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 - 01 - 18
点击次数:
古人如何庆寿:中国古代祝寿礼俗 作者:彭庆涛  郭云鹏  高天健   来源:彭门创作室  在中国传统养老礼中,祝寿礼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长寿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和精神追求,我国古代的“五福”,即福、禄、寿、喜、财五种人生追求,其中便有“寿为先”的说法,足见古人对“寿”的重视。此外,蟠桃盛会、八仙庆寿等神话传说,彭祖、寿星等经典的年画、窗花形象,无不体现着古人对长寿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在此环境下,人们庆祝寿诞以寄托希望老人长寿的愿景,由此便产生了祝寿礼俗。我国祝寿礼俗的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献酒上寿”这样原始的祝寿活动。《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即在一些宴饮的场合,由地位较低的人向地位较高的人敬酒,并祝其长寿的仪式。但需注意的是,这种“献酒上寿”并不是在受祝贺者生日时举行,多带有政治或娱乐目的,且只在上层贵族之间流行,因此只能看作是祝寿礼俗的雏形。真正举行庆生仪式,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先民本无庆生习俗,因为古时医疗尚不发达,生产对于母亲来说是一大考验,许多人由于难产或是产后虚弱染疾而去世。因此古人将生日视为母亲的受难日,时至今日,依然有此说法。既是母亲受难之日,又怎能大张旗鼓去庆祝?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试儿”习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曾载:“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刀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几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设宴享焉。自兹以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意为江南地区在小孩周岁时有试儿的习俗,男孩用弓箭刀笔,女孩则用刀尺与针线,再加...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 - 01 - 18
点击次数:
我国古代养老礼作者:王广恒  尚树志  吕静茹    来源:彭门创作室一、三老五更礼 三老五更礼是中国古代最为隆重的养老礼。关于“三老五更”,最早见于《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郑玄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郑玄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孔颖达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代沿袭这种礼制。《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于辟廱。”“辟廱”即太学。颜师古注引李奇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李贤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今天看来,有资格成为三老五更的人都是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人,而且是时代的道德标杆。中国古代对于三老五更的记载大多体现在正史之中,皇帝在宗庙册封三老五更之后,在大学供养三老五更,彰显孝道。在这个过程中,天子会袒开衣襟切割牲肉,捧着酱请他们吃,端起酒请他们漱口,还头戴礼帽,手执盾牌,为他们起舞助兴。《礼记·祭义》中对此记载非常明确。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悌)也。祀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yìn),冕而摠(zǒng)干,所以教诸侯之弟也。是故乡里有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来者也。 在之后的各朝各代中,三老五更礼更是发展成为一项隆重的社会祭祀活动,天子亲自参与祭祀,对三老五更进...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2 - 14
点击次数:
百善孝为先——中国古代养老礼俗综述      作者:王广恒  魏欣恬  吕静茹   来源:彭门创作室  孝,属于中华民族传统人伦文化范畴,是支撑中华民族道德体系的关键要素。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尊老养老是孝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礼制不可或缺的一环。“老”在古代中国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家族中的长辈;其二,泛指老年人。我们今天所讲的老,是后一项意义。但是在不同的朝代,对于老年人年龄的规定却略有不同。《仪礼》中以50岁作为步入老年的门槛;《周礼》则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的象征;《管子》甚至于以70岁为界限划分老年人;在考察历史文献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80岁为界限的史实。