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3
点击次数:
曲阜阙里故址郭云鹏 贾静歌     曲阜阙里故址,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即阙里街一带,含孔庙阙里故宅。清孔继芬《阙里文献考》中曾有记载,“西晋之乱,阙里被‘寇’,庙貌荒残。”可见,随着时代更迭,它不可避免地遭到了破坏,完整性并不能保证,我们也只能通过历史文献去寻它的丝丝真气。    “阙里”一词,在今天人们的认知里,有三层意思。一指孔子故里,因原有两石阙,故名。 孔子曾在此讲学,后建有孔庙 ,几乎占全城之半。在《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有所记载:“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闕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二借指曲阜孔庙。三国魏应璩的《与广川长岑文瑜书》:“土龙矫首於玄寺,泥人鹤立於闕里。”一句中所指“阙里”便是此意。三借指儒学,唐代张说曾用到此意,《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究蓬山之百氏,综闕里之六艺。”    以上三种说法,无论哪种意义,都与孔子的关系相当密切。为历代所公认的便是孔子故里这一解释,当然,这一解释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阶段。    “阙”本指宫廷门外前两边的望楼,是一种先秦时期国都大型建筑前普遍存在的建筑形式;《周礼·遂人》有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可知,里是一种民居单位。故而,阙里即为阙下之里,“阙里”是古代以建筑名称而命名的居住区。          “阙里”作为地名,《春秋》、《左传》不见提及,当始于春秋鲁国以后。因孔子成长于此,后逐渐受到关注而名载史册。尤其自东汉始,盛称孔子故里为阙里,阙里渐渐又成为曲阜(《舆地志》:“邹城西界阙里有尼丘山”)、孔氏家族(阙里世...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3
点击次数:
曲阜灵光殿遗址尚树志 郭云鹏 灵光殿遗址位于孔庙以东,具体位置现无明确标定。灵光殿始建于西汉,为鲁恭王刘馀所建,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时与未央宫、建章宫齐名,是西汉著名的三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后世人来曲阜观光游览,凭吊古迹,作诗写赋之时,还每每忆及“鲁殿灵光”。《汉书·景十三王传》载:“恭王初好治宫室,坏孔子宅以广其宫,闻钟馨琴瑟之间,遂不敢复坏,于其壁中得古文经传。”《论衡·正说》载:“至孝景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教授堂以为殿,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所记:“鲁灵光殿者,盖景帝程姬之子恭王余之所立也。初,恭王始都下国,好治宫室,遂因鲁僖基兆而营焉。”可知该殿是在鲁僖公宫室的基础上兴建的。王延寿《灵光殿赋》完美描述,至少到东汉中期,灵光殿完好无损,且规模宏大,雕梁画栋,甚为奢华。东汉未年刘桢《鲁都赋》载:“应门岩岩,朱扉含光,路殿岿其隆崇,文陛巘其高骧。听迅雷于长徐,若有闻而复亡。其园囿苑沼,骈田接连,渌池分浪,以带石垠。”灵光殿其时亦颇为壮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注》载:“孔庙东南五百步,有双石阙,即灵光殿南闭(壁)也。北百余步,即灵光殿基,东西二十四丈,南北十二丈,高丈余。东西廊庑别舍,中间方七百余步。阙之东北有鱼池,方四十许步。池中有钓台,方十步,台之基岸悉石也。遗基尚整,……。”北魏时,灵光殿虽已不存,但“遗基尚整”。以此推测,灵光殿应毁于魏晋时期,即公元220年—317年之间,存世400年左右。唐高宗乾封年间扩修孔庙,崔行功撰《赠太师鲁国孔宣公碑记》载:“兖州都督霍王元轨,大启藩维,肃承纶诰,庀徒揆日,疏闲蕵远。接泮林之旧壝(wéi 祭坛四周的矮墙),削灵光之前殿。”可知,唐以前灵光殿前殿遗基尚存。宋《鲁国之图》中有“灵光殿基”图示。金明昌二年(1191年),在灵光殿基西南太子钓鱼池出土...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3
