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女儿是否下嫁孔府 (孟继新)

日期: 2018-07-04
浏览次数: 146

乾隆皇帝的女儿是否下嫁孔府


孟继新

 

    在曲阜,有关乾隆皇帝女儿下嫁孔府的故事广为流传,且有许多版本,至今,成了一个理不清的谜团。

    其一,尊孔崇儒说:乾隆皇帝一向尊孔崇儒,为更大程度地满足这一心理,他决定与孔府联姻,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孔府。当时满汉不能通婚,为了避开这个族规,乾隆又将女儿寄养在大学士于敏中的家中,然后又以于家闺秀的名义,嫁到孔府。

    其二,消灾说:乾隆皇帝有个女儿,脸上有块黑痣,据相术家说,这块黑痣将会给公主带来灾难。破灾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公主下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于是乾隆皇帝便选中了孔府。

    其三,义女说:乾隆皇帝欲与孔府联姻,但自己手下又无合适的女儿,他只好把当朝大臣大学士于敏中的女儿,认作义女,然后以公主身份嫁到孔府。

    在以上几种说法中,显然第一种说法是不存在的。

    翻开乾隆朝历史,可以发现,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十个女儿,十女中除早亡的外,凡是成人后嫁人的,均花落有主,额驸有名,并没有发现有女儿嫁到孔府的记载。

    皇后富察氏生的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十二年(1747年)下嫁科尔沁蒙古王公色布腾巴勒珠尔,留住京师。乾隆四十年(1775年)驸马随军征金川,结果阵亡军中,和敬公主从此孤独地住在豪华的公主府中,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病逝。

    纯惠皇贵妃苏氏生的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嫁大学士傅恒之子福隆安,是皇帝与傅恒家亲上加亲,但和硕和嘉公主命薄,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她二十三岁时就去世了。

    孝仪皇后魏佳氏生的皇七女固伦和静公主,下嫁喀尔喀蒙古亲王策凌之孙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死。

    孝仪皇后魏佳氏生的皇九女和硕恪公主,许配给大学士兆惠之子札兰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离开了人世。

    后来成为和珅儿媳的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是惇妃汪氏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生的女儿,当时乾隆已六十五岁。

    第二种说法,即“消灾说”,含有浓重的传说和演义色彩,不可引以为信史。

    那么,较为贴切的就是第三种了,也就是说,乾隆皇帝认于敏中的女儿为义女,然后以公主的身份嫁到孔府,是较有可能的。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1738年),这位年仅二十四岁的江南才子便蟾宫折桂,考中状元,授为翰林院修撰,成了人皆艳称的人物。于敏中文才很好,受到乾隆的赏识,因此调入皇帝读书和批阅奏章的懋勤殿,乾隆还赠给他《华严经》和《楞严经》二部佛经。

    从乾隆八年(1743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出任过山西乡试正考官,提督山东学政,浙江学政,后入直上书房,升为内阁学士。在任浙江学政时,曾就浙江七十余生员,因在外地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一事向皇帝上奏,请求限令回原籍补考,得到皇帝的同意,使得一些人不至失去科举考试的机会。

    乾隆十九年(1754年),于敏中升为兵部侍郎,后转刑部侍郎。此间曾就河防问题上奏,他说各地的村庄道路虽然设立了防汛点,但路途遥远,偏僻地方,防汛工作名存实亡,应该下令让那些防汛兵,白天瞭望相查,夜晚打更巡逻,互相监督,防止玩忽职守,并要求主管河防的官员按年巡查。此奏也得到实施。

    于敏中一直受到皇帝的信任,权倾一时,做了十九年的军机大臣。他不仅学问好,能力也有人之处。皇帝欲作诗文,吟诵一遍后,于敏中为之写成草稿,无一字之误。

    后来,乾隆皇帝让于敏中专心处理政务,就命令一个叫梁瑶峰的掌管诗本,来陪皇帝玩赏诗文,所以于敏中便不在留心皇帝作诗了。

    一天,乾隆让于敏中和梁瑶峰去宫中一起诵读《天章》这首诗。于敏中用眼神提醒梁瑶峰要留心,但是梁瑶峰没有领悟,等出宫,于敏中等着梁瑶峰把诗默写出来,等了很久都未见一字。

    于敏中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梁瑶峰茫然不知所对。于敏中又说:“我想你是专门任此职的,所以就没特意留心,今天这事怎么办呢?”

