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专栏 Download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4 - 17
点击次数:
历代嫡孙墓——孔之全、孔治、孔思晦导读孔林呈东西长方形,孔子墓居中偏南,其后世子孙则按照古代的丧葬制度,以次安葬在孔子、孔鲤、孔伋三世祖的后面及东西两侧。从总体布局来看,战国时期的墓葬多分布在孔子墓的周围;汉代墓葬在孔子墓西北和东北一带;唐、宋、金时期的墓葬在孔子墓北面和西面;元、明时期的墓葬多分布在林内西部、西北、东部、东北地带;清之后的墓葬多分布在林内东部、西部和北部;中部空闲地带也有部分明、清时期的墓葬。它们依次距孔子墓渐远。从墓葬主人的身份来看,又可分为祖孙三代墓、历代嫡孙墓、历代裔孙墓、家族女性墓。孔林内现有遗存的墓葬十万多座,以明清之后最多。宋之前的墓葬,因时间久远、自然侵蚀等原因遗存下来很少,有的即使遗存下来,但很难确定墓主身份。本章我们将结合墓主的经历,对孔林内现有遗存的一些重点墓葬进行探讨。△孔府档案◆衍圣公孔之全墓孔之全墓在孔子墓西北、游览路的西侧,封土已平,墓前有石碑一通。孔之全,字工叔,孔子第五十二代孙。父亲孔元用,字俊卿,是孔元措的族弟。金贞祐三年(1214年),衍圣公孔元措被召赴汴京,随朝任职,以孔元用代理曲阜林庙祀事。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南宋理宗赵昀授孔元用为通直郎。宝庆元年(1225年),袭封衍圣公,世袭仙源县县令,出任兖州判官。蒙古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因父亲被任命为征益都将领,而袭封衍圣公兼曲阜县尹。太宗五年(1233年),蒙古攻占金都汴京,金袭封衍圣公孔元措自汴京返回曲阜,两人同见东平路行军万户严实,元措说:“以贤以长,责在吾叔。”又说:“子父子保全林庙,当世其邑。”(《元赠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孔公神道碑记》)。于是免去孔之全衍圣公的封号,只任曲阜县尹。宪宗二年(1252年),孔浈被废,仍以孔之全为曲阜县尹。卒时,享年五十二岁。子三人,孔治、孔澄、孔济。长子孔治袭封衍圣公。△孔子◆衍圣公孔治墓孔治墓位于孔子墓西北、环林路的西...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4 - 12
点击次数:
老四府老四府是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的第四子孔传镛的府第,故称四府。又因过继给其二叔孔毓埏,因而亦可称为二府,不过在传字辈以上,分支还没有形成府第。四府位于五马祠街中段路北,原有院落四进,房屋五十余间,占地约17.1亩。△四府平面图孔传镛,字序东,山西太原府同知,子一:继元。孔继元,字体纯,赠太常寺博士,以族兄继浩五子广桪为嗣。孔广桪,字京云,袭太常寺博士,子六:昭煜、昭炘、昭炬(出嗣)、昭炣、昭煓、昭焌(出嗣)。孔昭煜,子一:宪坒。孔昭炘,字显光,袭六品官。孔昭煓,字显裕,五品执事官。嗣子宪垒。孔宪坒,子四:庆范、庆镒、庆锽、庆镶。孔宪垒,字普田,五等执事官。子二:庆镗、庆鐏(出嗣)。孔庆范,子一:繁淦。孔庆镒,字仪亭,四品执事官。子四:繁润、繁崑、繁崙、繁汶。孔庆锽,子一:繁柱。孔庆镶,子三:繁琳、繁桂、繁梓。孔庆镗,号声远,至圣庙三品首领官,兼林庙举事,监修圣庙。子二:繁沛、繁渤。孔繁淦,子二:祥极、祥棂(出嗣)。孔繁润,子一:祥枚。孔繁崑,子一:祥举。孔繁柱,子三:祥德、祥露、祥福。孔繁琳,嗣子祥岭。孔繁桂,子二:祥岭(出嗣)、祥瑞。孔繁梓,子三:祥玉、祥铠、祥俊。