点击次数:
曲阜董大城遗址郭云鹏  尚树志董大城遗址,位于今曲阜市石门山镇董大城村地下,董大城整个村庄恰好坐落于古城址之上。正史中并不见董大城之名,考之民国《续修曲阜县志》所载:“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桓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是时,齐欲吞杞,杞与鲁为亲,地近莒,唇齿相关。故三国私会与鲁之近郊曲池,畏齐故也。杜预注:曲池,鲁地,在曲阜县东北四十里,源出石门山。考石门山距城六十里,其水西南流二十里至董城寨东南折入泗,故名曲池。”曲池与董大城地理位置相符,董城寨即为董大城遗址,也就是今天的董大城村。1957年春,曲阜县境内文物普查时将董大城村作为董大城遗址登录在案,随后公布为曲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春,又做复查测量。孔凡银著《曲阜的历史名人》记载:“城中心有一条十字大街通四面城门,东、西和北门尚存,唯南面由于地势低洼,是一座砖石修砌的水门洞。南面城墙残宽4米,残高4米,北城墙残高5米,宽4米,皆为夯筑。中心大路由南水门至北城门304米,由东城门至西城门285米,城内面积约240亩,周围有护城河一周。”1985年,济宁市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如是叙述:曲阜城北15公里的董大城村,周有一土城,相传原有外大、内小两城,现存为小城。城呈长方形,东墙长292米,西墙282米,南墙426米,北墙432米,墙宽约10米,四面各开一门,城内面积约0.126平方公里。目前尚未在古籍中发现关于该城的记载,1980年济宁市文物普查队对其进行了调查和开方试掘。城下半部夯土层10~12厘米,夯窝直径4~5厘米,上部夯层14~16厘米,夯窝6~7厘米。距城基1米高处,横列一层圆木,木直径10~12厘米,木与木间隔50厘米左右。在城东北角还发掘出四具人体骨架,自城根基向上叠压排列,骨架间以大小不一的数块板瓦相隔。骨架东西向,仰身直肢,未发现随葬品,初判为筑城进行奠基礼时实行人祭的...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3
点击次数:
孔庙藏《南溪赋碑》魏宵鸣 在曲阜孔庙十三碑亭院内大成门两侧,各有棚室建筑,是旧时祭祀孔子时张贴参加祭祀人员分工责任榜文的地方,称之为“榜棚”。其东部的榜棚下层,镶嵌有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南溪赋》。该赋镌刻在二石之上,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刻立。东石高74厘米,宽81厘米;西石高68厘米,宽66厘米。赋文开篇写到:“南溪者,故衍圣公以敬所居,而因以为号者也。余过而赋之,以遗其子衍圣公闻韶。”单凭此句就可看出,李东阳与孔氏家族关系是多么的密切而微妙。提起李东阳,至今的曲阜人几乎妇孺皆知,可见此人在曲阜历史上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少年时才华毕露而后进仕为官的人不少,为官之后又成为文坛盟主的人就为数不多了。李东阳就是一位从神童到学士,再到首辅,进而成为一代文坛领袖。其成长过程令人叹为观止。李东阳之所以为曲阜人所熟知,只因孔府大门上方悬挂“圣人之门”匾额出自他之手。其实,两边的对联也是他的原创,写作:“与国戚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偕天不老,文章礼乐圣人家。”后经清人纪晓岚略加改动书写后,原创者在后人的认识中发生了移位。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县),因祖父李允兴在京师服兵役,全家迁居京城。李东阳出生京城,据说自幼便能写出直径一尺的大字,因而名声大振。出名不走寻常路,看来自古有之。他不单会写大字,还善于作对,十分了得。其作工整对仗,合辙押韵,让人啧啧称奇,被当时誉为神童。据郎瑛《七修类稿·事物·神童对》记载,有一次李东阳的塾师出联叫他对,塾师联是:“砚向石边见口。”李东阳对以“笙从竹下生声。”这是一副拆字联。还有一次,父亲李淳给李东阳出联:“虎豹关中,不是关中虎豹。”李东阳对联:“麒麟阁上,皆非阁上麒麟。”因此才华,在四岁、六岁、八岁时三次被召入宫中。据说,因其年幼矮小,过殿阁需要内侍搀扶,...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3