    梁瑶峰满面愧色,回答不上来。

    于敏中说:“等我想想。”于是,他静静地坐在斗室中默想片刻,便默写出那首诗,和原文相比仅差一二个字。

    这就是于敏中才智过人之处。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御史朱嵇曾就于敏中为父母服丧没有遵从清朝的规定问题弹劾他,乾隆就找了一些理由为他开脱。

    于敏中的儿子科举考试未中,乾隆就下令以尚书的品极给予荫生……

    于敏中就是这样,在自己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以他人所不能及的敏捷之才,和对“国语”(满语)的精熟,日益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和宠眷,他在朝廷中的地位也随之扶摇直上,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大学士等职。

    对于这样一个能臣、干臣、宠臣,乾隆皇帝认他的女儿做义女,是完全有可能的。从某种角度上讲,这也是皇帝褒奖和笼络臣僚们的一种手段。

    乾隆皇帝所认义女,为于敏中的第三女。此女名叫于珊兰,自幼天资聪慧。江南才子梁同书曾由于敏中处,听到于女命名之由来。据说,于敏中在回钱塘老家时,曾夜梦江中大潮,见有一株珊瑚树,状如兰草,全家落水,幸赖围靠此树得救。醒报生女,因名珊兰。看来,于女生来就蒙上一层特异而神奇的色彩,她无疑是一位世间不凡的女子,不然为何皇帝偏偏就认她为义女。

    乾隆皇帝义女要嫁的这位驸马,是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衍圣公孔宪培。民国二年(1913年)李舆德所撰《孔子世家》中说:“七十二世孔宪培,字养元。高宗以‘其子妻之’。”此“子”当指于珊兰。

    对于这位驸马,乾隆皇帝真得格外关心。首先,是给孔宪培赐名,孔宪培原名宪允。乾隆认为,孔宪培将来肯定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人才,于是将原先的“允”字,改为“培”字。孔宪培曾一度患有足疾,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到曲阜朝圣祭孔时,特意将随驾御医留下,专为孔宪培治病,直到痊愈为止。

    乾隆皇帝还多次赏赐御诗给孔宪培,如:久住京师学问蘉,言归承祭圣人乡。亲仪慎勿仍其短,祖德思维衍以长。修己无过守礼乐,睦宗守世率端方。卅年两见崇公袭,怅忆人生曷有常。乾隆皇帝甚至还亲解御用荷包赐予孔宪培。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于氏公主与孔宪培结婚。

    于夫人与历代衍圣公夫人的身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她逝世以后,体现得更为明显。

    在孔府东院,专建祭奠于夫人专祠,祠名称作“慕恩堂”。

仅就这三个字的堂名,就叫人遐想不已。“慕恩”,就是慕的皇帝之恩;慕的朝廷之恩;慕的于氏公主之恩。既然是祭奠“皇亲国戚”、“金枝玉叶”的地方,建筑上肯定要有区别于其它建筑的地方。果然,就有人发现了慕恩堂秘密之处。1956年,杨鸿勋、王世仁两位专家,到孔府调查时发现:“‘慕恩堂’:正房五间,七檩悬山式。当心三间后都附有小天井并设后门。正房东有耳房两间及一小跨院,跨院外有厦门出入。正房前砌有月台。当心间并悬金匾一块,系道光五年清帝致孔庆镕母于氏的祭文,这便是建筑的主题所在。在建筑稍间的前檐额坊上,出现了‘和玺’彩画(这是全府唯一的一段描金绘龙的彩画)。”(杨鸿勋、王世仁:《曲阜“衍圣公府”初查报告》,《文物》19568期)

    二位专家在慕恩堂上发现了“和玺”彩画后,感到奇怪,所以在此句后,特意用括号括起来,作了如下说明:“这是全府唯一的一段描金绘龙的彩画。”

    什么是和玺彩画?