孔繁沛,字雨人,号霖普,贡生,鸿胪寺序班,至圣庙三品首领官,兼林庙举事。善诗书绘画。子四:祥森、祥云、祥栋、祥樟。孔祥极,字北辰,陆军第三师书记官。孔祥枚,子一:令煊。孔祥德,子一:令炜。孔祥露,子一:令迁。孔祥森,字荫之,号密伯,武备学堂毕业,京畿第一镇骑兵团团长,直鲁豫巡阅使署副官长,陆军中将。子二:令勋、令然(出嗣)。孔祥云,字仲英,号印兰,初级师范毕业,本省单总所毕业,法政速成科毕业。子二:令杰、令焘。孔祥栋,字荫棠,号一樑,保定军官学校毕业,陆军少将,陆军第三骑兵营营长,陆军二十五师军械处处长。两湖巡阅使署一等副官。兼宪兵司令。嗣子令然。孔祥梓,字荫萱,号季臣,直鲁豫巡阅使署卫连连长,子一:令照。...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4 - 08
点击次数:
导读身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们的姓氏从何而来?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呢?本号“百家姓”系列推送带您走进历史,探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姓氏之谜。雷姓源出雷姓主要有姜姓、子姓、姬姓三种源出。一、源出姜姓源于姜姓,出自炎帝裔孙方雷氏的封地方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相传,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叫雷。在黄帝率领炎黄部落联盟战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河南禹州市方山镇方山古亦称龙山),建立了自己的部落集团。其后裔子孙以及部族人等遂以国为姓氏,复姓方雷氏,为古诸侯国之一。在方雷氏的后裔子孙中,后省文简化分衍为两支,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雷氏,也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方氏。该支雷氏、方氏同宗同源,世代相传至今,皆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他们共尊方雷为得姓始祖。二、源出子姓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殷纣王宠臣雷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传说,在殷商王朝时期,纣王身边有一个宠臣叫雷开,对纣王忠心耿耿,尽教唆纣王肆意欢乐。周武王姬发灭殷商王朝后,在雷开的后裔子孙中,有延续其先祖之名为姓氏者,称雷氏,世代相传至今。三、源出姬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下大臣雷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传说,远古时期有个人叫雷公,他精通医术,是一个名医,被任命为“巫”,即医官,掌管天下巫医。他还曾与黄帝一起讨论医学理论。在雷公的后裔子孙中,有延续其先祖之名为姓氏者,即称雷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雷姓名人本期百家姓为大家介绍的雷姓名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建筑家雷发达。雷发达,字明所,南康府建昌县梅棠乡新庄(今江西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卒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归葬金陵。他是清初宫廷“样式房”的掌案(总设计师),世称“样式雷”,被誉为近代世界著名的...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4 - 03