同样,根据对于历史文献的考察,我们也发现,历朝历代都曾经制定、颁布、实施过一系列有关敬老养老的礼仪、规章、制度,从而形成了我国古代社会独特的养老体系与养老文化。对于养老礼的探寻,我们可以从现代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礼记·内则》:“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意思是说,五帝时代养老,效法他们的德行,夏商周三王时代,还向老人们征求善言。可见,五帝三王时期,中国就非常重视尊老养老了。《礼记·内则》:“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xiǎng)礼,殷人以食礼,周人兼而有之。”这是说,招待老人的宴会,有虞氏用燕礼,夏朝用飨礼,殷商时代用食礼,周朝时期遵循古制兼用三礼。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养老敬老逐渐被作为一种礼仪被确立下来。《礼记·乡饮酒》说:“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悌。民入孝悌,出尊长养老,而后乃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在这个时代,养老敬老...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2 - 07
点击次数:
射之余意,礼俗寓之——投壶                  作者:郭云鹏  郑双  吕静茹   来源:彭门创作室  投壶既是我国古代宴会的一种礼制,又是一项能深入巷陌的游戏。《礼记·投壶》郑玄注:“投壶,射之细也。”此外还有“射之余意为投壶,且寓礼焉。”可见,投壶是射礼的“余意”和延续,而且和射礼一样同样具有教化功能。射礼又含乡射、大射、燕射多种,究竟是由哪种演变而来,历史资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古人的多种推测为我们提供了探索的方向。其一,有学者推测投壶是由“燕射”演变而来的。《周礼·春官·乐师》:“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在古代,君主常以射礼娱乐各国来宾。虽为娱乐,但真实的目的在于通过射礼表演窥看各国对军事的重视程度。但因宴饮时过于紧张的气氛不利于外交的推进,具有军事震慑力的燕射礼也逐渐演化成较为温和的投壶礼。其二,郑玄云:“射、投壶皆所以习武因为乐。”无论射礼还是投壶都是为了整军习武的,但射礼受场地要求较大,一旦庭院过小就不能够张侯置鹄。所以,占地少、仪式稍微简略的投壶应运而生。其三,有人认为,投壶是为部分人而产生的。由于奴隶主阶级日趋腐化,拉弓射箭的武力才能日趋退化,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射箭就被要求略低的投壶所取代。还有一种观点是,当时的文者更强调内心的修养,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投壶更能适合他们的需求。(一)投壶礼的嬗变在春秋战国时期,投壶礼更具仪式性,背后的政治特征也很明显。投壶礼流传于贵族、诸侯间,是彼此友好往来时的一项重要仪式内容。《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投壶,晋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为诸侯师。’。”可见投壶成为了一种进行间...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2 - 07
点击次数:
中国古代的弓箭作者:郭云鹏  吕静茹  魏欣恬     来源:彭门创作室  正如恩格斯所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弓和箭确实在我国古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依靠弓箭来狩猎,虽然当时只是简单的工具,但它使祖先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有了一个重要的生存保障。后来弓箭不断完善改进,它从简单的生存工具演变成一种致命的武器,并被广泛应用于战争。相比于刀、枪、长剑,弓箭射程远、速度快、质量轻,使用方便,因此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更注重射箭的文化功能,赋予了新的内涵。射箭发展成一种礼仪,射礼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形式。《礼记·射义》:“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而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由此可见,射礼对人们的道德教化有重要作用。弓箭形制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人“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做成简单的弓箭。此后出现了石镞、骨镞。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中发现的一枚长2.8厘米的石镞,整体略呈扁平三角形,前端尖锐,后部略有收分,可以嵌于木制箭杆之上,这可以说是弓箭的最初形态。在新石器时代,箭镞多骨镞、角镞,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骨镞共有三种形制。第一种比较原始,第二种初具铤的雏形,第三种则有了明显的箭铤。到了夏代,石镞、骨镞演变成青铜箭镞。此时的箭镞有两种形制,一种是尖圆头扁铲形,一种是镞脊突起,两翼扁平后展,形成倒刺。商代青铜镞加大两翼夹角,倒刺更尖,并在翼上磨有血槽。西周时期青铜镞继续改进,两翼夹角更大,倒刺磨平,呈平铲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间战争不断,使得弓箭在军事上...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2 - 07