    权威部门这样解释:“和玺彩画,是清式彩画中,最高级彩画……如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均为金龙和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天坛祈年殿等,均为龙凤和玺。午门雁翅楼角亭,为楞草和玺。天安门改为莲草和玺。所有花纹均贴以金箔,复杂绚丽,金碧辉煌,古时封建帝王所在地,多绘以和玺彩画。”(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8月)

    试问,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有哪个官宦之家,敢擅用皇家所专用的图案?

    无疑,慕恩堂因是祭奠于氏公主的殿堂,理所当然地成了全孔府内最高规格的建筑。

    慕恩堂内,有再现于夫人生前生活场景的彩塑“行乐图”。彩塑约有半人多高,分三个场面,每面均有紫檀木雕花门窗、隔扇屏风。正中一面设大炕,上有木雕炕几、炕桌、红缎炕枕、炕垫,后面的架几上特制了古瓶、铜镜、铜鼎、书籍等。两端花架上置放了两盆清香四溢的兰草。圆桌上摆着青花古瓷盖杯一对,桌之左右端坐着孔宪培、于夫人夫妇俩。孔宪培身穿蓝缎开叉夹袍,头戴红顶便帽,足蹬青缎靴。于夫人则穿雪青夹袄,贴花蓝杆镶边,内穿蓝灰百褶裙,头戴便帽勒,额上绿翠宝石花。

    慕恩堂内还有青花八角瓷坐鼓一对,左右花架上摆着海棠、万年青。大炕两端的多宝阁内,陈放着古琴、古书、珍玩。里外间均挂玻璃方灯,书画满壁。

    东间迎门靠东墙摆设架几、方桌,两旁放椅子一对,均系紫檀木雕刻而成。架几上放古钟,左右摆黄杨木雕刻盆景,及帽筒一对。南窗下放琴桌、圈椅。北端为套间,内设床铺,四角空闲之处摆花架、坐鼓等。西门迎门处有方桌、条几、太师椅等。北端靠西墙设罗汉榻一张,榻上侧坐一位双目失明的女艺人,怀抱琵琶,正在弹唱,艺人身穿蓝绸夹袄、青绸裙、黑发挽髻。靠北枢还站立一佣人,奉茶伺候,欲走状。

    慕恩堂里边除彩塑“行乐图”外,为了更接近生活,孔庆镕还放置了木雕顶子床一张,上铺兰花缎被褥,床东边彩塑衍圣公孔宪培端坐像;西边是于夫人的端坐像,高矮与真人相符,穿着亦如生前。孔宪培穿蓝缎龙补开叉袍,头戴红顶帽,下穿蓝裤,足蹬青缎皮口靴。于夫人头戴凤冠,身穿凤衣霞披,下围彩裙,足穿绣花靴。

    每天有四个男仆焚香叩头,两个女仆每晚把被褥铺开,每天早晨再把被褥折叠好,跟伺候活人一样。非但如此,每日还照例三次开饭。早晨厨房里做好点心、稀饭、鸡蛋等早点,用托盘端到慕恩堂内的桌上,中午和下午均设宴备酒,平时是八味菜,冬加火锅,夏加瓜果。逢年过节还要大摆大件宴席。年年如此,日日如此。

    再看于夫人在孔林里的墓葬,其待遇之优越,规格之高,是以往其他衍圣公夫人,所不曾有过的。

    偌大孔林里只有一座飞檐彩绘的牌坊,这是道光五年(1825年)皇帝遣官致祭于夫人时所立,俗称“于氏坊”,又名“鸾音褒德”坊。坊后就是孔宪培和于夫人夫妇合葬墓,有人也呼之为皇姑坟。