点击次数:
历代嫡孙墓——孔拯、孔摠、孔元措导读孔林呈东西长方形,孔子墓居中偏南,其后世子孙则按照古代的丧葬制度,以次安葬在孔子、孔鲤、孔伋三世祖的后面及东西两侧。从总体布局来看,战国时期的墓葬多分布在孔子墓的周围;汉代墓葬在孔子墓西北和东北一带;唐、宋、金时期的墓葬在孔子墓北面和西面;元、明时期的墓葬多分布在林内西部、西北、东部、东北地带;清之后的墓葬多分布在林内东部、西部和北部;中部空闲地带也有部分明、清时期的墓葬。它们依次距孔子墓渐远。从墓葬主人的身份来看,又可分为祖孙三代墓、历代嫡孙墓、历代裔孙墓、家族女性墓。孔林内现有遗存的墓葬十万多座,以明清之后最多。宋之前的墓葬,因时间久远、自然侵蚀等原因遗存下来很少,有的即使遗存下来,但很难确定墓主身份。本章我们将结合墓主的经历,对孔林内现有遗存的一些重点墓葬进行探讨。△孔府档案◆衍圣公孔拯墓孔拯墓位于孔子墓西南,封土已平。孔拯,字元济,金曲阜人,孔子第五十代孙,衍圣公孔璠的长子。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即金熙宗天会十三年(1135年)。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三月,行省上奏,请求皇帝批准由孔拯袭封衍圣公。咨文曰:“文宣王四十九代孙孔璠,已袭封未施行间身,故令长男孔拯次当袭封。照依天眷官制,合除文林郎,合封衍圣公,自古袭封不限齿。”(《孔氏祖庭广记·世次》)这一奏请得到了皇帝批准。于是,年仅八岁的孔拯补为文林郎,袭封衍圣公。金废帝天德二年(1150年),“定袭封衍圣公俸格,有加于常品。是岁立国子监,久之,加拯承直郎。”(《金史·孔璠传附孔拯传》)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年仅二十六岁的孔拯去世。因孔拯没有子嗣,由他的弟弟孔摠继承爵位。◆衍圣公孔摠墓孔摠墓位于孔子墓西南红墙西约300米处,封土已平,墓前有石碑一通。孔摠,字元会,金曲阜人,孔子第五十代孙,衍圣公孔璠的次子。生于南宋理宗嘉熙二年,即金熙宗天眷元年(1...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4 - 01
点击次数:
导读身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那么我们的姓氏从何而来?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又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呢?本号“百家姓”系列推送带您走进历史,探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姓氏之谜。薛姓源出薛姓主要有任姓、妫姓、改姓三种源出。一、源出任姓源于任姓,出自黄帝之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的封地任,属于以居邑为氏。相传薛氏先祖最早源自古代任姓部落,是人文始祖黄帝的后裔。《元和姓纂》、《新唐书》、《通志》等记载,黄帝一生共有二十五子,成年后皆以德行出众,受封为十二个不同的姓族,散居于各地。其中幼子禹阳在颛顼帝时受封于任(今山东济宁任城),而为任侯。禹阳之裔孙以邑为氏,形成任姓,其后任姓几经发展壮大,人才兴旺,支系庞杂。