点击次数:
曲阜两观台郭云鹏  尚树志两观台是鲁故国又一“台”建,但不同于其它台的是它成对出现。而且,“观”与“台”也是两种不同形制的建筑,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台,观四方而高者也。《释名》曰:观,观也。于上观望也。观不必四方。其四方独出而高者,则谓之台。《大雅》:经始灵台。《释宫》、《毛传》曰:四方而高曰台。传意高而不四方者则谓之观、谓之阙也。”由此可见,“台”四周空阔而“观”则或依郭而建、不必四方。两观台就是依凭城郭,在城门外两侧而建。《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公羊传》:齐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或曰自鹿门至于争门,或曰自争门至于吏门。是也。争门,一云当作净门。净,鲁北门池也。吏门,或以为史门矣。《吕氏春秋》:归父居石门。石门盖亦郭门名也。又有雉门,有两观。定二年五月,雉门及两观灾,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雉门盖公宫之南门,两观,阙也。”这里谈到的和《说文解字注》之意无别,对两观台的位置也有了足够的明确。而且,还详细记载了鲁定公二年两观台遭火后迁移一事。两观台遭火后迁移一事也见于《春秋左传·定公二年》:“二年春王正月。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灭。秋,楚人伐吴。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杜预注云:“雉门,公宫之南门,两观阙也。”鲁城南垣正门即为“公宫之南门”,是为雉门,或称稷门、高门。可知,两观春秋时期已有。而迁移之后的两观台与鲁故城南东门“章门”相近。《吕氏春秋》又载:“孔子为鲁司寇,诛少正卯于两观之下。又雉门之左有亳社,右有周社,成季之繇曰:间于两社,为公室辅。两社之间,朝廷议政事之所也。”这里不仅记载了孔子在两观台斩杀少正卯一事,更说明了两观台一带建筑在当时的重大政治意义。关于孔子在两观台斩杀少正卯一事,《史记·孔子世家》也有记载道:“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3
点击次数:
鲁昭公台郭云鹏  尚树志昭公台是鲁国为鲁昭公而建的台,位于后来曲阜明故城的西北二里处,大约是今三孔啤酒厂东门大道北一带。昭公台始建于鲁昭公即位后,也就是公元前542年之后,其始建规模并未见诸于记载。鲁昭公,即为姬裯(也有史书将其名记为“稠”或“袑”),生于公元前560年,卒于公元前510年,终年五十一岁,因谥号“昭”遂称“鲁昭公”。他是鲁国“春秋十二公”之一,鲁襄公之子,于公元前542年至公元前510年在位,共计33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因斗鸡而发生内乱,三家大夫共同攻伐鲁昭公,鲁昭公先后逃亡到齐国和晋国,最终卒于晋国的乾侯。因为鲁昭公是在太子子野死后继位,并非襄公嫡长子,故各家大臣对其执政多有反对。后终因季武子支持而上台,但还是不能赢得各家的尊重,这也就为后来鲁国的内乱埋下了隐患。正如当时他即位时鲁国有人说“是不终也”,他最终也确因内乱而外逃他国。关于鲁国内乱,《史记》记载如下:“季氏与郈氏斗鸡,季氏芥鸡羽,郈氏金距。季平子怒而侵郈氏,郈昭伯亦怒平子。臧昭伯之弟会伪谗臧氏,匿季氏,臧昭伯囚季氏人。季平子怒,囚臧氏老。臧、郈氏以难告昭公。昭公九月戊戌伐季氏,遂入。平子登台请曰:‘君以谗不察臣罪,诛之,请迁沂上。’弗许。请囚于鄪,弗许。请以五乘亡,弗许。子家驹曰:‘君其许之。政自季氏久矣,为徒者众,众将合谋。’弗听。郈氏曰:‘必杀之。’叔孙氏之臣戾谓其众曰:‘无季氏与有,孰利?’皆曰:‘无季氏是无叔孙氏。’戾曰:‘然,救季氏!’遂败公师。孟懿子闻叔孙氏胜,亦杀郈昭伯。郈昭伯为公使,故孟氏得之。三家共伐公,公遂奔。”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季平子与郈昭伯斗鸡,后来起了矛盾,季平子因怒而侵犯郈昭伯,郈昭伯由此也恼怒季平子。臧昭伯的弟弟暗中作梗,致使臧昭伯囚禁了季氏家人。季平子恼怒,就又囚禁了臧氏大臣。于是,臧氏和郈氏都向鲁昭公告难。同年九月十一日,鲁昭公攻伐...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3