    于氏坊是石柱夹抱木柱、飞檐彩绘的两层牌坊。正面是道光皇帝旻宁下圣旨祭拜于夫人的祭文。祭文盛赞于夫人贤行懿德:“惟道光五年岁次乙酉四月戊午朔越十日丁卯。皇帝遣官谕祭于衍圣公孔庆镕之母于氏之灵,曰:彤管杨芬,表慈型于世。阀丹纶贵彩,昭思卹于朝章.眷维观礼之宗,宜荷饰终之典,特颁嘉荐,载溯遗徽。尔衍圣公孔庆镕之母于氏,毓德高门,联姻圣胄,仪修箴帨。久循内则之经,度叶珩璜,允守中阁,矩勤采繁,以襄事族;勉式谷以贻谋诗礼,丕承乎先泽。著上公之母,范象服攸,宜膺列爵之荣封,鸾书叠锡,方谓常绥,厥祜何期,遽反其真。受陈桂醑而升馨,俾向萱帷而申奠。于戏!赉丝言以纪嫩聿,增筵几之辉;旌壶教以垂规,永播笄珈之誉。维灵不昧,尚克来歆。”

    牌坊向北的一面,刻有四大金字“鸾音褒德”。

    长期以来,人们对乾隆嫁女的真伪,众说不一。至今没有定论,也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不管怎么说,这位于夫人,确实与皇家存在着一些特殊关系,这点,是无庸置疑的。

 


