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尼山观川亭

日期: 2024-10-16
浏览次数: 0

   彭庆涛  周敬鹏

 

在曲阜尼山书院前,一座古朴简约的方亭依山而建。亭为木架结构,无斗拱,单檐灰瓦歇山顶。它四处空旷,视野开阔,东临悬崖下隔夫子洞与沂水相望。相传此处为孔子观看五川汇流(五川:智源溪、夫子河、张马河、颜母河、田黄河)、感叹时光变化有常的地方。亭取《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语意而命名为观川亭。

观川亭始建于金明昌五年(1194年),今存清代建筑。当我们站在观川亭前的望远台上,举目环望,背依尼山孔庙;正东可以看到以孔子母亲颜徵在命名的颜母山,山脚下一条浩浩汤汤的大河——沂河流淌而过;稍南移则是尼山水库,雅称“圣水湖”。大雨初霁,人们站在观川亭内,居高临下,可遥想当年波涛翻腾的五川汇流,领略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可以说是蔚为壮观。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可谓流经千世,家喻户晓。孔子的如斯浩叹,一直回荡在民族精神的高峰,经久不绝。为后世传来一次次人间世事变换有常,规劝人们惜取光阴的回音。

孔子观水,之所以成为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儒家故事,被后人反复言说,是因历史上有多种理解与阐述之故。总体上,纵观儒家论道,大体荀子、王阳明、顾炎武的三人三议,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论述。到底哪一种阐述更接近历史上孔子的本意呢?

在《荀子•宥坐》中这样记载:“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而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荀子讲述孔子观水的故事大意:子贡问孔子说:“君子看见浩大的流水就一定要观赏它,这是为什么?”孔子说:“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舍给各种生物而无所求,好像德;它流动起来向着低下的地方,弯弯曲曲一定遵循向下流动的规律,好像义;它浩浩荡荡没有穷尽,好像道;若有岸坡决堤,它随即呼啸奔腾,好像回声应和原来的声音一样,即是百丈深的山谷也无所畏惧,好像勇敢;它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它注满量器后就自然外溢,好像公正;它柔软的到达所有细微的地方,好像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地淘洗,便渐趋鲜美洁净,好像善于教化;它千曲万折而一定向东流去,好像意志。所以君子看见浩大的流水一定要观赏它。”

荀子的意思是说,孔子通过观水,细察到水有九德。果真如此的话,也不怪乎孔子曾说道:“仁者乐水,智者乐山”了。

    王阳明《传习录》中写到:“问:‘逝者如斯’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先生曰:‘然!需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它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至出,圣人也只如此。’”

王阳明的意思是“时时致良知”,人们本身都有良知,但是只有“致”,才会发现良知,将其化为己用。如果不时时扼守,也会失去,必须时时坚持。他说此话,就是说明孔子从最普遍的水中悟出了大道理,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也说:“日往月来,月往日来,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通乎昼夜之道可知,则终日干干,与时偕行,而有以尽乎《易》之用矣。”

意思是:日去月来,月去日来,这是一天的昼夜变化。寒来暑往,寒往暑来,这是一年的昼夜变化。小孩从小到大,老去后又有小孩来临,这是人生一世的昼夜变化。孔子在河上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有了通晓昼夜变化的智虑,就明白了《易》所讲的大道。所以,勤奋不止脚踏实地的工作,才能与时俱进,这样就能够尽达《易》的大用了。

一日、一年、一世各有其“昼夜”,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当尽心尽力地跟从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思想观念才能“与时偕进”。做到“自强不息”,特别需要像“不舍昼夜”奔腾不息的流水一样。

    比较三说,我们认为感悟较为透彻且最接近孔子本意的,为顾炎武所论“通昼夜之道“。孔子对时局变化一向积极应对,这在《论语》的许多记录中不难看出,他并不抱残守缺,尤不墨守陈规。作为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道德教化,善于从普通的事物或者现象中发现隐含其中的道理,善化他人。他通过对最普通的水德观察、感悟和思考,来阐发对水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他带领学生们周游列国弘扬道义,经常徜徉于山水之间,站在湍急的沂水岸边,他感慨万千地对学生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到黄河之水,他感叹道:“美哉水,洋洋乎!”这里既有孔子对时间如流水般留不住而引发的感喟,更是对时间、永恒、人生意义和追求等哲理性问题的思考。

唐代陈子昂的有一首诗横绝千古,当可与其成为正反绝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面看不到古人的身影,往后面看去,后来者仍然不知道在哪里。站在时空的一隅,突然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而天地又是如此的广阔浩瀚,自己孤苦无依,凄怆,忍不住老泪纵横。

在我国历史中,可能每个人都会有如斯感叹,时空渺渺,无以凭借,自己孤身一人,茕茕孑立在天地之间,是从哪里来,该往何处去?这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生存的恐慌曾一度引起每位文人墨客,将相王侯的思考。也正是这种悲剧意识,才留给我们无数的令人感动地落泪的精神宝藏。

杞人忧天也未必是庸人自扰,重要的是忧天忧时之后,会有怎样的领悟。孔子在感喟“逝者如斯夫”之后,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毅然决然地“铁肩担道义”,笔削春秋,弘扬六艺,大声的奔走疾呼,甚至不惜背负了惶惶如丧家之犬的骂名。但是历史证明了一切,他所作的事,是为天下苍生筹谋福祚!因此,后人称他为没有加冕的素王,这是对他何等的肯定与敬仰!

孔子的逝水之叹,并不相同于“白云苍狗”世事无常的感叹,而是认为世事有常,时空的变换都是有其变化规律的,正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样,他标榜的更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合德万物,积极入世的情怀。

站在观川亭上,脚下依然是轰鸣而过的沂水,耳边仿佛仍然回荡起这句震铄千古的浩叹。现如今,观川亭作为纪念性建筑,仍然发挥着它极其深刻的文化启迪作用。我们对这句话往往只是明白其中对光阴荏苒,岁月蹉跎的感叹,却很少能够细致的明白,当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许当我们人到中年,历经世事之后,独自一人凭栏独吊,借古感伤之际,更能体会到孔子感喟的深意。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