点击次数:
曲阜季武子台郭云鹏  彭庆涛季武子,即为季孙宿,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35年,因谥号“武”遂称“季武子”。他是鲁国“三桓”之一季友的曾孙,季孙氏发展到季武子执家时已然掌控了鲁国大政。季武子于公元前568年至公元前535年执政,作为鲁国正卿,位列三卿之首,曾辅佐过鲁襄公、鲁昭公两位国君。季武子台就是在鲁襄公五年(公元前568年),即季武子刚一上台时就开始建造。然季武子台当年始建位置未见诸记载,现在只能赖于后来的一些史料进行考证。“筑台”在当时有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许慎《说文解字》道:“台,观四方而高者。”“台”在发生战争时既可以用于军情瞭望,还可以作为御敌壁堡,而恰恰季武子台发挥了它这一重大作用。据《春秋左传》载,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鲁国到定公时已经是礼崩乐坏,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则话高度概括了当时天下的情况,尤其直击了鲁国大权为各卿大夫的家臣所攫取的现实。孔子对此痛心疾首,于是想乘借三家大夫之力消除“陪臣”势力,就提出了“堕三都”的建议。“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夏,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见于《史记·孔子世家》)虽然对此事太史公所载时间与《春秋左传》比晚了一年,但从两处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季武子台在公山不狃等费人袭鲁时为鲁定公和季桓子提供了最后一道屏障。关于这件事的前...
作者: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2
点击次数:
曲阜矍相圃彭庆涛  秦天龙  矍相圃在曲阜孔庙西侧,相传是孔子师徒演练射箭的地方。孔子授弟子六艺,即六种入士必备的基本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射,便是其中之一。后人以圣迹之地而倍加呵护,故,矍相圃之名不绝于史。 “矍相”,即射箭时态的表情神态描述。“矍”,本意为双目鹰隼般的警觉,以手(又)示意射箭。“相”,眼中的木质靶心、目的。时无“矍相圃”之名,因孔子在此传授射术而得名。 《礼记•射义》载:“孔子射於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矍相圃在县西三里鲁城中。”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矍相圃周回二里,高一丈。县西南二里、孔子庙西侧,孔子射所。” 宋孔传《东家杂记》载:“庙西南一百二十步,有圃曰矍相,周回二里,高一丈”。 《曲阜县志》载:“矍相圃,孔子而观者如堵墙。处在圣庙西南一百二十步,周回二里,高一丈,中有旧井。”“金泰和四年(1204年),衍圣公孔元措筑台,其中嗣割其西为儒学,其东为圃。明御史郭本题石:矍相圃。” 明代《孔子圣迹图》中绘有《射矍相圃》 已故原曲阜一中教师、书画艺术家周翰庭先生曾回忆旧时印象写到:“矍相圃位于孔庙西侧,面积不大,南北较长,约三百米,东西极窄,约五十米。面街有矮矮土墙,因年久失修,大半坍塌。圃内菜畦整齐,四季长青,井上有辘轳,井畔有瓜架,四周野花簇簇,景色宜人。从水井南去约二十米,有汉石人二,制作古朴,状貌端正,以千年风雨,已纹理不清,从整体看尚称完好。时人写诗纪实:‘凝眸袖手肃然立,苔迹斑斑几岁时?百代兴亡均过眼,无言默默笑谁痴?’后该地段兴建房屋,矍相圃不复存在。至于汉石人,则已移入孔庙保护。”    关于“观者如堵墙”的故事,则出自《孔子家语•观乡射》,其文...
403页次39/51首页<...  34353637383940414243...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