READING / 相关阅读
2018 - 09 - 30
点击次数: 280
孟祥才,1940年生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师从侯外庐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先秦秦汉史研究工作。近日,在第六届中国临沂东夷文化论坛期间,孟祥才教授接受齐鲁晚报记者专访,就东夷文化、齐鲁文化与儒学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齐鲁晚报:近期,曲阜尼山论坛、临沂东夷文化论坛、外交部全球推介等一系列和山东有关的文化盛事密集...
2018 - 09 - 12
点击次数: 218
鲁国请回孔子为什么没有任用                                                    ...
2018 - 09 - 14
点击次数: 332
曲阜孔庙建筑的思想文化内含 彭庆涛 曲阜孔庙,是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庙宇,自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起,历经两千多年七十多次重修扩建,到清代形成了最后的规模,占地9.6公顷,有建筑104座,碑刻1172幢,古树1250余株。规制宏伟,气势巍峨。它不仅是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 &#...
2018 - 07 - 17
点击次数: 131
《论语·学而》首章本意探析刘岩《论语》是一部孔子部分弟子,乃至弟子之弟子们按各自记忆与理解而辑录的以孔子言论为主线的书籍。其内容反映了孔子思想,汉时给它打上了儒家标签,而逐渐成为治世主导经典。但孔子思想并不等同于后世儒家文化,后世儒家为我所用歪曲了孔子的本意,给其附着了太多令人讨厌的糟粕,这是至今有许多人还没明白的问题。一、《论语》的底色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史称礼崩乐坏,在鲁国礼乐制度虽...
2018 - 07 - 12
点击次数: 265
“孔林三宝”寻踪                                      孟继新        孔林是孔子和孔氏家族的共同墓地,这里绿树成荫、...
2018 - 07 - 04
点击次数: 146
乾隆皇帝的女儿是否下嫁孔府孟继新     在曲阜,有关乾隆皇帝女儿下嫁孔府的故事广为流传,且有许多版本,至今,成了一个理不清的谜团。    其一,尊孔崇儒说:乾隆皇帝一向尊孔崇儒,为更大程度地满足这一心理,他决定与孔府联姻,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了孔府。当时满汉不能通婚,为了避开这个族规,乾隆又将女儿寄养在大...
每月赛事
推荐阅读 / News More
1
2018 - 06 - 23
宫像区前合影       6月23日上午,《中华传统礼乐丛书》课题学术研讨会参会人员,乘坐大巴车来到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先后参观考察尼山圣境、尼山书院和尼山书院酒店景区。曲阜市尼山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华晓宁总经理及主要负责人陪同参观。      在尼山圣境项目展区,考察团一行听取了讲解员对尼山胜境景区总体规划和未来发展情况介绍。在孔子宫像区,彭门创作室冠名导师彭庆涛带领大家以传统方式三拜先师,向先师致敬。随后,华晓宁总经理带领大家参观了正在紧锣密鼓装修中的儒宫。儒宫装修极其讲究,内部富丽堂皇,目前已可初现其整体宏伟景象,令考察团成员赞叹不已。随后,课题组一行人员又游览了尼山书院景区。景区内先后发现了彭门创作室彭庆涛导师撰写张仲亭导师书丹的碑文以及孟继新导师题写牌匾——观川亭。最后,考察团一行乘坐大巴来到百花谷中的尼山书院酒店,深深体会了书院酒店内部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在酒店北部圣母泉景点,彭庆涛导师向大家讲述了此景点的历史传说。中午游览结束后,全体人员乘车返回曲阜市迎宾馆。     (来源:彭门创作室秘书处)          考察团三拜先师——孔子尼山圣境讲解员讲解项目整体规划华晓宁总经理介绍...
2
2020 - 02 - 20
汉书佐酒,余音绕梁——纪念安作璋先生逝世一周年安作璋先生千古!去年此时的山东,冰消雪融,大地回春,一位老人却永远离开了我们。一年后的今天,我们怀着崇高的敬意来缅怀这位故去的老前辈——著名学者、秦汉史大家安作璋先生。△安作璋先生安作璋先生简介安作璋(1927—2019),山东曹县人,著名历史学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孔子网专家顾问、彭门创作室导师。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历史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被誉为“中国秦汉史研究领域的扛鼎人物”。曾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山东省首批拔尖人才,首届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2月20日,安作璋先生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93岁。安作璋先生的治学作为历史学者,安作璋先生治学严谨、功底深厚、著作等身,以“传承历史,资政育人”作为自己学术的主要任务。早在齐鲁大学就读时,便发奋苦读,到79年时,书架上的“前四史”已经置换了数套。从20世纪80年代始,安先生践行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治史思想,主张治史贵在乎通,其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通史、地方史、文化史、文献学等领域。安作璋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发表重要论文数十篇,出版《汉史初探》《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班固评传》《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秦汉官制史稿》(合著)《秦汉官吏法研究》(合著)《学...
3
2020 - 11 - 22
记得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哦!今日小雪 | 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小雪位于农历二十四节气第二十,反映了降水与气温的较大变化,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二十四节气主要反映“气”的变化。“小雪”节气间,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当钟面上的10点钟)。每晚20:00以后,若到户外观星,可见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它代替北斗星担当起寻找北极星的坐标任务,为观星的人们导航。四边形的飞马座正临空,冬季星空的标识——猎户座已在东方地平线探头了。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通过观察天体动行认知一岁中时候、气候、物候的知识体系。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气温与降水量。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唐·李咸用《小雪》《孝经纬》说:“(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作品《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
