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07
-
22
点击次数:
珐琅五供许晓帆 王思源 孟继新 雍正御赐五供,乃御赐的珐琅供器,也称珐琅五供,是清雍正七年(1729年)世宗胤禛赐给孔庙的器物,在祭祀孔子时使用。这组器物,做工精良,年代确切,十分难得,实为珐琅中当之无愧的精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珐琅。“珐琅”原为一种物质名词,通常称所谓珐琅者,并不是指这种物质,而是涂珐琅之铜器。即凡铜器表面涂以珐琅烧成者,均称之谓珐琅。俗称珐蓝,亦称洋瓷。珐琅是不透明的玻璃物体。以铅丹、硼砂、玻璃粉等熔制而成,涂于金属表面,外国的烫瓷,均以此法。明代的景泰蓝即是珐琅,惟制法略有不同。珐琅之称,始于清康熙年间。因康熙之时,西洋输入钟表等器物,常嵌有洋瓷画片,非常精美。在当时并不知其原质与景泰蓝相同,故仿制时取料西洋,或直接取于法兰西。法兰西当时译为珐琅。故凡御敕及一般称谓均为“珐琅”或“法琅”。珐琅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完全为宫廷所垄断,平民不得一窥,况且产量不大,所以传世较少,极为珍贵。即便是在当时,也仅供皇帝、妃嫔们玩赏和作为宗教、祭祀之用。雍正皇帝胤禛赐予的珐琅五供,至今仍保存在孔府的文物库房内。五件供器中,有两件是烛台,两件是花瓶,鼎一件。鼎通高71厘米,口径36厘米,内深41厘米,足高18厘米,腹45厘米。圆形鼓腹圜底,双耳,三圆蹄形足。铜胎,黄地珐琅彩绘,牡丹缠枝花卉。四面中间各有一“寿”字,底款竖写蓝色楷书“雍正年制”,双方框。圆花瓶通高73厘米,口径23.7厘米,足高6.8厘米,内深60.2厘米,腹径22.4厘米。鼓腹,外撇圈足,铸较长双龙形二垂耳,铜胎。通体珐琅彩绘黄地,上为缠枝牡丹,底边沿红色楷书横款“雍正年制”,蓝色双龙形边框。圆烛台分为二层圆盘形,上有铜烛签。通高73厘米,足高6.5厘米,中盘径34.5厘米。铜胎,通体珐琅彩绘黄地,缠枝牡丹。底边红色楷书横款“雍正年制”,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