《左传》滕侯、薛侯争长(隐公十一年),薛侯曰:“我先封!”鲁隐公畏惧诸多任姓封国势力,派羽父对薛候说“不敢与诸任齿”,即不敢与诸任争论,表示敬服。禹阳的第十二世孙奚仲,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因其精工巧思、发明车辆有功,被大禹任命为车正(官名),专门管理天下车辕之事,奚仲因此也被视为车的创造者,受后人仰慕。车辆的发明与使用大大加快了中华文明的步伐,大禹赐封奚仲以薛(今山东藤州)为邑,称薛侯。奚仲家人闻讯都以此为荣,不少人甚至索性以薛为氏,表示纪念,是为薛氏之始。后来奚仲曾一度迁居于邳(今山东枣庄薛城官桥镇,一说微山湖地区)。薛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凡六十四世,有史可记的世次为:畛→初→厉侯陵→宣武侯房→哀侯褒→庄侯元→平侯贵→昭侯直→襄侯夷→桓侯辨→康侯安兴→定公箱→恭侯尚→景侯魏→宣侯伯勤→简侯文欢→惠侯夷黄→灵侯英→文侯俱→隐侯清→愍侯洪→薛公。到了战国末期以后,薛氏的地位日渐下降,最后变为一个村落。而薛国族人辗转迁徒,始终不忘先祖列宗,后以国名为姓氏,仿薛公子登,多称薛氏。二、源出妫姓源于妫姓,出自虞舜裔孙齐国丞相田婴的封地薛,属于以居邑为氏。孟尝君是著名...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3 - 29
点击次数:
老三府老三府是六十七代衍圣公孔毓圻的第三子孔传钲的府第,按排行属于六十八代传字辈的老三支,故称老三府。府第坐落在龙虎街东段路北,有四进院落,房屋百余间,占地约10亩。△老三府平面图孔传钲,字振远,号松皋,为兰堂公孔毓圻的第三子,正二品荫生。雍正八年(1730年)授至圣庙三品执事官,董修《阙里盛典》。念两兄早逝,弟出为叔后,惧伤母心,片刻不离左右。宗子病弥,留托藐孤,流涕许诺府事。著有《炊香堂诗集》四卷,为炊经堂支祖。子一:继涵。孔继涵,字体生,号荭谷,天性过人,一生著述宏富,海内称之。乾隆庚辰科举人,辛卯科进士,户部河南司主事,为纂修官。因母亲心疾告归,养母三年,母故又丁忧三年,年甫四十有五。于天文、地理、经学、字义、算数之书,无不博读,集汉唐以来石刻千余种。遇藏书家罕传之本,必校勘付印,以广其传。刻《微波榭丛书》,校订张参《五经文字》三卷,唐元度《九经字样》一卷,《算经十书》五十卷,杜预《春秋长历》十卷,《春秋土地名》十四卷,赵汸《春秋金钥匙》一卷,宋庠《国语补音》三卷,赵岐《孟子注》十卷,又校休宁戴震遗书《毛郑诗考证》四卷,《考工记图》二卷,《杲溪诗经补注》二卷,《孟子字义疏证》三卷,《原善》一卷、《原象》一卷、《读天文略》三卷,《勾股割圜记》三卷,《方言疏证》十三卷,《声韵考》四卷,《声类考》十四卷,《水经注》四十卷,《水地记》一卷,《策算》一卷,《文集》十卷。自撰《考工车度记》、《补杜氏考工记》、《解勾股粟米法》、《释数同度记》各一卷。此外著有《红榈书屋诗集》四卷,《文集》二卷,《斫冰词》三卷,《水经释地》八卷等。子五:广栻、广根、广休、广闲、广权。△《孟子字义疏证》孔广栻,字伯诚,号一斋,乾隆己亥科举人。扶床之年已诵数十万言,自经传子史至于杂家,无不研究。其父之著述多版行,惟蒐集诸家解麟经书,厥绪未竟,公乃终之。著有《周官联事》二卷,《藤梧馆诗钞》八卷,校刻《春秋...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3 - 28
点击次数:
戏鼠——给孩童和有孩童心的人作者:曲阜退休老教师  郭铮 前言庚子新春不出户,记起戊子写老鼠。顺口溜子再补充,总共溜出三十五。从前鼠多成灾害,如今却是罕见物。既不怀念多赞美,亦不怨恨大屠戮。濒临灭绝之物种,不忍对它太残酷。且学动漫童话剧,玩弄戏耍凑个趣。老少齐唱土儿歌,戏老鼠来戏老鼠。1.小老鼠,胖肚肚。天天早晨晒褥褥,天天过午洗裤裤。捂着尖嘴儿嗤嗤儿笑:“再尿就得光屁股。”2.乖老鼠,有心眼儿,钻进棉鞋睡一晚儿。人家早起要穿鞋,他可吓得红了脸儿。一蹿蹿出门下坎儿:“差点被人踩成扁儿!”3.大老鼠,真讨厌,偷来一碗炸酱面。得了面,更忙乱,爪子抓,尾巴蘸,加油加醋又加盐,放了红椒放青蒜。撑得老鼠肚儿圆,辣得老鼠一身汗。4. 胖老鼠,做事慌,东闯西撞找粮仓。门一开就往里钻,哇,这里美食满满装。就是冷得受不住呀,原来进了电冰箱。5.老老鼠,穿旧裙儿,一辈子就爱吃零食儿。怎么吃?不懂门儿:吃花生,不剥皮儿。吃栗子,扔了仁儿。肉串光啃竹棍棍儿,西瓜得先压成泥儿。6. 笨老鼠,上戏台,不会演唱下不来 。胡编两句混下来?厚着脸皮溜下来?拿束鲜花引下来?叫他老婆拽下来?被看戏的轰下来?找个狸猫抱下来?7.大白鼠,真干净,住在医院养鼠笼。溜了出去上门诊,它想冒充大医生。偷来口罩白大褂儿,塑料管子挂前胸。像模像样桌前坐,专等患者诉病情。无论看的什么病呀,开药全是麦粒、米粒、豆粒和花生。8.一根面条长又长,缠在鼠婆脖子上。“这是什么围巾呀?粘乎乎的这么烫!”鼠婆低头咬一口:“咦,这条虫虫还真香!”9.鼠哥我生来爱吃油。  香油,豆油,花生油,  猪油,牛油,鱼虾油,  哪一种油都可口,都可口。  刚才偷得小瓶油,  又红又亮看不够。  仰头全部倒进喉,  啊呀呀,真难受!  诶...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3 - 27
点击次数:
历代嫡孙墓——孔霸、孔光嗣、孔仁玉导读孔林呈东西长方形,孔子墓居中偏南,其后世子孙则按照古代的丧葬制度,以次安葬在孔子、孔鲤、孔伋三世祖的后面及东西两侧。从总体布局来看,战国时期的墓葬多分布在孔子墓的周围;汉代墓葬在孔子墓西北和东北一带;唐、宋、金时期的墓葬在孔子墓北面和西面;元、明时期的墓葬多分布在林内西部、西北、东部、东北地带;清之后的墓葬多分布在林内东部、西部和北部;中部空闲地带也有部分明、清时期的墓葬。它们依次距孔子墓渐远。从墓葬主人的身份来看,又可分为祖孙三代墓、历代嫡孙墓、历代裔孙墓、家族女性墓。孔林内现有遗存的墓葬十万多座,以明清之后最多。宋之前的墓葬,因时间久远、自然侵蚀等原因遗存下来很少,有的即使遗存下来,但很难确定墓主身份。本章我们将结合墓主的经历,对孔林内现有遗存的一些重点墓葬进行探讨。△孔府档案◆第二代衍圣公孔若蒙墓孔若蒙墓位于孔子墓红墙西,封土已平,有石碑一通。孔若蒙,字公明,宋代仙源县(今曲阜)人,孔子第四十七代孙,第一代衍圣公孔宗愿的长子。宋神宗熙宁元年二月(1068年),孔若蒙袭封衍圣公,并兼任仙源县主簿。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十月十五日,中散大夫、鸿胪卿孔若蒙族叔孔宗翰上书高太后说:“自汉代以来有褒成侯之国,魏晋以来又有‘奉圣’、‘崇圣’、‘恭圣’之号,其名虽不一,但都有实封,俱以百缣奉祀。孔子后裔之所以承袭公爵,本是为奉祀孔子,但现在多兼任其他官职,且居官在外,不能眷恋祖堂,以至于法度不全,庭宇不修,却不以为怪。”所以,“请自今袭封者无兼他职,终身使在乡里。”朝廷在商议后,“命官以司其用度,立学以训其子孙。袭封者专主祠事,增赐田百顷,供祭祀之余许均赡族人。其差墓户并如旧法。赐书,置教授一员,教谕其家子弟,乡邻或愿学者听。改衍圣公为奉圣公,及删定家祭冕服等制度颁赐之。”(《宋史·卷一百一十九·志七十二》)同时,为了...
399页次9/50首页<...  45678910111213...下一页尾页
Copyright ©2018 - 2019 曲阜彭门文化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山东省曲阜市 邮箱:pengmenstudio@163.com 电话:0537-4495168
手机:13863756448 邮编:273100