4
2020 - 02 - 25
彭门弟子马文浩抗疫日记(六)编者按每当病院走廊里匆忙的脚步声响起,那是无数淌着鲜血汗水的医者与死亡的竞赛。彭门弟子马文浩在前线写下的日记,见证了一曲90后与90岁的生命之歌。在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救援中,每一个奉献者都是大写的“人”医务工作者的日常生活部分笔记展示2020.2.22又是一昼夜。彭门弟子马文浩于凌晨5:13下班回来进行自身的消毒工作。上班的途中,黄冈城市显得格外一新,他说这是下雨的缘故。这也是对心灵少许的放松。重症监护室里,马文浩照看着多位重症人员。一位89岁的老奶奶,身患多种基础性疾病,是一位重症人员。在敏锐的感觉下,马文浩依稀觉得老人的心电图不正常,当机立断。将所有情况告诉主治医师。怀疑老人有房颤现象。经过主治医师的安排。马文浩做了对症处理。他机动灵活的做法受到了医生的表扬。这里还有这另外几位特殊的重症患者。一位90岁的双目失明的老人家,晚上想去上厕所。执意想自己去。她说:“我自己可以的,你们辛苦了,你快回去休息一下吧。”面对老人的好意。马文浩说:“奶奶如果不让我帮忙的话,我给你拿便盆在床上使用便盆吧,怕你磕到碰到。”老人仍然执意自己去,她不想再让国家破费,不想再花国家的钱给自己治病。晚上日常巡逻的时候,马文浩发现50多岁的男性患者正打算起身拿水杯。马文浩快速的将水杯拿起递给了这位患者。患者说:“真希望这场疫情快点过去,我一定积极配合治疗,按时睡觉,按时休息。你们背井...
5
2020 - 12 - 07
节气简介大雪,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在公历12月6至8日交节,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廿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主要是降水、气温与光照,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气象上将雨、雪、雹等从天空下降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都称为“降水”。节气大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降水量增多。大雪三候一候:鹃鸥不鸣。因为天气寒冷,寒声鸟也不再鸣叫了。二候:虎始交。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的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它们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大雪习俗腌腊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盐加花椒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时,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迎接新年到来。吃红薯粥红薯含有大米、面粉缺乏的赖氨酸,可促进人体上皮细胞的成熟,提高人体抵抗力;冬季吃红薯还有防燥的功效,但不能多吃。中老年人脾胃虚弱,可多喝点红薯粥,因为它易于消化,保护胃肠,还能促进胃肠运动,使排便更加轻松,还...
6
2019 - 04 - 05
己亥年清明海峡两岸三地孔子后裔至圣林祭祖大典隆重举行 岁在己亥,清明吉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2019年4月5日上午,孔林内鲜花雅乐、钟鼓齐鸣,己亥年海峡两岸三地孔子后裔至圣林清明祭祖大典在此隆重举行。至圣79代嫡长孙、中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协会会长、至圣孔子基金会会长、孔子世家谱常态化续修工作协会会长、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孔垂长担任主祭官,带领来自韩国、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湖北、安徽、青海、云南、台湾等地的孔子后裔代表500余人,秉持心中之至诚,追缅先人之盛德,齐聚桑梓,恭祭祖灵。孔垂长等祭拜先师            孔林万古长春坊前、大林门至二林门路两旁、洙水桥前,数十面“2019年清明海峡两岸三地孔子后裔至圣林共祭祖”的旗帜迎风飘扬,洙水桥栏上黄色绸带十分醒目,给参与者强烈的仪式感。数百名参祭人员身着深色服装,佩戴金色胸章,手持祭文和黄菊,早早地聚集在万古长春坊前,静候仪式开始。集体合影后,庄重礼乐声响起,在身着古代服饰的司礼官导引下,主祭官孔垂长带领全体参祭人员,沿孔林神道缓缓前进。经由大林门、二林门、洙水桥、享殿到达孔子墓前,列队肃立。       ...
7
2020 - 02 - 25
彭门弟子马文浩抗疫日记(七)编者按用生命付出,与死亡赛跑,为国家挥洒青春,为人民坚守岗位,这是疫情一线工作人员的写照。彭门弟子马文浩在前线写下的日记,见证了青年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抗疫如抗敌,救援如救火。让我们通过马文浩的日记来了解一线抗疫情况。2020.2.24日常报备,一切平安,勿念。 昨天接到病区合并的通知,为了保证病人的安全,大别山医疗中心来自山东的全体援鄂医务成员都高度重视,提前部署,做好了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而具体的实施工作就落在了我们重症二组的肩上。因为今天不光我们所在的西区监护室自己病人的转出、出院、和常规治疗,还要迎接来自东区监护室的9名危重症患者的转入。这也是山东对口支援黄冈大别山医疗中心全体危重症专业人员的首次“大会师”。 早上六点四十出发,我们小组的全体人员提前一个小时20分出发,提前一个小时10分到达工作岗位。刚处理完我们本科室病人的常规治疗和其他检查工作不久,自8点30分起,第一位病人转入,紧接着第二位病人转入,第三位病人转入……直到第九位病人转入,短短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完成了重症东区监护室全部病人的转运,无一意外发生,安全的完成了这次危重症病人转运工作。默契、团结,忙而不乱,忙而不慌,忙中有序。这是我们小组在完成这次艰巨任务时所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虽然我们这一组大部分都是90后,但是大家的精湛技术和有条...
8
2020 - 12 - 21
今日冬至 | 新阳后,便占新岁冬至简介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冬至习俗喝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数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数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羊肉汤吃汤圆江南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汤圆,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汤圆吃水饺每年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相传医圣张仲景...
微博圈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