点击次数:
中国古代的五射弓道与“君子之争”作者:郭云鹏  张博斐  王思源   来源:彭门创作室在今天,论起弓道,恐怕多数人只能想起日本,继而给予中国一定可怜的回想。细究之,便可知日本弓道其实源于中国,准确地说是《仪礼·射义》的传入造就了日本最初的弓道。可惜的是,与弓道有关的运动在中国已不存在。但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却又清晰地记载着这一礼仪,甚至在各朝各代中也都有继承和发展。中国造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断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代的屈辱战争和扭曲的文化探索都为其古代文化的发展放上了绊脚石。但是历史上对它的记载,却无时无刻不提醒着人们弓道的真正起源地和出发点。《仪礼·射义》中对射礼的性质、目的、做法都有明确规定,并以文射为指导思想。古代行射礼时共有五种射法。在《周礼·地官·保氏》中有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五射:白矢、参连、剡(yǎn)注、襄(rǎng)尺、井仪也。”贾公彦疏:“云白矢者,矢在侯而贯侯过,见其鏃(zú)白;云参连者,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云剡注者,谓羽头高鏃低而去,剡剡然;云襄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让)君一尺而退;云井仪者,四矢贯侯,如井之容仪也。”白矢即射穿箭靶而露出白色箭头,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这可以说是五射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却也极为考验水平,可以说是射的基础。参连即一连射出许多箭,第一只箭已经射中箭靶,而后面的箭的箭头则依次射中前面的箭尾,箭箭相连,形成一条直线,这一射法,对于射术的要求提高,既要发力得当,不致箭尾不连;又要准确无差,不然难成直线。一旦直线连成,想必定是壮观。剡注即箭射出,箭尾高箭头低,徐徐行进的样子,此射法看似简单,却也在隐形之中验证射手的力度情况和掌弓之技。襄...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1 - 30
点击次数:
孔子与射礼作者:郭云鹏  张博斐  吕静茹   来源:彭门创作室《周礼·地官·大司徒》载:“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射”属于六艺之一,而在孔子时代“六艺”尤为重要。这样,乡射礼自然也就受到了孔子的高度关注。《论语》中与“射”相关的就有五章。《论语·八佾》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子罕》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宪问》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历史上关于孔子与射礼最直接的记载是“射矍相圃”。“矍相”,即射箭时态的表情神态描述。“矍”,本意为双目鹰隼般的警觉,以手(《说文》:“又,手也。”)示意射箭。“相”,眼中的木质靶心、目的。时无“矍相圃”之名,因孔子在此传授射术而得名。“射矍相圃”一事最早见于《礼记·射义》: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qí dié)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máo)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盖有存者。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 - 11 - 30
点击次数:
射礼仪程细节简述作者:郭云鹏  张香萍  王凡   来源:彭门创作室“射”是我国古代六艺之一,是古代男子的必备技能。射礼不仅是古代选拔勇武有力人才的方式之一,更肩负着礼仪教化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且相对于其他礼仪,射礼的表现形式最为特别,因此在其具体仪程中有着许多我们应该注意的细节。乡射礼之宾一般用处士,若有大夫来参加射礼,就用公士。公士即为在官之士。牲羞、器具牲,用狗。在堂下东壁北边的地方烹饪。器具,酒尊之上要用粗葛布巾覆盖,宾来到后撤去;席要用黑布镶边的蒲席。主客席位次序设在西序前的席,以北为上位。西序之席,即堂上三宾长之席。三宾长之席一般设于宾席之西,面朝南。诸公大夫的席设在宾席的东边同样面朝南。如果来参加射礼的诸公大夫人数多,在宾席的东边排列不下,宾席和三宾长之席就要相应地往西移,三宾长之席就可能移到西序前,由北向南面朝东设,即“西序之席”。饮酒器具名物献酒用爵,其他用觯。接受主人献酒的人饮完爵中酒向主人行拜礼,起身后要酢主人。笾用于盛放肉脯,即晾干的五条肉排列于内,另有半条横置其上,肉脯条长一尺二寸。豆用于盛放肉汤——醢。俎平时藏于东壁,行礼时移至西阶,再从西阶分别陈置于席前。宾之俎上面盛放的肉食有:脊、胁、肩、肺。主人之俎上面盛放的肉食有:脊、胁、臂、肺。肺要用刀割离分开。牲都要用其右半体,肉皮向上放置。 注意事项凡是举爵献宾、献大夫、献乐工,都要进脯醢。凡是接受酬酒而不饮,应将觯放在席前脯醢的左边;凡是举觯向宾、或向宾和大夫进酬酒以为酬旅或无筭爵发端的,要将觯放在宾和大夫席前脯醢的右边。主人向众宾之长献酒时,只为其中最长者一人洗爵,此时辞洗之礼与宾向主人辞洗相同。若有诸公在,则如同宾礼,大夫则如同介礼。没有诸公的情况下,则对大夫如同宾礼。乐声响起后,大夫不再入内。乐正与堂下众宾一起依次接受酬酒。三人吹笙一人吹出和声而成...
403页次21/51首页<...  16171819202122232425...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