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知鲁 | 孔林于氏牌坊

日期: 2018-04-10
浏览次数: 478

孔林内东北部,有一座专门祭颂一位女性的“鸾音褒德”牌坊格外引人注目。此坊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道光皇帝派人御祭之时。在男尊女卑、礼法森严的封建社会,又是在严守封建等级秩序的孔氏宗族,即使是本脉嗣孙,也有极其严格的入林安葬制度,更不用说为女子修墓建坊作祭。那么这个女子到底所为何人,竟然受到如此厚遇?而孔府流传多年的“公主下嫁”之谜与她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掌故知鲁 | 孔林于氏牌坊

∆于氏牌坊

世俗传言,乾隆皇帝有一女,聪慧贤淑,但遗憾的是脸上有一颗黑痣。相士认为这是“灾相”,会给公主带来大灾难,唯一破解之法,即嫁到世间至富至贵之家,方能避祸求安。皇帝召集群臣商议,认为世间最富贵之家莫过皇家,除去皇家,也只有曲阜孔家堪称富贵。孔家世袭衍圣公,富贵两千余年而不衰,不因王朝更迭而没落,乾隆深以为然。但按清代规矩,满汉不能通婚。为绕过这个规矩,皇帝便将公主寄养到大学士于敏中家,成人后以于敏中之女嫁到孔家。

这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一种传说。但翻开乾隆朝历史,可以发现,乾隆帝一生共有十个女儿,十女中除早亡之外,凡是成年后嫁人的,均花落有主,额驸有名,并没有发现有女嫁到孔府的记载。因而上述的故事含有浓重的传说和演义色彩,不可以引为信史。那么,是什么事故能够引起人们对“于氏”如此重视呢?较为贴切的史实是乾隆帝曾经将大学士于敏中的女儿于珊兰认作义女,然后以“公主”的身份嫁到孔府。

如是这般,我们仍有一个疑问:这个大学士于敏中是何许人也?在封建等级制度如此森严的古代,为何乾隆皇帝偏偏选中这于氏收为义女并给予如此优待呢?

于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这位大学士自然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仅有24岁便蟾宫折桂,是当时清朝最年轻的状元。因相貌魁伟,性格敏和,一直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起初轮值于懋勤殿,于敏中的书法字体俊秀遒劲,受到乾隆帝的极大赏识,曾命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大乘佛教经典。又因他对“满语”的精熟,乾隆帝又迁升他为侍讲学士,曾到山西主持乡试,到山东做督学,再到浙江省任学政。乾隆十五年,于敏中轮值到皇帝的上书房行走,官迁内阁大学士。到乾隆二十二年,于敏中的生父于树范去世,上报朝廷,回金坛丁忧替生父守孝。过了一年,回到北京任刑部侍郎。乾隆二十三年,于敏中的嗣父于枋谢世,又回籍治丧。没有多久,于敏中的生母又去世了,因在守丧期间,他就没有向朝廷禀报,被御史朱嵇弹劾。说于敏中:“两次丧亲,蒙混为一,守制期满就想到京城做官。”还说:“朝廷六部的大臣和外任的封疆大吏都感到惊异,不应该不为生母守孝就上任办事”。但由于于敏中遇事敏捷过人,每次皇帝交给他的事情,他都办理得非常符合皇帝的意图。所以对于御史们的弹劾,乾隆帝不仅不予理会,下诏书原谅了于敏中,还在期满之后给于敏中授了官,调他到户部管理钱法堂的事情。之后,于敏中便步步高升,到了乾隆二十五年,乾隆帝任命于敏中为军机大臣。到乾隆三十年,乾隆帝又擢升于敏中为户部尚书。具有极高的政治地位。

相传,于敏中之三女于珊兰,自幼聪慧,美丽非凡。关于她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极富传奇说法。一次,于敏中在回钱塘老家时,曾夜梦江中大潮,全家不幸落水。忽见一株珊瑚树,状如兰草,飘然而至,幸赖围靠此树全家得救。醒报夫人生女,因此给女取名珊兰。

珊兰随父在京渐渐长成,由于于敏中与乾隆皇帝私人关系甚密,儿女情长的乾隆帝便忙着为于珊兰选婿。选定的“驸马”为孔子第72代衍圣公孔宪培。孔宪培为人风雅,工书、画,善写兰,颇得皇帝喜爱与关护,乾隆帝亲自为孔宪培赐名。孔宪培原名孔宪允,乾隆将他名中的“允”字,改为“培”字。“培”字有三义:一为培养,如栽培、培补;二为垒土,引申为屋后墙;三为通“冯”,冯者,乘风也。乾隆皇帝衷心期望“宪培”能在自己的栽培下,能够成为驾罡风、乘彩云、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人物。孔宪培曾一度患有足疾,乾隆三十六年,皇帝到曲阜朝圣祭孔时,又特意将随驾御医留下,专为孔宪培治病,直到痊愈为止。此外,乾隆皇帝还多次赐诗给孔宪培,如“久住京师学问蘉,言归承祭圣人乡。亲仪慎勿仍其短,祖德恩维衍以长。修已无过守礼乐,睦宗守世率端方。卅年两见崇公袭,怅忆人生曷有常。”甚至皇帝还亲解御用荷包赐予孔宪培。

乾隆三十七年,于氏与孔宪培完婚。结婚之时,从京城出发至曲阜,一路浩浩荡荡,其中不乏皇家的陪嫁。像人参、珊瑚、牙雕福禄、翠玉盆景等稀世珍宝随人而至。另有四十八个太监也跟来服侍于氏,可谓威风八面、震惊四乡。除上述外,陪嫁中还有田庄,所收入都是“公主”日常零用钱。

大婚当天,百官前来道贺。时正值孔府六代同堂,乾隆皇帝还亲自手书“六代含贻”赐予孔家,意为六代人和睦相处,生活美满。据传,各种稀世珍宝,金玉玛瑙,皇上一概不放在眼里。惟有山东知府送来的一把小金斧,引起了他的注意。乾隆问他有何说法?知府答说:“留着以后给御外孙砸核桃吃。”乾隆听罢,龙心大悦,说这把金斧是所有礼品中最好的。后来,这把小金斧也就成了孔府的传家之宝。

道光三年,于氏去世,与孔宪培合葬于孔林。五年,皇帝派人御祭,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建立牌坊,将祭文刻于正面,背面写“鸾音褒德”四大金字,以颂祭于氏。这便是我们开篇提到的“于氏公主”坊了。

在孔府东院,有孔家专为于氏所建的“慕恩堂”。初建时,从苏州特意请来工匠,为于夫人塑绘了“行乐图”,再现了于氏生前的真实生活。每天有四个男仆焚香叩头,两个女仆铺床叠被,伺候得十分周全。而在慕恩堂梢前前檐额上,更有一段描金画龙的彩画,这是全府唯一的一段,也是最高规格的一段,彰显了于氏身份的尊贵。

岁月远逝,历史似乎变得有些模糊,于氏是否为乾隆的亲生女儿,已无需再辨。但乾隆帝让她以“公主”的身份下嫁孔府的故事,却可以传为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佳话。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