉人物散论续集》《梁启超评传》《王莽传》《中国古代反贪防腐术》《齐鲁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汉代的星空》《汉朝开国六十年》《中国农民战争史·秦汉卷》《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秦汉卷》《山东思想文化史》《秦汉政治思想史》等个人专著32部,主编、合撰、参编著作31部。有关著作曾获得国家图书奖、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一等奖、山东省社科著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大众日报》《炎黄春秋》《文物》《文艺报》《中国史研究》《历史教学》《文史哲》《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齐鲁学刊》《史学月刊》《江海学刊》《人文杂志》《史学集刊》《孙子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300余篇。两次获得“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兼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秦汉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和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导师新作 | 《孟子新传》(六)首次入齐

△孟祥才先生

本栏目采取文字与语音朗读结合的方式,推出彭门创作室导师、著名历史学家孟祥才先生的新作《孟子新传》。《孟子新传》于202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以生动传神而不失学术性的笔触,将孟子这一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的人生经历、生活情趣和思想学说娓娓道来。本栏目每周持续更新,敬请广大读者和听众朋友们关注。

 

孟子的教学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的名字和政治主张也逐渐在列国传扬,但是,教育毕竟与政治有着不小的距离,这对于有着强烈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孟子来说,还是心有不甘。他渴望投身政治活动,企盼以自己的努力影响战国时代的历史走向。不久,这个机会终于等来了,雄材伟略、励精图治的齐威王向活跃在列国政治舞台和思想论坛上的文士和武士发出了招贤纳士的信息。

这时的齐国,已经进入了它最辉煌的岁月,而它建起的稷下学宫,恰恰为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切磋和辩诘的平台,由此使齐国的首都临淄成了当时全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心,一个无可争议的“百家争鸣”的舞台。

战国时代齐国的国君,已经不是那位百岁老人姜太公的子孙,而是陈国(今河南淮阳)厉公之子陈完的后代了。陈完在一次陈国的内乱中出逃至齐国,此时正是齐桓公十四年(前672年)。他被齐桓公任命为管理手工业生产的工正,从此在齐国立定脚跟。可能因为其在齐所食采邑在田,陈完又不愿意称本国故号,他们家族以后就以田氏命名了。

田氏在齐国代代做官,与姜氏国君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六传至田乞,为齐景公大夫。他顺应春秋晚期社会变革的潮流,“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稟予民以大斗行,行阴德于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不久,田乞在齐国的一次内乱中战胜高、鲍两家贵族,立阳生为齐君(简公),自任齐相,专断齐国之政。田乞死后,其子田常继任齐相。他继承老子的改革政策,“以大斗贷,以小斗收”,进一步得到齐国民众的拥护,“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不久,齐国内乱再起,田常借机诛杀权臣监止、子我,并杀齐简公,立其弟为平公,进一步专断齐政,同时割平安以东的齐国领土为自己的封邑,地盘超过平公的领地。至此,姜齐实际上已经变成田齐。后传至田和,在前386年得到周安王批准列为诸侯,姜齐正式被田齐所取代,而齐国也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公元前356年,齐侯田和的孙子齐威王继位,也是在这一年,姜齐的最后一个国君康公死去,因其无后,他那点可怜的领地也归并到田齐名下,自此,在原姜齐的土地上,田齐一统天下。

据历史记载,齐威王刚继位的时候,“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如此持续三年。这时,齐国的一个善隐语的大夫淳于髡就以隐语讽喻他说:“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明白这是讽喻自己,立即浩气冲天地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振奋精神,励精图治。首先是整顿吏治,对治绩优异,“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的即墨大夫大加表彰,“封之万家”。对“田野不辟,民贫苦”,又不能御敌保边,但却千方百计贿赂国王身边之臣“以求誉”的阿大夫处以烹刑。很快树立正气,国内人人自励,国力迅速强大起来。接着,积极主动地反击周边诸侯国的侵扰,“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特别重要的是,齐威王真心实意地招揽贤士,使稷下学宫迎来第一次的辉煌。

稷下学宫因建于齐国国都临淄西门,即稷门而得名。这个学宫始建于田齐第三代国君齐桓公田午统治时期(前374——前357年),“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齐有稷下先生,喜议政事。邹忌既为齐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属七十二人,皆轻(邹)忌”。尽管现存文献对齐威王时期的稷下学宫的盛况语焉不详,但我们从邹忌在齐威王时期为相,而淳于髡等一大批各学派的领军人物齐聚这里的情况看,其繁盛程度是不言而喻的。齐威王在公元前320年(齐威王三十七年)去世后,他的儿子宣王(前319—前301年)继位,在他当国的18年中,稷下学宫迎来了它第二次的繁盛局面。《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

自邹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

正因为齐威王时期的田齐达到了它兴旺的顶点,不仅周边的诸侯国无可比拟,就是与西方突起的秦国相比,也毫不逊色。更重要的是,那里还有一个规模宏大的稷下学宫,是交流思想,切磋学问的理想基地。胸怀大志、渴望为济世救民成就一番功业的孟子,自然将目光投向了这一片神奇的土地,希望在那里找到展示自己思想和学问的舞台。于是就在齐威王十年(前347年),毅然离开邹国,带着他的一帮学生,踏上了去齐国的道路。他们穿越鲁国,经过齐鲁边界的长城关口,进入齐国的土地,最后到达齐都临淄。历史有时惊人地相似:整整170年前,公元前517年,孔子也是从这条路上,一路颠簸地来到齐国。至今犹存的青石关,仍然矗立在齐长城夹谷山涧的一个隘口,关门下的青石上,还留着深深的车辙印迹,它们就是当年两位圣人行迹的历史见证。这一年,孟子26岁,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大概因为他太年轻,在列国思想学术界还没有多大名气,所以他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当时齐国最高统治者和达官贵人的注意,也没有令人难以忘怀的隆重热烈的欢迎仪式,所以他进入临淄的场面在《孟子》和其他文献中也就没有记载。不过,可能由于齐国有比较规范的接纳人才的政策,孟子和他的弟子就被安排到稷下学宫,在这个全新的环境里,开始了他生命史上极其有意义的一个阶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